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观美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以史密森尼民俗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海伦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4,共10页
美国著名的史密森尼民俗节是颇有影响的大规模国际性民间艺术节,每年在华盛顿市国家广场举办。60年代在美国民歌复活运动及平等权益运动的影响下,1967年首次举办了史密森尼民俗节,其活动宗旨是为宣传和尊重本国不同种族的民间艺术遗产。... 美国著名的史密森尼民俗节是颇有影响的大规模国际性民间艺术节,每年在华盛顿市国家广场举办。60年代在美国民歌复活运动及平等权益运动的影响下,1967年首次举办了史密森尼民俗节,其活动宗旨是为宣传和尊重本国不同种族的民间艺术遗产。至70年代,外国民间艺术家也被邀请参加。本文介绍了史密森尼民俗节的历史,并以2007年民俗节为例,展现湄公河主题项目、民俗节的主要原则及其实施以及它对参与者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节 民间艺术 湄公河流域民间音乐 印度音乐 美国艺术政策 史密森 尼博物馆
原文传递
拿坡里歌曲小识 被引量:4
2
作者 郁志欣 《音乐爱好者》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拿坡里歌曲,在世界各地也有叫作拿坡里民歌,也有叫作拿坡里经典歌曲,实际上是指十九世纪30年代开始在拿坡里流行的大量创作歌曲。因为旋律朴实,曲调动听,歌词感人。
关键词 意大利 拿坡里歌曲 民俗节 起源 皮蒂哥络达 拿坡里音乐 音乐风格
下载PDF
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研究——以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为例
3
作者 林逸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133-137,共5页
构建标准平等化的现代文化服务格局,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构建文化审美自信的高地,让人民群众普惠文化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文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座谈和文献资料对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 构建标准平等化的现代文化服务格局,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构建文化审美自信的高地,让人民群众普惠文化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文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座谈和文献资料对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认识。基于原有理论与现有实际,探究在时间上着眼未来,空间上丰富文化供给,对象上以老带新、去粗存精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路径建议和方法参考,进一步促进优秀文化传承、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发展形式丰富、文化服务成果卓著,文化审美自信由此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服务 公共服务 审美自信 文化交流 文化传承 民俗节
下载PDF
布依族节日的名称、内涵和主体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茹 龙青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5-38,46,共5页
文化节创意一般依靠民俗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创意的源泉在于民俗节日内涵的把握、外延的扩大、精神的提升;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在于族群的自觉和广泛的参与;人民是节日的主体,尊重人民是举办节日活动应该秉持的文化伦理。
关键词 布依族 民俗节 日名称 日内涵 日主体
下载PDF
广西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5
作者 杨敏 王佳 《文化产业》 2022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以广西民俗节会为着眼点,分析地方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定义、作用、价值以及广西民俗节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改进措施,并以广西传统民俗节会蚂拐节为例,详细阐述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流程及... 以广西民俗节会为着眼点,分析地方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定义、作用、价值以及广西民俗节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西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改进措施,并以广西传统民俗节会蚂拐节为例,详细阐述民俗节会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流程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拐 视觉形象设计 民俗节 广西民俗 改进措施 着眼点
下载PDF
川东石桥地区民俗节中火龙造型探究
6
作者 余旭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1年第1期46-47,共2页
火龙是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一种习俗,从古至今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川东石桥镇的火龙,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的积淀,使石桥火龙传统更加独特,其火龙造型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探讨... 火龙是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一种习俗,从古至今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民俗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川东石桥镇的火龙,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的积淀,使石桥火龙传统更加独特,其火龙造型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探讨。石桥火龙的造型形态、龙角构型、色彩组合独具特色,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能够重视这一现象,共同保护和传承火龙造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桥地区 民俗节 火龙造型
下载PDF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 被引量:47
7
作者 陶伟 陈慧灵 蔡水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民俗节庆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为认识居民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关于地方依恋的探讨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对象。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后又... 民俗节庆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为认识居民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国内关于地方依恋的探讨尚处于萌芽阶段,应用研究主要以旅游地和旅游者为对象。乞巧节是岭南传统民俗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沉寂淡化半个世纪之后又重新兴起,节日的内容形式功能已被重构。本文从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以珠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民俗节庆的重构与居民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乞巧节对珠村世居居民、新移居居民、租房于珠村的居民这三种不同身份居民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意向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乞巧节使居民们更好地融合到了珠村社区。②重构后的乞巧节在改善原住居民精神生活、优化珠村村落风貌、提升珠村族群的凝聚力、增强文化自豪感、保护乞巧文化及推动珠村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③重构后的传统民俗节庆生产了新的文化记忆,其如何被居民内化吸收、如何被整合进原生态的乞巧文化中,都有待探索。本研究对丰富地方依恋在微观空间层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 珠村 乞巧 地方依恋 广州
原文传递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博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4-583,共10页
