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政务、腐败感知与民主发展水平——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立华 高芳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8-274,共7页
现有关于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的文献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在对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43个国家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政务对腐败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该国民主发展水... 现有关于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的文献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在对电子政务与腐败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43个国家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电子政务对腐败具有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受到该国民主发展水平的影响,即民主发展水平对电子政务和腐败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倒U型调节效应。此外,考虑到了腐败的惯性特征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还进行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该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腐败感知 民主发展水平
下载PDF
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6年第4期47-53,共7页
列宁的民主思想既有对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理想认识,又有在实践中形成的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承认民主发展水平还不高”,“强调民主的渐进性”,“反对空谈民主”,“注重民主条件的创造”,这四个方面是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 列宁的民主思想既有对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理想认识,又有在实践中形成的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承认民主发展水平还不高”,“强调民主的渐进性”,“反对空谈民主”,“注重民主条件的创造”,这四个方面是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的重点。作者认为正确把握其丰富性,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苏俄过渡时期民主实践,而且有利于纠正在民主问题上的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和急躁冒进情绪,顺利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建设 列宁 过渡时期 无产阶级民主 民主思想 苏维埃俄国 民主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高度民主 渐进性 俄共(布)
下载PDF
论测定民主发展水平的宪法学标准 被引量:1
3
作者 童之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论测定民主发展水平的宪法学标准童之伟对民主的发展水平(或高度、程度)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测定、如何测定?这是一个宪法学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我国宪法学除确认了阶级标准外,尚未见其他明确的标准,至少可以肯定没有明确系统的... 论测定民主发展水平的宪法学标准童之伟对民主的发展水平(或高度、程度)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测定、如何测定?这是一个宪法学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我国宪法学除确认了阶级标准外,尚未见其他明确的标准,至少可以肯定没有明确系统的标准。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打算谈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发展水平 民主主体 宪法学 民主内容 民主形式 国家权力 政治权 政治体制改革 监督控制 直接民主
下载PDF
论民主的质、量、度
4
作者 刘长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程度 国家形态 国家制度 国家性质 民主发展水平 民主实践 质与量 选举制度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观
5
作者 彭镁 张爱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49,共4页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观彭镁张爱军一、比较的范围和方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观从范围上讲,既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比较,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民主的比较;既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发达国家民主的比较,也包括...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观彭镁张爱军一、比较的范围和方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观从范围上讲,既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比较,也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民主的比较;既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发达国家民主的比较,也包括与发展中国家民主的比较;既包括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 资本主义民主 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体制 初级阶段 民主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 公正原则
下载PDF
《选举法》中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规定应进一步完善
6
作者 涂新武 关民 《楚天主人》 1998年第4期25-26,共2页
我国现行的《选举法》,于1979年7月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1953年《选举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和颁布。它经过1982年、1986年、1995年三次修改,更加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发展水平,更好地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我国现行的《选举法》,于1979年7月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1953年《选举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和颁布。它经过1982年、1986年、1995年三次修改,更加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发展水平,更好地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和权利保障原则。为亿万人民切实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对《选举法》今后还需要继续不断总结经验,予以改进。这个总结、改进,除了要考虑目前还做不到或不能完全做到的内容需在适当时候补上以外,还要注意发现该法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积累起来供再次修改时研究。最近,笔者分析农村基层选举实际情况后认为,《选举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候选人 选举法 选民 我国现阶段 民主发展水平 普遍原则 直接选举 民主权利 选举制度 选举委员会
原文传递
民主的本质及衡量标准初探
7
作者 李宏鸣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5-57,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体制“滞后”的问题愈来愈显得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因此,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任务。民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治体制“滞后”的问题愈来愈显得突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实现政治的民主化。因此,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重要任务。民主化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民主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多层次的体系,而关于民主的一些基本问题,则是构造这一理论体系的基石。比如,“民主”的一般本质是什么?“民主”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衡量“民主”的发展水平?什么是“民主”的实现途径?等等。而恰恰是在这些民主的基本理论问题上,理论界的研究很不充分,一些观点仍未摆脱僵化教条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管理 社会事务 衡量标准 民主发展水平 阶级属性 社会成员 政治体制改革 本质 国家形态 国家制度
下载PDF
立足基本国情 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8
作者 蒋淑晴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7-29,共3页
中国需要民主 ,但只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的实现要有系统的保障机制 ,我国民主是通过“四大制度”来保障和实现的。对目前我国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坚定对社会主义... 中国需要民主 ,但只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的实现要有系统的保障机制 ,我国民主是通过“四大制度”来保障和实现的。对目前我国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既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坚定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信心 ,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制约了我国民主的发展 ,发展民主 ,不能脱离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四大制度 民主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载PDF
文论集萃
9
《党员干部之友》 2004年第6期54-55,共2页
给“民意恐惧症”把把脉高福生一次仅占20%权重的民意问卷调查,为什么会使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如临大敌、惊恐不安呢?是什么使得益阳市一些单位的领导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患上了“民意恐惧症”?关键是这次评议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被测评... 给“民意恐惧症”把把脉高福生一次仅占20%权重的民意问卷调查,为什么会使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如临大敌、惊恐不安呢?是什么使得益阳市一些单位的领导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患上了“民意恐惧症”?关键是这次评议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被测评单位领导的“官位”:总分排名后6名的单位要受到黄牌警告,连续两次排名后3位的,一把手要免职(对垂直管理部门将发建议免职函)、班子成员要受组织相应处理。因为在此之前,湖南邵阳、湘潭等地已成功运用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意表达 恐惧症 直接影响 益阳市 班子成员 测评 问卷调查 民主发展水平 单位领导 高度重视
原文传递
略谈《选举法》的发展进步
10
作者 关民 《楚天主人》 1998年第9期30-31,共2页
我国《选举法》是几经修改、与我国民主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现行的《选举法》,于1979年7月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1953年《选举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和颁布。它规定了选举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对原先的选举制度作了一系... 我国《选举法》是几经修改、与我国民主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现行的《选举法》,于1979年7月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1953年《选举法》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和颁布。它规定了选举的原则、方法、组织和程序,对原先的选举制度作了一系列重大的修改:进一步扩大了普选权;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规定一律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选区划分改为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的复合划分方式;规定选民或代表3人以上联名均可推荐代表候选人;计票方式由相对多数改为绝对多数;规定推荐人应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就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的监督、罢免作出专门规定。这部重新制定的《选举法》,较好地体现了我国选举制度的普遍原则、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和权利保障原则。1982年和1986年,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先后对《选举法》进行了两次修改,修改内容主要包括:将各党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法 选举制度 直接选举 民主发展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 代表候选人 相适应 生产单位 间接选举 差额选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