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鹅膏菌和鹅膏肽类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晶 史振霞 +3 位作者 乔洁 侯晓强 吴智艳 韩美玲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6-53,57,共9页
在我国,经常有因为误食剧毒鹅膏菌而导致中毒的报道。本章概述了鹅膏肽类毒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中毒的症状和机理、我国产鹅膏肽类毒素的主要蘑菇种类等,为预防鹅膏菌中毒和其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肽类 鬼笔 鬼伞素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贾孟媛 王越洋 +4 位作者 唐培培 周权 吴俊林 王小东 孙会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从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拮抗菌株,通过盆栽试验考察拮抗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毒鹅膏菌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的DE4–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率... 从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拮抗菌株,通过盆栽试验考察拮抗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从毒鹅膏菌栖生土壤中分离筛选的DE4–5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率达78.22%;DE4–5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依据DE4–5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合16S rDNA保守序列及辅助gyr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DE4–5为亚麻假单胞菌,定名为Pseudomonas lini DE4–5;生物活性测定显示,菌株DE4–5具有解磷和解钾能力,产IAA、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E4–5预防组与治疗组的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分别为24.79%和39.24%,病情指数分别为26.31%和29.37%,防效分别达到69.14%和6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生土壤 烟草黑胫病 亚麻假单胞 防效
下载PDF
我国的几种剧毒鹅膏菌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祝良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8,共2页
Deadly poisonous amanitae are common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They cause dramatic poisonings or even deaths every year.The well-known lethal mushrooms Amanita phalloides,A.verna and A.virosa,all originally desc... Deadly poisonous amanitae are common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They cause dramatic poisonings or even deaths every year.The well-known lethal mushrooms Amanita phalloides,A.verna and A.virosa,all originally described from Europe,were repeatedly reported from China,but no reliable record can be confirmed.However,other lethal mushrooms,i.e.A. exitialis,A.fuliginea,A.oberwinklerana,A.subjunquillea var.subjunquillea,and A.subjunquillea var.alba can frequently be found in various forests in China.Amanita fuliginea may easily be confused with A.manginiana sensu Chiu and A.yuaniana,both of which are favorable wild edible mushrooms in southwestern China.Moreover,the edible mushroom A.chepangiana may be mixed up with A.exitialis,A.oberwinklerana,and A.subjunquillea var.alba.A key to the Chinese taxa of Amanita mentioned above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致死性 绿盖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人工驯化及毒力变异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介元 杨仲亚 +2 位作者 毛朝明 辛又川 何梅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2,共3页
我们对白毒鹅膏菌 [Amanitaverna (Bull.:Fr.)Pers.exvitt]进行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纯培养 ,采用 3种栽培培养基作出菇比较试验 ,以杂木屑、麦皮、干牛粪组成的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好 ,并发现依次为天然 (干品 )→母种→菌丝的减毒变异 ,... 我们对白毒鹅膏菌 [Amanitaverna (Bull.:Fr.)Pers.exvitt]进行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纯培养 ,采用 3种栽培培养基作出菇比较试验 ,以杂木屑、麦皮、干牛粪组成的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好 ,并发现依次为天然 (干品 )→母种→菌丝的减毒变异 ,对出菇生态作了观察 ,可见子实体原基形成 ,可惜未见出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驯化 力变异试验 蘑姑 变异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漆酶的诱导及其对直接黑G的脱色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学卫 朱启忠 +4 位作者 于秀敏 徐国英 吕新萍 于涛 王方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73,共4页
白毒鹅膏菌是一种重要的产生胞外漆酶的菌株。探讨了漆酶在各种营养条件下的分泌情况以及对直接黑染料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以麸皮作为碳源,酵母膏作为氮源,在120r/min的转速下培养,漆酶的产量最高。另外染料在较低质量浓度(10mg/L)时... 白毒鹅膏菌是一种重要的产生胞外漆酶的菌株。探讨了漆酶在各种营养条件下的分泌情况以及对直接黑染料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以麸皮作为碳源,酵母膏作为氮源,在120r/min的转速下培养,漆酶的产量最高。另外染料在较低质量浓度(10mg/L)时,漆酶对染料的降解迅速而彻底,在pH=4.5、50℃条件下,偶氮染料直接黑G能被粗酶液(10U/L)有效地降解,在120r/min时降解率达到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染料 脱色 漆酶
