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功成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山歌社”是重庆青木关原国立音乐院的一个学生社团。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6年3月31日,也就是成立在抗战胜利之后,音乐院将“复员”迁南京的前夕。在此之前,“山歌”只是音乐院一个有影响的壁报的名称。但是,人们当谈到音乐院在青木关... “山歌社”是重庆青木关原国立音乐院的一个学生社团。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6年3月31日,也就是成立在抗战胜利之后,音乐院将“复员”迁南京的前夕。在此之前,“山歌”只是音乐院一个有影响的壁报的名称。但是,人们当谈到音乐院在青木关那段历史的时候,常常把那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山歌社”联系起来。这正说明,山歌社的成立不是偶然的,是在音乐院的学生运动和“民歌运动”中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 演唱会 中国现代音乐史 山歌 音乐会 中国民歌 民族音乐 学生自治会 民歌运动 节奏
原文传递
“山歌社”为民歌配和声的历史创举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康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106,共20页
20世纪40年代,重庆国立音乐院的作曲学生以"山歌社"的名义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歌运动",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文章在研究"民歌运动"文史与乐谱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其发生与发... 20世纪40年代,重庆国立音乐院的作曲学生以"山歌社"的名义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歌运动",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文章在研究"民歌运动"文史与乐谱资料的基础上,概括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当年作曲学子为民歌配置和声的宝贵经验,并论述了他们当年探索和声运用中民族风格问题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运动 “山歌社” 五声音阶 和弦 技法
下载PDF
《我怎样写伴奏》的历史上下文——读黎英海在“山歌”壁报上的短文《我怎样写伴奏》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江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5-168,175,共5页
本文首次刊出黎英海早期在“山歌”壁报上仅有的一篇文章《我怎样写伴奏》,并将此文放在历史中加以考察,说明“民歌演唱会”的时间、“四度和声”的含义,及其“红采妹妹”等作品丢失,并分析黎英海和声观念的不断完善所由形成的历史缘由。
关键词 民歌演唱会 四度和声 民歌运动 山歌社
原文传递
民歌运动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震亚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5-58,共4页
冼星海1939年在《民歌运动》中指出:“国防音乐的提出时,有人极力主张民歌运动的口号,来补救五四运动的音乐启蒙运动时期的不足。”他主张:“要用世界上最进步、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歌,开展民歌运动。”指出抗战以前“音乐工作者大都... 冼星海1939年在《民歌运动》中指出:“国防音乐的提出时,有人极力主张民歌运动的口号,来补救五四运动的音乐启蒙运动时期的不足。”他主张:“要用世界上最进步、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民歌,开展民歌运动。”指出抗战以前“音乐工作者大都在都会城市,作者或只限于亭子间创作”,“抗战后军事政治中心转到农村去”,“使我们更明了工农群众的生活。民歌是工农群众的唯一歌声”。当时抗日战争“需要大量的大众歌曲来增强抗战的信心”,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运动 民歌创作 音乐创作 民族音乐 音乐系 国防音乐 民间音乐 冼星海 作曲技法 编配
原文传递
山歌社民族化和声的探索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骆方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9-33,39,共6页
本文从技术与观念两个层面对山歌社民族化和声的探索进行历史性阐述,指出在技术上,和弦材料非三度框架及其调性的多宫拓展标志着我国已走出了照搬传统和声的阶段;在观念上,真正地有意识地把中国和声体系的建立落实到民族音乐和声内涵的... 本文从技术与观念两个层面对山歌社民族化和声的探索进行历史性阐述,指出在技术上,和弦材料非三度框架及其调性的多宫拓展标志着我国已走出了照搬传统和声的阶段;在观念上,真正地有意识地把中国和声体系的建立落实到民族音乐和声内涵的挖掘之上,始自于山歌社的民歌伴奏的实践.强调在近代将西洋和声技术“中国化”的过程中,民族的要素与科学精神是相互促长的,民歌要素的发掘,意味着科学法子的进一步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材料 同均三宫 民歌运动 科学法子
下载PDF
一九五八年民歌创作中的反现实主义倾向 被引量:3
6
作者 新民 耘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0-25,共6页
一九五八年,伴随着所谓的国民经济大跃进,出现了由亿万人参加的诗歌创作运动。这无论是在我国诗歌史上,还是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五八年是“诗的时代”,在这个运动中出现的数以亿计的民歌“开了一代诗风... 一九五八年,伴随着所谓的国民经济大跃进,出现了由亿万人参加的诗歌创作运动。这无论是在我国诗歌史上,还是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五八年是“诗的时代”,在这个运动中出现的数以亿计的民歌“开了一代诗风”,是“群众共产主义文艺的萌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倾向 二十年 民歌创作 创作方法 作品 民歌运动 诗歌创作 敢说 浮夸风 现实生活
下载PDF
《龙的传人》与台湾社会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伊 《粤海风》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近年来,对身份认同,特别是国族认同的研究在台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对侯德健作词作曲的《龙的传人》及其牵涉的一系列文化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对《龙的传人》歌词文本的叙事模式的分析。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台湾社会 台湾人 台湾意识 建构 陈映真 叙事模式 民歌运动 知识分子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也论何其芳现象——与应雄同志商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尚哲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5-55,103,共12页
