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KY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蕾 谢丙炎 +1 位作者 戴小枫 杨宇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01-408,共8页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较为复杂的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其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的WRKY结构域能专性与其顺式作用元件W-盒[(T)(T)TGAC(C/T)]结合。根据WRKY结构域的数量及锌指结构的特征将WRKY...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较为复杂的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其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的WRKY结构域能专性与其顺式作用元件W-盒[(T)(T)TGAC(C/T)]结合。根据WRKY结构域的数量及锌指结构的特征将WRKY蛋白家族分为3类,其中拟南芥中第三类家族中几乎所有的WRKY成员都与应答生物胁迫有关。WRKY蛋白的表达特性为快速、瞬时、具组织特异性诱导表达。目前,WRKY蛋白被广泛认为参与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植物衰亡、种皮及毛状体发育及果实发育等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本文综述了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性,重点讨论了它们在植物防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植物防御反应 顺式作用元件 植物防卫反应 锌指结构 氨基酸序列 组织特异性 非生物胁迫 表达特性 诱导表达 应答反应 生理活动 果实发育 功能特性 结构特征 调控作用 结构域 蛋白 家族 拟南芥 毛状体 种皮
下载PDF
Significance of the leaf epidermis fingerprint for taxonomy of Genus Rhododendron 被引量:11
2
作者 WANG Xiu-wei MAO Zi-jun +1 位作者 CHOI Kyung PARK Kwang-wo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Leaf epidermal fingerprints of six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 Rh. Aureaum, Rh. dauricum, Rh. micranthum, Rh. Mucronulatum, Rh. Redowskianum, Rh. schlippenbachii)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with nail polish e... Leaf epidermal fingerprints of six species of Rhododendron ( Rh. Aureaum, Rh. dauricum, Rh. micranthum, Rh. Mucronulatum, Rh. Redowskianum, Rh. schlippenbachii)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with nail polish expression method in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lant Ecology of Ministry Education China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in 2004. The lea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of stomata types, characters of guard cells, subsidiary cells in lower epidermis were observed. And ordinary cells (in shape and anticlinal walls feature) as well as the trichomes in both sides of the leav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stoma in six investigated Rhododendron species, from which Pericytic stomata type exists in three species (Rh. dauricum, Rh. micranthum, and Rh. mucronulatum), Anomocytic stomatal type in Rh. Redowskianum, Diacytic stomata type in Rh. aureaum and Rh. schlippenbachii. The subsidiary cells of the Pericytic and Diacytic stomata type are different in shape and surface feature between the species, respectively. The ordinary epidermal cells show a variety from quadrangular to hexagonal, polygonal or irregular in surface view, the anticlinal walls are straight or sinuose. Trichomes (gland scales) are present in the both of the leaf sides in three species (Rh. dauricum, Rh. micranthum, and Rh. mucronulatum). All of these detail leaf features show specific specificity of leave finger print for 6 rhododend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onomy Significance Epidermal Fingerprint STOMATA TRICHOME Rhododendron.