下载PDF
漆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学卫 朱启忠 +3 位作者 吕新萍 徐国英 于涛 王方忠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从威海玛伽山上采集的9株夏季常见大型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白毒鹅膏菌,研究了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漆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碳源、酵母膏作氮源有利于漆酶的分泌,pH在5.0~5.4的范围内对漆酶... 从威海玛伽山上采集的9株夏季常见大型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白毒鹅膏菌,研究了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漆酶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碳源、酵母膏作氮源有利于漆酶的分泌,pH在5.0~5.4的范围内对漆酶的分泌影响不大,培养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对漆酶的分泌有较大影响,正交试验表明:麸皮20g/L,酵母膏5g/L,在250mL的容量瓶中,装液量为50mL,温度25℃时,白毒鹅膏菌第8d达产酶高峰,在以邻联甲苯胺作为底物时,峰值酶活为365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筛选 培养条件
下载PDF
2种鹅膏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帅章 杨绍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奠定基础,利用毒蝇鹅膏菌和白毒鹅膏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2种真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具有很好的毒杀作用。其中,1)施药后24h,浓度为6mg/mL时,毒蝇鹅膏菌和白毒鹅膏菌的毒素...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奠定基础,利用毒蝇鹅膏菌和白毒鹅膏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2种真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具有很好的毒杀作用。其中,1)施药后24h,浓度为6mg/mL时,毒蝇鹅膏菌和白毒鹅膏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的毒杀率分别达90.33%和91.00%,且在24h内对华北蝼蛄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974mg/mL和1.691mg/mL,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毒蝇鹅膏菌=0.055x+0.482和Y白毒鹅膏菌=0.049x+0.545。2)毒蝇鹅膏菌和白毒鹅膏菌的毒素粗提物对华北蝼蛄的毒杀效果较对照达极显著水平。3)前期白毒鹅膏菌的杀虫效果不明显,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杀虫率总体较毒蝇鹅膏菌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蝼蛄 素粗提物 效试验 生物杀虫剂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胞外漆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学卫 朱启忠 +3 位作者 吕新萍 徐国英 于涛 王方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从威海市玛珈山上获得白毒鹅膏菌,在对其产酶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pH值、温度、无机离子对白毒鹅膏菌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漆酶的Km值。结果表明:Ba^2+、Cu^2+、、SO4^2-离子对漆酶有激活作用,而Ag^2+、Cl^-、Fe^3... 从威海市玛珈山上获得白毒鹅膏菌,在对其产酶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pH值、温度、无机离子对白毒鹅膏菌漆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漆酶的Km值。结果表明:Ba^2+、Cu^2+、、SO4^2-离子对漆酶有激活作用,而Ag^2+、Cl^-、Fe^3+离子则有抑制作用,该酶最适pH为4.6,在pH 5.0-5.4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为20℃,低于60℃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的表观Km值为66.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二斑叶螨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琳 崔阳 杨绍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69-70,共2页
从5种大型真菌中筛选出对二斑叶螨有毒性的豹斑毒鹅膏菌,并将其液体培养产物离心、破碎、萃取、烘干,制成大型真菌毒素粗品粉末,用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对二斑叶螨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增大,对二斑... 从5种大型真菌中筛选出对二斑叶螨有毒性的豹斑毒鹅膏菌,并将其液体培养产物离心、破碎、萃取、烘干,制成大型真菌毒素粗品粉末,用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对二斑叶螨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增大,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达到100 mg/mL时,二斑叶螨的死亡率为83.3%,效果显著。可见豹斑毒鹅膏菌的毒素粗品对二斑叶螨有比较显著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斑 素粗品 二斑叶螨 杀作用
下载PDF
豹斑毒鹅膏菌液体培养及产物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琳 孟美娇 +1 位作者 杨绍斌 来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6,共4页
