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佛教、道教与民间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 |
项阳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15
|
|
2
|
“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 |
张振涛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0 |
14
|
|
3
|
京畿“音乐会”的乐社性质与组织结构 |
张振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4
|
“私伙局”名称由来考辩 |
万钟如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9
|
|
5
|
民间鼓吹乐艺人身份建构与认同 |
张黎黎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3 |
1
|
|
6
|
喜忧参半——田野上的思绪之二 |
张振涛
|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7
|
潮汕地区民间乐社潮曲清唱活动考察 |
符颖雯
屠金梅
|
《岭南音乐》
|
2023 |
0 |
|
8
|
对粤乐三个问题的剖析 |
黎田
|
《人民音乐》
CSSCI
|
1999 |
4
|
|
9
|
岭南非遗 百年林氏 |
魏超越
万钟如
|
《乐器》
|
2023 |
0 |
|
10
|
20世纪30年代广州的戏院、茶楼和民间乐社——粤剧、粤曲、粤乐在广州的传播研究 |
居地希
|
《音乐传播》
|
2014 |
3
|
|
11
|
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 |
张伯瑜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2
|
再论长安古乐的宫调及音阶 |
冯亚兰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1 |
2
|
|
13
|
英国学者的新视野 |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4
|
江南丝竹传承的大众化视野 |
伍国栋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笔芯与笔杆 音乐与礼俗——民间礼俗文化空间下的河北民间乐社保护思考 |
常江涛
王昌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6
|
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冀中“音乐会”研究往事追忆 |
宋博媛
齐易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对民间乐社的文化价值探讨——以番禺地区民间乐社发展为例 |
王晓燕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8
|
北管如何唱新曲 |
陈瑜
庄江东
|
《中华文化画报》
|
2014 |
1
|
|
19
|
赣东北“串堂”音乐研究 |
傅利民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20
|
口述历史留佳话 客观真实传新声乔建中新著《望——一位老农在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述评 |
苏世奇
|
《民族音乐》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