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被引量:148
1
作者 乌丙安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众所周知,现当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各民族、民间、各界,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众所周知,现当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各民族、民间、各界,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的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缺欠。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在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文化空间类项目只有50项,仅占9.65%,显然很不平衡,不符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真实国情。而文学艺术类的文化表现形式有333项,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重视或偏向艺术遗产保护的倾向。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忽视民俗文化空间的节日文化和庙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当务之急,在2007年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和审批工作中,应当把密切联系着亿万民众生活和心理愿望的民俗文化空间的遗产保护列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被引量:142
2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7,共12页
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这长达30... 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这长达30年的历程背后,人们关于"人类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和共识,也随着概念化过程的不断拓展而得以深化。因此,从概念到实践,来回顾国际社会和相关学界做出的不懈努力,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文化表达形式 文化空间 概念化过程
原文传递
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九寨沟藏族民俗文化与江苏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比较研究之一 被引量:76
3
作者 张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28,78,共6页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 民俗文化是文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民俗文化类型及其旅游资源类型进行了研究和划分。本文认为民俗文化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或贡献。“地方”的概念是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形成及特征的有效工具。论文对九寨沟藏族民俗和江苏吴民俗进行了实例比较研究,讨论了其形成与地理环境背景的关系、各自特征、现状及开发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化 旅游资源 九寨沟 藏文化 江苏 吴文化
下载PDF
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 被引量:91
4
作者 邵培仁 范红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以中国传媒实践活动中的民俗传播与节日(庆典)仪式传播为例,考察和分析中国传媒与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民俗展现和节日仪式传播意义,就是在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 本文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以中国传媒实践活动中的民俗传播与节日(庆典)仪式传播为例,考察和分析中国传媒与文化认同建构之间的意义及关系。理解民俗展现和节日仪式传播意义,就是在仪式中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象的共同体",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建构中重新发掘现代性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的接纳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节日 仪式 文化认同 重塑
下载PDF
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78
5
作者 刘明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民俗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把握适当的度,而民俗精神则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核心。怎样...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民俗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把握适当的度,而民俗精神则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核心。怎样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民俗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民俗的核心要素。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教育文化界、社区群众等齐心合力,才能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非物质文化 传承
下载PDF
民间社会规范在基层司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6
作者 范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22,共10页
目前,习惯等民间社会规范在基层司法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基于我国的社会实际,习惯等民间规范在纠纷解决和基层司法中的作用远远大于立法,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解由当事人选择适用,同... 目前,习惯等民间社会规范在基层司法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基于我国的社会实际,习惯等民间规范在纠纷解决和基层司法中的作用远远大于立法,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解由当事人选择适用,同时在审判中以经验法则、自由裁量和个案衡平等方式出现,而基层法院和上诉审法院在民间规范的应用上存在着本质和功能的不同。然而,民间规范最适宜的生存与作用空间是在民间社会和自治领域,因此司法机关的使命是支持基层自治、通过司法审查制约民间规范的合法作用,以及平衡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民俗 基层司法
下载PDF
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 被引量:40
7
作者 温锦英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文化 民俗 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
下载PDF
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44
8
作者 熊志冲 《体育文化导刊》 1989年第5期4-9,共6页
什么是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日盛一日的今天,传统体育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本文从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在对传统体育进行多角透視的基础上认为,传统体育固然有着种种弊病,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获得... 什么是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日盛一日的今天,传统体育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本文从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在对传统体育进行多角透視的基础上认为,传统体育固然有着种种弊病,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获得存在的价值,有待我们去振兴。其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当今体育事业的进步,不仅依赖经济的发展,还有待于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反思,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改革。因而,对传统体育的研究,应当是体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紧迫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 民俗 气功 世代 体育活动 武术 体育事业 现代体育
下载PDF
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 被引量:54
9
作者 冯萌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
探讨了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提出民俗、民间体育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共同的娱乐方式,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符号,具有比较直观的文化认同功能,其具有的随意性、娱乐性特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节日... 探讨了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提出民俗、民间体育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共同的娱乐方式,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符号,具有比较直观的文化认同功能,其具有的随意性、娱乐性特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节日文化需求,一些民俗、民间体育的现代化成功转型,为传统节日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载体。民俗、民间体育是传统节日得以复兴的主要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 民俗 民间体育 价值 作用
下载PDF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蒋红红 《国外外语教学》 CSSCI 2007年第3期52-57,共6页
民俗的翻译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民俗翻译应置于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华夏民俗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突出阐明民俗的翻译只有明辨其文化身份,才能在翻译中有意识地避免文化移植... 民俗的翻译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民俗翻译应置于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华夏民俗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突出阐明民俗的翻译只有明辨其文化身份,才能在翻译中有意识地避免文化移植,保持文化身份的清晰度。由于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翻译中应通过语言符号——表层结构,挖掘展现文化内涵——深层结构,并且力求在译文中保留其口语化、非正式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民俗 翻译研究 文化身份 翻译过程 文化移植 民族特性 文化个性
原文传递
文化旅游:摒除伪民俗,开掘真民俗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陈勤建 《民俗研究》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今年元旦伊始,由国家旅游局拟定的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旅游年,在浙江千年古镇南浔、山东观光胜地泰山等全国各地拉开了序幕.这标志着首次以文化的地质层面--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在中国真正兴起.
