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国汉学泰斗比丘林
1
作者 李奇奇 成文艳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4年第14期0254-0256,共3页
俄罗斯汉学奠基人比丘林,率传教团来华,精通多语,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他笃信中文典籍,反对欧洲中心论,打破汉学界限,其著作影响深远。他摒弃偏见,客观讲述中国故事,虽因学术荒废传教事务而遭困,但热情不减。他痴恋中国... 俄罗斯汉学奠基人比丘林,率传教团来华,精通多语,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他笃信中文典籍,反对欧洲中心论,打破汉学界限,其著作影响深远。他摒弃偏见,客观讲述中国故事,虽因学术荒废传教事务而遭困,但热情不减。他痴恋中国,将当时社会制度理想化。无论如何,比丘林在汉学研究和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均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林 汉学家 俄罗斯
下载PDF
普希金与中国 被引量:4
2
作者 M.阿列克谢耶夫 高森 陆嘉玉 《国外文学》 1987年第3期51-101,3,共52页
苏联学者的《普希金与中国》以大量翔实的材料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角度,考察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对普希金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对中国的热切响往。
关键词 伏尔泰 比丘林 十八世纪 西伯利亚 普希金 俄国 巨大影响 恰克图 法国 卡尔梅克人
原文传递
比丘林1834年《大学》俄译本手稿初探
3
作者 刘淼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俄国汉学家比丘林1834年翻译的《大学》译本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系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大学》外译本之一。该译本虽以手稿形式保存,暂未出版,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该部手稿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底本考证、译本结构、学术价值四个... 俄国汉学家比丘林1834年翻译的《大学》译本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系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大学》外译本之一。该译本虽以手稿形式保存,暂未出版,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该部手稿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底本考证、译本结构、学术价值四个层面对手稿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研究表明,该部手稿以清代坊间的应举用书为底本,在引介儒家经典的同时,还能够为俄国汉语教学提供高质量教材。译本不仅包括《大学》原文和朱熹章句,还涵盖了历代诸儒辑要、书塾讲义、人物考等多项内容。手稿将科举制度下中国文人对儒家经典的释义与解读原汁原味地译成了俄语,对俄国汉学的奠基与发展、对俄罗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林 《大学》俄译本 1834年手稿 清代应举用书
下载PDF
新世纪俄罗斯汉学研究动向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冲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2,共6页
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大,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日益高涨,从过去侧重对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拓展到中国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此种情况促... 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大,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日益高涨,从过去侧重对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拓展到中国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此种情况促使中国学术界对海外汉学研究作出必要的回应。重视海外汉学研究有着积极与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对海外汉学的研究可以反观自己,从不同的、独特而新颖的维度研究中国文化,促进更科学、更全面地中国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从整体上促进中国学术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对中国文化交流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就要了解海外汉学的发展历程,以全面、透彻、准确、客观地研究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从而有助于从宏观上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对外文化交流方略。鉴于此,本刊编辑刊发一组以美、英、日、俄、法为代表的关于海外汉学研究的文章,对近几年五国汉学研究的现状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以便学界及时掌握海外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向。我们希望此组笔谈能为海外汉学研究搭建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以期推动海外汉学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人 汉学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文化 政治体制 中俄两国 汉学家 比丘林
下载PDF
俄国汉学史提纲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滨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131-136,3,共7页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夫 俄国 瓦西里耶夫 传教士 比丘林 汉学家 中国文学史 东方学 东正教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论俄国的满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定天 《满语研究》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俄国 圣彼得堡大学 传教士 满学研究 东方学 瓦西里耶夫 满语 东正教会 比丘林 教研室
