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大学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流动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梁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4,共11页
借助完整的档案资料,本文从职业、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和教育层次等多层面入手,系统展示了民国清华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状况。研究表明,民国大学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显著,形成了阶层分化严重的职业与社会阶层体... 借助完整的档案资料,本文从职业、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和教育层次等多层面入手,系统展示了民国清华从业群体的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状况。研究表明,民国大学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生活水平差异显著,形成了阶层分化严重的职业与社会阶层体系。作为新式职业群体,大学从业者的职业获得以教育获得程度为基础,近代西方化的教育对此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无基础教育、有无高等教育和有无留学教育直接决定了从业个体的生活水平和阶层地位。民国社会过高的教育门槛使得这种以教育获得为凭借的阶层间流动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停滞,整个社会处在"断裂"的危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清华大学
下载PDF
民国大学老师是这样对待“上课”这事儿的
2
作者 言言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年第9期78-79,共2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是一年教师节,让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大学老师如何上课的呢?教材:生动而肩负启蒙使命民国时期,大学老师的讲义可不仅仅是教案、PPT,他们大多学贯中西,是站在绝大多数国人之前看世界的一群人。这些人,学术上颇有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是一年教师节,让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大学老师如何上课的呢?教材:生动而肩负启蒙使命民国时期,大学老师的讲义可不仅仅是教案、PPT,他们大多学贯中西,是站在绝大多数国人之前看世界的一群人。这些人,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因此,课堂上的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传播何种思想。他们的讲义,融合了中西方思想,关注着近代中国与世界变迁,最终形成了可以流传于世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大学老师 上课 民国时期 民国大学 讲义 学贯中西
下载PDF
公共记忆中的民国大学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俊伟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80,113,共7页
近一个世纪前的民国大学,作为东西方文化良性融合的结晶体,最大可敬之处是对舶自西方的现代大学基本品格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把教育与科研置于主导地位来设计大学的主体制度,承认并保障私立大学的公平地位,于教师聘任、晋升制度中所体现... 近一个世纪前的民国大学,作为东西方文化良性融合的结晶体,最大可敬之处是对舶自西方的现代大学基本品格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把教育与科研置于主导地位来设计大学的主体制度,承认并保障私立大学的公平地位,于教师聘任、晋升制度中所体现的破格取才态度,大学校长专心一职,严控毕业出口等方面。这些理念和具体做法,对今日中国的大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制度设计 私立大学 文化反省
下载PDF
刘白羽文学年谱(1935—2005)
4
作者 姜红伟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24年第9期133-156,共24页
1916年9月28日出生于北京通州一个中落的商人家庭。原名:刘玉瓒。1935年1月,《华北日报》刊登散文《太行山上》,署名:刘白羽。4月,《文饭小品》第1卷第3期刊登散文《北行散记》。是年,在北平民国大学国文系学习。主要在北京图书馆潜心攻... 1916年9月28日出生于北京通州一个中落的商人家庭。原名:刘玉瓒。1935年1月,《华北日报》刊登散文《太行山上》,署名:刘白羽。4月,《文饭小品》第1卷第3期刊登散文《北行散记》。是年,在北平民国大学国文系学习。主要在北京图书馆潜心攻读,练习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白羽 北京图书馆 北京通州 国文系 民国大学
原文传递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晨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42,160,共20页
揆诸民国大学院校有关招生方法及考务安排的相关史料发现,虽然理论上教育部统管各地各类大学院校,但在招生工作中院校却拥有较强的自主权。民国大学的招生在富有灵活、多样甚至杂乱等特点的同时,在看似开放、客观的表面下也暗含了诸如... 揆诸民国大学院校有关招生方法及考务安排的相关史料发现,虽然理论上教育部统管各地各类大学院校,但在招生工作中院校却拥有较强的自主权。民国大学的招生在富有灵活、多样甚至杂乱等特点的同时,在看似开放、客观的表面下也暗含了诸如地域、知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或门槛。从教育本身的角度看,这些门槛体现了不同院校之间的境况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国考生的特定择校模式;从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这些门槛又造成了不同地域和家庭来源的学生教育获得的差异,使得大学招生在体现教育选拔功能的同时,更凸显阶层流动意义上的教育分层功能,教育权利有成为教育特权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招生考试 教育选拔 教育获得 教育分层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中的留学归国人员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滔娜 齐君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民国时期的留学教育造就了大批"学贯中西"的高级人才。这些走出国门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但精通中国文化,而且接受了世界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熏陶。双重文化背景的碰撞,强烈爱国情怀的迸发,促使他们归国投身于中国建设。留... 民国时期的留学教育造就了大批"学贯中西"的高级人才。这些走出国门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但精通中国文化,而且接受了世界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熏陶。双重文化背景的碰撞,强烈爱国情怀的迸发,促使他们归国投身于中国建设。留学生归国后多数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充实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也进一步推动了民国大学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留学教育政策 民国大学 师资 教学科研
