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0世纪50—60年代民族化思潮下的中国钢琴赋格曲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潘逸筱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73,共10页
20世纪50—60年代,音乐民族化思潮对中国的钢琴赋格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陈铭志、罗忠镕、饶余燕等作曲家们在该时期运用民族性的主题材料、民族化的复调技法和五声性的民族调式创作了一批经典的钢琴赋格曲。这些作品作为音乐民族化... 20世纪50—60年代,音乐民族化思潮对中国的钢琴赋格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陈铭志、罗忠镕、饶余燕等作曲家们在该时期运用民族性的主题材料、民族化的复调技法和五声性的民族调式创作了一批经典的钢琴赋格曲。这些作品作为音乐民族化思潮下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复调音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思潮 钢琴赋格曲 陈铭志 复调技法 五声性民族调式
下载PDF
抗战时民族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2
作者 曾彬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12X期193-194,共2页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民族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一段时期。在该阶段,民族化运动风起云涌,民族化思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民族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一段时期。在该阶段,民族化运动风起云涌,民族化思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对民族化思潮的回应,另一方面也得到了该思潮的支持。它重塑了中国的文化精神,重建了中国的文化结构,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民族化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下载PDF
文艺民族化思潮的当代反思——以探究民族形式论争的文学史意义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刚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2期95-103,共9页
民族形式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文白之争、新旧诗之争、中西文学之争、艺术与科学之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艺论争。"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鼓舞大众的职责,因此,民族形式问题就成... 民族形式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文白之争、新旧诗之争、中西文学之争、艺术与科学之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争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艺论争。"抗战"爆发后,文学需要承担起动员大众、鼓舞大众的职责,因此,民族形式问题就成了深受关注的重大文艺问题。对于民族形式的强调,既是为了强化民族意识,也是基于战争期间广泛动员大众的需要。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是在论辩双方都对创造民族形式的必要性予以肯定的前提下,围绕着向林冰的"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民间形式"这一观点展开。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民族形式论争作为"抗战"以来文艺民族化思潮的主体,既是"五四"时期新旧中西之争的拓展,也是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深化,不仅关乎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对"五四"新文艺传统的正确评价,论争中所触及到的文学的源泉、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具有超越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政治目标的普遍性理论意义。新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以莫言为代表的"从西方文学大踏步撤退"的民间化发展方向即是民族形式探索的当代延伸。该文对民族形式论争的背景、要点、理论价值,民族形式创造与旧形式、外来形式以及"五四"新文艺传统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充分肯定了民族形式论争的文学史意义,并以莫言为例,论及民族化小说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民族化思潮 民族形式论争 民间 民族化小说 外砾法则 新旧斗争法则 胡风 莫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