"广府庙会"是广府文化记忆与北方"庙会"文化符号杂糅的产物,一经举办即备受争议。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在广府庙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包括政府、媒体、专家、普通民众等)如何利用其拥有... "广府庙会"是广府文化记忆与北方"庙会"文化符号杂糅的产物,一经举办即备受争议。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在广府庙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包括政府、媒体、专家、普通民众等)如何利用其拥有的文化表征权力,基于其文化记忆与地方认同,以话语与实践来表达自己对地方以及广府文化的理解,从而最大程度将自身地方认同在新创节庆中得以表征的协商过程。研究认为,城市内部存在多元文化认同,文化不断被争议与协商,本质上是"政治的";新创民俗节庆成为地方认同建构的场域,地方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成功地获取更大的文化表征权力。首届广府庙会由政府主导,媒体为多个群体话语提供沟通渠道,广州世居居民,特别是反对派的话语受到格外重视,代表广府地方文化认同的话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采取积极倾听的态度,从而第二届广府庙会开始充满"广府味",广州世居居民的地方认同得以表征。而新来者由于缺少文化表征权力,其话语未受重视,甚至部分新来者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不利于增强其地方认同。研究理论上有助于对新创节庆地方认同建构的理解,实践上则对利用节庆增进城市不同群体的文化融合与地方认同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 地方认同 文化政治 广州
原文传递
农村篮球运动与民俗节庆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西灵山县农村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乃琼 李志清 石健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灵山县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所进行的实地研究,发现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除受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之外,两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和互动作用。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互动作用挖掘、传承优秀的民... 通过对灵山县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所进行的实地研究,发现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除受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之外,两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和互动作用。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互动作用挖掘、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和发展农村篮球运动、并以篮球运动为突破口发展农村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 民俗节 互动发展 农村
下载PDF
情感认同与互动共享:基于SIPS模式的民俗节庆短视频传播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秀梅 董洪哲 韦雨生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86,共6页
民俗节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族群认同符号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平台为民俗节庆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使民俗文化的传播形态发生了新的变革。本文基于SIPS模式,以短视频用户的文化... 民俗节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族群认同符号特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平台为民俗节庆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使民俗文化的传播形态发生了新的变革。本文基于SIPS模式,以短视频用户的文化消费为视角,分析民俗节庆以民族共同体情感为经的纵向延伸、以特色民俗文化认同为纬的横向拓展,以文化符号互动为带的沟通连接、以智能推送算法为纽的推介共享传播特点,以期为民俗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 短视频 文化传播 SIPS模式
原文传递
民俗节庆原真性对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以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涛 李玺 温慧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197,共6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民俗节庆面临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两难局面,并且原真性与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也尚未明确。本研究以那达慕为例,构建民俗节庆原真性、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庆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民俗节庆面临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两难局面,并且原真性与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也尚未明确。本研究以那达慕为例,构建民俗节庆原真性、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考察原真性对游客体验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探讨原真性和商业化的互动策略。研究表明:民俗节庆原真性包括客观原真性、建构原真性与存在原真性三类,它们都直接影响游客体验。仪式、风俗、生活用具、旅游纪念品是客观原真性的具体表现;服装、舞蹈、比赛等是建构原真性的表现;而参与性节目是存在原真性的表现。这三类原真性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 原真性 游客体验 那达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地方全球化——黔东南苗族民俗节庆音乐文化的守望与“发明”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应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3,共11页
在黔东南苗族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往往按照支系、宗族、族群或地域流传有众多民俗节庆。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和资本积累迅速进入黔东南苗族社会,面对全球化经济的强势挤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自我诉求,地方政府、学者群体... 在黔东南苗族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往往按照支系、宗族、族群或地域流传有众多民俗节庆。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资本流动和资本积累迅速进入黔东南苗族社会,面对全球化经济的强势挤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自我诉求,地方政府、学者群体以及民间社会渐次结成同盟,以历史上形成的民俗节日为媒介,张扬民族节庆文化的地方性特征,转换民族文化的原生论认同心理,转而突出利益驱动的场景论认同,将仪式性、民俗性音乐文化内涵及其行为方式作为地方文化资本积累的资源,进行"地方社会重建",形成了两条并行的变迁线路,其一是初遇全球化—全球地方化—地方全球化;其二是民俗音乐传统的排他式守望与纯粹性复苏—资源化守望与借入式"发明"—整体性守望与主体性"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 民俗节庆音乐文化 地方全球化 文化守望 传统的“发明”
原文传递
民俗节庆旅游的资源分析——以青岛民俗节庆旅游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扬 石培基 夏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5-157,161,共4页
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向来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特色。而民俗节庆以其具有开发成本低、市场带动效应高等特点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析,将民俗节庆分为现代民俗节庆和传统民俗节庆... 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向来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特色。而民俗节庆以其具有开发成本低、市场带动效应高等特点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析,将民俗节庆分为现代民俗节庆和传统民俗节庆,对两者不同的节庆类型的供需情况进行研究,以青岛民俗节庆旅游自身资源条件分析为例,设计出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析的框架。旨在通过系统的、宏观的对民俗节庆旅游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对现阶段和未来的节庆旅游开发及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民俗旅游在城市旅游的定位等研究做一定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庆旅游 资源分析 青岛民俗节 庆旅游
