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评价唤起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
1
作者 周美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7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教师 课程评价 专业发展 民族机制 小学
下载PDF
从和谐社会视角探析民族经济与文化互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光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建构和谐社会的视角,探讨国内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互动问题。首先阐述民族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功能及目标,着重分析民族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及其辩证关系,论述促进民族经济与文化良性互动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民族经济 民族文化互动机制
下载PDF
重视发挥调控机制的作用——《我国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研究》简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珍 马银平 《中国民族》 2004年第5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我国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研究》 社会转型期 民族经济 民族工作
原文传递
从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夷夏观
4
作者 李世武 谭雪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存在三种夷夏观:戎狄豺狼说、用夏变夷说(华夏文化优越论)、积靡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体现为“共生”“会通”“象征”。“共生”是两种相互背离的乐舞传统并存,相互交流并未改变彼此乐舞的性质与审美...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存在三种夷夏观:戎狄豺狼说、用夏变夷说(华夏文化优越论)、积靡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体现为“共生”“会通”“象征”。“共生”是两种相互背离的乐舞传统并存,相互交流并未改变彼此乐舞的性质与审美特征;“会通”是同一乐舞文化内部异质力量与内生力量的互补;“象征”则是因政治、文化等因素而将乐舞符号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雅俗之辨,实际上推动了乐舞的创新发展。总体观之,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在乐舞领域既能各有创造,形成特色;又能互动交流,相互融摄;既能吸收外来基因,又不至于丧失自我。从多民族乐舞交流机制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夷夏观,将发现其片面性。夷夏之间双向互动、四夷内部双向互动,才是民族关系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 民族乐舞交流机制 民族观念史 民族交融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传统解纷机制在“检调对接”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娄义鹏 吴钧 吴玘玥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基于民族地区“检调对接”工作实践和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的价值,文章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引入“轻微刑事和解”工作的理论设想,认为“检调对接+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能够在轻微刑事和解案件的调解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起... 基于民族地区“检调对接”工作实践和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的价值,文章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引入“轻微刑事和解”工作的理论设想,认为“检调对接+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能够在轻微刑事和解案件的调解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起到促进“案结事了人和”、恢复性司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是对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理念的实践。推进“检调对接+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要构建适合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传统和群众心理需求的解纷程序,吸纳民族民间乡贤人士壮大基层治理力量,整理民间传统习惯规则中的积极内容补充成为解纷资源,实现程序、动力和资源的有机统一和内涵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调对接 轻微刑事和解 少数民族传统解纷机制
原文传递
贵州山地猪种遗传资源传承保护的民族文化机制——民族动物学研究个案之一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玉红 龙宇晓 胡展耀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由于山川阻隔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境,贵州成为我国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样性的山地自然环境为猪种多样性传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而贵州山地民族在饮食文化、人生仪礼和宗教生活中的肉食需求,则形成了猪种多样性传... 由于山川阻隔而形成的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境,贵州成为我国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样性的山地自然环境为猪种多样性传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而贵州山地民族在饮食文化、人生仪礼和宗教生活中的肉食需求,则形成了猪种多样性传承的文化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猪种 多样性传承 民族文化机制 民族动物学
下载PDF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基本法理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娄义鹏 吴钧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6,共8页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国家法在该地域的重要补充,起着规范秩序、巩固团结、促进交融的重要作用,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历史实践。通过对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特征、合理性和价值的分析,发现其与国家法...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国家法在该地域的重要补充,起着规范秩序、巩固团结、促进交融的重要作用,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历史实践。通过对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特征、合理性和价值的分析,发现其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和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历史继承中得到消减,可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进程中实现咬合,形成互补变通的法治体系,助力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 特征 合理性 价值
原文传递
德州民族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匡天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6期87-89,共3页
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运行取得三方面的效果: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涉及少数民族的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德州市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民族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显著。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一是认真贯彻"八... 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运行取得三方面的效果: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涉及少数民族的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德州市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民族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显著。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一是认真贯彻"八项原则";二是明确工作内容、明细工作流程。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弥补了民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民族工作长效机制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市 民族工作 长效机制 民族关系 民族工作机制评议
下载PDF
明代贵州基层社会变迁与改土归流——兼论民族沟通机制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展渊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1-66,共6页
明代在贵州一些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迁,新的阶层产生,民族融合逐渐成熟,推动了改土归流进程。同时在这些基层社会变迁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套民族沟通机制,加强了流官政府与少数民族的互信和互动,逐渐消除了民族隔阂,动摇了土司... 明代在贵州一些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迁,新的阶层产生,民族融合逐渐成熟,推动了改土归流进程。同时在这些基层社会变迁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套民族沟通机制,加强了流官政府与少数民族的互信和互动,逐渐消除了民族隔阂,动摇了土司制度存在的基础。这套民族沟通机制对于化解改土归流后的社会矛盾,防止民族地区的社会冲突,巩固国家统一等多个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贵州 基层社会变迁 改土归流 民族沟通机制
下载PDF
守望相助视角下开展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思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清惠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7-81,共5页
内蒙古是民族地方,民族工作事关自治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守望相助是民族工作思想的新发展,是做好自治区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唯有建设以守望相助为根本遵循的民族工作机制,才能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创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守望相助 民族工作机制 新思路 根本遵循
