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村民日志”的民族志实验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60,共10页
还民族志的话语权予文化持有者,是当代实验民族志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村民日志”这种新型民族志撰写实践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以当代人类学关于文化撰写的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民族志实验,其核心是释放被遮蔽或压抑的文... 还民族志的话语权予文化持有者,是当代实验民族志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村民日志”这种新型民族志撰写实践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以当代人类学关于文化撰写的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民族志实验,其核心是释放被遮蔽或压抑的文化持有者的话语权,让其拥有自主的文化叙述与解释权利,形成独特的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实验 文化持有者 话语权
原文传递
感官电影与感官民族志:通过体验“真实”重新构想人类学电影
2
作者 理查德·佩尼亚(受访) 姚睿(采访) 刘志垚(采访)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1,1,共8页
理查德·佩尼亚(Richard Peña),为感官电影、当代“非虚构电影”制作和感官民族志学的融合提供了深入见解。在访谈中,理查德·佩尼亚教授追溯了感官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与印象派艺术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追求“体验真实... 理查德·佩尼亚(Richard Peña),为感官电影、当代“非虚构电影”制作和感官民族志学的融合提供了深入见解。在访谈中,理查德·佩尼亚教授追溯了感官电影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与印象派艺术的紧密联系,强调了追求“体验真实”的核心精神。他以感官民族志实验室出品的作品《利维坦》(Leviathan)为案例,分析了通过个人主观视角增强体验真实性的方式,与当代人类学承认研究者固有主观性的观点相呼应。理查德·佩尼亚教授还审视了影视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对民族志电影感官体验的增强作用并讨论了在数字平台全球普及背景下电影节的角色转变。理查德·佩尼亚的观点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纪录片的传统概念,关注电影创作者和人类学家为理解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为纪录片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电影 感官民族志 人类学 感官民族志实验 纪录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