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发射碳点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对水中铜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如雪 黄明玥 +1 位作者 周硼 段春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72-1880,共9页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 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并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双信号响应。L-CDs表现出荧光双发射现象,当激发波长为380 nm时,呈现出440 nm和570 nm的双发射峰。Cu^(2+)可使探针在440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减弱,同时570 nm的荧光发射峰增强。Cu^(2+)浓度在0.04~0.244 mmol/L范围内时,与荧光比率信号(F_(570)/F_(440))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LOD)为0.6μmol/L。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可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回收率为99.4%~1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铜离子 比率探针
下载PDF
有机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盛家荣 张驰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具备光子散射低、信噪比高和深层组织穿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NIR-Ⅱ荧光团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苯并双噻二唑(BBTD)类、花菁类和硼二吡咯烷(BODIPY)类等。文... 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具备光子散射低、信噪比高和深层组织穿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NIR-Ⅱ荧光团的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苯并双噻二唑(BBTD)类、花菁类和硼二吡咯烷(BODIPY)类等。文章总结了NIR-Ⅱ有机荧光团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NIR-Ⅱ有机荧光团的分子设计发展进行了展望:NIR-Ⅱ有机荧光染料极具生物荧光成像应用前景,可以通过修饰杂环、增强供体的电子密度、减弱受体的电子密度、构建J聚体和延伸共轭链等策略优化荧光染料的性能,从而实现更深的组织穿透性、更小的光子散射和可忽略的背景荧光,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荧光成像 可激活探针 比率探针
下载PDF
基于苯并吡喃腈-香豆素体系的近红外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He La细胞中的过氧亚硝酸盐(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宇 毕克英 +6 位作者 郝瑞亭 谢萍 黄丽娜 王玉敏 张俊峰 徐锐 吴相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1-515,共5页
过氧亚硝酸根(ONOO-)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氧,与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利用苯并吡喃腈-香豆素体系,合成了一种用于ONOO-检测的近红外比率型荧光探针(E)-7-(二乙胺基)-3-(2-(苯并吡喃腈)乙烯基)-香豆素(DCCM).该探针在ONOO... 过氧亚硝酸根(ONOO-)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氧,与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息息相关.利用苯并吡喃腈-香豆素体系,合成了一种用于ONOO-检测的近红外比率型荧光探针(E)-7-(二乙胺基)-3-(2-(苯并吡喃腈)乙烯基)-香豆素(DCCM).该探针在ONOO-存在下表现出强烈的响应,颜色从紫色变为浅粉色,最大发射峰蓝移217nm,荧光颜色从淡紫色变为蓝色,能够直观地对溶液中的ONOO-进行监测. DCCM可以灵敏地检测ONOO^-,最低检测限为6.0×10^-7 mol·L^-1,该探针被成功用于HeLa细胞中的ONOO-成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比率探针 过氧亚硝酸盐 细胞成像
原文传递
构建碳点—罗丹明B比率探针检测汞离子污染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海燕 刘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8,共9页
双发射比率探针以其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成为近年来荧光探针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微波法合成碳点,并构建了碳点-染料的新型比率探针,可以用于定量检测汞离子(Hg2+)污染.该比率探针检测汞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56~5.0μmol·L-1,检出限为0.5... 双发射比率探针以其优良的抗干扰性能成为近年来荧光探针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微波法合成碳点,并构建了碳点-染料的新型比率探针,可以用于定量检测汞离子(Hg2+)污染.该比率探针检测汞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56~5.0μmol·L-1,检出限为0.56μmol·L-1.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比率探针体系在紫外灯下的颜色会从紫色逐渐变化为橙色,从而实现汞离子的可视化筛查.实验发现在汞离子检测中,当其他金属离子的浓度为汞离子浓度10倍时,比率探针对汞离子仍有较强的选择性.