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在展览工作中学习了什麽——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工作总结之一 被引量:2
1
作者 遲轲 《美术》 1950年第3期55-58,共4页
为了在一九五○年的春节,展开宣傅活动,在武漠市美協的才助下,我们美术系举行了一次画展。正是我们文艺学院结束了政治学习,开始业务学习刚刚一个月的时侯,因此,这个画展除了完成政治任务之外。
关键词 政治学习 大学文艺学 工作总结 一侗 地方出版 格拉西莫夫 文葵 小资 良兵 比洛夫
原文传递
地缘政治漩涡中的“南奥塞梯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进 《世界知识》 2015年第8期50-52,共3页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5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南奥塞梯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按照该协议,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在军事、安全和经济领域实现高度一体化。普京当天表示:“一个联合防务和安全区域将在两国之间被建立,我们的海关机构将得...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15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南奥塞梯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按照该协议,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在军事、安全和经济领域实现高度一体化。普京当天表示:“一个联合防务和安全区域将在两国之间被建立,我们的海关机构将得到整合,两国公民之间的边境往来将被开放。”南奥塞梯共和国总统列昂尼德·季比洛夫表示:“俄罗斯是唯一能够保护南奥塞梯人民和主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奥塞梯 地缘政治 比洛夫 奥塞梯人 联合防务 国内政治 独联体国家 茨欣瓦利 高加索地区 政治权威
原文传递
苏联使卢布成为可兑换货币的计划方案
3
作者 顾关福 《国际研究参考》 1990年第2期24-27,共4页
苏联正在酝酿的一项重大改革,即把卢布改为可兑换货币,并决心加入国际经济体系。本文是苏联和西方研究机构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提出的设计方案,参加起草的有: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亚历山大·比洛夫、亚历山大·帕克斯... 苏联正在酝酿的一项重大改革,即把卢布改为可兑换货币,并决心加入国际经济体系。本文是苏联和西方研究机构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提出的设计方案,参加起草的有: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亚历山大·比洛夫、亚历山大·帕克斯基和符拉基米尔·波波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约瑟·布拉德,雅美奇国际美利坚公司斯科特·帕尔德,美国银行信贷分析有限公司弗朗西斯·苏格兰,以及巴黎大学玛丽·劳维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兑换货币 美利坚公司 国际经济体系 研究机构 比洛夫 帕克斯 巴黎大学 拉基 波波夫 信贷政策
下载PDF
划臂的爆发力
4
作者 R A拉萨尔比科夫 +1 位作者 迈克尔·伊西斯 麦绿禾 《山东体育科技》 1987年第4期78-79,共2页
人们一般认为划臂时用力要均衡、平稳,不需要爆发力。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因为肌肉不可能在一瞬间达到最大张力,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划水时手臂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力量呢?我们在游泳中心对一组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用带有快速记录... 人们一般认为划臂时用力要均衡、平稳,不需要爆发力。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因为肌肉不可能在一瞬间达到最大张力,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划水时手臂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力量呢?我们在游泳中心对一组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用带有快速记录器的肌张力描记仪测定达到最大用力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张力 肌张力 最大力量 比洛夫 阴影部分 橡皮带 综合练习 米/秒 静力训练 一只手
下载PDF
海狗:喜欢“离家出走”的爱家者
5
作者 马晓惠 小夜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7年第10期10-18,共9页
小贴士游泳时,海狮科动物以前肢作为滑水的"桨",后肢则拖在身后充当"舵"的角色。即使这样,它们仍能游出27千米/时的好成绩。海豹科的动物则刚好相反。鳍足家族大盘点鳍足家族现存三个科,分别是海狮科、海象科和海... 小贴士游泳时,海狮科动物以前肢作为滑水的"桨",后肢则拖在身后充当"舵"的角色。即使这样,它们仍能游出27千米/时的好成绩。海豹科的动物则刚好相反。鳍足家族大盘点鳍足家族现存三个科,分别是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这三个科又可归为两大类:耳海豹类和无耳海豹类。海狮科和海象科的动物因为都有一对可爱的小耳壳,因此被称为"耳海豹类"。科学家推测,耳海豹类动物可能起源于熊类。这些耳海豹们的肺活量很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家出走 比洛夫 海洋动物
下载PDF
民主能在俄罗斯生存吗?
