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酸性电解水去除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屠瑞莹 丁长河 +1 位作者 殷丽君 刘海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谷物、谷类制品以及植物性食品在贮藏不当时易霉变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在不同条件下将微酸性电解水加入OTA溶液中,采用HPLC法检测OTA的含量。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对OTA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微酸性电解水的去除效果更佳。进一步研究表... 谷物、谷类制品以及植物性食品在贮藏不当时易霉变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在不同条件下将微酸性电解水加入OTA溶液中,采用HPLC法检测OTA的含量。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对OTA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且微酸性电解水的去除效果更佳。进一步研究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在p H5.13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6.23%。随着微酸水有效氯浓度(ACC)值的增加,OTA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当ACC为41.75 mg/L时去除率达到96.4%。去除OTA的机理可能与微酸性电解水中的HCl O有关,OTA与HCl O分子发生取代,使得原有结构发生变化。此外,OTA的去除效果还随着料液比的减少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在室温(25℃)条件下选用料液比1∶1、ACC值为40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5 min,即可去除OTA 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赭曲霉毒素 毒素去除
原文传递
去除内毒素的柱亲和介质与膜亲和介质的制备和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商振华 周冬梅 +3 位作者 郭为 于亿年 周良模 周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以琼脂糖和尼龙66微孔滤膜为原料,发展了两种用于去除内毒素的不同类型的亲和介质。在对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后,键合了含六个碳原子的间隔臂和组氨酸亲和配基。它们对内毒素的亲和容量分别为 2.0 mg/g和 0.2 mg/g,内毒... 以琼脂糖和尼龙66微孔滤膜为原料,发展了两种用于去除内毒素的不同类型的亲和介质。在对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后,键合了含六个碳原子的间隔臂和组氨酸亲和配基。它们对内毒素的亲和容量分别为 2.0 mg/g和 0.2 mg/g,内毒素和介质之间的表观解离常数分别为8.1×10-10mol/L和3.0×10-8mol/L。在所选择的最佳作用条件下,可成功地应用于去除医用水,氨基酸注射液,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等生物医药制剂中的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 尼龙66膜 亲和介质 毒素去除 生物制剂
下载PDF
膜吸附剂去除内毒素的传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兆安 邓麦村 +3 位作者 叶震 陈勇 贺高红 吴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99-201,共3页
以二乙酸纤维素酯(CA)/聚乙烯基亚胺(PEI)共混制备微孔滤膜,利用PEI对内毒素的亲和作用吸附水溶液中的内毒素,实验考察了内毒素的不同分散形态(单分子、缔合胶束及聚集体)对质量传递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多分散体系中,膜吸附剂... 以二乙酸纤维素酯(CA)/聚乙烯基亚胺(PEI)共混制备微孔滤膜,利用PEI对内毒素的亲和作用吸附水溶液中的内毒素,实验考察了内毒素的不同分散形态(单分子、缔合胶束及聚集体)对质量传递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多分散体系中,膜吸附剂以不同的机理去除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亚胺 微波 毒素去除 膜吸附剂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法去除类人胶原蛋白中的内毒素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晓丽 范代娣 马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阴离子交换层析去除重组类人胶原蛋白(HLC)溶液中内毒素的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HLC质量浓度、NaCl浓度和pH值对内毒素去除率的影响,以内毒素去除率和HLC回收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阴离子交换层析去除重组类人胶原蛋白(HLC)溶液中内毒素的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HLC质量浓度、NaCl浓度和pH值对内毒素去除率的影响,以内毒素去除率和HLC回收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去除内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LC质量浓度0.95 mg/mL,pH值7.6,NaCl浓度50 mmol/L。在该条件下,内毒素的去除率及HLC回收率分别可达到97.92%和9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层析 毒素去除 类人胶原蛋白回收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重组蛋白产业化中内毒素的去除、检测及限值
5
作者 刘书岩 田文华 +3 位作者 李玲 张蕻 王建 于玉凤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06-4018,共13页
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重组蛋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重组蛋白规模化生产是其在各领域普及、发展的基础。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内毒素进行去除与检测,将其在终产品中的含量降到安全水平。针对不同重组蛋白产品制定严格的内毒... 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重组蛋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重组蛋白规模化生产是其在各领域普及、发展的基础。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内毒素进行去除与检测,将其在终产品中的含量降到安全水平。针对不同重组蛋白产品制定严格的内毒素限值要求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一环。本文综述了内毒素的致病性,讨论了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内毒素的去除及测定方法,介绍了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人用重组DNA制品等行业对内毒素检测限值的要求,重点介绍了重组蛋白注射产品的内毒素限值要求,明确无论重组蛋白表达宿主是否为细菌,均需对注射用重组蛋白的终产品进行内毒素检测,并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要求。本文将为重组蛋白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内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毒素致病性 毒素去除 毒素检测 毒素限值
原文传递
去除同种异体骨中内毒素的方法及效果
6
作者 侯立存 胡凯 邵怡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85-5993,共9页