使用此方法对实际自来水样品进行了检测,自来水中没有检出汞离子;而在自来水的3种浓度汞离子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回收率均为91.17%~10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探针 碳点 汞离子 罗丹明B 荧光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2-羟基-1-萘醛缩氨基脲的锌离子比率探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利珍 郝小云 +2 位作者 何容 仝明明 王璟琳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2-羟基-1-萘甲醛和盐酸氨基脲反应,合成了探针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脲(L)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熔点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1:9的水-乙腈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探针分子和各种金属离子的相互... 通过2-羟基-1-萘甲醛和盐酸氨基脲反应,合成了探针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脲(L)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熔点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1:9的水-乙腈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探针分子和各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它对锌离子有很好的选择性,在混合溶剂中形成1:1的稳定化合物,结合能力的顺序为Zn2+>>Mg2+>Cd2+>Na+≈Al3+≈K+>Ca2+>Ba2+>Li+,利用吸光度比率(A400nm/A348nm)与Zn(II)离子的响应关系,可作为比率探针来检测Zn(II)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比率探针 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碳点荧光比率探针的构建及在检测汞离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燕 王香凤 +3 位作者 陈鸾 刘海灵 刘媛 谢孟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93-394,共2页
碳点作为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将碳点共价连接到硅包裹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表面,设计合成了基于碳点和量子点的双发射比率探针。研究表明,汞离子能够特异性的猝灭碳点的荧光,并... 碳点作为新型的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将碳点共价连接到硅包裹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表面,设计合成了基于碳点和量子点的双发射比率探针。研究表明,汞离子能够特异性的猝灭碳点的荧光,并且汞离子浓度与探针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在500~2.1×104 nmmol·L-1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7×10-10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量子点 比率探针 汞离子
下载PDF
基于1,8-萘酰亚胺与罗丹明B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家逸 苏伟 王恩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产生强吸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橙色,其它金属离子对RN的紫外-可见光谱几乎无影响.无Hg^(2+)存在时,RN的荧光光谱在540 nm处出现萘二甲酰亚胺荧光团的特征峰;加入Hg^(2+)后,540 nm处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580 nm附近产生强荧光,荧光颜色从绿色变为橙色.这归因于从萘酰亚胺到开环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RN对Hg^(2+)的比率荧光响应具有高选择性,不受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1 8-萘二甲酰亚胺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HG^2+ 比率荧光探针
下载PDF
基于羟苯基苯并咪唑的Zn^(2+)比率荧光探针 被引量:7
8
作者 吴玉防 崔颖娜 +2 位作者 李慎敏 贾颖萍 尹静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0-914,共5页
通过羰基将两分子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咪唑(4-AHBI)连接,合成了结构高度对称的新化合物N,N′-二-[3-羟基-4-(2-苯并咪唑)苯基]脲(C27H20N6O3,1),测试了不同溶剂条件下1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1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 通过羰基将两分子2-(4-氨基-2-羟苯基)苯并咪唑(4-AHBI)连接,合成了结构高度对称的新化合物N,N′-二-[3-羟基-4-(2-苯并咪唑)苯基]脲(C27H20N6O3,1),测试了不同溶剂条件下1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1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1的紫外吸收峰发生蓝移,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发射峰明显增强。与4-AHBI相比,1在乙腈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强约3.5倍,最大吸收峰红移8 nm,荧光发射增强8倍多。1在乙腈溶液中的Zn2+荧光响应行为表明1与Zn2+的结合将导致1在445 nm处的荧光强度不断降低,而在395 nm处出现的新峰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具有比率荧光探针的特点,而且检测范围较宽,可达1×10-6-1×10-2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3-羟基-4-(2-苯并咪唑)苯基]脲 锌离子 比率荧光探针
下载PDF
一种新型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Hg^(2+)的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郝会娟 周鑫 吴学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1-554,共4页
