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杰 崔荣荣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品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帽 形制 造物思想 民俗
下载PDF
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契合——以铜川市耀州区申河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沙沙 《江西建材》 2018年第1期38-39,共2页
陕西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近几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选择铜川市耀州区申河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保护发展的可取之处和不足点,优点是村落结合农业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比较有乡村特色,缺点是民俗民艺的缺失,进而提出申河村生态环境... 陕西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近几年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选择铜川市耀州区申河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保护发展的可取之处和不足点,优点是村落结合农业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比较有乡村特色,缺点是民俗民艺的缺失,进而提出申河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传统文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为后期陕西其他村落的保护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民俗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中华 《创意设计源》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十里红妆’的传承与保护暨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项目在阐述宁波朱金漆木雕文化与历史内涵基础上,对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文献进行了考释,探讨了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创新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宁波朱金漆... "‘十里红妆’的传承与保护暨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项目在阐述宁波朱金漆木雕文化与历史内涵基础上,对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文献进行了考释,探讨了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创新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具体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朱金漆木雕 十里红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下载PDF
新时代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以陕南商洛民间木雕产业化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曌堃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3期30-31,51,共3页
陕南商洛地区的民间木雕无论是从拙朴的造型工艺,还是从通俗的审美共鸣,都展现出"手艺人"真挚的生活情绪和民俗的审美底色,呈现出传统木雕在普通民众日常中的美饰定位和认同,其延续性的寓意蕴含着一种类似精神图腾的民俗诉求... 陕南商洛地区的民间木雕无论是从拙朴的造型工艺,还是从通俗的审美共鸣,都展现出"手艺人"真挚的生活情绪和民俗的审美底色,呈现出传统木雕在普通民众日常中的美饰定位和认同,其延续性的寓意蕴含着一种类似精神图腾的民俗诉求。然而,在新时代文艺全面复兴的潮流中,民间木雕的承继和发展却深陷尴尬处境,无法互助成军、竖旗结阵,亦无法呈现文化艺术产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文章通过对典型陕南木雕经营局面的调研和分析,结合现代化数控机床设备的综合木雕工艺经验,审视多元文化趋向下民间木雕的发展可能,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策略,以期走出一条稳健的现代民间木雕产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木雕 民俗 工匠文化 审美共鸣
下载PDF
近代汉族民间童帽形制及造物思想
5
作者 卢杰 《江西服装学院论丛》 2018年第2期38-43,共6页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 童帽在汉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独具特色,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实用与审美的本元文化的代表之一。以江南大学“传习馆”的收藏为实物样本.将近代童帽的基本形制从其长短分为“帽圈”“齐耳帽”“风帽”三个大类进行归纳,对近代童帽的形制及规律进行研究总结,从而对童帽的造物思想进行研究,探索近代童帽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了解近代育儿的禁忌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帽 形制 造物思想 民俗
下载PDF
老北京兔儿爷田野调查
6
作者 王姝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6期0031-0033,共3页
兔儿爷是北京独有的中秋节地域文化符号,起源于明朝末年,到清朝发展成熟。传袭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融合了汉族文化、满族旗人文化、京城地域文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民俗手工艺品。兔儿爷原型是广寒宫捣药神仙,被赋予拟人化形象... 兔儿爷是北京独有的中秋节地域文化符号,起源于明朝末年,到清朝发展成熟。传袭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融合了汉族文化、满族旗人文化、京城地域文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民俗手工艺品。兔儿爷原型是广寒宫捣药神仙,被赋予拟人化形象,成为北京中秋节“请平安,送祝福”,医者仁心的化身。集祈求美好生活的功利目的与追求装饰的审美价值于一身,成为雅俗共赏的节日文化物件儿,于2015年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兔儿爷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妻子:“北京人从小玩儿兔儿爷”的介绍中可知,兔儿爷所凝结的北京中秋民俗文化,早已深入北京人心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北京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兔儿爷进行了调查研究,意图进一步了解兔儿爷的历史渊源、地域民俗、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保护民俗、民艺,传扬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儿爷 北京中秋节 地域特征 民俗 多元文化内涵
下载PDF
北京民间玩具“铅丝泥人”的历史考察
7
作者 李文墨 《民艺》 2021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民间玩具“铅丝泥人”的观察研究,结合历史照片与相关文献,分析铅丝泥人玩具在民俗和民艺方面的价值,从而探讨民间美术作品是社会民俗文化内涵的生动载体,同时,其亦是民俗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关键词 间玩具 铅丝泥人 北京地区 民俗
原文传递
守正创新 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8
作者 孙霞 《华人时刊》 2020年第9期38-39,共2页
选泥、取泥、炼泥、成型、刺孔、装饰、晾干、进锅灶用余火焐成黑色、用松香罩、点色,每做一个太平泥叫叫,都要经过这么10道工序。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泥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乡土人才、镇江市太平民俗民艺馆馆长周... 选泥、取泥、炼泥、成型、刺孔、装饰、晾干、进锅灶用余火焐成黑色、用松香罩、点色,每做一个太平泥叫叫,都要经过这么10道工序。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泥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乡土人才、镇江市太平民俗民艺馆馆长周宝康,十多年间已经做出了不计其数的太平泥叫叫。他的梦想,是让土生土长的泥叫叫能够带着鲜明的镇江传统文化特色长久地传承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泥叫叫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特色 乡土人才 代表性传承人 守正创新 泥塑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