下载PDF
Arabidopsis trichome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mechanisms 被引量:10
3
作者 GUAN XueYing YU Nan +4 位作者 SHANGGUAN XiaoXia WANG Shui LU Shan WANG LingJian CHEN XiaoY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3期1734-1741,共8页
Aerial surfaces of most land plants have epidermal hairs (trichomes).Both Arabidopsis thaliana trichomes and cotton fibers (seed hairs) are nonglandular hairs with unicellular structure.Here we out-line the recent pro... Aerial surfaces of most land plants have epidermal hairs (trichomes).Both Arabidopsis thaliana trichomes and cotton fibers (seed hairs) are nonglandular hairs with unicellular structure.Here we out-line the recent progress on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Arabidopsis trichome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richome initiation,phytohormones influencing trichome density,and the cytoskeleton formation system governing trichome morphogenesis.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se processes also control cotton fiber production.As several cotton fiber genes are able to rescue the Arabidopsis trichome mutants,we discuss the conservation between Arabidopsis trichome and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布属 棉属 毛状体 棉花纤维
原文传递
中国伞形科当归属及相关类群毛状体和果实结构的系统学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宇婷 刘玫 程薪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5,共10页
深入研究了当归属及其相关7属,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独活属,欧当归属,山芹属及前胡属毛状体和果实结构。结果显示毛状体及果实结构(如:毛状体细胞,翅,油管,维管束,中果皮,内果皮,结合面及结晶)可以用于区分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 深入研究了当归属及其相关7属,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独活属,欧当归属,山芹属及前胡属毛状体和果实结构。结果显示毛状体及果实结构(如:毛状体细胞,翅,油管,维管束,中果皮,内果皮,结合面及结晶)可以用于区分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滇南当归及隆萼当归应从当归属移入独活属,其余当归属物种分为结合面宽及结合面窄两组,前者与前胡属较为相似,但与独活属差别较大,后者与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欧当归属有相似之处。支持分子系统学揭示的当归属不是个自然类群,当归属与前胡属共同位于当归分支,而独活属位于独活分支。山芹属果实结构与其他属不同,翅的中果皮无细胞,且伴生油管位于维管束内侧,为分子系统学显示此属与高山芹属,柳叶芹属,及欧当归属亲缘关系较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体 果实 当归属 伞形科 系统学
下载PDF
植物的毛状体 被引量:7
5
作者 毛学文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植物 毛状体 发育 类型 功能
下载PDF
水稻光叶性状基因gl1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洪隽 王启钊 +2 位作者 富昊伟 吴殿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8-1093,1190,共7页
光叶水稻是一类在叶片和谷粒等表面都光滑无毛的水稻,是美国南部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主栽品种。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的光叶性状受一对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gl1控制。本试验旨在对gl1进行精细定位,分析候选基因,为最终克隆gl1基因、研究... 光叶水稻是一类在叶片和谷粒等表面都光滑无毛的水稻,是美国南部和非洲一些国家的主栽品种。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的光叶性状受一对位于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gl1控制。本试验旨在对gl1进行精细定位,分析候选基因,为最终克隆gl1基因、研究毛状体形态建成的调控奠定基础。首先根据与gl1连锁的RFLP标记在第5染色体上的大致位置,有选择地用第5染色体上的部分微卫星(SSR)标记研究热带光叶粳稻(AP9)与毛叶籼稻(浙恢7954)的杂交分离群体中与光叶性状的共分离,获得了与gl1连锁的SSR标记RM17990。在此基础上,采用与RM17990相邻的更多SSR标记以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将gl1定位在RM17759~RM17831之间(物理区间为538kb~1.649Mb)。为进一步缩小范围,发展了毛细管电泳方法和能够识别单碱基多态性(SNP)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ASPCR)标记,将gl1的区间缩至770.5~977.1kb之间。结合其他实验室有关gl1定位的最新结果,本研究将gl1定位在971~977.1kb之间,并对其中的全部4个注释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只有LOC_Os05g02750的5’端非翻译区在光叶水稻和毛叶水稻之间存在一个碱基差异,该差异可能是造成光叶突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叶 gl1 毛状体 精细定位
下载PDF