6
作者 К·利文斯通 徐富俊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3年第Z1期13-16,共4页
8月未遂政变和苏联解体的余波未尽,然而,俄罗斯政治围绕着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问题——日益加剧的经济混乱和俄罗斯民族问题而变得轮廓分明了。显然,无论哪派政治力量,谁能回答这些问题,谁就将主宰下一个阶段的俄罗斯政治。让我先从经济... 8月未遂政变和苏联解体的余波未尽,然而,俄罗斯政治围绕着两个互相联系的基本问题——日益加剧的经济混乱和俄罗斯民族问题而变得轮廓分明了。显然,无论哪派政治力量,谁能回答这些问题,谁就将主宰下一个阶段的俄罗斯政治。让我先从经济谈起吧。经济学家们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政治 未遂政变 莫斯科人 共产主义工人党 政治力量 俄罗斯社会 俄罗斯人民 比洛夫 伦敦人 克拉夫丘克
原文传递
精巧的时间织体:论万比洛夫戏剧中的多元时间形态
7
作者 吴生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万比洛夫在其戏剧文本中对时间进行的精巧建构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线性时间框架,表现为线性时间的暂断、时间的循环与反循环、时间的重叠与交替三种基本形态。由偶然性事件和角色的叙述所造成的线性时间暂断展现了戏剧的复调型情节冲突... 万比洛夫在其戏剧文本中对时间进行的精巧建构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线性时间框架,表现为线性时间的暂断、时间的循环与反循环、时间的重叠与交替三种基本形态。由偶然性事件和角色的叙述所造成的线性时间暂断展现了戏剧的复调型情节冲突,时间的循环与反循环则表征了角色的命运变奏,而时间的重叠与交替则揭示了角色主体的存在阈限,直指其精神世界。在万比洛夫戏剧中,这些多元时间形态不再是规定或限制戏剧进程的框架和背景,而是动态参与甚至决定了戏剧的情节再现和叙事进程。剧作家通过这些打破常规的时间形态,揭示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困境,表达了对一元化时间秩序的反叛与解构,并力图建构一个正在形成的、多元的、开放的时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戏剧 建构 时间形态
下载PDF
万比洛夫的“日常性”与二度创作中的写实象征——《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的导演创作课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万比洛夫戏剧有着明显的契诃夫戏剧的“日常性”特点 ,其中最接近契诃夫风格的是《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凝练演出的“形象种子”是导演构思的重要内容。“形象种子”是一个包含哲理内涵的内心形象 ,它生发演出这棵“大树”。万比洛... 万比洛夫戏剧有着明显的契诃夫戏剧的“日常性”特点 ,其中最接近契诃夫风格的是《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凝练演出的“形象种子”是导演构思的重要内容。“形象种子”是一个包含哲理内涵的内心形象 ,它生发演出这棵“大树”。万比洛夫的“写实”具有契诃夫式的象征意味。演出创作中大量写实手法的运用 ,其目的是要达到“象征”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创作 比洛夫《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写实象征
原文传递
断裂·恐惧·漂泊:万比洛夫戏剧中个体的时空经验感知
9
作者 吴生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45-54,共10页
个体的时空经验感知是万比洛夫戏剧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表现在“父与子”的代际断裂、对风险的恐惧和无家的漂泊感三个方面。“父与子”的代际断裂不仅表征出苏联社会的文化转型,还映射了理想主义和道德信仰在苏联青年身上的失落... 个体的时空经验感知是万比洛夫戏剧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表现在“父与子”的代际断裂、对风险的恐惧和无家的漂泊感三个方面。“父与子”的代际断裂不仅表征出苏联社会的文化转型,还映射了理想主义和道德信仰在苏联青年身上的失落;个体的风险恐惧主要体现为对物质短缺、陌生人和未来的恐惧,这些风险恐惧说明,物质生产的落后、国家空间的不确定和阶层对立的尖锐依然是苏联社会的现实写照;个体经验中的无家的漂泊感既包含无家可归,又包含居家的无家感,前者揭示了子辈的无家可归与父辈保家卫国的历史悖论,后者则描绘出现代性背景下人类心灵家园不复存在的普遍化世界图景,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戏剧 个体经验 时空感知 代际断裂 风险恐惧 无家的漂泊感
下载PDF
“心灵的戏剧”——论20世纪西方戏剧的内向化趋势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世雄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20-29,38,共11页
(一)英国小说家弗·吴尔夫在谈到契诃夫的小说《古谢夫》时指出,“对于当代作家来说……显然,关心的对象是没有被认识的深层的心理。因此重点立刻有所转移,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以前被认为不重要的方面,而另一种我们的前人难以接受、... (一)英国小说家弗·吴尔夫在谈到契诃夫的小说《古谢夫》时指出,“对于当代作家来说……显然,关心的对象是没有被认识的深层的心理。因此重点立刻有所转移,主要的注意力转移到以前被认为不重要的方面,而另一种我们的前人难以接受、不可思议的形式外观立刻变成必要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朱丽小姐》 斯特林堡 比洛夫 阿尔布卓夫 契诃夫论文学 内向化
下载PDF
从“万比洛夫派”到“新戏剧”:当代俄罗斯戏剧源流与发展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树福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8,共13页