为了找出一种较为适宜的野生豹斑毒鹅膏菌的液体培养方式,对野生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液体培养工艺及其产物毒性的初步研究,并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小鼠毒性反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豹斑毒鹅膏菌的液体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 为了找出一种较为适宜的野生豹斑毒鹅膏菌的液体培养方式,对野生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液体培养工艺及其产物毒性的初步研究,并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小鼠毒性反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豹斑毒鹅膏菌的液体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表明:豹斑毒鹅膏菌的最佳液体培养基为20.0%马铃薯、2.0%葡萄糖、0.3%维生素液(VB10.05%,VPP0.25%,VB60.05%,VC0.05%,甘氨酸1%,蒸馏水定容)、0.3%硝酸钠、0.1%K2HPO4、0.05%氯化钾、0.05%MgSO4.7H2O、0.001%FeSO4,以蒸馏水定容,自然pH。最佳培养条件为:选取3d菌龄的菌丝体约1cm2,接入160mL装液量的锥形瓶中,26℃、120r/min暗培养8d,其菌丝体生物量为8.93g/L,毒性亦为最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小鼠出现神经精神型、肝损害型和胃肠炎型的综合性中毒反应,但主要以神经精神型为主,并在平均中毒时间为40.3h后导致小鼠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斑 液体培养 产物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的毒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莹 杨绍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177,共3页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找到一种生物防治花斑皮蠹的方法,利用白毒鹅膏菌和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施药后5 d...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找到一种生物防治花斑皮蠹的方法,利用白毒鹅膏菌和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施药后5 d,烟草提取物对花斑皮蠹幼虫的平均引诱率达40%以上,效果明显;在3种大型真菌毒素粗品中,白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明显;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毒素粗品的诱杀效果随着白毒鹅膏菌毒素浓度的增大而越来越明显,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当浓度达到12%时,花斑皮蠹幼虫的诱杀率为79.25%,效果显著。说明作为一种生物源复合杀虫剂的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的毒素粗品防治花斑皮蠹幼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花斑皮蠹 素粗品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阳 杨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502-11503,共2页
[目的]探讨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及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杀活性,并对筛选出的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致死效应研究。[结果]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 [目的]探讨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及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杀活性,并对筛选出的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致死效应研究。[结果]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为17.5mg/ml时,黄粉虫死亡率为93.3%,效果显著。[结论]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有较显著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斑 素粗品 黄粉虫 杀作用
下载PDF
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毒杀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娜 杨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536-17537,共2页
[目的]研究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采用PDA培养基(不含琼脂)摇床培养条纹毒鹅膏菌,获得其液体培养产物;将液体培养产物经超声波破碎离心后,配置成不同浓度(5%、10%、15%、20%)上清液;通过定量载毒... [目的]研究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采用PDA培养基(不含琼脂)摇床培养条纹毒鹅膏菌,获得其液体培养产物;将液体培养产物经超声波破碎离心后,配置成不同浓度(5%、10%、15%、20%)上清液;通过定量载毒饲喂法测定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及不同浓度的上清液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条纹毒鹅膏菌液体培养产物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致死率达60%以上;当经超声波破碎处理后的上清液浓度达到15%以上时,毒杀活性明显增强,虫体死亡率达68.33%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新型条纹毒鹅膏菌源杀虫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 桃红颈天牛 杀活性
下载PDF
一起误食豹斑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尼珍 达瓦卓玛 +1 位作者 平措卓玛 建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2,12,共2页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外来务工人员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中毒事件中共同食用蘑菇家庭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8人中毒... 目的分析西藏林芝市外来务工人员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为预防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中毒事件中共同食用蘑菇家庭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鉴定,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8人中毒,罹患率72.7%(8/11),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将患者家庭剩余未加工的菌类进行形态鉴别,其中一种为豹斑毒鹅膏菌。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判定是一起误食豹斑毒鹅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食品安全宣传,重点要对林芝市常年易发生中毒事件的毒蘑菇进行图片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 误食 豹斑 外来务工人员
原文传递
好菇毒菇,你分得清吗
15