下载PDF
民国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演变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郑若玲 袁卫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2,共8页
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与实践方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民国大学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它的学业考试制度设计理念先进、... 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与实践方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民国大学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它的学业考试制度设计理念先进、考核形式多样,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民国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流变及主要特征进行梳理与剖析,发现其建立与演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在提升近代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考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国大学 学业考试制度 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注重学理性:蔡元培的研究观与在北京大学的实践
8
作者 郭华东 《山东高等教育》 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
蔡元培主张大学应该开展对高深学问的研究。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通过创建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聘请富有研究水平的师资等多种方式与措施来实践其坚守的研究理念。蔡元培提倡的研究观突出表现为强调“学理性”。这种风格的形成至少... 蔡元培主张大学应该开展对高深学问的研究。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通过创建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聘请富有研究水平的师资等多种方式与措施来实践其坚守的研究理念。蔡元培提倡的研究观突出表现为强调“学理性”。这种风格的形成至少深受三种因素的强有力的影响:一是其具有的学识素养,二是德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三是所主掌的北京大学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学问 学与术 国学门 民国大学 民国高等教育
下载PDF
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
9
作者 杨淑尧 罗宗宇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现代知名作家王西彦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对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活动语焉不详。通过在湖南大学档案馆及湖南省档案馆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此钩沉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显现他在推动湖南大学中文系“... 现代知名作家王西彦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对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活动语焉不详。通过在湖南大学档案馆及湖南省档案馆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此钩沉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显现他在推动湖南大学中文系“由旧改新”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彦 民国大学 湖南大学 大学档案
下载PDF
民国时期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
10
作者 刘梦青 《教育与考试》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民国以前,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由学校或政府主导,“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理念与学生合力争取个人权利的自主自治理念相悖,直到民国初期才得以在引进西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在近代教育管理者的带... 民国以前,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由学校或政府主导,“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理念与学生合力争取个人权利的自主自治理念相悖,直到民国初期才得以在引进西方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在近代教育管理者的带动和扶持下,大学生参与治理如火如荼,自治性组织也有效地起到了维持学校秩序与纪律的作用。相较于西方国家,民国时期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一直是有限度的,在制度上是未得到确认的,学生的个体权力备受忽视,但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行动对社会民主政治生活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参与 大学内部治理 书院 民国大学
下载PDF
民国高校学位服使用考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二榕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68,I0005,共6页
