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70
1
作者 曹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3,107,共9页
本文对跨界民族的内涵、分类、跨界民族和跨界民族问题的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造成跨界民族问题的条件和原因。
关键词 跨界民族 民族问题 地缘政治 泰米尔人 斯里兰卡 民族政策 领土主权 传统民族 跨国民族 主体民族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周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 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考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是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民族政策蕴涵着"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在解决少数民族发展程度较低情况下的民族问题方面体现了强大的功能,但在处理少数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民族问题方面则功能不足。而且,"民族主义"取向的政策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促成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民族主义"向国家主义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价值取向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41
3
作者 滕星 《民族教育研究》 1996年第2期44-53,共10页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滕星双语教育研究是研究双语双文化教育(包括多语多文化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它不仅是民族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民族语言学...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滕星双语教育研究是研究双语双文化教育(包括多语多文化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它不仅是民族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民族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50年代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双语 双语教学 教育研究 民族语言学 民族教育学 民族政策 双语现象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中国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50
4
作者 周平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族际政治整合,形成了较强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原有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行了改造,重构了族际政治整合方式,增强了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必要调整和完善我...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族际政治整合,形成了较强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原有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行了改造,重构了族际政治整合方式,增强了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必要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模式,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关系 族际整合 中国 民族工作 民族政策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及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 被引量:53
5
作者 周平 《学术探索》 2002年第6期58-61,共4页
任何民族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民族政策的真正底蕴 ,是民族政策的真正本质。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 ,往往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民族政策形成了一种“民族... 任何民族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民族政策的真正底蕴 ,是民族政策的真正本质。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 ,往往演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 ,影响着民族政策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民族政策形成了一种“民族主义”的价值取向。此种取向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实的情况表明 ,我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调整势在必行 ,通过调整确立一种将国家利益置于至上地位的“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价值取向 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及其形成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希恩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8,共9页
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不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必然出路,多民族结构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面对的既定现实。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怎样的多民族国家才能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民族关系的和谱稳定.学术界尚欠深入探讨。本文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 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不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必然出路,多民族结构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面对的既定现实。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怎样的多民族国家才能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民族关系的和谱稳定.学术界尚欠深入探讨。本文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文章认为,平等的民族关系、共同的国家认同和一体性的社会联系是建立和谐稳定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形成可以是一个自然过程.更可以是通过国家机制的作用自觉实现的过程。这种国家机制应是先进的国家性质、民主合理的国家形式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和谐稳定 国家认同 民族平等 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 基本要素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 被引量:42
7
作者 蒙默 《历史研究》 1985年第1期11-32,共22页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族系.语言的谱系分类法,是民族史家划分族系时常用的根据,即按语言的亲属关系划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言上有亲属关系的民族,常常是有相近起源、相近传统、相近文化的民族.在史料缺乏的古代,又常以族系作为一个整体被当作研究的对象.因此,族系的划分在古代民族的研究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支民族 汉代 西南民族 羌人部落 发展演变 民族政策 雅安地区 纳西族 西南夷 石棺葬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伟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69,共6页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周伟洲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什么历经二千多年各民族虽有分裂有战争,然而最终还是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民族问题不是很突出,中国历代当政者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的确是一个饶有趣...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周伟洲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什么历经二千多年各民族虽有分裂有战争,然而最终还是统一在一个国家之内,民族问题不是很突出,中国历代当政者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的确是一个饶有趣味和很有意义的问题。当然,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儒家思想 民族 传统民族 华夏族 民族关系 当政者 四夷 民族矛盾 政治家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希恩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共15页
中国民族识别的现实依据,一是民族工作的需要,二是民族自觉的要求。民族识别在多民族国家具有普遍性,不是中国政府的别出心裁,但在具体做法上我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对苏联的模仿。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早已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已经彻底完... 中国民族识别的现实依据,一是民族工作的需要,二是民族自觉的要求。民族识别在多民族国家具有普遍性,不是中国政府的别出心裁,但在具体做法上我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对苏联的模仿。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早已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已经彻底完成,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和正在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必须解决的压力。中国民族识别的基本的理论依据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定义并没有成为教条,而是始终被灵活运用。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理论和政策基本观点"十二条"中对民族概念的阐述,是新阶段进行民族识别必须遵循的理论依据。然而,无论现实民族现象的变化还是理论研究的倾向,都要求我们在确定民族识别的标准上必须增加主观认同的权重;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特点和地域相近"则是民族认同调控和引导的原则,必须着意遵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民族定义 民族政策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主义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国际经验分析(下) 被引量:28
