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猛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82,共8页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是实现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其核心是推进民族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建设、乡村组织、乡村服务、乡村福利和乡村秩序作为理解乡村治理创新的五种路径,分别对应了民族乡村治理创新的五种目标模式:...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是实现民族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其核心是推进民族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建设、乡村组织、乡村服务、乡村福利和乡村秩序作为理解乡村治理创新的五种路径,分别对应了民族乡村治理创新的五种目标模式:现代型乡村、自治型乡村、服务型乡村、福利型乡村与和谐型乡村。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创新,需提升乡村建设能力、激活乡村社会组织、创新乡村服务形式、保障乡村社会权利与整合乡村治理资源,以实现民族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乡村 治理创新 目标模式
下载PDF
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忠军 罗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资源富集区,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多数是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源禀赋。自1999年以来,龙脊景区以龙胜县“生态、旅游、扶贫”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开发管理...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资源富集区,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多数是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源禀赋。自1999年以来,龙脊景区以龙胜县“生态、旅游、扶贫”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开发管理、产业发展、文化和生态保护、脱贫致富等方面产生突出成效。我们将这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可以操作的运行体系称作“龙脊模式”,“龙脊模式”是一种民族乡村走资源型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经济振兴 资源禀赋 民族文化旅游 龙脊模式
下载PDF
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被引量:20
3
作者 范颖 周波 唐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2-69,共8页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侧重产业、轻视文化软环境系统,侧重近期建设、忽视过程与回溯等现象。文章通过剖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属性及其演变导向,结合国家战略,指出文化振兴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核与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侧重产业、轻视文化软环境系统,侧重近期建设、忽视过程与回溯等现象。文章通过剖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属性及其演变导向,结合国家战略,指出文化振兴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核与可持续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以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生产为文化振兴的核心切入点,以文化空间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及表征的文化空间为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过程与路径,结合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族乡村典型案例,阐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提供一条特色鲜明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生产 民族乡村 乡村文化振兴 西藏斗玉珞巴族
下载PDF
乡村产业的发展韧性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基于散杂居地区民族村落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汤夺先 陈艳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产业发展韧性是指民族乡村产业在面临内外环境变动时,借助于当地某些特定的关键性要素,维系自身持续发展或创新发展的一种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调查发现,M村在产业类型、用工、合作、经营等方面形成独特的...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产业发展韧性是指民族乡村产业在面临内外环境变动时,借助于当地某些特定的关键性要素,维系自身持续发展或创新发展的一种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调查发现,M村在产业类型、用工、合作、经营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韧性。关系网络、社会组织、民族文化、治理体系等关键性要素,分别呈现出产业发展韧性的生成逻辑。当前,正确引导民族乡村产业发展韧性,由此激发其内生动力,对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乡村 产业发展 散杂居地区 内生动力
原文传递
乡村传统文化现实境遇与发展机会—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14
5
作者 农淑英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乡村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有着独特的价值。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消极影响。只有采取重塑乡村新型生存空间,丰沃乡村传统文化生长土壤;重构乡村新式价值范式,展现乡村传统文化新意义等措施,才能在... 乡村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有着独特的价值。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消极影响。只有采取重塑乡村新型生存空间,丰沃乡村传统文化生长土壤;重构乡村新式价值范式,展现乡村传统文化新意义等措施,才能在文化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中,为乡村传统文化、也为乡村治理找到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传统文化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乡村社会治理中民俗文化的融入探讨——以广西中越边境民族乡村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9
6
作者 农淑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7,共4页
民族乡村社会的特殊文化背景及现实,使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适当融入其内生的民俗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民族乡村应巧妙借力节庆民俗活动履行治理职责,升华乡规民约助推治理效能,重塑民俗价值消解治理困境,打造民俗精品服务乡村生活。只... 民族乡村社会的特殊文化背景及现实,使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适当融入其内生的民俗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民族乡村应巧妙借力节庆民俗活动履行治理职责,升华乡规民约助推治理效能,重塑民俗价值消解治理困境,打造民俗精品服务乡村生活。只有以治理推进民俗文化发展,发展的民俗文化才能以新的姿态推动乡村社会走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民俗文化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定西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史润玲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89-92,共4页