以民国报刊杂志为资料来源,考察民国高校对学位服的接受史。在强制规定缺位、传统文化式微和学习西方服饰礼仪的时代背景下,学位服由教会大学引入,满足了大学毕业的仪式需要,并通过模仿和规范机制扩散到众多非教会私立大学和个别公立大... 以民国报刊杂志为资料来源,考察民国高校对学位服的接受史。在强制规定缺位、传统文化式微和学习西方服饰礼仪的时代背景下,学位服由教会大学引入,满足了大学毕业的仪式需要,并通过模仿和规范机制扩散到众多非教会私立大学和个别公立大学。受学校性质和办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民国高校对西式学位服的态度复杂,有欣然接受者,有改造利用者,有借用者,也有拒绝者。中国高校应增强文化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设计中国式学位服,并确保学位服的独特性和辨识度,以回应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提升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服 学位服设计 民国大学 大学文化建设
下载PDF
民国大学的暑期学校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衍琛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受到美国大学社会服务思想和实践的激发,特别是借鉴美国大学开办暑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民国大学通过举办暑期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民国大学暑期学校的招生对象非常广泛,面向不同人员提供不同的暑期学习服务。民国大学暑期学校的... 受到美国大学社会服务思想和实践的激发,特别是借鉴美国大学开办暑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民国大学通过举办暑期学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民国大学暑期学校的招生对象非常广泛,面向不同人员提供不同的暑期学习服务。民国大学暑期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开设正规课程、举办讲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暑期学校 招生 教学
下载PDF
解决“偏科生”高考出路问题的顶层制度设计——基于民国大学招生录取“另类”考生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党亭军 《湖北招生考试》 2017年第3期31-36,58,共7页
大学是进行高深专业教育的场所,它以具有明确的专业兴趣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录取对象。民国时期的大学在除了招收各科成绩达到录取标准的考生外,还特意招生录取了部分偏科的高中毕业生。这种兼顾'另类'考生的高考招生录取模... 大学是进行高深专业教育的场所,它以具有明确的专业兴趣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录取对象。民国时期的大学在除了招收各科成绩达到录取标准的考生外,还特意招生录取了部分偏科的高中毕业生。这种兼顾'另类'考生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不仅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本意,而且还较大限度地尊重了不同考生的自主学习权。当代高考制度的弊病之一就在于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从而几乎扼杀了'偏科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梦想。积极地反思和借鉴民国大学在解决'另类'考生接受大学教育问题上的制度经验,为那些专业兴趣强烈但又严重偏科的高中毕业生打通教育旅途中的制度壁垒,这需要从高考制度的顶层设计入手,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唯分数至上的大学招生录取观念,对于具有明确或强烈的职业性向而又严重偏科的高中毕业生,可以'特别生''旁听生''选科生'以及'试读生'等诸多名义进行名正言顺地录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科生” 高考 民国大学 “另类”考生
原文传递
常态环境史视阈下民国大学潜在课程探究
14
作者 姜俊娜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环境史所关注的环境分为常态和动态两类。常态环境是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会突然发生改变而对整个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状态。这与教育领域中的潜在课程有着相通之处,二者的变化虽不易觉察,但都会随着时间推移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环境史所关注的环境分为常态和动态两类。常态环境是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会突然发生改变而对整个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环境状态。这与教育领域中的潜在课程有着相通之处,二者的变化虽不易觉察,但都会随着时间推移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常态环境史视阈下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探究物质空间、组织制度和文化心理这三类潜在课程分别对当时学校教育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关注这些意义背后对当今的潜在课程建设,例如网络潜在课程、社团发展、师德创建等方面所起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态环境史 民国大学 潜在课程
下载PDF
民国大学国文教育课程教材概说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瑞山 陈振 邹铁夫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7,共5页
本文分别从大学预科教材的过渡性质、20世纪30年代辅仁燕京等校课程和教材、40年代部定《大学国文选目》及其争论、40年代西南联大等校课程与教材等角度,全面考察民国时期大学国文课程和教材的概貌,涉及其形成、发展、特色、争论等方面... 本文分别从大学预科教材的过渡性质、20世纪30年代辅仁燕京等校课程和教材、40年代部定《大学国文选目》及其争论、40年代西南联大等校课程与教材等角度,全面考察民国时期大学国文课程和教材的概貌,涉及其形成、发展、特色、争论等方面,以为当下大学语文教育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大一国文 国文教育 教材 课程
下载PDF
民国教授的三大荣誉——部聘教授、最优秀教授党员、院士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卫威 《民国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23,共23页
