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对两个民间戏班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红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8,共16页
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山西河曲,众多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以原生形态的活动方式,沿着当年的走西口路线,常年演出于民间乡镇村落。本文基于多年的随班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了活跃于西口路乡俗礼仪中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之现状、生存方式、... 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山西河曲,众多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以原生形态的活动方式,沿着当年的走西口路线,常年演出于民间乡镇村落。本文基于多年的随班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了活跃于西口路乡俗礼仪中的民间二人台戏班之现状、生存方式、师承关系、经济运作以及演出形式,探索戏班的发展机制,揭示它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河曲二人台 生存方式 经济运作
原文传递
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夏月 朱恒夫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在对活跃于苏南地区的锡剧民间戏班调查、分析、详尽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民间戏班与专业剧团是并行不悖的两种锡剧演出主体,其兴起缘于苏南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于文中指出制约其发展的数方面问题,据此,提出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滩簧 锡剧 民间戏班
下载PDF
焦作地区民间怀梆戏班现状田野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新现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戏班是戏曲演员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高度商业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传统文明遭遇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民间戏班从组班、戏班规模、演出形式、搬演空间、运作方式、结构构成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 戏班是戏曲演员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高度商业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传统文明遭遇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民间戏班从组班、戏班规模、演出形式、搬演空间、运作方式、结构构成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探究。本文基于田野文本资料,对焦作地区存现的民间戏班的本体结构与戏班生态作了考察并对其进行文化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梆戏曲 民间戏班 田野考察 文化观照
原文传递
福建民间戏台题记概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榕 《中华戏曲》 CSSCI 2008年第1期52-72,共21页
戏台题记,又叫戏台题壁、墨记,或舞台题记,即戏曲艺人在演出活动期间题写于戏台上、戏房中的文字。戏台题记是民间戏班流动演出的历史记载,它真实地记录了戏班名称、来自何方、演出剧目、演出时间和地点,包括戏曲艺人所表露的复杂... 戏台题记,又叫戏台题壁、墨记,或舞台题记,即戏曲艺人在演出活动期间题写于戏台上、戏房中的文字。戏台题记是民间戏班流动演出的历史记载,它真实地记录了戏班名称、来自何方、演出剧目、演出时间和地点,包括戏曲艺人所表露的复杂心声,以及画于墙上的各种图案漫画等。戏台题记为后世留下了戏班浪迹江湖、四处演出的实证,保存了地方文献所不屑于记载的珍贵资料,涉及戏班与社会、戏班与艺人、戏班与剧种,以及宗教民俗、民间信仰、神庙文化等信息,可称得上是一部写在墙壁上的戏剧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戏台 题记 概略 福建 演出活动 历史记载 演出剧目
原文传递
环县道情皮影许家班之个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党桂梅 《东南传播》 2006年第11期95-96,共2页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 环县道情皮影是在承继传统皮影戏的演出形式,结合古老的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的基础上,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曲调,并融合当地方言声调作为其旋律基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剧种。环县现有47个戏班,常年演出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庙会、神会以及人生仪礼等乡俗礼仪场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道情皮影 生存方式 传承关系
下载PDF
内蒙古二人台民间戏班现状调研--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小班”个案谈起
6
作者 刘玉欣 董波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并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产物,更是在汉族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长调、短调民歌等元素进而发展成一种地方小戏的。当下学界对于二人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对于其历史文化背景的梳理,如音乐本体剧本、器乐、乐队的研究;以及现状的调研和非遗保护与传承等三个方面。而在现状调研的层面,又以对官方剧团、文化大院、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居多。专门针对社会上俗称“打小班”的民间小戏班的研究较少。故笔者以实地调研考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民间小班--王雄二人台艺术团为研究基础,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民间二人台小班的生存现状与传承模式,同时也指出了阻碍其长足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及破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二人台 民间戏班 传承发展现状 表演者 受众群体 文化阐释