以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实践为例,分析了定西市的7个深度贫困村全面脱贫攻坚情况,提出影响民族地区、民族乡村稳定脱贫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融资渠道单一,提出吸引和培养人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村融资... 以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实践为例,分析了定西市的7个深度贫困村全面脱贫攻坚情况,提出影响民族地区、民族乡村稳定脱贫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融资渠道单一,提出吸引和培养人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稳定脱贫 乡村振兴 定西市
下载PDF
中国多民族乡村的文化资本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7
8
作者 乔晓光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新世纪初,教科文在《世界遗产》的增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入中国,短短5年中,随着中国政府唾弃《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经落入低谷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开始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中国政府 新农村建设 文化资本 民族乡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民间文化 社会关注 艺术传统
原文传递
我省民族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9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充分挖掘我省民族乡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促进民族乡村产业发展,现推介一批民族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线路一:武夷山畲乡生态休闲游游玩时间2~3天游玩路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铅山县太源畲族乡→铅山县天柱山乡→铅... 为充分挖掘我省民族乡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促进民族乡村产业发展,现推介一批民族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线路一:武夷山畲乡生态休闲游游玩时间2~3天游玩路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铅山县太源畲族乡→铅山县天柱山乡→铅山县篁碧畲族乡→铅山县葛仙山镇葛仙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 精品线路 畲乡 铅山县 贵溪市 休闲游 民族乡村 乡村产业
下载PDF
湖北十堰:有力有效推进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10
作者 曾强 陆霞 陈龙 《民族大家庭》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秦楚边关,见证多少沧桑巨变;各族同心,写下诸多壮丽诗篇。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民族乡,三面环陕、一面归鄂,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命名的乡镇和十堰市唯一的民族乡。一直以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持续关怀民族乡发展,组织... 秦楚边关,见证多少沧桑巨变;各族同心,写下诸多壮丽诗篇。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民族乡,三面环陕、一面归鄂,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命名的乡镇和十堰市唯一的民族乡。一直以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持续关怀民族乡发展,组织市直单位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力支持,推动民族乡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乡村振兴 湖北省十堰市 全面振兴 郧西县 扎实开展 沧桑巨变 十堰
原文传递
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靠实力“圈粉”(二)
11
作者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5期18-22,共5页
6月21日,2024年江西省和美乡村休闲游活动暨休闲乡土(民族乡村)美食大赛在乐安县流坑古村举办,活动现场推介了乐安县、庐山市、石城县、靖安县4条“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石城县线路安排:石城县城—通天寨景区—〔宋〕宝福院... 6月21日,2024年江西省和美乡村休闲游活动暨休闲乡土(民族乡村)美食大赛在乐安县流坑古村举办,活动现场推介了乐安县、庐山市、石城县、靖安县4条“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石城县线路安排:石城县城—通天寨景区—〔宋〕宝福院塔景区—赣江源漂流景区—森林温泉小镇—八卦脑景区—十里红杜鹃农庄游玩时间:2天通天寨景区通天寨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线路 乡村休闲游 省级森林公园 石城县 乐安县 红杜鹃 靖安县 民族乡村
下载PDF
绘就“五兴乡村”壮美图景 北京市密云区民族乡村全面振兴小记
12
作者 许鑫(文/图) 朱雨涵(文/图) +1 位作者 罗晶晶(文/图) 金向德(图) 《中国民族》 2024年第7期58-62,共5页
山水入画,画中“密云”。新田野,新农村,孕育着无限新希望。作为北京区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密云区不仅肩负着生态涵养的重任,更加致力于在守护水库碧波、打造绿色生态、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踏上这片土地,一幅“产业设施... 山水入画,画中“密云”。新田野,新农村,孕育着无限新希望。作为北京区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密云区不仅肩负着生态涵养的重任,更加致力于在守护水库碧波、打造绿色生态、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实践。踏上这片土地,一幅“产业设施兴、人才服务兴、文化文明兴、生态环境兴、组织机制兴”的“五兴乡村”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呈现出京郊大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 生态涵养 密云区 民族乡村 区域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向探索
13
作者 张倩 朱正刚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命题具有统一互构的逻辑关系。文章以浙江省民族乡村为案例,对民族乡村共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并立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以富民政策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精神... 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命题具有统一互构的逻辑关系。文章以浙江省民族乡村为案例,对民族乡村共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并立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以富民政策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引擎、以精神富足为抓手、以人才建设为支撑的四重路径,在扎实推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湖北荆门 以“嵌入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联盟
14
作者 李荣彦 《民族大家庭》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以“嵌入式发展”为路径,聚焦民族乡村“收入更高、产业更实、环境更优、生活更美、治理更强”等重点,奋力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联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聚力“收入更高”这个目标激活三方力量,探索组建...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以“嵌入式发展”为路径,聚焦民族乡村“收入更高、产业更实、环境更优、生活更美、治理更强”等重点,奋力打造民族乡村共同富裕联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聚力“收入更高”这个目标激活三方力量,探索组建帮扶联盟坚持把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充分激活行政、社会、乡村三方力量,探索组建以帮扶部门为纽带、重点园区为支撑、乡贤能人为引领的帮扶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收入 嵌入式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 民族乡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富裕 村集体 帮扶
