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金文《毛公鼎铭》与《虢季子白盘铭》艺术比较研究
1
作者 丁一兵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8期22-24,共3页
金文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作为西周金文经典,在艺术上极具美学价值,书法家多从中汲取灵感。《毛公鼎铭》是西周金文的庙堂经典,铭文数量位居青铜器之首。《虢季子白盘铭》是金文向小篆演变时期的代表,为历代... 金文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作为西周金文经典,在艺术上极具美学价值,书法家多从中汲取灵感。《毛公鼎铭》是西周金文的庙堂经典,铭文数量位居青铜器之首。《虢季子白盘铭》是金文向小篆演变时期的代表,为历代学者追捧。二者虽都处于西周晚期,且都于宝鸡出土,所呈现的美感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的方法,探求二者书风之间的异同,以期对金文的书法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下载PDF
《澄明古韵》序
2
作者 龙友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0期38-43,共6页
黄世德,字四德,号散铭,江西鄱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三届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 黄世德,字四德,号散铭,江西鄱阳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三届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第九届文代会代表。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新人展,全国第四届、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全国第六届篆刻展览。作品曾获江西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书法篆刻艺术大展一等奖,江西首届篆刻二等奖。出版《散铭斋文集》《散氏盘铭集联句》《石鼓文集联句》《史墙盘铭集联句》《毛公鼎铭集联句》等20余种作品集。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赣风鄱韵:黄四德、张鉴瑞、曹院生书法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西泠印社 江西师范大学 楹联书法 石鼓文 学会常务理事 毛公鼎
下载PDF
《毛公鼎铭》
3
作者 马斌 《江苏教育》 2017年第77期27-27,共1页
【作品概况】《毛公鼎铭》,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年在位)时器物,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事,因制器人叫毛公而得名。鼎高53.8厘米,重34.5公斤,铭文共32行,499字。金文大篆。毛公鼎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 【作品概况】《毛公鼎铭》,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年在位)时器物,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事,因制器人叫毛公而得名。鼎高53.8厘米,重34.5公斤,铭文共32行,499字。金文大篆。毛公鼎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清道光年间(1821-1850)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毛公鼎制作精美,器型完整,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摆脱浓重的神秘色彩,淡化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公鼎 西周晚期
下载PDF
散氏盘
4
作者 马斌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33-33,共1页
【作品概况】散氏盘是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散氏盘因文中'散氏'字样而得名,又名散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1.3公斤。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的契约,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情。金文草篆。《... 【作品概况】散氏盘是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散氏盘因文中'散氏'字样而得名,又名散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1.3公斤。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的契约,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情。金文草篆。《散氏盘铭》与《毛公鼎铭》《大盂鼎铭》并称为'三大金文瑰宝'。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1810年冬,湖南巡抚阿林保曾以此敬献嘉庆皇帝50岁生日,但嘉庆不爱古玩,故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皇帝,散氏盘久藏禁宫中,甚至谁也不知其下落,直到1924年在养心殿库房一只木箱中被发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氏盘 毛公鼎 《大盂鼎 散氏盘
下载PDF
文字与石鼓
5
作者 王澄 《陕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16,共1页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已有将近五千年有文字可查考的历史。远在上古时代还没有文字以前,是靠传说记述古事,《易经》上还有“结绳记事”的话。先民们大事打个大巴结,小事打个小巴结,复杂的事多结几个巴结。用绳子的大小和巴结的多...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已有将近五千年有文字可查考的历史。远在上古时代还没有文字以前,是靠传说记述古事,《易经》上还有“结绳记事”的话。先民们大事打个大巴结,小事打个小巴结,复杂的事多结几个巴结。用绳子的大小和巴结的多少表示不同的意思。因此,郑玄注易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还有契木为文的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时代 结绳记事 郑玄注 毛公鼎 西周初期 石鼓歌 鸟迹 刻符 宣王 郑余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