下载PDF
龙胜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廖国一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1-43,48,共4页
十几年来,龙胜壮、瑶、侗、苗民俗风情旅游业已经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做好龙胜民俗风情旅游点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以提升民俗村寨旅游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
关键词 广西 龙胜县 少数民族 民俗风情旅游 旅游景点开发 旅游管理 民族民俗节 生态环境 旅游商品 民俗村寨
下载PDF
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文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潘华 崔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7-172,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归纳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主要有唱吉利、摔跤、锅庄舞、跳火绳、格吞、推杆、舞龙、舞狮、划龙船、赛马、射箭等,分析了四川民俗节令体育特征主要为传承性、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宗教性和交融性,探索...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归纳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主要有唱吉利、摔跤、锅庄舞、跳火绳、格吞、推杆、舞龙、舞狮、划龙船、赛马、射箭等,分析了四川民俗节令体育特征主要为传承性、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宗教性和交融性,探索了四川民俗节令体育发展条件和态势,提出了健康发展四川民俗节令体育的对策和建议.结论:四川民俗节令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显著的特征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四川民俗中的优良习俗和较有活力的成分,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民俗节 体育
下载PDF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会战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127,共6页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作为一种综合的展示和利用方式,非常契合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两者存在互动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够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本文以灵宝市东西常骂社火为例,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作为一种综合的展示和利用方式,非常契合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两者存在互动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够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本文以灵宝市东西常骂社火为例,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旅游开发与保护互动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互动模式 灵宝市东西常骂社火
原文传递
民俗节庆活动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6-71,共6页
目的研究民俗节庆活动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法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设计学、民俗学、传播学,对民俗节庆活动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民俗节庆活动视觉识别要素设计的思路,并结合案例分析民俗节庆活动视觉... 目的研究民俗节庆活动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法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设计学、民俗学、传播学,对民俗节庆活动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民俗节庆活动视觉识别要素设计的思路,并结合案例分析民俗节庆活动视觉符号系统、文化推广系统、空间形象系统、动态展示系统等的设计方法和规范。结论民俗节庆活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可以彰显民族特色,塑造民俗文化品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 视觉识别 设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农村民俗节庆篮球运动发展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覃安 李志清 李乃琼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24,共3页
上世纪50年代起,篮球运动在广西灵山县农村逐步开展。对灵山县农村篮球运动现状和发展变化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节庆民俗活动与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关联性,民俗节庆是农村篮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两者的相互作用... 上世纪50年代起,篮球运动在广西灵山县农村逐步开展。对灵山县农村篮球运动现状和发展变化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节庆民俗活动与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关联性,民俗节庆是农村篮球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两者的相互作用对于民俗文化传承和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农村体育 篮球运动 民俗节 广西灵山
下载PDF
遗产化与民俗节日之转型:基于“2017‘敛巧饭’民俗风情节”的考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巧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64-71,共8页
"敛巧饭"是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一带在元宵节的特殊风俗活动,其包含"扬饭喂雀儿"及"乞巧"之俗等。这一习俗蕴含了早期的太阳崇拜、鸟信仰以及女性"乞巧"、春耕仪式、敬老等文化元素... "敛巧饭"是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一带在元宵节的特殊风俗活动,其包含"扬饭喂雀儿"及"乞巧"之俗等。这一习俗蕴含了早期的太阳崇拜、鸟信仰以及女性"乞巧"、春耕仪式、敬老等文化元素,2008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遗产化过程中,这一节俗转换为"‘敛巧饭’民俗风情节",在转换过程中,它进入社会"公共"领域,从时间程序、敛取食材过程到参与人员的安排都纳入了现代秩序;同时它也被"标准化""规范化",具备了"现代性""娱乐性",但节俗的核心仪式渐趋演化为"陌生化"的他者仪式展演,文化内涵与功能变得单一化。新型民俗节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形式中须注重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多样性,应将传统节俗中的重要文化元素转换为当下社会可资借鉴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节 民俗节 “敛巧饭”习俗
下载PDF
传统民俗节庆的脱域与回归——以云南新平花腰傣花街节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成海 《旅游研究》 2011年第1期70-74,共5页
旅游业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现代性快速介入,使传统文化产生脱域效应,对地方性形成一种消解,减弱了传统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信与认同;另外一方面,脱域也为传统文化的自觉和复兴提供了机会,使得地方性能够适应全球化,传统文化... 旅游业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现代性快速介入,使传统文化产生脱域效应,对地方性形成一种消解,减弱了传统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信与认同;另外一方面,脱域也为传统文化的自觉和复兴提供了机会,使得地方性能够适应全球化,传统文化也因此而得到传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俗节 脱域 回归 花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