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 被引量:388
1
作者 王轶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价值判断问题是民法问题的核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 ,民法学者如何能够经由理性的讨论 ,就具体的价值判断问题寻求相互理解 ,进而达成价值共识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析法律论证理论得失的基础上 ,以中国民法学者最低限... 价值判断问题是民法问题的核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 ,民法学者如何能够经由理性的讨论 ,就具体的价值判断问题寻求相互理解 ,进而达成价值共识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析法律论证理论得失的基础上 ,以中国民法学者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为前提 ,提出两项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即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 ,应当坚持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 ;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 ,不得主张限制民事主体的自由。论文认为 ,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 ,惟有以实体性的论证规则为前提 ,遵循作为程序性技术的论证规则和形式 ,运用妥当的论证方法 ,方可达致相互理解 ,也才有可能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就具体的价值判断问题形成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法 价值判断 实体性论证规则 平等原则 私法自治原则 学术实践 国家利益
原文传递
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 被引量:208
2
作者 冯晓青 刘淑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8,共8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正由传统意义上的私权蜕变为一种私权公权化的权利。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向乃是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正由传统意义上的私权蜕变为一种私权公权化的权利。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向乃是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表明知识产权兼具有私权属性和公权属性,二者对立又统一。其中,私权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公权属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意味着在加强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同时应当重视社会公共利益,以防止私权保护不足或私权保护过度从而破坏知识产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私权属性 公权化 公共利益 民法 利益平衡机制 权利人利益 专利权 商标权 赔偿责任
原文传递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被引量:159
3
作者 张新宝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共13页
在对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及普通法、斯堪的纳维亚法有关侵权行为一般性规定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在民法典中规定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更为可取。作者试拟了我国未来民法典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 ,并对该... 在对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及普通法、斯堪的纳维亚法有关侵权行为一般性规定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在民法典中规定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更为可取。作者试拟了我国未来民法典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 ,并对该草拟的条文进行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行为 一般条款 立法建议 民法 侵权行为法
原文传递
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 被引量:196
4
作者 尹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共12页
自然人人格是由宪法赋予自然人的一般法律地位 ,不同于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人格权为自然人获得法律强制力保障的一般法律地位从权利角度进行的表达 ,自然人直接依据宪法生而有之 ,并非由民法赋予。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 自然人人格是由宪法赋予自然人的一般法律地位 ,不同于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人格权为自然人获得法律强制力保障的一般法律地位从权利角度进行的表达 ,自然人直接依据宪法生而有之 ,并非由民法赋予。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私权化 ,系由民法形式逻辑结构需要以及团体人格的塑造等原因引起 ,反映了一种狭隘的民法实证主义观念。人格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一般人格权的创制 ,导致私权化的人格权向宪法权利的回归。团体人格是对自然人人格在民事主体资格意义上的模仿 ,法人不享有人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民法 中国 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资格 实证主义观念 私法 公法 民事权利
原文传递
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 被引量:171
5
作者 杨立新 朱呈义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102,共17页
随着德国民法典第 90a条的修正 ,“动物不是物”的规定对法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另有环境伦理学有关动物成为权利主体主张的提出 ,似乎动物取得人格权 ,成为权利主体的现实就在面前。但环境伦理学的主张并不能等同于法律学的主张 ,法... 随着德国民法典第 90a条的修正 ,“动物不是物”的规定对法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另有环境伦理学有关动物成为权利主体主张的提出 ,似乎动物取得人格权 ,成为权利主体的现实就在面前。但环境伦理学的主张并不能等同于法律学的主张 ,法律人格无法扩张至动物。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修正主旨并不是赋予动物以法律人格。不过对动物的法律保护必须加强 ,在民法中应当将其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来对待 ,在法律规则的适用上有别于普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法律人格 法律物格 环境伦理学 民法
原文传递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 被引量:124
6
作者 尹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49,共17页