原文传递
新时期大湾区民族乡村教育振兴动向与对策——以广东省惠东县畲族乡村为例
15
作者 包国滔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以惠东县畲族乡村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乡村的教育振兴历经从山里向城里的场域变更和文化转换。文化转换的相对复杂性,决定其教育融入方式的复合性,但在山之压力和城之引力、行政干预和城镇辐射的交相作用下,民族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以惠东县畲族乡村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民族乡村的教育振兴历经从山里向城里的场域变更和文化转换。文化转换的相对复杂性,决定其教育融入方式的复合性,但在山之压力和城之引力、行政干预和城镇辐射的交相作用下,民族群众从山村、传统走向城镇、现代的路径选择却展现出单向度性。这与复合性融入需求相矛盾,更与乡村振兴和湾区融合大势相背离,从而造成民族群众融不进城镇、回不去山村的困局。惠东的案例表明,湾区民族乡村的教育振兴应规避单向城镇化和耗弃传统性的消融之道,代之以民族优秀传统和乡村相对优势为基础的民汉、城乡、新旧交融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民族乡村 教育振兴 民族交融 惠东县
下载PDF
电商参与对民族乡村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丽水市为例
16
作者 杨铭帅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民族乡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导致产品买卖困难,农户数字素养较低等使得收入增加困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农村电商到底如何影响民族乡村农户增收,... 民族乡村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偏远导致产品买卖困难,农户数字素养较低等使得收入增加困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农村电商到底如何影响民族乡村农户增收,有着非凡意义。研究以丽水市为例,对民族乡村地区进行调研,探讨采纳电商行为对民族乡村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丽水市民族乡村288户农户为样本,建立基准回归模型,运用OLS回归实证分析农户参与电商对收入的影响,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使用替换变量法,缩尾处理和倾向得分匹配发后结果依旧可靠,电商参与对民族乡村农户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对农户个体进行区分受教育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素质好的人参与电商增收最为显著。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民族乡村 农户收入
下载PDF
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经验启示——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平阳县为例
17
作者 陈常 刘春华 《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通过建构“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三维因素分析框架,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平阳县为例,分析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总结其经验启示,即发挥红色领航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选对产业、...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通过建构“制度性、物质性、精神性”三维因素分析框架,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平阳县为例,分析党建引领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总结其经验启示,即发挥红色领航的核心作用、因地制宜选对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共建共富帮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全面与精准、整体与个体的伟大结合,平阳做法无疑是这一重要论述在基层的落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民族乡村 共同富裕 实践逻辑 经验启示
下载PDF
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靠实力“圈粉”(一)
18
作者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3期31-36,共6页
6月21日,2024年江西省和美乡村休闲游活动暨休闲乡土(民族乡村)美食大赛在乐安县流坑古村举办,活动现场推介了乐安县、庐山市、石城县、靖安县4条“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乐安县。线路安排:抚州市乐安县(南韶高速流坑南出口)-... 6月21日,2024年江西省和美乡村休闲游活动暨休闲乡土(民族乡村)美食大赛在乐安县流坑古村举办,活动现场推介了乐安县、庐山市、石城县、靖安县4条“和美乡村休闲游”夏季精品线路。乐安县。线路安排:抚州市乐安县(南韶高速流坑南出口)-古樟湾四季花海-天宝生态园-牛田古樟林风景区-流坑古村-大通彩绘村-养心谷金竹飞瀑-九瀑峡-大华山蝶栖谷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线路 生态园 乐安县 石城县 靖安县 民族乡村 抚州市 江西省
下载PDF
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双向调适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杨 党延中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分析了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经济基础是财税收缴、调整利器是法制建设、政治保障是基层党建、特殊变量是民族政策.文章最后指出,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善治”... 本文分析了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主要内容。作者认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双向调适的经济基础是财税收缴、调整利器是法制建设、政治保障是基层党建、特殊变量是民族政策.文章最后指出,民族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善治”过程实际上是它们双向调适、互促互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乡政管理 村民自治 双向调适
下载PDF
民族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资源支持路径研究
20
作者 陈纪 蒋子越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从现实生活层面看,民族乡村走向共同富裕应当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公共服务三个维度予以精准把握,在意涵上主要体现为物质生活的富裕富足,精神生活的自信自强,公共服务的普及互惠。事实上,把多方主体的资源支持作为一种实践路径,就... 从现实生活层面看,民族乡村走向共同富裕应当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公共服务三个维度予以精准把握,在意涵上主要体现为物质生活的富裕富足,精神生活的自信自强,公共服务的普及互惠。事实上,把多方主体的资源支持作为一种实践路径,就是要以物质型资源支持、精神型资源支持、服务型资源支持作为重要保障,分别促成当地逐步实现物质生活的富裕富足,精神生活的自信自强,公共服务的普及互惠,由此不断推进民族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现阶段,在加强各类资源支持中应调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注重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激发当地发展内生动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资源支持 民族乡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