下载PDF
《上海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实施情况的思考
11
作者 徐未晚 《中国人大》 2007年第9期33-34,共2页
上海是我国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之一,全市有54种民族成份(缺德昂族、阿昌族),根据2005年11月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已逾16万人。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权益 明确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 民族工作机制 上海市
原文传递
《民法典》民族性表达与制度供给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冉克平 舒广 《私法》 2022年第4期1-15,共15页
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之下,对于民法典的民族性表达与制度供给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法典》民族性表达出发,通过《民法典》“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具体制度研究,通过《民法典》的内在价值维度与外在的规... 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之下,对于民法典的民族性表达与制度供给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法典》民族性表达出发,通过《民法典》“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具体制度研究,通过《民法典》的内在价值维度与外在的规范维度观察,围绕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民族精神的民法典民族性的内涵及历史观察;二是民族精神的制度生成机制研究,《民法典》民族精神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基础从《民法典》适用的实证分析出发,对相关案例进行梳理,探讨民族精神的制度生成机制;三是民族精神与具体制度之间的体系融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释《民法典》民族精神对于具体制度解释、漏洞填补等功能,探索价值与规范之间如何进行融会贯通,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性功能的发挥。进而,针对《民法典》民族性表达与制度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挖掘民族精神,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民族 民族性形成机制 人的主体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 中国智慧
原文传递
俄罗斯民族事务管理机制转型:背景、特点与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春华 陈晓璐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0,共12页
俄罗斯民族事务管理机制转型是俄罗斯应对民族问题、完善与落实民族管理构想、提高民族事务管理绩效的要求。俄罗斯民族事务局的成立以及民族事务管理理念与机制的转型,体现出俄罗斯更加追求多元化的民族公共管理、平衡化的中央与地方... 俄罗斯民族事务管理机制转型是俄罗斯应对民族问题、完善与落实民族管理构想、提高民族事务管理绩效的要求。俄罗斯民族事务局的成立以及民族事务管理理念与机制的转型,体现出俄罗斯更加追求多元化的民族公共管理、平衡化的中央与地方协同管理、专业化、集约化的高效管理、民族权利与责任统一的民族善治等特点与趋势。同时该机制转型也存在若干问题与争议,需要进一步反思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务管理机制 民族政策 民族事务局 民族文化自治
原文传递
加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 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丽萍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2-54,74,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日趋频繁和密切,城市民族关系的地位和影响日趋重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武汉市坚持探索和加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加强&q...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各民族间的交往和联系日趋频繁和密切,城市民族关系的地位和影响日趋重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武汉市坚持探索和加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八个机制",确保"八个到位",有力地维护了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工作机制 武汉 和谐城市 民族关系
下载PDF
民族认同机制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勇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3期98-101,共4页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民族认同机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功能,就必须做好... 民族认同机制是由民族认同主体、民族认同客体和民族认同内容构成的旨在实现民族认同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在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民族认同机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功能,就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民族国家认同,奠定民族认同的血缘基础;二是优化民族关系认同,建立健全民族平等机制,搭建民族认同桥梁;三是优化民族自身认同,提升各少数民族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民族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机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政治稳定
下载PDF
论晚清时期官方参与下蒙藏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以河南蒙古郡王与隆务寺、多哇族的纠纷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晓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22,共7页
晚清时期由于蒙古汗王在青藏高原统治的终结和清政府实施民族隔离政策,致使蒙、藏民族纠纷凸现出来。通过对河南蒙古郡王与隆务寺、多哇族的纠纷案例的分析,可知晚清对蒙藏民族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如下:第一,官方处理蒙藏民族互抢的纠纷... 晚清时期由于蒙古汗王在青藏高原统治的终结和清政府实施民族隔离政策,致使蒙、藏民族纠纷凸现出来。通过对河南蒙古郡王与隆务寺、多哇族的纠纷案例的分析,可知晚清对蒙藏民族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如下:第一,官方处理蒙藏民族互抢的纠纷时,一般依据番例番规罚服;第二,纠纷中,官方在"抑藏扶蒙"的思想指导下,以"质对"的方式解决纠纷;第三,蒙藏民族纠纷解决中,蒙古族可以越级上控,官方多采取两造堂讯的制度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蒙藏 民族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新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振波 《市场周刊》 2006年第10期18-20,共3页
在经历了“人治”和“法治”阶段之后,现代企业管理进入到“文治”阶段。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着内在驱动力。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广泛关... 在经历了“人治”和“法治”阶段之后,现代企业管理进入到“文治”阶段。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着内在驱动力。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如何从机制上保证和加强更是研究的焦点。本文拟从首席企业文化官机制、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文化暗示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民族文化心理机制 首席企业文化官机制 文化暗示机制
下载PDF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卫松 杨昌儒 《前沿》 2016年第8期88-92,共5页
"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中功不可没。但是,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它面临着艰难的现代转型。研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与国家法的调适,与现代性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有机结... "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的农村社会治理中功不可没。但是,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它面临着艰难的现代转型。研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与国家法的调适,与现代性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有机结合,以它为依托,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第一道防线,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新型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 农村 社会治理创新
原文传递
加强调研 强化监督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
19
作者 汪延波 丁锋 《时代主人》 2009年第9期32-33,共2页
武宁县是一个多民族的散杂居县,有畲、苗、蒙古、回、壮、维吾尔等23个少数民族,全县建有4个民族村13个民族小组,少数民族人口2594人,其中畲族人口2229人,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近年来。
关键词 民族 贯彻实施 权利主体 民族工作机制 民族 监督
原文传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形成三大认同机制
20
作者 徐东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5,29,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形成三大认同机制: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认同机制;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形成三大认同机制: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认同机制;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认同机制;三是在爱国主义引领下,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建立和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族认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想认同机制 利益认同机制 民族认同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