涉它契约之涉它 ,包括债务人有义务使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和第三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两种情形。涉它契约系指使契约发生以上结果的特别合意 ,与其赖以产生的原因行为不可混同。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使第三人直接取得请求债务人履... 涉它契约之涉它 ,包括债务人有义务使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和第三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两种情形。涉它契约系指使契约发生以上结果的特别合意 ,与其赖以产生的原因行为不可混同。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使第三人直接取得请求债务人履行的权利 ,债权人同时享有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的权利。在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时 ,债权人得请求对自己损害的赔偿。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第三人并不因当事人的约定承担履行义务。第三人不履行时 ,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 6 4、6 5条未赋予第三人任何法律地位 ,与德国法上的“经由被指令人而未交付”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合同法 涉它契约 制度设计 第三人 原因关系 法律效力
原文传递
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 被引量:142
7
作者 吴汉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8-64,共7页
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也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并通过法律平衡与调整的制度设计而完成。上述情形... 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知识产权作为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也受到法律的必要限制。这是知识产权的立法宗旨所决定的,并通过法律平衡与调整的制度设计而完成。上述情形没有也不应该改变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私权性 基本属性 所有权 公权化 制度设计 立法宗旨 民法
下载PDF
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 被引量:97
8
作者 杨立新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6-20,共5页
有这样一个案例: [基本案情]2002年1月26日下午,某市家润多超市的广告氢气球系着红色的飘带,脱离了控制,飘摇到了该市桃林镇学区联校的上空,很多学生驻足观看。学区联校学生方勇飞、李龙等7名学生从学校围墙的缺口跑出来。
关键词 侵权责任 补充责任 中国 民法 连带责任 民事责任 民法 案例
下载PDF
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 被引量:153
9
作者 许德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90,共26页
从最初影印和转述台湾地区的文献到完成了《担保法》、《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制定,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民法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笔者看来,其中研究方法方面的重要成就是逐渐形成了可以互相沟通的讨论平台。主要体现... 从最初影印和转述台湾地区的文献到完成了《担保法》、《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制定,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民法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笔者看来,其中研究方法方面的重要成就是逐渐形成了可以互相沟通的讨论平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认识到了立法论和解释论的差异,强调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研究;(2)明确区分了价值判断问题和法律规则组织、适用和解释(本文中称为法教义学)的问题。本文的思考围绕后一项区分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教义学 民法 《担保法》 《物权法》 《合同法》 台湾地区 法学研究
原文传递
全面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被引量:113
10
作者 王小映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6,共8页
关键词 农民 土地财产权益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法 土地流转 土地征用制度 农业产业化 农业公司化 农业企业化 改革 不动产登记法 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制度 物权法 民法
原文传递
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0
11
作者 杨立新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民法 隐私权 法律保护 直接保护 私人信息
原文传递
诚实信用原则二题 被引量:115
12
作者 徐国栋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88,共15页
诚信可分解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客观诚信是一种课加给主体的行为义务 ,该义务具有明显的道德内容 ;主观诚信是主体对其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二者可以统一于一般诚信。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的分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 诚信可分解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客观诚信是一种课加给主体的行为义务 ,该义务具有明显的道德内容 ;主观诚信是主体对其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二者可以统一于一般诚信。主观诚信与客观诚信的分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通过把规制对象从第一占有人转换到第二占有人而逐渐完成的。我国把诚信局限于客观诚信的理论存在缺陷 ,应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实信用 取得时效 民法 道德 法律
原文传递
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规范的类型与立法释法方向 被引量:136
13
作者 苏永钦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109,共18页
关键词 民法 私法自治 国家强制 民事规范 国家管制 法律行为 生效要件 本土化 社会化
原文传递
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被引量:93
14
作者 吴汉东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58,共14页
罗马私法以“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 )为客体范畴 ,设计出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 ;近代民法大大扩张财产权客体范围 ,将有价证券、知识产品也作为交换的标的 ;现代民法对财产问题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其客体涉及到一切可以作为... 罗马私法以“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 )为客体范畴 ,设计出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制度 ;近代民法大大扩张财产权客体范围 ,将有价证券、知识产品也作为交换的标的 ;现代民法对财产问题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其客体涉及到一切可以作为财产看待的物质与非物质对象。我国应考虑重构当代社会的无形财产理论基础和制度体系 ,即科学界定物与财产的关系 ,建立知识产品理论范畴 ,构建包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权 客体物 知识产品 无形财产权 民法
原文传递
居住权的源流及其立法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10
15