1977年何其芳去世以后,国内外的学者开始了对他的文艺思想作比较全面的纵向研究.最早见到的是1979年日本《一桥论丛》发表的大沼正博的《何其芳的文艺观》,提出了何其芳解放后的文艺思想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 何其芳现象 文艺思想 《讲话》 文艺为政治服务 阶级论 民歌运动 胡风 毛泽东 理论家 作品
原文传递
艾芜南行作品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冯耘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87-92,共6页
我最早读艾芜写南行的小说,是在一九六二年,标有“南行记续篇之一”的《玛米》,《野牛寨》等作品。在听惯了民歌运动和“文艺卫星”的高调之后,在重提“千万不要忘记”的指导性口号,文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概念化、雷同化的情况下,... 我最早读艾芜写南行的小说,是在一九六二年,标有“南行记续篇之一”的《玛米》,《野牛寨》等作品。在听惯了民歌运动和“文艺卫星”的高调之后,在重提“千万不要忘记”的指导性口号,文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越来越概念化、雷同化的情况下,读这些作品确有别具一格的新鲜感。这之后,在赞叹中我贪婪、兴奋地读着《南行记》及陆续发表的“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魅力 作品 民歌运动 行记 概念化 雷同化 小说 新鲜感 三十年代 历史感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一九五八年民歌运动关系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嗣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81,共10页
毛泽东发动1958年民歌运动的初衷是搜集旧民歌,以此为基础探索中国诗歌发展道路,而非一开始就旨在发动一个全民写诗运动。周扬的汇报是毛泽东改变对民歌运动的看法并提出大规模地搜集新旧民歌的重要原因;地方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对民歌... 毛泽东发动1958年民歌运动的初衷是搜集旧民歌,以此为基础探索中国诗歌发展道路,而非一开始就旨在发动一个全民写诗运动。周扬的汇报是毛泽东改变对民歌运动的看法并提出大规模地搜集新旧民歌的重要原因;地方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对民歌运动的理解和实践出现了较大差异,毛泽东并未忽视后者在民歌运动中的独特作用;他后来对农民写诗和"新民歌"批评较多,但仍然关注新诗改革,并始终认为搜集原汁原味的民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1958年 民歌运动 关系
下载PDF
挺进中的民间文艺学——1981年我国民间文艺学活动鸟瞰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36-40,共5页
“四人帮”被摧毁后,民间文学事业一直在前进。1981年,它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机构、出版、理论等方面都表现出蓬勃气象。这是跟全国各条战线的情形相一致的。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学 1981年 国民 湖南版 史诗 浙江版 神话学 民歌运动 宗教
下载PDF
乌托邦的狂欢:1958年民歌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大为 《粤海风》 2003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于1958年的民歌运动,我们倾向于认为,它不仅是一次乌托邦政治的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变动、扩张、动力再生的过程,这一切都在那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狂欢仪式中完成。对于这样一场运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 关于1958年的民歌运动,我们倾向于认为,它不仅是一次乌托邦政治的意识形态合法性论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变动、扩张、动力再生的过程,这一切都在那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狂欢仪式中完成。对于这样一场运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做一次群众性的文学运动,甚至也不仪仅是一次一般性的政治运动,在这里,乌托邦、意识形态、现实、诗和艺术在1958年这一个神奇的时间临界点上重合为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乌托邦政治 民歌运动 合法性论证 临界点 文学运动 政治运动 群众性 民歌 原子化
下载PDF
有马敲讽刺诗六首
13
作者 罗兴典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59-63,共5页
日本现实主义诗人有马敲,1931年12月生于京都府龟冈市。1953年同志社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入京都银行就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步入诗坛,在反战诗人金子光晴影响下,从现代主义中吸取营养,陆续发表诗作。1957年出版处女诗集《变形》,翌年... 日本现实主义诗人有马敲,1931年12月生于京都府龟冈市。1953年同志社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入京都银行就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步入诗坛,在反战诗人金子光晴影响下,从现代主义中吸取营养,陆续发表诗作。1957年出版处女诗集《变形》,翌年加入新日本文学会,随着坎坷的人生阅历,诗歌逐步倾向现实主义。1965年创刊《游击队》,发起关西民歌运动,在全国各地举办诗歌朗诵,享有“朗诵诗人”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诗 弓力 反战诗 新日本文学 现实主义 威容 人生阅历 民歌运动 诗集 京都
原文传递
1958年新民歌运动的历史描述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谢保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45,共22页