以吡喃并喹啉为荧光团,吡咯啶二硫代甲酸铵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探针分子,7-苯基-6H-吡喃[4,3-b]喹啉-2-吡咯啶二硫代乙酰胺。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 以吡喃并喹啉为荧光团,吡咯啶二硫代甲酸铵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探针分子,7-苯基-6H-吡喃[4,3-b]喹啉-2-吡咯啶二硫代乙酰胺。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以作为检测Hg2+的比率荧光探针,对于Hg2+有着很好的选择性及很高的灵敏度,在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也能够对Hg2+进行识别,不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衍生物 汞离子 比率荧光探针
下载PDF
基于Eu^(3+)-生物质碳量子点探针的比率型荧光传感体系检测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春雨 赵卓君 +1 位作者 白万乔 高楼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峰。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逐渐增大,Eu3+与盐酸四环素螯合形成的配合物增多,在425 nm处的CDs荧光(I_(F425))逐渐减弱,而617 nm处铕配合物的荧光(I_(F617))逐渐增强,可基于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的变化对盐酸四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Eu^(3+)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盐酸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在10~100µ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为5.09µ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4%,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CDs) 铕离子(Eu^(3+)) 盐酸四环素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合肼荧光比率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秋兰 谷标 +1 位作者 尹鹏 李海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2,共6页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过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水合肼比率荧光探针—2-(苯并[d]噻唑-2-基)苯基-4-氧代戊酸甲酯(HBT-RCO),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水合肼存在下,探针HBT-RCO的荧光光谱...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过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水合肼比率荧光探针—2-(苯并[d]噻唑-2-基)苯基-4-氧代戊酸甲酯(HBT-RCO),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水合肼存在下,探针HBT-RCO的荧光光谱显著红移,且显示出比率荧光光谱特征,最大荧光强度比值(I483/I385)增强约14倍.利用I483/I385与水合肼浓度的比例关系实现对水合肼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荧光探针 2-(苯并[d]噻唑-2-基)苯基-4-氧代戊酸甲酯 水合肼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下载PDF
酪蛋白-金银合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对金霉素的荧光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嘉伟 徐凡 +4 位作者 耿永康 曹蕾 王佳茜 周梦艳 付丁伊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3-16,45,共5页
以酪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采用优化的一锅加热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一种新型金银合金纳米簇(Au-AgNCs@casein)。产物在325 nm最佳激发波长下有双荧光发射峰,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在常见离子或氨基酸存在... 以酪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采用优化的一锅加热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一种新型金银合金纳米簇(Au-AgNCs@casein)。产物在325 nm最佳激发波长下有双荧光发射峰,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在常见离子或氨基酸存在下,金霉素(CTC)可明显增强比率型探针Au-AgNCs@casein的荧光,其结构类似物却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中制备的纳米簇可快速、灵敏、选择性检测C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 金银合金纳米簇 金霉素 比率探针
下载PDF
碳量子点/曙红Y比率型荧光探针测定L-抗坏血酸 被引量:5
13
作者 武文波 张越诚 +2 位作者 李承佳 马红燕 杨晓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以天然生物质去皮的蓖麻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绿色荧光蓖麻碳量子点(CO-CQDs),对其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将该CO-CQDs与荧光极强的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Y(EY)复合,二者可形成荧光发射峰相距较远的新型CO-CQ... 以天然生物质去皮的蓖麻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绿色荧光蓖麻碳量子点(CO-CQDs),对其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将该CO-CQDs与荧光极强的卤代荧光素染料曙红Y(EY)复合,二者可形成荧光发射峰相距较远的新型CO-CQDs/EY复合物。在pH=4.0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中,在320 nm的激发波长下,CO-CQDs/EY复合物于405 nm和540 nm处显示出两个独立的荧光发射峰。在该体系中加入Cr(Ⅵ),405 nm和540 nm两处的荧光信号均显著猝灭。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的加入可使复合物于540 nm的荧光信号恢复,而405 nm处的荧光强度基本不变。据此建立了一种以CO-CQDs/EY复合物为比率型荧光探针测定AA的新方法。实验测定了荧光信号恢复的最佳条件和影响荧光恢复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探针于540 nm/405 nm两处的荧光强度比值与AA的浓度在5.0×10^-8~4.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10^-8 mol/L。该探针用于检测药物、水果和蔬菜中AA的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曙红Y Cr(Ⅵ) 比率型荧光探针 L-抗坏血酸