背景:天然生物材料(如同种异体材料)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污染,其中革兰阴性菌释放出的细菌内毒素可以引起人体发热、凝血、休克,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如何去除同种异体材料中的内毒素,同时又能保证材料的天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目前尚未... 背景:天然生物材料(如同种异体材料)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污染,其中革兰阴性菌释放出的细菌内毒素可以引起人体发热、凝血、休克,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如何去除同种异体材料中的内毒素,同时又能保证材料的天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探究去除同种异体材料等天然生物材料中内毒素的方法及效果,并对H_(2)O_(2)残留进行控制。方法:采用H_(2)O_(2)溶液协同超声处理方法去除同种异体骨材料的内毒素,研究超声条件及H_(2)O_(2)浓度对内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其中H_(2)O_(2)浓度分别设定为1%,2%,3%,4%,5%,超声功率分别设定为80,120,140,160,200 W,超声时间分别设定为20,30,40,50,60 min,超声水浴温度分别设定为30,35,40,45,50℃,通过内毒素含量检测选择最优的组合条件处理同种异体骨材料,进行后续实验。对去除内毒素后同种异体骨材料的微观结构、H_(2)O_(2)残留及细胞毒性进行检测,同时探讨不同浓度H_(2)O_(2)残留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内毒素去除效果来看,实验条件为H_(2)O_(2)浓度4%、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50 min、超声水浴温度50℃时,为去除同种异体骨材料中内毒素的最佳条件,选择该最优组合去除同种异体骨材料的内毒素;②去除内毒素处理后同种异体骨材料在60℃水浴、换6次液后H_(2)O_(2)残留量小于47.551 mg/kg,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活性无影响;③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采用H_(2)O_(2)溶液协同超声处理对同种异体骨材料的结构无影响;④结果表明,H_(2)O_(2)溶液协同超声处理方式具有高效快速去除内毒素的特点,可保证同种异体骨材料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材料 毒素去除 超声 过氧化氢 联合处理 工程化骨材料
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菌素的去除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檀丽萍 刘阳 邢福国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19,共3页
伏马菌素分布广泛且毒性较大,丢弃受伏马菌素污染的玉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降解和去除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菌素的技术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伏马菌素的性质以及伏马菌素污染食品的情况,对去除伏马菌素的方法,如物理法... 伏马菌素分布广泛且毒性较大,丢弃受伏马菌素污染的玉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降解和去除玉米及其制品中伏马菌素的技术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伏马菌素的性质以及伏马菌素污染食品的情况,对去除伏马菌素的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进行总结和阐述,并对去除和降解伏马菌素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伏马菌素 污染 毒素去除方法
下载PDF
可同时控藻和除藻毒素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孝进 戴正为 +4 位作者 戴煜 戴国飞 杨平 方媛瑗 彭宁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49-1554,共6页
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众多湖泊、水库、鱼塘等水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其中,微囊藻是一种最常见最受关注的水华蓝藻,它会产生一群结构相似且难以降解的肝毒素,即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饮用水源水处理、水产品质量和生态... 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众多湖泊、水库、鱼塘等水体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其中,微囊藻是一种最常见最受关注的水华蓝藻,它会产生一群结构相似且难以降解的肝毒素,即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饮用水源水处理、水产品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都构成威胁。急需研发能有效控制突发性或常态化蓝藻水华和去除藻毒素的方法,将有毒蓝藻生物量与藻毒素浓度控制在安全限值以下,以确保饮用水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由此实际需求出发,研究者在控藻和除藻毒素这两方面分别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但这些方法彼此较为独立。由于在控藻过程中常常导致更多的藻毒素释放到水中,在除藻毒素过程中藻细胞不停地增殖产生更多的藻毒素,故近些年人们逐渐意识到同时控藻和除藻毒素的重要性。只有同时去除藻细胞和藻毒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水华对水体污染的问题。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可同时控藻和除藻毒素的方法,以期为蓝藻及藻毒素在水生生态环境中的预警和污染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组合方法进行了分类。物理方法相对安全,但成本和能耗高。化学方法成效显著,但成本高且选择性较差。生物方法成本低,但去除速率慢。组合方法结合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各自的优点,扬长避短,实现安全、高效、低成本、快速的控藻和除藻毒素。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将这些方法应用在野外,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微囊藻毒素 蓝藻控制 微囊藻毒素去除 水污染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纯化过程中内毒素去除方法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彦英 王珙 +6 位作者 李凌瑞 周振海 李娜 毛赟赟 李凯 王笑非 董晓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1期94-97,142,共5页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纯化过程中,去除内毒素的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它们应用于中试规模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比较了多聚赖氨酸型的内毒素去除填料、20nm膜过滤、将单抗附着在蛋白A柱上后使用精氨酸和组氨酸溶液冲洗等3种方法...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纯化过程中,去除内毒素的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它们应用于中试规模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比较了多聚赖氨酸型的内毒素去除填料、20nm膜过滤、将单抗附着在蛋白A柱上后使用精氨酸和组氨酸溶液冲洗等3种方法的内毒素去除效果,发现3种方法都可以将内毒素水平大幅降低,可分别将内毒素去除70%、88%和97%。因为单抗分子等电点较高,所获得的最低内毒素含量为0.2~0-3EU/mg。结论:3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工艺放大潜力,进一步提高内毒素去除效果将需要综合使用不同机理的去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去除 单克隆抗体纯化 组氨酸 精氨酸