关键词 民俗 元旦 古镇 泰山 国民 兴起 民间艺术 序幕 主题 文化旅游
原文传递
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运行条件及障碍消除 被引量:45
12
作者 徐清宇 周永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93,共9页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行为规范,将其引入司法裁判中予以运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但作为一种司法规则进行运用,民俗习惯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中,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还欠缺一些必要条件,只有清除这些障碍...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行为规范,将其引入司法裁判中予以运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但作为一种司法规则进行运用,民俗习惯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中,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还欠缺一些必要条件,只有清除这些障碍,民俗习惯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习惯 习惯法 司法运用
原文传递
“生活革命”与中国民俗学的方向 被引量:50
13
作者 周星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8,共14页
以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等为背景,当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生活革命"。普通国民以衣、食、住、用、行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地处于变迁和重构状态,新的"都市... 以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等为背景,当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生活革命"。普通国民以衣、食、住、用、行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地处于变迁和重构状态,新的"都市型生活方式"已经初步确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生活革命不断改变着一般国民之日常生活的基本形貌,新的现代社会的"日常"也在不断地得以形塑和刷新。通过对当代中国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的生活革命进程的初步梳理,笔者尝试为中国民俗学的现代转型提示明确的方向:亦即直面和正视当前中国城乡民众最为基本的现代日常生活,尤其要对普通百姓作为生活者究竟是如何在其各自全新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人生的意义予以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革命 日常生活 民俗 中国民俗
原文传递
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霄冰 林海聪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6期35-43,157-158,共9页
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并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 妈祖信仰发生于宋代的莆田湄洲一带,随着海上贸易的盛行而在沿海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并得到了朝廷的青睐和加封。妈祖从此进入了国家正祀的序列,其信仰形式也得以官方化和经典化。近现代以来,该信仰因其本土性和特殊性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层出不穷。新时期的妈祖信仰又开始走上了一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道路,妈祖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妈祖信俗则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溯与反思妈祖信俗从一种地方性民间信仰成长为人类"非遗"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思潮与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互构及相互依赖关系。对于民间信仰的承载主体而言,"非遗"不应仅仅是该信仰在当代社会取得合法性的一种手段,而且更应成为它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造和重新建构的一个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妈祖
下载PDF
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37
15
作者 郑传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5,共8页
我国古代劳动群众居住分散 ,且多数人无法通过阅读剧本去接触戏曲 ,然而 ,戏曲却在农村广为传播 ,这主要得力于节日。节日是连接戏曲消费和生产的重要纽带 ,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节日为戏曲演出集结大批观众提供了条件 ,节日民俗... 我国古代劳动群众居住分散 ,且多数人无法通过阅读剧本去接触戏曲 ,然而 ,戏曲却在农村广为传播 ,这主要得力于节日。节日是连接戏曲消费和生产的重要纽带 ,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节日为戏曲演出集结大批观众提供了条件 ,节日民俗环境又反过来制约着戏曲艺术生产 ,铸成戏曲独特的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传播 民俗 节日
下载PDF
“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应用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杨利慧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民俗学界存在的问题,对“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做了进一步梳理,指出民俗主义并非当下的一种时新理论,不能盲目搬用。同时对民俗主义现象的个案研究做了介绍,并阐明了引发有关民俗主义的讨论对于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民俗学界存在的问题,对“民俗主义”概念的涵义做了进一步梳理,指出民俗主义并非当下的一种时新理论,不能盲目搬用。同时对民俗主义现象的个案研究做了介绍,并阐明了引发有关民俗主义的讨论对于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的意义。本文认为,有关民俗主义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正可以充任当代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媒介。它能够拓宽民俗学者的视野,使大家从“真”与“假”的僵化教条中、从对遗留物的溯源研究中解放出来,摆脱向后看、从过去的传统中寻求本真性的局限,睁开眼睛认真看待身边的现实世界,从而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也可以促使民俗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更好地对话,加强民俗学与当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对当前重大而剧烈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有所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主义 民俗 当代社会
下载PDF
当代民俗传承途径的变迁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8
17
作者 徐赣丽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8,共10页
当代社会,传统民俗日趋衰微,许多民俗的传承途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伴随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媒体日益深刻地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民俗传承母体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多种新的传承媒介替代了传统的传承模式,民俗不再是无意识的传... 当代社会,传统民俗日趋衰微,许多民俗的传承途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伴随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媒体日益深刻地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民俗传承母体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多种新的传承媒介替代了传统的传承模式,民俗不再是无意识的传承,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生产过程。这导致民俗朝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向发展,民俗学研究对象因此也面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传承机制 传承途径 民俗 变迁
原文传递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金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加强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同时,更应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注重保护中和保护后的教育传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民间文化
下载PDF
抢救与普查: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 被引量:28
19
作者 冯骥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 ,应该是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而且与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及其战略选择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之所以把文化作为自己的基本标志 ,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化有着独特的凝聚力、辐射力、整合力和调适力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底色的民间文化 ,其意义和价值更为明显 ,所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我国的昆曲被列为保护对象就是一个明证。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具象 ,包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情感 ,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记忆 ,与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形成极其密切的联系。古人曾讲 ,欲灭其国 ,先毁其史 ,就是这个道理。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 ,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涌现出董作宾、郭绍虞、江绍原、高亨、姜亮夫、丁乃通、张邃青、朱芳圃、孙作云、张振犁和康保成、廖奔等一批民俗学家。今天 ,《河南大学学报》大幅版面展开此组笔谈 ,是对全国范围内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活动的响应和支持 ,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应约赐稿的冯骥才、刘锡诚、叶春生、白庚胜诸先生致以敬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普查工作 中华文化 民俗 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民俗中的体育与体育中的民俗——以云南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为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饶远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云南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在彝族民间流传着种类繁多,丰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富有奇异的民俗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人类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史籍与田野的实证考察... 云南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在彝族民间流传着种类繁多,丰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云南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富有奇异的民俗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人类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史籍与田野的实证考察,探讨云南彝族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渊源关联和互动关系,以探索民俗对民族体育的形成、演进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探寻人类早期体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形态与共同印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体育 民间传统体育 体育发展 历史 探索 活动 云南彝族 田野 民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