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田国男与表演艺术研究
1
作者 松尾恒一 晁汐(译) 郭海红(校译)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52-164,共13页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柳田国男对于作为传承资料的表演艺术,即民俗表演艺术研究,是持否定态度的。各地流传下来的歌谣、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民俗表演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柳田国男一开始也曾...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柳田国男对于作为传承资料的表演艺术,即民俗表演艺术研究,是持否定态度的。各地流传下来的歌谣、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民俗表演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柳田国男一开始也曾参与其中,将表演艺术看作是民间传承的研究资料,并且对其抱有关注及期待。之后,在以本田安次为代表的研究者们的努力下,战前以及战后的民俗表演艺术研究很快就取得了深层次的发展。只是这种表演艺术研究受到戏剧学(理论)的过多影响,似乎未能达到柳田国男的期许。柳田国男在表演艺术研究领域留下了诸多影响深远的著述,例如论及祭祀表演艺术的作用及功能的《日本的节日》(1942年),着眼于民间宗教者及表演艺术家的《女性的灵力》(1927年)、《巫女考》(1913—1914年)、《毛坊主(1)考》(1913—1914年)、《俗圣(2)沿革史》(1921年)等。就上述关于柳田国男对表演艺术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将其与几乎是同时代且同样在民俗学界举足轻重的折口信夫取得的研究进行比较,来阐明柳田国男表演艺术研究的特质,进而选取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民间表演艺术为对象,探索以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田国男 民俗表演艺术 折口信夫 祭祀与表演艺术 祭礼
下载PDF
探析民俗表演艺术——以培头村畲族婚嫁表演艺术为例
2
作者 刘菲菲 《学园》 2014年第1期29-30,共2页
民俗表演艺术是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在民俗旅游兴起时获得了蓬勃的生长和发展的机遇。本文以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艺术为例,分析了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特征、功能以及介入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各种角色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民俗表演艺术 培头村 畲族婚嫁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饶平布马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3
作者 余畅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4-70,共7页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 饶平布马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舞蹈文化名片。从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其文化象征及其蕴含的体育精神三方面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从音乐特点、舞蹈风格及工艺特色三方面进一步诠释饶平布马舞的艺术价值,进而提出“活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相结合的保护与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平布马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表演艺术 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下载PDF
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义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可以输出"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可以推动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本土文学文化多元系统与世界文学文化多元系统的和谐建构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 表演 可译性 文化构建 文学文化多元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