下载PDF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上篇)——俄国早期的中国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滨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131-136,4,共7页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上篇)——俄国早期的中国热李明滨中国文化传入俄国的时间比较早,大约在金帐汗国时期(大体为13世纪中至15世纪末)俄国人就已知道有中国了。两国正式的外事接触始于17世纪初。互派使臣、签约通商...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上篇)——俄国早期的中国热李明滨中国文化传入俄国的时间比较早,大约在金帐汗国时期(大体为13世纪中至15世纪末)俄国人就已知道有中国了。两国正式的外事接触始于17世纪初。互派使臣、签约通商、开展文化交流则是在彼得大帝和康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彼得大帝 博物馆 俄国 普希金 “中国热” 比丘林 文化交流 罗斯 《三字经》
原文传递
比丘林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阎国栋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关键词 比丘林 中国 边疆史 汉学研究 地方志 历史研究 地理研究
原文传递
普希金和中国 被引量:2
9
作者 戈宝权 《文学评论》 1959年第4期1-16,123,共17页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亚历山大·塞尔格耶维奇·普希金,一向被尊称为“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讲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亚历山大·塞尔格耶维奇·普希金,一向被尊称为“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讲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面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别林斯基又曾着重地指出了普希金的伟大历史意义:“普希金是属于那些永远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动力的现象的,这些现象决不停滞在死亡迫使它们所停留的那一点上,而是在社会的意识中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普希金是属于那些创造性的天才和那些伟大的历史造物之列的,这些人物在为现在工作时,就在准备着未来,因此他们已经不可能只是属于过去的时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学 俄罗斯文学 中国边境 西伯利亚 别林斯基 沙皇 亚历山大 比丘林 俄国 莫斯科
原文传递
俄国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若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汉文启蒙》出版于1835年,是俄罗斯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为其主持的恰克图汉语学校的教学之用而编。全书共分为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录组成。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来历、该书之前外国人所撰写的汉语语法书以及该书撰写的缘起... 《汉文启蒙》出版于1835年,是俄罗斯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为其主持的恰克图汉语学校的教学之用而编。全书共分为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录组成。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来历、该书之前外国人所撰写的汉语语法书以及该书撰写的缘起;第一部分是"汉语和汉字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汉语的语法规则",附录部分包括汉字笔划、偏旁问题、部首问题、汉字的俄、法、葡、英标音、汉语中的数字、汉语中的用于谦称的人称代词等内容。《汉文启蒙》自问世后,一直持续地在19世纪的俄国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启蒙 汉语语法 比丘林 俄国 中国
下载PDF
江沙维的《汉字文法》与比丘林的《汉文启蒙》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若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56,共6页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829年出版的《汉字文法》,不仅是澳门圣若瑟修院汉语教学的重要教材,而且对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以及其后的汉语语法书的撰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比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两者之间也能够找到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江沙维 汉字文法 比丘林 汉文启蒙
下载PDF
比丘林及其关于蒙古和中国的著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赫洛夫 一山(译)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79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一九七七年九月九日是杰出的俄国东方学家比丘林(一七七七至一八五三年)诞生二百周,年纪念日。比丘林是俄国的中国学奠基人,有关中国、中亚、南西伯利亚和远东各族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大部头著述甚多。
关键词 比丘林 中国学 著作 蒙古 西伯利亚 东方学 纪念日 奠基人
原文传递
近世俄国文献关于朝鲜的记载和初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3,共9页
19世纪中期以前为俄国初识朝鲜时期,此时期俄国文献中偶见关于朝鲜的记载。斯帕法里、朗喀、比丘林、冈察洛夫等人的记载,代表了17—19世纪俄国和俄国人对朝鲜的认识水平,对于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斯帕法里 冈察洛夫 比丘林 朝鲜
下载PDF
19世纪外文北京城市地图之源流——比丘林的《北京城图》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诚 《形象史学》 2020年第1期301-338,共38页
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НикитаЯковлевичБичурин,1777-1853),俄国东正教修士,法号雅金夫(Иакинф)。1808年1月至1821年5月,比丘林担任第九届俄国东正教驻华使团团长,旅居北京十三年之久。在... 尼基塔·雅科夫列维奇·比丘林(НикитаЯковлевичБичурин,1777-1853),俄国东正教修士,法号雅金夫(Иакинф)。1808年1月至1821年5月,比丘林担任第九届俄国东正教驻华使团团长,旅居北京十三年之久。在华期间,比丘林勤奋学习汉文,翻译中国典籍,回国后发表了大量中国题材论著,特别是蒙古、西藏、西域史地方面的作品,成为俄罗斯汉学的主要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林 俄罗斯汉学 城市地图 西域史 中国典籍 俄国东正教 北京城 十三年