本文所关注的是 1 95 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的“新民歌运动”。通过对这一运动的发动、开展以及落潮整个过程的描述与呈现 ,考察这一运动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文学景观。这一运动牵涉到 5 0年代中后期共和国文艺与政治 (党和国家及其领袖... 本文所关注的是 1 95 8年大跃进时期出现的“新民歌运动”。通过对这一运动的发动、开展以及落潮整个过程的描述与呈现 ,考察这一运动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文学景观。这一运动牵涉到 5 0年代中后期共和国文艺与政治 (党和国家及其领袖 ) ,文艺与群众 ,文艺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和纠葛。对这些关系和纠葛的考察和厘清 ,将有助于把握与认识十七年文学乃至共和国文学的一些品质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运动 1958年 历史描述 大跃进时期 十七年文学 文学景观 50年代 知识分子 共和国 文艺 中后期 政治
下载PDF
越界:1958年新民歌运动的大众化之路 被引量:15
15
作者 毛巧晖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100,共7页
1958年新民歌运动,由毛泽东发起,自上而下席卷全国,这一运动的参与人群、创作数量、创作速度都可说"史无前例",堪称全民卷入文艺。在这一大众化运动中,民间文学出现了大繁荣,民歌带动了诗风的改变,打破了"民间艺人"... 1958年新民歌运动,由毛泽东发起,自上而下席卷全国,这一运动的参与人群、创作数量、创作速度都可说"史无前例",堪称全民卷入文艺。在这一大众化运动中,民间文学出现了大繁荣,民歌带动了诗风的改变,打破了"民间艺人"与"作家"的阈限,新型的"农民诗人"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先锋",他们与作家共同抒写新的政治生活与劳动生活,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目标受众"都发生了转换。民间文学这次进入主流的"越界",使得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改变了其作为民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存在意义,成为国家话语的反映与应对。但是在新民歌运动中,民歌与绘画、音乐的交融则是成功的,尤其是民歌与画作的结合,当时在农村形成了"壁画运动",在全国影响极大,效果亦佳,并且其影响持续至今;农民画成为当下民间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也与口头传统中"诗画合璧"的传承方式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运动 大众化 越界 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功能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与新民歌运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延年 《江淮文史》 2002年第2期138-153,共16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民歌运动 艺术风格 “大跃进”运动
下载PDF
论“新民歌运动”的现代来源——关于新诗发展的一个症结性难题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桃洲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145,共5页
充满喧嚣的“新民歌运动”将诗推向它的反面即“非诗” ,但它却是“五四”以来新诗走向“大众化” (民间化乃至民族化 )的一次努力。在新诗的“大众化”努力过程中 ,由于“大众化”的倡导者们始终没有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悖论 ,从而导致... 充满喧嚣的“新民歌运动”将诗推向它的反面即“非诗” ,但它却是“五四”以来新诗走向“大众化” (民间化乃至民族化 )的一次努力。在新诗的“大众化”努力过程中 ,由于“大众化”的倡导者们始终没有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悖论 ,从而导致历次“大众化”努力最终以远离真正的“大众化”为结局 ,这在“新民歌运动”中达到极致 ,在这场运动中新诗的主体性因被淹没在其择取的对象中而丧失殆尽。因此 ,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诗发展和“大众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民歌运动 大众化 悖论
下载PDF
新民歌运动:激进现代性的文化表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鲍焕然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1-675,共5页
新民歌运动表征着中国现代性建构实践的激进化,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旨在建构优越于西方现代性的民族文化并真诚地借用"古典"和"民歌"的形式,结果却在规范与规训的双重作用下,于一体化认同建构过程中... 新民歌运动表征着中国现代性建构实践的激进化,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旨在建构优越于西方现代性的民族文化并真诚地借用"古典"和"民歌"的形式,结果却在规范与规训的双重作用下,于一体化认同建构过程中形成对世俗现代性的渴望与追求同审美现代性的极度缺失的强烈反差,从而走向对真正意义上的古典和民歌的自反性否定。对新民歌运动及与之相关的17年文学的研究存在反二元对立、重审现代性、回归历史等三种批评角度,批评的异响本身暗示着17年文学貌似单纯的现象背后的深刻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运动 激进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激情癫狂:1958年新民歌的理论话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12,共7页
本文详细梳理并考察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包括其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新诗发展走古典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个重大策略:重新评价“五四”新诗传统。不但把这些问题作为诗学问题来对待,也把其作为历史权... 本文详细梳理并考察1958年新民歌运动中的理论问题。包括其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新诗发展走古典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个重大策略:重新评价“五四”新诗传统。不但把这些问题作为诗学问题来对待,也把其作为历史权力控制的欲望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8年 民歌 新诗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民歌运动 社会主义 民族化 大众化 自由主义 邵荃麟
下载PDF
“符号”与“歧义”——《红旗歌谣》“情诗”解读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祖清 席扬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歧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史 民歌运动 解读 情诗 歌谣 红旗 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