下载PDF
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Al^(3+)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莹莹 冯荣萍 李兴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31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离子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以3,5-二氨基苯甲酸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比率型金属离子探针L[3,5-二(2,4-二羟基)苯基亚氨基苯甲酸]。通过核磁、质谱和红外等方法对探针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离子探针的选择性和灵敏性,以3,5-二氨基苯甲酸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比率型金属离子探针L[3,5-二(2,4-二羟基)苯基亚氨基苯甲酸]。通过核磁、质谱和红外等方法对探针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探针L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较小,并且反应前后伴有明显的颜色变化(黄色到无色)。通过计算,缔合常数为Kb=1.35×104L/mol,探针L对Al^(3+)的检出限低至8.6×10-2μmol/L,低于饮用水和食品中铝含量的国家标准,该离子探针有望应用于食品和水环境中Al^(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型荧光探针 席夫碱 铝离子
下载PDF
基于激发态能量转移机理比率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忠林 李红玲 +2 位作者 韦驾 肖义 于海波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9-801,共13页
激发态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物理现象,被广泛用于比率型荧光探针和分子灯标的设计以及DNA检测等多个领域.影响EET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光谱交盖,通过调节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 激发态能量转移(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EET)作为一类重要的光物理现象,被广泛用于比率型荧光探针和分子灯标的设计以及DNA检测等多个领域.影响EET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光谱交盖,通过调节供受体间的空间距离或光谱重叠程度来调控能量转移过程,实现对目标客体的双波长比率检测.综述了基于不同供受体荧光团的EET体系、供受体间的连接方式对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供受体间光谱重叠程度或空间距离,获得识别不同客体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并对EET机理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以及未来在生物成像和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激发态能量转移 Forster能量转移 比率型荧光探针 荧光发色团
原文传递
比率荧光探针可视化定量检测烟用香精香料中的铅离子
16
作者 胡立中 黄兰 +1 位作者 林辉 林丹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0,共10页
为方便、快捷、准确地测量烟用香精香料中的铅离子含量,通过使用蓝色碳量子点作为信号探针,该探针对铅离子产生荧光响应作用,选用一种对铅离子无反应且荧光颜色有所不同的材料作为参比探针,通过调整这两种材料的混合比例,构建比率型荧... 为方便、快捷、准确地测量烟用香精香料中的铅离子含量,通过使用蓝色碳量子点作为信号探针,该探针对铅离子产生荧光响应作用,选用一种对铅离子无反应且荧光颜色有所不同的材料作为参比探针,通过调整这两种材料的混合比例,构建比率型荧光探针,建立了对烟用香精香料中铅离子质量分数的可视化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在紫外光照射下,随着铅离子的质量分数从0至20 mg/kg逐步增加,荧光探针溶液的颜色明显从蓝色转变为粉红色。在烟用香精香料中,铅离子的质量分数与探针的荧光强度值比(I_(460)/I_(580))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最低检测限为1.32μg/L。②该探针可在5 min内完成对铅离子的检测,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③探针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红绿蓝色彩模式数值(即RGB值)进行识别,构建数值与铅离子质量分数的对应标准工作曲线,可简化分析过程,实现铅离子的快速检测,检测限为7.04μg/L。④通过对烟用香精香料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回收率在91.14%~103.8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3.01%~5.23%范围内。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性好,可实现烟用香精香料中铅离子质量分数的现场、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香料 铅离子 碳点 比率荧光探针 可视化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三线态一三线态湮灭上转换发光的比率型pH纳米探针
17