下载PDF
免疫毒素去除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赖悦云 郭乃榄 +7 位作者 黄晓军 许兰平 陈欢 汪素琴 郑海音 黎燕 沈倍奋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观察应用免疫毒素部分去除T细胞 (TCD)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HLA MLC)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对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HLA MLC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慢... 观察应用免疫毒素部分去除T细胞 (TCD)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HLA MLC)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对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HLA MLC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 (CP1 ) 6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1 1例 ,CR2 1例 ,复发 1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CR1 2例 ,CR2 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髓性白血病M4 型 (CR1 ) 1例。结果表明 :13例患者中 8例成功植入 ,其中 2例发生II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2例发生III -IV度aGVHD。随访 8- 90个月 ,2例发生III-IV度aGVHD患者早期死亡 ,另有 1例患者死于迟发感染 ,其余 5例均无病存活至今。 5例未植活的患者中 4例回输同一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 3例未植入 ,1例植活 ,但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 ;1例再次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无病存活至今。结论 :采用蓖麻免疫毒素部分去T细胞的方法行HLA MLC配型不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减少重度aGVHD的发生 ,但移植早期排斥率 (HVG)较高 ,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毒素去除T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和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伊学农 赵青 +2 位作者 殷娣娣 高乃云 周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39-42,50,共5页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蓝藻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藻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遗传和致癌毒性。介绍了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去除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个技术的去除效能,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去除领...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蓝藻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藻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具有遗传和致癌毒性。介绍了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去除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个技术的去除效能,并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去除领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毒性 微囊藻毒素去除 饮用水
下载PDF
混菌发酵条件下酵母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去除研究
12
作者 刘圆圆 刘一辉 +3 位作者 李强 李华 刘满顺 王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4,共7页
为探究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去除及机理,将其与3株非酿酒酵母(N、I、K)组合进行混菌发酵,比较不同组合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通过酵母胞内外产物及酵母细胞特性探究酵母... 为探究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去除及机理,将其与3株非酿酒酵母(N、I、K)组合进行混菌发酵,比较不同组合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通过酵母胞内外产物及酵母细胞特性探究酵母对OTA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4株酵母的OTA耐受能力较好,混合发酵C-K组的OTA去除率(24.09%)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组红葡萄酒(C、C-N、C-I、C-K)酿造完成后OTA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其中主发酵阶段OTA含量变化最大(47.41%~63.02%),其次为皮渣分离后和陈酿后;由于酿酒酵母C的细胞壁较厚(192.76 nm),对OTA吸附能力较强,因此其单独发酵时OTA的去除率高达63.02%。该研究探究了本土酿酒酵母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为葡萄酒中OTA含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酿酒酵母 发酵 葡萄酒 赭曲霉毒素A去除
下载PDF
水源水中产毒蓝藻及其藻毒素去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文秀 《科技风》 2018年第36期219-219,共1页
浮游藻类是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生长繁殖对湖泊水库生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蓝藻是较为常见的一门藻类,因其在适宜环境下容易形成水华从而对水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其中蓝藻中有一些可以产毒的藻种,在一定情况下会释... 浮游藻类是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生长繁殖对湖泊水库生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蓝藻是较为常见的一门藻类,因其在适宜环境下容易形成水华从而对水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其中蓝藻中有一些可以产毒的藻种,在一定情况下会释放出毒素,对水中生物和供水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对于有毒蓝藻的研究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产毒蓝藻的特性、研究进展以及其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蓝藻 蓝藻水华 毒素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