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损心络与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46
1
作者 郭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从毒邪的涵义、来源、特点及与心络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毒损心络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病机。认为毒邪易与火热痰瘀胶结,壅滞气血,损伤心络,络虚毒伏,发为心痛。并以中医药现代应用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论证其观点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缺血性脏病 肌缺血 病机
下载PDF
痰瘀互结、毒损心络导致高血压病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1
2
作者 韩学杰 朱妍 +2 位作者 李成卫 王丽颖 沈绍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涉及痰瘀互结致眩晕的思想;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认为眩晕与眩冒同义,对瘀血致眩形成了初步认识;宋金元成为痰瘀眩晕理论发展的历史转折期;明朝医家在总结前人... 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涉及痰瘀互结致眩晕的思想;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认为眩晕与眩冒同义,对瘀血致眩形成了初步认识;宋金元成为痰瘀眩晕理论发展的历史转折期;明朝医家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痰眩、瘀眩理论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清代医家将痰眩与五脏联系起来;当代沈绍功等首次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祛痰化瘀、解毒通腑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高血压病
下载PDF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理论思维与创新 被引量:33
3
作者 贾海骅 王仑 韩学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0-892,共3页
高血压病即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历代文献虽有痰、瘀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故分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而现拐点,当择其... 高血压病即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历代文献虽有痰、瘀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故分析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结而现拐点,当择其痰瘀多寡而治的理论思维,总结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毒损心络为其病理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 理论思维与创新
下载PDF
从毒损心络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发病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新宇 张良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3-874,共2页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毒损心络日久所致。虚滞、痰阻、毒损心络为其病机关键,针对此病机确立益心解毒通络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性冠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与络病相关性的理论初探 被引量:16
5
作者 丁毅 崔叶敏 +2 位作者 刘颖 韩学杰 沈绍功 《中国中医急症》 2009年第8期1311-1312,共2页
本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对高血压病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同时微循环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活动场所之一,络脉与微循环有其相似性。高血压病的证候演变规律,与... 本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对高血压病与络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络脉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同时微循环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活动场所之一,络脉与微循环有其相似性。高血压病的证候演变规律,与络病的层次递进互相吻合。因此络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状态。其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为疾病初起,络脉出现气滞、血瘀或痰凝等病理变化,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主,阴虚阳亢为辅;中期,虚实并见,以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与肝肾不足并见为其特点;晚期以阴阳失调为主,兼有痰瘀互结。"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活血祛痰化瘀、解毒通络法是其主要治法。强调应从络病的角度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以期达到不仅治病而且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 祛痰化瘀
下载PDF
中医心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的理论渊源与创新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学杰 沈绍功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通过查阅"中医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历代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从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病理变化等方面述及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研究,指出其临证价值所在,提出"毒... 通过查阅"中医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历代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从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病理变化等方面述及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研究,指出其临证价值所在,提出"毒损心络"的新观点,制定诊疗痰瘀互结标准,拟制治疗新方,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痰瘀互结 诊治创新研究
下载PDF
冠脉易损斑块的中医病机治法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任丽 王阶 +1 位作者 冯玲 王淑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79-281,共3页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 冠脉易损斑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长期五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气滞瘀血痰浊蕴积成毒,毒损心络所致。因此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稳定易损斑块的基本治法。调气、扶正应贯穿于稳定斑块的整个过程,应用虫类药以加强调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五脏虚 气滞瘀血痰浊 调气 虫类药 扶正
下载PDF
毒损心络与高血压病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学杰 沈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6,共2页
1 络病学说与毒损心络的渊源 临床上高血压病患者以苔腻多见,而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非少见,痰瘀致病在高血压病中日趋增多.痰和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为毒邪.高血压病是心络受邪所致.