1942年8月,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次年12月16日,又有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1945年5月5日,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了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他们几乎都是校长、院长或著... 1942年8月,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次年12月16日,又有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1945年5月5日,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了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他们几乎都是校长、院长或著名教授。1948年4月1日中央研究院公布了81人的院士名单,其中既有部聘教授,也有'最优秀教授党员'。民国教授的这三大荣誉,体现了这一时期学术与政治交叉互动的复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部聘教授 最优秀教授党员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下载PDF
校园中的“文化”与“身体”:民国时期大学的“拖尸”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洪宇 魏珂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01,共7页
民国时期,清华和燕京等大学校园中流行一种称作"拖尸"的活动。该项活动以新生为对象,分入学"拖尸"和月夜"拖尸"两种,其目的是警示新生,维持校风校纪。"拖尸"过程中拖尸者与被拖者有不同的身体... 民国时期,清华和燕京等大学校园中流行一种称作"拖尸"的活动。该项活动以新生为对象,分入学"拖尸"和月夜"拖尸"两种,其目的是警示新生,维持校风校纪。"拖尸"过程中拖尸者与被拖者有不同的身体感受,且随着时间变迁而变化。对该项活动,当时校内外褒贬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生的抵制,学校当局和教育部开始干预,拖尸活动逐步被终止。作为有美国文化背景的清华和燕京等大学校园活动,"拖尸"适应和推动了清华、燕京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危亡压力下大学生的身体释放;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大学在移植西方大学文化过程中的复杂性;"拖尸"强调的个性化在学生身体国家化的催动下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文化 拖尸 民国大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治理:基于立法与章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连玉 宁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民国时期,大学在战火频仍、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取得了令今人钩沉追忆的发展,得益于当时事实形成的大学治理框架。民国初期受"学术独立"思潮影响,政府治理大学具有自觉的权力边界;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日盛,但政治干... 民国时期,大学在战火频仍、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取得了令今人钩沉追忆的发展,得益于当时事实形成的大学治理框架。民国初期受"学术独立"思潮影响,政府治理大学具有自觉的权力边界;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日盛,但政治干预受到抗争与抵制,政府治理大学权力边界呈非自觉状。民国时期大学内部,校长、行政会议、事务处一脉的行政权力,受到评议会、教授会的制衡。教授会和评议会都彰显了学术权力,学术权力受到了"外部立法"、"内部建章"的保障。受启蒙思想影响,以及政府因战争力所不逮所赐,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事实框架促进了当时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也给今天高教改革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大学治理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下载PDF
原民国大陆大学在台“复校”之背景和历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俊伟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2,共8页
民国大学制度在中国大陆,止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台湾方面则从1954年始陆续恢复设置一批原民国大陆名校。观察这些"复校"大学,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国大学精神脉络在台湾之传承,而绝非仅仅只是过去大陆校名的沿用。将其置于中国... 民国大学制度在中国大陆,止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台湾方面则从1954年始陆续恢复设置一批原民国大陆名校。观察这些"复校"大学,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国大学精神脉络在台湾之传承,而绝非仅仅只是过去大陆校名的沿用。将其置于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大格局下分析把握,可拓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复校 校友 历史传承
原文传递
民国大学农科研究所的发展及其研究生教育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元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1929年中山大学首创农科研究所后,其数量不断增加,民国时期先后有8所大学设立了18个农科研究所。民国大学农科研究所的发展促成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当时的农科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私立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优于公立大学,在理、工、农、... 1929年中山大学首创农科研究所后,其数量不断增加,民国时期先后有8所大学设立了18个农科研究所。民国大学农科研究所的发展促成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当时的农科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私立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优于公立大学,在理、工、农、医学科中农科研究生教育水平与其他实科类学科相比并不逊色,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发展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大学 农科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