9种榆科植物叶表皮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同兴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利用叶表皮离析法观察了榆科6属9种植物叶片的表皮结构。结果表明,榆科植物叶片气孔器仅分布在远轴面,不规则型,不具副卫细胞;叶片毛状体主要有腺毛和非腺毛两种类型,腺毛由基细胞、柄细胞和膨大的顶细胞构成,非腺毛均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利用叶表皮离析法观察了榆科6属9种植物叶片的表皮结构。结果表明,榆科植物叶片气孔器仅分布在远轴面,不规则型,不具副卫细胞;叶片毛状体主要有腺毛和非腺毛两种类型,腺毛由基细胞、柄细胞和膨大的顶细胞构成,非腺毛均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基部具或不具钟乳体,多数非腺毛顶部发育成长锥状,少数非腺毛顶部极短呈喙状。根据气孔器的类型和分布位置,尤其是表皮毛的基本结构和发育类型等特征,不支持将广义榆科分为两个独立科的观点。但榆科这9种植物叶表皮特征具有属间或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科 叶表皮 气孔器 毛状体
下载PDF
花瓣锥形表皮细胞形成及对授粉昆虫吸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卅 张旸 李玉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1-1792,共12页
被子植物花瓣锥形表皮细胞赋予花瓣特有的生物学功能,它直接影响到花瓣表面的颜色、气味、温度、湿度、光学作用等,从而优化花瓣与授粉者的特异性互作。Mixta基因直接决定了花瓣锥形表皮细胞的形成。Mixta编码一个MYB类转录因子,来源于... 被子植物花瓣锥形表皮细胞赋予花瓣特有的生物学功能,它直接影响到花瓣表面的颜色、气味、温度、湿度、光学作用等,从而优化花瓣与授粉者的特异性互作。Mixta基因直接决定了花瓣锥形表皮细胞的形成。Mixta编码一个MYB类转录因子,来源于金鱼草花瓣锥形表皮细胞;AmMYBML1与Mixta出自于相同的祖先基因复制物,均能指导锥形细胞和毛状体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形成,其时空表达的差异性决定了两个基因功能上的差别。本文中对花瓣锥形表皮细胞的形成及对授粉昆虫吸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 锥形表皮细胞 生物学特性 毛状体 Mixta基因 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植物毛状体研究进展
9
作者 钟姗辰 武舒 +2 位作者 王黎 苏晓华 张冰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215-7224,共10页
毛状体是植物地上部的特化的表皮细胞结构,在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各种作用,如提高耐寒性和耐旱性、抵御紫外线和昆虫食草动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表皮细胞起始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渐渐明了,尤其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单... 毛状体是植物地上部的特化的表皮细胞结构,在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各种作用,如提高耐寒性和耐旱性、抵御紫外线和昆虫食草动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表皮细胞起始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渐渐明了,尤其是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的单细胞表皮毛调控机制的研究尤为深入。鉴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毛状体腺毛及非腺毛特征功能,阐述了以R2R3MYB-bHLH-WD40三聚体复合物为核心的植物毛状体分子调控网络机制,并介绍了拟南芥、棉花及杨树等典型单细胞毛状体发育调控关键基因,以期为研究其他植物毛状体的分子调控模式及新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体 表皮细胞 分子模式 基因调控
原文传递
叶片吸收水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志立 郭雯 +2 位作者 王婷 李永萍 杨石建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32,共14页
叶片吸收水分(foliar water uptake, FWU)是植物通过叶片"逆蒸腾作用"吸收和利用空气水分的现象。近年来, FWU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几乎所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存在FWU生理过程。FWU对植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 叶片吸收水分(foliar water uptake, FWU)是植物通过叶片"逆蒸腾作用"吸收和利用空气水分的现象。近年来, FWU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几乎所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都存在FWU生理过程。FWU对植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水分及碳平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加剧的背景下, FWU备受关注。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具有FWU现象的各科物种数量、FWU过程和影响因素:(1)降雨和云雾导致空气相对湿度上升或土壤水势降低等外界环境因素;(2)叶片表面结构对水分的渗透影响;(3)叶片内部结构和物质通过改变叶片吸水速率和通量进而影响FWU。同时,本文归纳了FWU的生理生态学意义:FWU可通过提高植物叶片水势,增加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等,促进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发育。此外,在极端情况下,叶片吸收的水分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维管系统进入到根系及根周的土壤中,具有改善土壤水分平衡和保持水土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吸收水分 水分平衡 气孔 角质层 毛状体 生理生态学意义
原文传递