关键词 高血压 病因 中医药疗法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从毒损心络论治高血压病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绍功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共2页
高血压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居高不下,而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则远不如人意。尽管近年来现代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难以覆盖所有人群,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现代中医根据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居高不下,而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则远不如人意。尽管近年来现代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难以覆盖所有人群,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现代中医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表现,不断总结经验,发现用中医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压,同时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调节相关代谢障碍,保护靶器官等等,当然也有自己的局限。随着我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面世,西医治疗日益规范,但尚未明确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地位。作为现代中医,如何知己知彼,如何科学评价自身,恰当定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中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势特色,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达成共识的问题。这里,我们特邀国内对本病研究较有造诣的部分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成就进行探讨,希望有益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下载PDF
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光豪 邓悦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3期215-216,231,共3页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LVH)机制及"毒损心络"病机假说的可行性。方法:雄性12周龄SHR 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C)、中药高剂量组(SHR-Z1)、中药中剂量组(SHR-Z2)、中药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LVH)机制及"毒损心络"病机假说的可行性。方法:雄性12周龄SHR 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SHR-C)、中药高剂量组(SHR-Z1)、中药中剂量组(SHR-Z2)、中药低剂量组(SHR-Z3)、依那普利组(SHR-Y)。检测尾动脉收缩压(SBP)、左心重量指数(LVWI)、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I)、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灌胃4周后,中药高、中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SHR大鼠血压及左心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的生成及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总体上依那普利组比中药组疗效确切,中药各剂量组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其逆转机制可能与抑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表达,最终抑制ECM合成和促进其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潜阳解 左室肥厚
下载PDF
从“毒损心络”探析肿瘤心脏病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国霞 苏鑫 +1 位作者 商洪才 邢雁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394-1396,共3页
基于中医药理论,结合抗肿瘤药物及放疗、化疗引起心血管毒性相关的现代研究,认为肿瘤心脏病病位在心络,涉及肝、脾、肾,核心病机为“毒损心络”。以“毒损”为病机关键,以“络虚”为发病基础。放射线(热)及抗肿瘤药物(寒)作为“外毒”... 基于中医药理论,结合抗肿瘤药物及放疗、化疗引起心血管毒性相关的现代研究,认为肿瘤心脏病病位在心络,涉及肝、脾、肾,核心病机为“毒损心络”。以“毒损”为病机关键,以“络虚”为发病基础。放射线(热)及抗肿瘤药物(寒)作为“外毒”蓄于心络,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日久化为瘀痰等“内毒”。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使“毒”结于心络而不解,发为肿瘤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脏病学 中医病机
原文传递
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探讨免疫炎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梦 苏丽清 胡志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因子,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等病理改变。“毒损心络”是心衰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贯穿心衰发展的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心衰的发展及预后。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毒邪与络病学说,从免疫炎症与心衰的关系及中药防治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心衰早期,以心气虚为主,兼心气阴虚,尚未化毒、入络;心衰中期,心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饮留滞络脉,有化毒、入络趋势;心衰晚期,痰、瘀、水蕴结成毒,损伤心络。中药以复方治疗为主,多具有益气温阳、化瘀利水、解毒通络之功效,通过恢复M1/M2、Th1/Th2及Th17/Treg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调节促炎/抗炎因子,从根本上祛除或缓解因毒邪产生的病理状态,减轻炎症,调整心之气血阴阳,达到扶正祛邪、保护心功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心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力衰竭 病学说 免疫炎症
下载PDF
从“病络理论”探讨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规律
13
作者 王文惠 林宏远 +4 位作者 卫晓红 张晓维 孔一帆 彭梦琪 商洪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17-1120,共4页
本文以病络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梳理病络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探析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规律。本文基于肿瘤心脏病“毒损心络”的核心病机,指出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易形成“正虚毒侵、毒复伤正”的恶性循环,阐释“毒、虚、滞”是肿瘤心脏病的... 本文以病络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梳理病络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探析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规律。本文基于肿瘤心脏病“毒损心络”的核心病机,指出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易形成“正虚毒侵、毒复伤正”的恶性循环,阐释“毒、虚、滞”是肿瘤心脏病的病机关键,“心络不通”是肿瘤心脏病的重要表现形式,“解毒通络”是肿瘤心脏病的首要治则。同时本文依据病络理论总结肿瘤心脏病中医证型,并将其分为实证:络脉不和,络脉瘀阻,亦可见气滞血瘀之象;虚证:络脉空虚,具体可见气阴两虚、心阳不振、气血亏虚,旨在为构建肿瘤心脏病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脏病 理论 病机 证型