作者 秦彧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5年第12期20-22,共3页
野生食用茵不仅营养丰富,鲜美的滋味更是令人一尝难忘。然而,我国常见的有毒蘑菇多达几百种,一旦误食可要"杯具"了!一些网站或纸媒贴心地推出了高大上的毒蘑菇识别指南。然而,这些看似言之凿凿的鉴定秘籍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认... 野生食用茵不仅营养丰富,鲜美的滋味更是令人一尝难忘。然而,我国常见的有毒蘑菇多达几百种,一旦误食可要"杯具"了!一些网站或纸媒贴心地推出了高大上的毒蘑菇识别指南。然而,这些看似言之凿凿的鉴定秘籍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蘑菇中的"危险分子",找到可以安心食用的"清纯"野菇吗?企图用"美色"吸引我们的家伙,十之八九是不怀好意的毒蘑菇。对于颜色鲜艳的野生蘑菇,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远离!这个说法并非全无道理,鲜红的毒蝇伞、橙色的橘黄裸伞都很漂亮,而且确实部有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蝇伞 野生蘑菇 第一时间 野生食用 食用 羊肚 大红菇 豹斑 令人
下载PDF
冠状环柄菇和豹斑毒鹅膏菌的复合毒素粗品对玉米象的毒效
16
作者 韩佳言 杨绍斌 +3 位作者 王祝彬 代显军 张文浩 罗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82-85,共4页
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利用冠状环柄菇和豹斑毒鹅膏菌的毒素粗品复合物,研究其对玉米象的毒杀效果,测定2种毒蕈的毒素粗品及其复合物对玉米象的毒杀效果、致死浓度及致死率。结果表明,冠状环柄菇和豹斑毒鹅膏菌... 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利用冠状环柄菇和豹斑毒鹅膏菌的毒素粗品复合物,研究其对玉米象的毒杀效果,测定2种毒蕈的毒素粗品及其复合物对玉米象的毒杀效果、致死浓度及致死率。结果表明,冠状环柄菇和豹斑毒鹅膏菌的毒素粗品及其复合物均具有毒杀玉米象的作用,其中,豹斑毒鹅膏菌对玉米象的毒杀效果优于冠状环柄菇。施药24h后,2种毒蕈对玉米象都有显著的毒杀效果;2种毒蕈毒素粗品的复合物短时间内加大用量,对玉米象的杀虫效果更佳。结论:冠状环柄菇与豹斑毒鹅膏菌的复合毒素粗品作为一种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玉米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象 冠状环柄菇 豹斑 素粗品 效试验 微生物杀虫剂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料对白毒鹅膏菌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李春丰 江清林 +1 位作者 庄树文 薛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4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栽培料 丝生长势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提取液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春丰 江清林 +1 位作者 庄树文 薛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小白鼠 肝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白毒鹅膏菌液体培养特性及不同生长时期胞外酶活性
19
作者 吕新萍 朱启忠 董翠玲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6-39,共4页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培养白毒鹅膏菌,测定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蛋白质含量2项生理指标与6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6种胞外酶均有酶活,但不同酶的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淀粉酶于第5d达到峰值(198...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培养白毒鹅膏菌,测定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蛋白质含量2项生理指标与6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6种胞外酶均有酶活,但不同酶的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淀粉酶于第5d达到峰值(198U);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酶活变化趋势相近,分别为199、199、198U;愈创木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氧化酶的酶活分别在第10d、第11d达到峰值,分别为182、58U。蛋白含量和pH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 胞外酶
下载PDF
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复合毒素粗提物对杨干象的毒效
20
作者 任怡桐 杨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150-151,269,共3页
[目的]探讨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的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杀效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堵孔法测定不同浓度鳞柄白毒鹅膏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及二者的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杀效果。[结果]鳞柄白... [目的]探讨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的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杀效果,为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堵孔法测定不同浓度鳞柄白毒鹅膏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及二者的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杀效果。[结果]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及二者的复合物均对杨干象具有毒杀作用。施药24 h后,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对杨干象都有显著毒杀效果,最高浓度时杀虫率分别达81.10%和84.43%,后者的毒杀效果明显优于前者。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的复合物在48 h内可达到100%的杀虫率,该复合物对杨干象在12、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74.669、56.123、45.343、39.115mg/m L。[结论]鳞柄白毒鹅膏菌和毒芹的毒素粗提物的复合物作为一种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杨干象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干象 鳞柄白 微生物杀虫剂 半数致死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