以1953年斯大林去世为滥觞、以"解冻文学"为开端,当代俄罗斯戏剧在美学观念、艺术手法、表/导演理念、戏剧体式、叙述策略等层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解冻"到"停滞"时期的"万比洛夫派"... 以1953年斯大林去世为滥觞、以"解冻文学"为开端,当代俄罗斯戏剧在美学观念、艺术手法、表/导演理念、戏剧体式、叙述策略等层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解冻"到"停滞"时期的"万比洛夫派"戏剧,从"停滞"到"改革"时期的"新浪潮"戏剧,从"改革"到"重建"时期的"新剧作"现象,以及从"重建"到"新生"时期的"新戏剧"现象,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主流与边缘、传统与先锋、本土与外来等因素中不断兴起和发展,涌现出众多流派和思潮,形成多种风格和题材。其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也反映着文化话语的重组与戏剧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比洛夫派”“新浪潮” “新剧作” “新戏剧” 当代俄罗斯戏剧
原文传递
海纳百川,自成一格——从互文性角度看万比洛夫戏剧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鲲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比洛夫 剧本 读者 观众 互文性 《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 戏剧 海纳百川 自成一格
原文传递
评苏联现代名剧《打野鸭》在北京的演出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扬忠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3-65,共3页
1990年12月中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班在京公演了苏联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的剧作《打野鸭》。导演是应邀前来讲学的苏联乌克兰基辅戏剧学院教授米·尤·列兹尼柯维奇,舞台美术设计是中年舞美设计家伊·彼·卡彼塔诺... 1990年12月中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班在京公演了苏联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的剧作《打野鸭》。导演是应邀前来讲学的苏联乌克兰基辅戏剧学院教授米·尤·列兹尼柯维奇,舞台美术设计是中年舞美设计家伊·彼·卡彼塔诺夫。万比洛夫是苏联六、七十年代一位杰出的剧作家。1937年出生于西伯利亚,1972年不幸在贝加尔湖溺死,年仅35岁。他一生虽然短暂,却给苏联剧坛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他的多幕剧《六月的离别》、《长子》、《打野鸭》、《外省轶事》、《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各有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野鸭 比洛夫 舞台美术设计 舞美设计 维奇 表演系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特色 乌克兰基辅 戏剧学院
原文传递
万比洛夫的《打野鸭》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青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2-33,共2页
一窄条灰暗的天空下,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一座新标定型市区住宅楼的一个单元里,一个叫齐洛夫的不到三十岁的男人躺在前台的弹簧床上,床头有一张搁电话机的小桌,家具平常,窗台上一只大丝绒猫很显眼,脖子上扎着蝴蝶结,乱.一个小男孩受人... 一窄条灰暗的天空下,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一座新标定型市区住宅楼的一个单元里,一个叫齐洛夫的不到三十岁的男人躺在前台的弹簧床上,床头有一张搁电话机的小桌,家具平常,窗台上一只大丝绒猫很显眼,脖子上扎着蝴蝶结,乱.一个小男孩受人之托给齐洛夫送来一只追悼他去世的花圈和挽联,似乎是给他送终.哀乐声中,齐洛夫开始了他的6个回忆,齐洛夫在观众面前的精神堕落状态渐渐凸显出来.这样本来我们认为很平常的一个人就在以后的叙述中不平常起来,甚至成为戏剧史上最难理解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自发表以来大家一直弄不清剧本的主题思想,很少有人上演,后来越是争论戏就越走红,弄到最后使得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叶弗列莫夫拍案叫绝,大有不演好誓不罢休的架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 《打野鸭》 黑色幽默 俄罗斯 人物塑造 故事情节
下载PDF
与戏剧有关(两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勤 《创作评谭》 2003年第2期16-17,共2页
雪地上拉响手风琴上星期,我买到一本戏剧选,书中有《两个人的车站》,今天读完了。或许是阅读的缘故吧,我感到了故事浪漫的同时,也感到了剧作家的刻意。然而,这刻意除了戏剧创作的需要之外,莫非就不是观众和读者的需要么?在现实生活中,... 雪地上拉响手风琴上星期,我买到一本戏剧选,书中有《两个人的车站》,今天读完了。或许是阅读的缘故吧,我感到了故事浪漫的同时,也感到了剧作家的刻意。然而,这刻意除了戏剧创作的需要之外,莫非就不是观众和读者的需要么?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的事情,得以在艺术作品中去实现,尽管是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实现,但我们的内心由此有了感动,有了变化。这大约就是艺术的慰藉和魅力所在了。《两个人的车站》是一部非常唯美的电影,不论是故事、人物、场景等等,都曾让我为之惊羡。随着年代的流逝,这部电影中的许多细节都变得模糊起来,有的地方已被忘记。但因某种原由,我想起了这部电影,或者说只想起了这部电影的片名《两个人的车站》,是的,一个两个人的车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 艺术作品 一本 现实生活 打野鸭 干净利索 生命个体 奇异的 布拉金斯基 男女主人公