下载PDF
从“毒损心络”探讨毛冬青治疗心力衰竭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炜基 陈洁 +2 位作者 袁天慧 杨忠奇 冼绍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2392-2395,2442,共5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总体预后不良。中医基于心力衰竭疾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病程缠绵难愈、预后不良等病理生理以及临床特点,提出“毒损心络”理论,对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研究具有...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总体预后不良。中医基于心力衰竭疾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病程缠绵难愈、预后不良等病理生理以及临床特点,提出“毒损心络”理论,对心力衰竭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岭南特色道地药材毛冬青,功效善于解毒活血,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证明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以提高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领域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冬青 力衰竭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毒损心络证候的干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兴 索红亮 王振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8期17-18,共2页
目的通过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现象及中药对其的干预分析其"毒损心络"证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西医基础治疗和单纯活血药复方丹参片为对照,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UA患者的心电图... 目的通过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现象及中药对其的干预分析其"毒损心络"证的临床表征。方法以西医基础治疗和单纯活血药复方丹参片为对照,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可以明显改善UA患者的心电图ST-T变化(P<0.05),对症状的缓解亦有较好的趋势。结论 "毒损心络"证在UA中的表现多见血瘀证与风证相兼,以风药入络之品为主组方的通心络胶囊对UA的疗效亦一定程度上反证了该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绞痛 胶囊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从毒损心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双娣 王鑫焱 邓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3期43-45,共3页
根据毒损心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饮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过程,积久成毒,络息毒损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制定的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 根据毒损心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饮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过程,积久成毒,络息毒损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制定的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细胞外基质及调控炎症因子方面有明显的影响。理论及实验研究初步阐明,络息毒损的病理改变与糖尿病心肌病细胞外基质产生及炎症因子高表达具有内在相关性,佐证了毒损心络理论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肌病 生脉解胶囊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浅谈高血压肾损害三期防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强 吕仕超 张军平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2期7-9,共3页
运用络病理论探讨高血压肾损害不同阶段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析其中医学病理机制。认为络脉病变是贯穿于高血压肾损害不同阶段的关键,高血压期以毒损心络为主;高血压肾损害期以肾络郁结为主;高血压肾衰竭期以癥积肾络为主,并对各期防... 运用络病理论探讨高血压肾损害不同阶段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析其中医学病理机制。认为络脉病变是贯穿于高血压肾损害不同阶段的关键,高血压期以毒损心络为主;高血压肾损害期以肾络郁结为主;高血压肾衰竭期以癥积肾络为主,并对各期防治进行简要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郁结 癥积肾
原文传递
不稳定性心绞痛毒损心络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显刚 张文高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12期51-52,共2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除具有冠心病(CHD)气虚血瘀的病机共性之外,还具有毒邪致病的特点。提出毒损心络为UA的重要病机,解毒为其重要治法。
关键词 不稳定性绞痛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中医证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韩学杰 朱妍 +1 位作者 陈捷 沈绍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探讨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权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 2.0软件作为...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探讨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权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 2.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10.0进行。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占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阴阳两虚证类(0.4%)。结论:痰瘀已演变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以痰瘀为主,痰瘀之毒可并存于高血压病其他各证类及其病程的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证类 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与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韩学杰 朱妍 +1 位作者 陈捷 沈绍功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9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痰瘀互结 证类 流行病学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