10
作者 关凯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54,共15页
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与社会整合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作的理论探索与政策... 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与社会整合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作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尝试的规律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 国际经验 民族关系 社会整合 瑞士 加拿大
原文传递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 被引量:34
11
作者 隋青 李钟协 +2 位作者 孙沭沂 李世强 陈丹洪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7,M0002,共14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历史实践,是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源自长期历史实践,是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本文系统梳理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情况,重点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强化顶层设计、提高质量和覆盖面、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注重培育示范典型、严格依法治理、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践举措,分析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面临的不足和挑战。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提出了创建工作的不足和创新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 民族政策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恕 李捷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30,共11页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其民族关系经历了从激烈冲突到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美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各民族成员享有宪法规定的平等的个人权利;任何种族、民族的群体不能要求特殊权利(...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其民族关系经历了从激烈冲突到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着关键性作用。美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各民族成员享有宪法规定的平等的个人权利;任何种族、民族的群体不能要求特殊权利(印第安人除外);各民族文化可以在统一的美利坚国家认同下得到保护,但各民族成员对其权利的要求不能违背构建美国公民国家的目标。由于美国民族问题的形成历史与人口构成所具有的特殊性,对美国的民族政策应先重于研究、分析,后慎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民族政策 一体 多元
原文传递
论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晓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4,147-148,共9页
羁縻职官制度既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职官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是诸朝历代羁縻职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集大成。土司土官制度既是皇权统治下二元结构... 羁縻职官制度既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职官制度的主要形式,也是以皇权统治为核心的封建王朝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土官制度是诸朝历代羁縻职官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集大成。土司土官制度既是皇权统治下二元结构的职官制度,也是最终将少数民族纳入统一职官制度管理的一种过渡和准备。土司土官制度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其残余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土司土官制度的兴衰始终与改土归流活动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元明清时期 改土归流 土司 职官制度 新中国成立 主要形式 民族传统 民族政策 封建王朝 二元结构 制度管理 集大成 统治 皇权 历代 活动
原文传递
族群的名称与族群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志明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从分析族群的名称入手,揭示了族群的名称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族群名称的使用所反映的族群与族群之间和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族群 名称 族群研究 族群认同 民族政策 民族研究
原文传递
民族预科教育简述 被引量:27
15
作者 宋太成 《民族教育研究》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预科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创办和发展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预科教育 民族政策 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下载PDF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靳薇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8,共11页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比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比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中、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的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关系 维吾尔族 汉族 文化融合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民族政策 社会学
原文传递
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6,共11页
自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体现出建构上的政治性、内容上的多元一体性和发展上的继承性特点。民族政策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在中华民族"自在"时期的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 自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体现出建构上的政治性、内容上的多元一体性和发展上的继承性特点。民族政策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在中华民族"自在"时期的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在中华民族"觉醒"时期的民族政策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国家内涵;而在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国家"建构时期的民族政策则是维护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民族政策要致力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经济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意识。民族政策在历史时代下的不断创新才是完成上述"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政策 多元一体 历史性 时代性
下载PDF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马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0,共6页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qu...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问题 民族源流 民族识别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对苏联民族政策实践效果的反思———读萨尼教授(Ronald G.Suny)的《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 被引量:29
19
作者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共22页
苏联解体两年后,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尼教授(Ronald G.Suny)出版了《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The Revenge of the Past:Nationalism,Revolution,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Stan ford University ... 苏联解体两年后,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萨尼教授(Ronald G.Suny)出版了《历史的报复:民族主义、革命和苏联的崩溃》(The Revenge of the Past:Nationalism,Revolution,an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Stan 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民族主义 实践效果 民族政策 教授 报复 历史 革命
原文传递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50年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立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54,111,共10页
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建国50 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以及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 世纪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少数民族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 我国少数民族 民族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 民族自治地方 成人教育 民族政策 双语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