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01年第4期5-12,共8页
关键词 民俗生活 民俗 民俗 年代 边疆 民俗文化 消失 文化政治 宁静 蒙昧
原文传递
关于民俗名称的英译 被引量:28
2
作者 丁树德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58,共2页
民俗名称的英译向来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名称所反映的民俗事象大都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和提炼。因而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强的民族语言特色。例如: “送亲和迎亲队伍簇拥着花轿到了新郎家,新娘在亲戚的搀扶下出轿进入大厅,恭... 民俗名称的英译向来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名称所反映的民俗事象大都经过长时间的运用和提炼。因而内涵丰富,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强的民族语言特色。例如: “送亲和迎亲队伍簇拥着花轿到了新郎家,新娘在亲戚的搀扶下出轿进入大厅,恭侯新郎来拜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 民俗 社会语言学 语言特色 加注法 交际目的 描述法 作用于社会 英译 译语读者
原文传递
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大兵 《民俗研究》 1994年第3期3-12,46,共11页
象征,是用有形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意念的一种手法,也是民俗事象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意义的象征,都是思维方式的体现。由于它是通过意象或意象过程,并以约定俗成的民间惯例,来达到人们的心理效应。因此,象征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或... 象征,是用有形的事物表达某些抽象意念的一种手法,也是民俗事象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意义的象征,都是思维方式的体现。由于它是通过意象或意象过程,并以约定俗成的民间惯例,来达到人们的心理效应。因此,象征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或方法,它是民间信仰的传承。历代沿袭,至今不衰。事实证明,这些渗透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信仰色彩的物象和事象,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象征应列为信仰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物 民俗 征意义 征符号 民间信仰 信仰民俗 特殊意义 征功能 思维方式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民俗旅游学论纲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忠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5-78,共4页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各地纷纷推出了很多新的民俗旅游项目。1995年的“中国民俗旅游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各地纷纷推出了很多新的民俗旅游项目。1995年的“中国民俗旅游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俗旅游活动,民俗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学 民俗 民俗 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 研究方法论 学科建设 民俗风情 民俗研究 研究对
下载PDF
徽州民俗与徽州方言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日新 《民俗研究》 1997年第3期78-80,85,共4页
O、地域、语言(方言)、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域的特征(包括自然地貌特征、历史行政区划等)往往蕴涵着语言或方言的、民俗文化的某些共性.生活在同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性、社会心理往... O、地域、语言(方言)、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域的特征(包括自然地貌特征、历史行政区划等)往往蕴涵着语言或方言的、民俗文化的某些共性.生活在同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性、社会心理往往大同小异,这是特定区域内语言(方言).民俗文化“趋同”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前提.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反映不同地方民俗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历史行政区划、特定的方言区和特定的民俗文化圈经常是重合或部分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方言 委婉语 民俗文化圈 禁忌语 历史行政区划 民俗 地方民俗文化 吉祥语 中原衣冠 民族共同语
原文传递
中国饮食民俗初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光新 《民俗研究》 1995年第2期8-16,共9页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食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饮...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食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饮食民俗是构成中国饮食文化的要素,与中国烹饪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烹调原料的开发,膳食结构的调配,炊饮器皿的择用,工艺技法的实施,养生食疗的认识,筵席燕赏的铺排,风味流派的孕育和烹调理论的建立,会受到食俗的约制;而且烹调意识中的人情味,厨房设施里的乡土情,酒楼的商招,厨师的行话,还有乡规民约、社交仪礼、民族食风、饮食忌讳,以及四时八节的大菜和小吃,各地肴馔的品味和审美,也都有食俗的‘酵母”在里面发生作用。所以,要总结中国烹饪近万年的理论和实践,就需要对饮食民俗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建立它的学科体系,以填补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一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民俗 食俗 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 人生仪礼 饮食市场 中国饮食文化 社会功能 民俗 饮食生活
原文传递
民俗审美心理意识与文化精神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天星 葛操 《民俗研究》 1995年第4期5-15,共11页
民俗作为民族精神文化意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质。从纵向审视,“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张亮采:《中国风... 民俗作为民族精神文化意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心理特质。从纵向审视,“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从横的方面观照, “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谣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应劭:《风俗通》)。无论是观照或审视中国之民俗,站在审美的角度,巡视这夏日星河中美丽的“光环”,搜尽万川中月凝的“奇峰”,可知这光环和奇峰都是心灵观照民俗所生,不仅仅有客观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审美 中国民俗 审美心理 心理意识 民俗 审美意识 忧患意识 温柔敦厚 民俗艺术 民俗
原文传递
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特征刍论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玉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4,共6页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交融、民族心理及其情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服饰 吉祥文化 装饰物 装饰符号 民俗
下载PDF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被引量:12
9
作者 章采烈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3-15,共3页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章采烈民俗的多种品格是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基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以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本民族的...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章采烈民俗的多种品格是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基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以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本民族的标志。因而,民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资源 民俗特色 民俗文化 自然旅游资源 民俗博物馆 民俗资源 民俗 传承变异 历史传承 历史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试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祥玉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6-48,52,共4页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民俗旅游 开发利用 历史文化 外国旅游者 自然风光 宗教旅游 民俗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下载PDF