菊花和除虫菊毛状体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杰 邢梅 +3 位作者 李雅菲 Jongsma Maarten 张蝶 王彩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3-1470,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和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叶片与花序表面毛状体的类型、分布与密度及其在荧光下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菊花和除虫菊表面同时存在形态各异的头状腺毛和T–形... 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测了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和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叶片与花序表面毛状体的类型、分布与密度及其在荧光下的颜色差异。结果表明:菊花和除虫菊表面同时存在形态各异的头状腺毛和T–形非腺毛两类毛状体。头状腺毛主要分布在菊花的叶片两面、管状花花冠外表面和舌状花花冠远轴面,子房表面几乎不存在或很少;而除虫菊除舌状花花冠近轴面外,叶片与花序的其它部位均有分布,且以子房部位密度最高。T–形非腺毛在两者叶片、苞片和花梗表面均有分布,管状花和舌状花表面则没有。紫外光下菊花和除虫菊叶片的头状腺毛均呈蓝色,但在除虫菊管状花顶部和舌状花远轴面还观测到一些浅绿色的头状腺毛,管状花子房表面的头状腺毛因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呈现由红到蓝的变化。所有T–形非腺毛在紫外光下均呈蓝色,蓝色荧光下呈黄色。讨论了这些差异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除虫菊 毛状体 显微结构 荧光
原文传递
黑龙江桔梗科叶表皮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瑞军 刘鸣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对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桔梗料(Campanulaceae)植物叶表皮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方面的观察。发现桔梗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是不规则型的;毛状体是单细胞的,其表面的角质纹饰因类群而异;表皮角质纹饰可用于某些种间的鉴别。
关键词 桔梗科 叶表皮 毛状体 角质纹饰
下载PDF
泡桐属叶表毛状体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惠蓉 陈志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0-193,T002,共5页
泡桐(属)是原产中国的著名速生树种,有关这一属植物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注意到了不同的种在叶表皮毛特征上的差异,包括毛的有无、疏密及是否粘手等等。但叶片被毛的类型与疏密因苗期叶与大树叶、幼叶与成熟叶、小... 泡桐(属)是原产中国的著名速生树种,有关这一属植物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注意到了不同的种在叶表皮毛特征上的差异,包括毛的有无、疏密及是否粘手等等。但叶片被毛的类型与疏密因苗期叶与大树叶、幼叶与成熟叶、小枝下部叶与上部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以大树上小枝中上部的成熟叶被毛类型最为稳定,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严格采用这一部位的泡桐叶进行系统研究;其次,在方法上,以前的观察基本限于光学显微镜甚至扩大镜。Theobald对玄参科的叶表毛状体扫描电镜观察只注意到腺毛的有无,《植物学实验图说》上也只是刊出几幅泡桐叶表毛状体的图像,均未作扫描电镜下的系统研究;同时,由于对毛状体没有采用统一的中文名,有时在同一本书中一种毛状体出现多个名称,这就难免引起混乱。本试验针对以上问题,在扫描电镜下对10种泡桐成熟叶同一部位的毛状体进行了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属 叶表 毛状体 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国东北植物叶毛状体的发育形态学研究:Ⅰ·连钱草毛状体的发育形态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丽杰 崔继哲 +1 位作者 张大维 王凤春 《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96-499,共4页
利用连钱草成熟叶和茎尖为材料,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三种不同种类的毛状体形态和发生。这三种毛状体是①8—细胞盾状腺毛,②2—细胞头状腺毛。
关键词 植物 连钱草 毛状体 发育 腺毛 唇形科
下载PDF
植物腺体的萜类代谢工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雪荣 谭四军 +3 位作者 吴韩英 胡鸢雷 慈忠玲 林忠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9-51,共3页
植物所产生的气味都是从其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特定结构中即毛状体释放出来的。这些气味一般都是属于次生代谢过程中的单萜类化合物。产生这些气味目前认为是通过细胞质和细胞质体两种途径来合成的。而关于合成这些气味的基因调控以及基... 植物所产生的气味都是从其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特定结构中即毛状体释放出来的。这些气味一般都是属于次生代谢过程中的单萜类化合物。产生这些气味目前认为是通过细胞质和细胞质体两种途径来合成的。而关于合成这些气味的基因调控以及基因转化工程都有了初步的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体 单萜 基因调控
下载PDF
封面故事
16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M0002-M0002,M0004,共2页
苹果霉心病是苹果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认为苹果霉心病菌主要在苹果花期侵染,但是生产上花期防治控制效果不佳。利用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荧光标记菌株对新红星品种研究发现,粉红聚端孢的侵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 苹果霉心病是苹果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国内外一直认为苹果霉心病菌主要在苹果花期侵染,但是生产上花期防治控制效果不佳。利用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荧光标记菌株对新红星品种研究发现,粉红聚端孢的侵染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菌丝在花期从离生花柱缝孔口入侵进入合生花柱,沿花柱内的多细胞毛状体间扩展,最后进入心室并扩展到果肉;第二种类型为果实进入膨大期以后,菌丝沿萼筒—萼窦—心室腔裂缝开放通道进入果肉,引起果实内部发霉腐烂。因此,苹果霉心病需要在全生育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霉心病 膨大期 萼筒 毛状体 封面故事 苹果花期 花柱 心室腔