作者 许宗意 陈硕然 +3 位作者 王董煊 李琳 王筱梅 叶常青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 通过将pH荧光探针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引入三线态―三线态湮灭上转换(TTA-UC)体系中,使TTA-UC的发射与FITC的吸收重叠,从而实现从TTA-UC到FITC的能量传递过程。TTA-UC由光敏剂四苯基四苯骈铂(PtTPBP)和湮灭剂9,10-双苯乙炔基蒽(BPEA)组成,可以实现“红转青”上转换发光。将上述有机染料负载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形成的纳米胶束内,能够形成比率型上转换纳米探针,并应用于水溶液中的pH检测。光敏剂PtTPBP的磷光发射由于不受pH影响,可以作为构建比率探针的内参比信号。上转换发射强度与光敏剂磷光发射强度之间的比率信号(I_(507)/I_(770))在pH 5~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这种新型的比率型上转换pH纳米探针为制备基于TTA-UC的比率型检测传感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 比率探针 PH检测 纳米胶束
原文传递
基于L-天冬氨酸功能化纳米金比率型探针的卡那霉素A比色法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伟雯 陈丽敏 +1 位作者 郭桐彤 李新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71-1275,共5页
设计基于L-天冬氨酸(L-asp)功能化的金纳米粒(Asp-AuNPs)比率型探针,用于尿液中卡那霉素A(Kana A)的比色法测定。以氯金酸(HAuCl4·3H2O)为金源前驱体、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L-asp为稳定剂一步法制备Asp-AuNPs复合物,优化溶液... 设计基于L-天冬氨酸(L-asp)功能化的金纳米粒(Asp-AuNPs)比率型探针,用于尿液中卡那霉素A(Kana A)的比色法测定。以氯金酸(HAuCl4·3H2O)为金源前驱体、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L-asp为稳定剂一步法制备Asp-AuNPs复合物,优化溶液p H、L-asp和NaBH4浓度等制备条件,获得灵敏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Asp-AuNPs探针,探讨了比色响应的机理。结果显示,在50~500 nmol/L范围内,吸光度比值(A690/A525)与Kana A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0. 998),最低检出限为28. 3 nmol/L(16. 5μg/L)。尿液中共存物质对Kana A检测不产生干扰,回收率范围为92. 8%~108. 2%。该方法可准确检测尿液中的Kana A,为临床尿液中Kana A的浓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纳米金粒 比率探针 比色法
原文传递
基于海藻酸钠-银纳米粒比率型探针的尿酸比色法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颖冰 陈燕宏 +2 位作者 李鳗亭 陈丽敏 李新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3,共8页
该文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海藻酸钠(SA)为稳定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海藻酸钠-银纳米粒功能探针(SA-A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SA-A... 该文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海藻酸钠(SA)为稳定剂,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海藻酸钠-银纳米粒功能探针(SA-Ag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SA-AgNP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A可以增强AgNPs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其400 nm波长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当尿酸(UA)存在时,UA与SA分子发生配体交换导致AgNPs聚集,并在530 nm处产生吸收峰,同时溶液颜色由亮黄色变为酒红色。基于此构建了一种比率型的UA比色法检测体系,并实现了UA的可视化分析。优化条件下,在1.67×10-5~1.67×10-3 mol/L浓度范围内,检测体系的吸光度比值(A530 nm/A400 nm)与UA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检出限(LOD)为14.9μmol/L。尿液中常见的无机离子及其他生物小分子如葡萄糖、抗坏血酸、尿素、肌酐等不干扰尿酸测定。尿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0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比色探针环保、制备简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有望为尿酸临床相关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生化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 海藻酸钠 尿酸 比率探针 比色法
下载PDF
铜离子比率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媛 陈涛 孙绍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12-17,共6页
比率荧光探针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新型检测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比率荧光探针通过峰强度比值的变化扩大动态响应的范围,通过建立内标极大地削弱探针浓度、温度、极性、环境pH值、稳定性等可变因素的干扰,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被... 比率荧光探针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新型检测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比率荧光探针通过峰强度比值的变化扩大动态响应的范围,通过建立内标极大地削弱探针浓度、温度、极性、环境pH值、稳定性等可变因素的干扰,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综述了近年来铜离子(Cu^(2+))比率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和设计思路,并展望了Cu^(2+)比率荧光探针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Cu^(2+)比率荧光探针在选择性、灵敏度和可视化程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功能型荧光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荧光探针 铜离子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