下载PDF
重续戏剧的血脉 民间戏班与戏剧的出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全京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59,共2页
中国戏曲诞生时的第一声吟唱,是从家庭性质的民间戏班子里传出来的。南宋人周南在他的《山房集》里就记载过这样一个民间戏班子:“市南有不逞者三人,女伴二人,莫知其为兄弟妻姒也,以谑丐钱。市人曰:是杂剧者。又曰:伶之类也。”... 中国戏曲诞生时的第一声吟唱,是从家庭性质的民间戏班子里传出来的。南宋人周南在他的《山房集》里就记载过这样一个民间戏班子:“市南有不逞者三人,女伴二人,莫知其为兄弟妻姒也,以谑丐钱。市人曰:是杂剧者。又曰:伶之类也。”正所谓“世上有戏上有”,与此等世情形成对应的,是元代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演绎的那个发生在杂剧艺人王金榜的家庭戏班子里的故事。千百年来,这样一些由穷苦艺人组成的家庭性或非家庭性的戏班子,以流动演出的形式,冲州撞府,求衣觅食,跑滩赶场,闯荡江湖。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一部有声有色的中国戏曲史,才有了绵延不绝的中国戏曲的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宦门子弟错立身》 戏剧 中国戏曲史 家庭性 杂剧 艺人
原文传递
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范本──从《草根的力量》谈起 被引量:3
8
作者 项阳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草根的力量》 民间戏班 戏曲艺术 社会文化
原文传递
清内府戏出人物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连启 《文史知识》 2008年第3期36-44,共9页
明清以降最高统治者,出于政治、文化的原因以及个人偏好,对戏曲重视者颇多。一则以满足自己声色之娱,二则企图借以教化臣民.保其江山永固。大清皇朝对待戏曲的态度,大体也是这样。但与前代比较。又有所变化:其一是建立了专门管理... 明清以降最高统治者,出于政治、文化的原因以及个人偏好,对戏曲重视者颇多。一则以满足自己声色之娱,二则企图借以教化臣民.保其江山永固。大清皇朝对待戏曲的态度,大体也是这样。但与前代比较。又有所变化:其一是建立了专门管理宫中演戏的机构,宫中演戏成为定制;二是征召民间戏班和艺人临时人宫承应演戏,这在道光以后尤为普遍,对清代戏剧的繁荣,客观上起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 内府 最高统治者 个人偏好 民间戏班 演戏 戏曲
原文传递
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亚飞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82,共3页
粤剧形成于清代嘉庆与道光年间,受弋阳腔、皮黄和梆子腔的综合影响,在本地出现了大量民间戏班。发展初期的粤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戏,并留下《芦花荡》和《王彦章撑渡》等多部传世之作。辛亥革命前后,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 粤剧形成于清代嘉庆与道光年间,受弋阳腔、皮黄和梆子腔的综合影响,在本地出现了大量民间戏班。发展初期的粤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戏,并留下《芦花荡》和《王彦章撑渡》等多部传世之作。辛亥革命前后,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影响,粤剧开启了历史性的改良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革命历史题材 辛亥革命前后 粤剧 梆子腔 传世之作 弋阳腔 皮黄
原文传递
《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梦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民间戏班 社会变迁 二人台 音乐理论研究 戏曲音乐 音乐本体 民族音乐学
原文传递
二人台民间戏班观演关系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秀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4,共2页
在戏剧的演出活动中,有一系列的基本要素,如演员、观众、舞台、灯光、布景、音乐等。波兰导演耶什·格洛托夫斯基用层层剥笋的认识方法.一个个排除了戏剧中多余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演员与观众。他在考察了戏剧... 在戏剧的演出活动中,有一系列的基本要素,如演员、观众、舞台、灯光、布景、音乐等。波兰导演耶什·格洛托夫斯基用层层剥笋的认识方法.一个个排除了戏剧中多余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演员与观众。他在考察了戏剧史和各种戏剧现象之后提出了他的戏剧定义:“戏剧就是发生在观众和演员之间的事,其他都是补充品——也许是需要的.但毕竟是补充品。”甚至有论者认为:在戏剧活动中,扮演角色的演员与观看、欣赏表演的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班 二人台 戏剧现象 格洛托夫斯基 演出活动 戏剧活动 演员 观众
下载PDF
二人台音乐的社会功能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晓光 《内蒙古艺术》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西北的河曲、保德、偏关,雁同地区的阳高,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张北地区和陕北的一种具有深厚民间文化积淀的民族民间地方小戏,其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内容丰富,风格独特,题材多样。
关键词 二人台音乐 专业剧团 民间戏班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桂林永福彩调民间戏班现状调查报告——以永福县天凤彩调剧团为个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婷婷 李璐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9-43,共5页
民间戏班是民间演剧活动的主体。文章在对永福县城唯一的民间戏班——永福县天凤彩调剧团深入调查、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对其未来长期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 永福彩调 民间戏班 个案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不说也不问:当下郓城花鼓戏民间戏班的组织与管理
15