原文传递
中国十字花科果实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董玲 刘玫 +4 位作者 茹剑 王靖茹 程薪宇 史传奇 王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 采用GMA半薄切片法,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十字花科(Brassicaceae)76种及7变种(包括9族35属)果实的微形态,结果显示十字花科果实分两侧压扁及背腹压扁。除乌头荠族、紫罗兰族的果实无毛状体外,其他7个族均具单细胞毛。毛状体分为4种类型:单毛不分枝、丁字毛、分叉毛及星状毛。独行菜族果实具翅,包括微翅、周翅、宽翅及披针形翅。中果皮通常由薄壁细胞层及纤维层构成,少数物种的中果皮细胞木化(如南芥族、独行菜族、香花芥族)。维管束多数,分布于果皮薄壁组织。假隔膜通常为2层薄壁细胞,但南芥族及香花芥族少数属种的假隔膜细胞木化,三肋菘蓝及厚壁荠未见明显假隔膜。十字花科果实特征通常在属内是稳定的,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本研究完善了十字花科果实形态学,为该科族或属的划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为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字花科系统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果实 毛状体 形态 结构 系统学
下载PDF
番茄溃疡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同平 崔继兰 +1 位作者 张瑞英 陈凤红 《北京农业》 2006年第1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防治技术 溃疡病 番茄 毁灭性病害 检疫对象 华北地区 维管束 毛状体
原文传递
Interspecific Variation of Micromorphology of Glandular Trichomes between two Salvia Species in South Albania
19
作者 Matilda Shehu Zhaneta Zekaj (Trojan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Micromorphology of glandular hairs on the leaves of Salvia officinalis L. and Salvia triloba L. was investigated by light microscopy. We noticed similiarity and vari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regarding morpholo... Micromorphology of glandular hairs on the leaves of Salvia officinalis L. and Salvia triloba L. was investigated by light microscopy. We noticed similiarity and variation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regarding morphology of glandular trichomes. Two main types of glandular trichomes were identified on both species: peltate and capitate. Peltate trichomes consisted of a basal cell, one stalk cell and a large multisecretory head in S. officinalis L. In S. triloba L. peltate trichomes posses a basal cell, a short unicellular stalk, and a large secretory head with 8 secretory cells. In Salvia officinalis L., four types of capitate trichom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ive types of capitate trichomes have been found in Salvia triloba L. The fifth type of capitate trichome, called digitiform trichome was found in S. triloba L. This determined interspecific diversity between the two Salvia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ndular trichomes S. officinalis S. triloba peltate trichome capitate trichome interspecific diversity.
下载PDF
少儿近视的元凶——化学物质和电磁波
20
作者 史铭 《世界博览》 1999年第4期55-56,共2页
在日本,少年儿童的视力近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过去大家一直认为看电视和繁重的学习是造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但最近有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化学物质和电磁波等环境因素也会降低孩子们的视力。 34%的高校生是近视眼据97年度的学校保健统... 在日本,少年儿童的视力近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过去大家一直认为看电视和繁重的学习是造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但最近有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化学物质和电磁波等环境因素也会降低孩子们的视力。 34%的高校生是近视眼据97年度的学校保健统计数字,视力不满1.0者的比例为:幼稚园23.08%、小学校2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化学物质 近视眼 少儿视力 少年儿童 环境因素 杀虫剂 毛状体 高校生 电视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