唐代“折柳”风俗考略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晖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文章从柳树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分析介绍论述了我国古代“折柳”风俗的源起与发展、唐代“折柳”诗词的盛况以及与“折柳”相伴的诸多“柳”
关键词 民俗 折杨柳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荆楚岁时记》 传承与演变 安徽省博物馆 《齐民要术》 开元天宝 人类情感
下载PDF
寒食节起源新论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勃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58,141,共18页
寒食节,因禁火寒食,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以往对寒食节的研究多采用研究历史事件的方法,考察寒食节这一属于民众生活范畴的民俗事象的历史,更多地关注民俗事象的时间,关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民俗事象的相似性... 寒食节,因禁火寒食,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以往对寒食节的研究多采用研究历史事件的方法,考察寒食节这一属于民众生活范畴的民俗事象的历史,更多地关注民俗事象的时间,关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民俗事象的相似性,注重史家叙事,而忽略了对民俗主体——民众——的审视。本文将目光投射在民俗主体上面,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如何在历史大背景之中,在地方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进行着有意识的文化创造,并试图运用以流证源的方法,得出寒食节起源实与介子推密切相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食节 起源 禁火习俗 介子推 民俗 改火习俗
原文传递
“音乐民俗”界说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艺兵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46,共7页
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礼记》“陈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训导,都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音乐与民风民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阮籍在他的《乐论》中也说:“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 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礼记》“陈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训导,都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音乐与民风民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阮籍在他的《乐论》中也说:“楚越之风好勇,故其俗轻死;郑卫之风好淫,故其俗轻荡。轻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风民俗 音乐 《礼记》 不可分割 阮籍 孔子 乐论 民间音乐 民俗 说法
原文传递
《苗族史诗》中民俗事象翻译的民族志阐释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治国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苗族史诗》以口传文本的形式在苗族跨地域、跨方言的文化共同体内传播。史诗承载着苗族远古历史的文化记忆,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铸就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苗汉英三语对照、民族志深度翻译、置换补偿为史诗民俗事象翻译提供了可能... 《苗族史诗》以口传文本的形式在苗族跨地域、跨方言的文化共同体内传播。史诗承载着苗族远古历史的文化记忆,其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铸就了苗族独特的文化世界。苗汉英三语对照、民族志深度翻译、置换补偿为史诗民俗事象翻译提供了可能途径与可行策略。只有将口承人、接受者和具体说唱场景构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三者同时呈现和保存,活态史诗才能从文化标本的保护过渡到文化现实的动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史诗 民俗 民族志 置换补偿
原文传递
民俗意识的回归——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仪式考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立璠 《民俗研究》 1996年第4期34-43,共10页
民俗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基础和需要,它要不断从现实的传承中汲取资料和营养。中国民俏学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进入八十年代,方取得长足的发展,这绝菲偶然。它的发展是和八十年代中国的... 民俗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基础和需要,它要不断从现实的传承中汲取资料和营养。中国民俏学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沉寂之后,进入八十年代,方取得长足的发展,这绝菲偶然。它的发展是和八十年代中国的政治、恿想、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的,是和社会各类民俗事象的恢复、民众民俗意识的回归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河北省 民俗文化 信仰民俗 民俗活动 赵县 道德规范 信仰习俗 中国民俗 筹委会
原文传递
民俗词语探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振兰 《民俗研究》 2004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关键词 民俗 端午节 庙会 春节 踏青 探析 俗词 词语 语言符号
原文传递
家乡民俗学:从学术实践到理论反思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微 刘锡诚 +1 位作者 祝秀丽 安德明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4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民俗学者 中国民俗 学术实践 歌谣周刊 杵歌 民间文学作品 民俗 娄子匡 北大歌谣研究会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间游戏娱乐 被引量:8
18
作者 萧放 《民俗研究》 1993年第1期89-92,共4页
游戏人生是作人的大忌,人生游戏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从原始人的石球抛掷到当代流行的赛龙舟,每一项都是人生的调剂与点缀,都包蕴着特定的意义与功能。本文就中国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与功能的文化意义作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游戏人生是作人的大忌,人生游戏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从原始人的石球抛掷到当代流行的赛龙舟,每一项都是人生的调剂与点缀,都包蕴着特定的意义与功能。本文就中国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与功能的文化意义作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一、民间游戏娱乐的文化特征民间游戏娱乐作为民俗文化中的一项内容,它在民众生活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间游戏娱乐同其他诸种民俗事象一样,既具人类的共通性,又有自身的特性,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人生 中国民间 娱乐性 民俗 竞技性 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与功能 社会生活 游戏活动 民俗文化
原文传递
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共8页
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民俗学的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民俗 民俗 结构体系 民俗 民俗 民俗学史 民间文学 中国民俗 学科意识 现代民俗
下载PDF
“迎紫姑”风俗的流变及其文化思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巫瑞书 《民俗研究》 1997年第2期28-35,共8页
一、《荆楚岁时记》中“迎紫姑”习俗及其溯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载述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土习俗较为完整的笔记体散文,也是我国岁时民俗方面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著名典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用宗懔该书自序云... 一、《荆楚岁时记》中“迎紫姑”习俗及其溯源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载述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土习俗较为完整的笔记体散文,也是我国岁时民俗方面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著名典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用宗懔该书自序云:“以率为小记,以录荆楚岁时的风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余事。”就是说,从正月初一(“元日” )到腊月年底(“除日”,除夕),凡记荆楚岁时节令日程为25项(即“二十余事”),岁时节令民俗事象则为35项。在这些众多的、奇特的岁时节令民俗事象中,其中有些属于颇具社会价值和地方风采的珍贵资料,比如正月十五的“迎紫姑”,五月五日的“竞渡”,仲冬之月咸菹菁葵,十二月八日“逐疫”,等等,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姑神 《荆楚岁时记》 岁时节令 流变 传说故 民俗 六朝时期 女主人公 土家族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