作者 王生晨 《人文天下》 2022年第12期61-67,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郓城花鼓戏艺人的演艺行为由主业的“全职性”转为副业的“兼职性”,戏班由固定班底的“稳定性”转向临时搭班的“流动性”。班主因占有演出物资而非以师承关系或精湛技艺服人,戏班组织因为演出对艺人的经济制约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郓城花鼓戏艺人的演艺行为由主业的“全职性”转为副业的“兼职性”,戏班由固定班底的“稳定性”转向临时搭班的“流动性”。班主因占有演出物资而非以师承关系或精湛技艺服人,戏班组织因为演出对艺人的经济制约力变小和缺乏师承权威而变得松散随机,艺人关系以平等协商为主。整体上,当下民间戏班在延续传统、融合新变的前提下,形成了“不说也不问”的表面状态。这种状态首先表现为艺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戏班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同时也反映出演艺活动的“买方市场”局面,体现了当下民间戏班组织与管理的经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郓城花鼓戏 民间小戏 民间戏班 组织与管理
下载PDF
渗透着世事沧桑的荆楚戏台楹联
16
作者 李笙清 《湖北文史》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清代至民国时期,湖北民间流行唱大戏,岁时节日、庙会社戏、酬神赛会,以及祭祖庆典、农事转季、庆祝丰年、亲情团聚等,人们总把看戏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至于看戏成为民间百姓规模最大、普及性最广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也由此催生... 清代至民国时期,湖北民间流行唱大戏,岁时节日、庙会社戏、酬神赛会,以及祭祖庆典、农事转季、庆祝丰年、亲情团聚等,人们总把看戏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至于看戏成为民间百姓规模最大、普及性最广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也由此催生出许多古老的戏台,以及以唱戏为业的民间戏班,留下“打醮不如念本经,念经不如唱台戏”“肚子装有三出戏,一生到老不怄气”等民间谚语。遍布荆楚城乡的戏台戏楼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事沧桑 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谚语 民间戏班 戏台 清代至民国时期 岁时节日 普及性
原文传递
民间戏班的黄梅戏音乐——湖北蕲春县春雷黄梅戏班音乐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林慧 蔡际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5,共11页
文章以实地考察获取的资料为依据,对湖北蕲春县春雷黄梅戏班的音乐及运用情况进行了分类介绍。作者认为,民间戏班的黄梅戏音乐与专业剧团的黄梅戏音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它在满足我们对不同类型戏曲音乐的认知上有着不... 文章以实地考察获取的资料为依据,对湖北蕲春县春雷黄梅戏班的音乐及运用情况进行了分类介绍。作者认为,民间戏班的黄梅戏音乐与专业剧团的黄梅戏音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它在满足我们对不同类型戏曲音乐的认知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与专业黄梅戏音乐也有着多元并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春 春雷黄梅戏班 民间戏班 黄梅戏
下载PDF
“二人台”研究综述——兼评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芳 《歌海》 2014年第1期60-63,75,共5页
目前学界对"二人台"的学术研究资料特征非常显著,主要集中在艺术特征、历史考证及对其生存现状方面,研究方法以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但总体而言,对该艺术形式的研究系统性不强,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视野也有待进... 目前学界对"二人台"的学术研究资料特征非常显著,主要集中在艺术特征、历史考证及对其生存现状方面,研究方法以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但总体而言,对该艺术形式的研究系统性不强,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视野也有待进一步拓宽。同时将杨红的专著《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作为分析的重心,从研究方法、资料收集、研究视角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民间戏班 杨红 地域文化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二元生存状态中的当代戏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祥林 《戏剧文学》 2003年第4期18-22,共5页
戏剧的当代命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焦点话题之一,笔者曾结合“中心/边缘”的双重语境对此作出透视。下面,不妨转换视角,从当下中国戏剧“冷/熟”或“滑坡/兴盛”这悖论式的二元生存状态切入,再来谈谈这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戏剧在中... 戏剧的当代命运,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焦点话题之一,笔者曾结合“中心/边缘”的双重语境对此作出透视。下面,不妨转换视角,从当下中国戏剧“冷/熟”或“滑坡/兴盛”这悖论式的二元生存状态切入,再来谈谈这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戏剧在中国是国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团 市场经济 映山红 悖论式 经济体制 戏剧节 剧种 民间戏班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浙江台州民间越剧戏班与地域习俗关系——以台州黄岩越剧团、青春小百花越剧团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翔宇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7期52-52,54,共2页
戏剧的研究在当代一直作为精英文化来对待,并且以剧院和影视的载体向大众呈现,而台州民间越剧戏班一直以原生态的方式存在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台州民间越剧戏班目前仍然比较有活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来实现对台州... 戏剧的研究在当代一直作为精英文化来对待,并且以剧院和影视的载体向大众呈现,而台州民间越剧戏班一直以原生态的方式存在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台州民间越剧戏班目前仍然比较有活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来实现对台州越剧戏班的研究,同时发现对民间越剧戏班干预越少越有利于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民间戏班 地域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