原文传递
俄国汉学家比丘林与他的蒙古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5,共5页
1805年,比丘林作为第九届俄国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所钟爱的汉学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中国典籍并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的翻译与研究是他学术活动中不... 1805年,比丘林作为第九届俄国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所钟爱的汉学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中国典籍并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的翻译与研究是他学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了蒙古、通古斯、突厥同源论,探究了“蒙古”名称的由来,考察了蒙古与中原关系的变迁以及清廷在蒙古的统治等问题。比丘林在俄国人对蒙古史研究中的贡献不仅仅是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提供了《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具有重大价值的中文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林 俄国汉学 蒙古史
下载PDF
踵事增华 汉学奇葩——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强 谢春燕 《中国俄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4,96,共3页
关键词 汉学研究 精神文化 中国 苏联解体后 18世纪 苏联时期 汉学家 比丘林
下载PDF
《汉文启蒙》与十九世纪北京语音系统――兼论j、q、x的产生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华 徐今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4,共7页
俄国著名汉学家比丘林的《汉文启蒙》成书于1830年左右,由俄语写成,是俄国汉语教学史上第一部并且高水准的汉语教材。该书用西里尔字母记录了完整的十九世纪北京语音系统。本文首次利用此书中的汉俄对音材料考察了十九世纪北京语音的声... 俄国著名汉学家比丘林的《汉文启蒙》成书于1830年左右,由俄语写成,是俄国汉语教学史上第一部并且高水准的汉语教材。该书用西里尔字母记录了完整的十九世纪北京语音系统。本文首次利用此书中的汉俄对音材料考察了十九世纪北京语音的声、韵、调,指出了当时的北京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差异。根据《汉文启蒙》附录6、7与王西里《汉字解析》中的西里尔字母式汉语拼音,结合《语言自迩集》及清末以来主要汉语拼音方案得出结论:尖团合流与舌面音的产生并非同时,舌面音j、q、x的产生始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完成,而且x是最先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语音 比丘林 汉文启蒙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主体:比丘林时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冰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56-164,203,204,共11页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俄罗斯北京传教士团对于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最早的本土传播者——首批俄罗斯汉学家的培养举措,以及这些汉学家学习研究中国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形式将中国文化体系、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价值传播到俄国,为传播中国文...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俄罗斯北京传教士团对于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最早的本土传播者——首批俄罗斯汉学家的培养举措,以及这些汉学家学习研究中国文化,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形式将中国文化体系、中国文化蕴含的思想价值传播到俄国,为传播中国文化所做的具体贡献等问题,探讨传教士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化传播主体的“比丘林时期”在中国文化俄罗斯传播发展历程中的奠基作用和开创意义,并通过梳理总结俄罗斯传教士汉学家开启确立的从中文翻译中国典籍、以译代著的传播中国文化之路径,揭示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主体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俄罗斯汉学 传教士 比丘林
下载PDF
普希金与《三字经》
19
作者 李明滨 《苏联文学联刊》 CSSCI 1992年第6期91-92,共2页
在普希金的藏书中,有一本俄文译者比丘林用铅笔题词赠送的《三字经》。封面印有《三字经,附石印中文本,亚金夫神父译自中文》,题词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惠存。译者赠”。该书于1829年(清道光九年)由彼得堡根茨出... 在普希金的藏书中,有一本俄文译者比丘林用铅笔题词赠送的《三字经》。封面印有《三字经,附石印中文本,亚金夫神父译自中文》,题词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惠存。译者赠”。该书于1829年(清道光九年)由彼得堡根茨出版社印行。由于它可以说明普希金与中俄文字之交有关系而引起人们注意。谈到《三字经》的西传,过去总以为是美国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三字经 比丘林 译者 俄国 传教士 裨治文 亚历山大 评论 出版社
原文传递
别林斯基的中国观及其与俄国汉学的关系
20
作者 阎国栋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8-167,共20页
别林斯基笃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崇尚欧洲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和制度,批评中国人的愚昧和保守。比丘林和德明等俄国汉学家基于中国文献和现实观察的汉学著作丰富了别林斯基的中国知识,也为其利用中国形象表达个人立场提供了例证... 别林斯基笃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崇尚欧洲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和制度,批评中国人的愚昧和保守。比丘林和德明等俄国汉学家基于中国文献和现实观察的汉学著作丰富了别林斯基的中国知识,也为其利用中国形象表达个人立场提供了例证。中国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封建专制国家,一直被别林斯基作为证明西方文化优越和俄国现实黑暗的负面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汉学 别林斯甚 比丘林 德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