原文传递
万比洛夫在中国的舞台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树福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6年第3期59-68,共10页
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的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 在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当代俄罗斯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得到多样化、本土化和实验性的改编与剧演,在剧目选择、导演理念、表演队伍、演出团体、受众群体、演出效果等方面别有特色,值得总结反思。整体说来,《长子》经历了从青年成长到人性挖掘的演剧转变,《外省轶事》经历了从道德批判到金钱人性的演剧嬗变,《打野鸭》经历了从俄国视角到中国立场的演剧转换,《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经历了从环境冲突到内心矛盾的演剧转型。这既说明万比洛夫戏剧的永恒艺术魅力,也推动着万比洛夫戏剧的中国化进程和传播接受范围。万比洛夫在当代中国的舞台诠释,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态势、中俄文化交流关系、文学总体态势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不同因素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发现到认同的发展历程。这与当代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和传播可谓遥相呼应。由此,万比洛夫在中国的舞台诠释和接受态势,成为诠释当代俄罗斯戏剧在华演出和当代中俄文学关系的一个生机勃勃的象征性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 舞台诠释 当代俄罗斯戏剧 跨语际实践 诠释符码
原文传递
论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大满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50-153,共4页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象征、人物上的象征、地域上的象征和语言上的象征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 戏剧 象征
下载PDF
读书及我的师承
18
作者 李龙云 《剧本》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1-46,共6页
关键词 鲁迅日记 奥尼尔 比洛夫 《儒林外史》
原文传递
“咫尺山水”——短剧《花与年》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0-32,共3页
 万比洛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剧作家,契诃夫的继承者。他的戏剧小品《花与年》以极小的篇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可能性,是一出现代人生活的悲喜剧。它在给我们敲响人类文化困境之警钟的同时,也为我们暗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本文...  万比洛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剧作家,契诃夫的继承者。他的戏剧小品《花与年》以极小的篇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可能性,是一出现代人生活的悲喜剧。它在给我们敲响人类文化困境之警钟的同时,也为我们暗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本文首先由剧本入手,探讨现代人心灵僵化、情感失落、思维呆滞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接着把波塔普夫的觉醒放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大背景中去分析,指出他是迷途知返,重归自我并塑造新生活的现代人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洛夫 《花与年》 悲喜剧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下载PDF
狂欢与独白:《六月的离别》中道德审判之“谁之罪”
20
作者 韩悦 吴生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
苏联著名戏剧家万比洛夫在《六月的离别》中描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间夹杂的许多社会人物构成了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别样社会生活图景。作者在狂欢式的大学宿舍的婚礼布景中塑造了个性迥异的多种人物形象,他们... 苏联著名戏剧家万比洛夫在《六月的离别》中描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间夹杂的许多社会人物构成了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别样社会生活图景。作者在狂欢式的大学宿舍的婚礼布景中塑造了个性迥异的多种人物形象,他们在面临不同人生抉择时呈现出多样化的道德和价值选择。在狂欢化的背景下,他们是异样的独特形象,看似错误的抉择实则深刻地呈现出作家对社会的严肃拷问——到底是谁导致了这样的选择?本文通过狂欢化叙事进行多层次人物形象分析,揭示戏剧深层次的社会意涵,考量在爱情面前的道德两难抉择及其潜在的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戏剧 比洛夫 狂欢化 价值选择 对话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