作者 陈信勇 蓝邓骏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75,共8页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 ,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 ,从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可以探求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尤其是居住权沿革的中断更是为我国物权立法的理性选择提供了分析材料。居住权制度确有一定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但也不得不对下列... 居住权起源于罗马法 ,后为欧陆各国民法典所承袭 ,从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可以探求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尤其是居住权沿革的中断更是为我国物权立法的理性选择提供了分析材料。居住权制度确有一定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但也不得不对下列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思考 :居住权是否能融入现有的制度框架体系 ;居住权沿革的中断原因在我国是否也存在 ;制度的社会需求度 ;制度创立的社会成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罗马法 人役权 用益权 物权法 民法
下载PDF
刑法上的财产占有概念 被引量:109
16
作者 周光权 李志强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7,共9页
刑法上的占有是指对物的事实上控制与支配 ,它的成立必须兼具客观支配状态与占有意思两个要件。自罗马法以来 ,就存在着民法与刑法上占有的区别。较之于民法上的占有 ,刑法占有的客观支配形态更为现实 ,主观占有意思更具规范成份 ,占有... 刑法上的占有是指对物的事实上控制与支配 ,它的成立必须兼具客观支配状态与占有意思两个要件。自罗马法以来 ,就存在着民法与刑法上占有的区别。较之于民法上的占有 ,刑法占有的客观支配形态更为现实 ,主观占有意思更具规范成份 ,占有性质合法与否也不重要 ,这与两种占有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密切相关。几种特殊情形的占有归属 ,如存在上下主从关系的占有、共同占有、以及包装物、死者财产、不动产和遗忘物的占有 ,应依具体的事实支配关系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概念 财产占有 民法 共同占有 不动产 遗忘物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 被引量:98
17
作者 陈现杰 《法律适用》 2004年第2期3-8,共6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3年12月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鉴于该司法解释涉及人身损害赔偿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3年12月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鉴于该司法解释涉及人身损害赔偿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笔者就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谈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损害赔偿 民法 司法解释 共同侵权行为 经营者 安全保障义务 中国 雇主责任
原文传递
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 被引量:99
18
作者 魏振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9,共13页
将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债与债权以及侵权行为的体系应当如何安排?对此学者论说不一,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点:(一)对近现代民法典将债与责任融为一体的编制体例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根据作了剖析,指... 将来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债与债权以及侵权行为的体系应当如何安排?对此学者论说不一,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点:(一)对近现代民法典将债与责任融为一体的编制体例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根据作了剖析,指出了其历史的合理性与时代的局限性。(二)从现代法律责任概念与理论观察,民法学上强调责任是债的担保的观点,与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相矛盾。(三)将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行为责任(损害赔偿)转化为债的观念,已与现代发展了的多种民事责任形式相抵触。侵权行为的本质属性是责任而不是债。为制裁侵权行为,充分保护权利人的民事权益,应当将侵权行为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与债并列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四)现代民法实践的发展,需要将责任从债的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构建科学的民事责任体系。(五)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责任独立成章,自成体系,有其合理性,但将来制定民法典时,不能照般民法通则的体系。(六)民法通则规定的十种承担民事责任方式有首创性,但也有不严谨之处。本文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并借鉴外国民法的有关规定,归纳了五类民事责任,共11种责任形式。(七)将来民法典总的框架分八编,即总则、物权、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责任 分离
原文传递
形成权理论初探 被引量:88
19
作者 汪渊智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100,共7页
形成权是依一方之意思表示而直接变动法律关系的权利 ,各国民法都对此作了较多的规定。文章指出 ,形成权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泽克尔 (Seckel)提出 ,其理论基础为意思自治 ,并且认为形成权是变动权之一种 ,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不同的类型 ... 形成权是依一方之意思表示而直接变动法律关系的权利 ,各国民法都对此作了较多的规定。文章指出 ,形成权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泽克尔 (Seckel)提出 ,其理论基础为意思自治 ,并且认为形成权是变动权之一种 ,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不同的类型 ,其行使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权 意思自治 变动权 私法自治 请求权 法律关系 民法
原文传递
关于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89
20
作者 王利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6,共8页
产品召回制度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新制度,具有预防和消除缺陷产品对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危害的独特功能。从法律性质上讲,产品召回是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法律义务,而不是法律责任。这种界定可以有效发挥该制度的特殊作用。产品召回包括主动... 产品召回制度是现代民法中的一项新制度,具有预防和消除缺陷产品对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危害的独特功能。从法律性质上讲,产品召回是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法律义务,而不是法律责任。这种界定可以有效发挥该制度的特殊作用。产品召回包括主动召回和强制召回两类,违反召回义务将承担多种法律责任。鉴于召回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笔者建议我国尽快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产品 召回制度 民法 安全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