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电影:多样化及其多元文化价值 被引量:47
1
作者 饶曙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相对于文学的母语写作,母语电影创作则是比较晚的。2005年以后,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创作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母语电影的作者身份、文化身份都呈现出了一种复杂、交织的状态。除了本民族母语电影创作者外,还有... 相对于文学的母语写作,母语电影创作则是比较晚的。2005年以后,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创作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母语电影的作者身份、文化身份都呈现出了一种复杂、交织的状态。除了本民族母语电影创作者外,还有汉族导演拍摄的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也有少数民族导演拍摄其他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不少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采取了"原生态"的艺术策略和路线,同时"原生态"也是认识和评价当前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尤其是母语电影已经成为呈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所表达的文化诉求以及在表现少数民族精神气质、民族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有可能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中充当领头羊,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电影 文学写作 电影写作 民族身份 作者身份 原生态 国际传播
下载PDF
用当下性重写少数民族电影生活史——韩万峰导演访谈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万峰 贾学妮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4,共5页
一、汉族身份的别样视角 贾学妮(以下简称贾):从 2006年第一部黎族母语电影《青槟榔之味》开始,到 2020年花瑶族电影 《父母的城市生活》,14年间,您拍摄了12部少数民族电影,涉及黎、瑶、羌、苗、侗、藏族等 9个少数民族.您所拍摄的电影... 一、汉族身份的别样视角 贾学妮(以下简称贾):从 2006年第一部黎族母语电影《青槟榔之味》开始,到 2020年花瑶族电影 《父母的城市生活》,14年间,您拍摄了12部少数民族电影,涉及黎、瑶、羌、苗、侗、藏族等 9个少数民族.您所拍摄的电影也被誉为"韩万峰现象",但您并非少数民族身份导演,您觉得汉族身份怎样影响您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万峰 母语电影 当下性 生活史
原文传递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被引量:9
3
作者 胡谱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母语电影 民族电影
下载PDF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涛 《电影新作》 201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题材电影(国内)是我国少数民族电影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文化的独特性丰富着我国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文章将藏族题材电影划分为"十七年"和"文革"(1949—1977年)...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题材电影(国内)是我国少数民族电影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文化的独特性丰富着我国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文章将藏族题材电影划分为"十七年"和"文革"(1949—1977年),新时期(1978—1999年)和新世纪(2000年至今)几个不同历史阶段,从社会转型以及电影体制改革中回溯其文化主体性从潜抑、萌发到觉醒的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电影 藏语电影 主体性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影响的焦虑——张杨藏族题材电影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范小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藏族题材电影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代导演张杨,从都市题材转向了藏族题材电影。运用西方著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观点分析,张杨遭遇了强烈的“影响的焦虑”,一是来自非藏族导演的巨大压力,二是来自“母语电影... 藏族题材电影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代导演张杨,从都市题材转向了藏族题材电影。运用西方著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观点分析,张杨遭遇了强烈的“影响的焦虑”,一是来自非藏族导演的巨大压力,二是来自“母语电影”的强势影响。一方面,张杨力图以“他者”视角的自觉隐匿、“内向化”叙述、朝圣与救赎的宗教题材超越以往非藏族导演的创作;另一方面,张杨试图对藏族“母语电影”有所突破,他将纪录片与剧情片相结合,并融入了多种类型元素,以此探索民族题材电影商业化的现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题材电影 影响的焦虑 “他者”视角 母语电影
原文传递
母语、影像、文化互动及象征——评电影《塔洛》 被引量:2
6
作者 邱婧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藏族母语电影是中国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万玛才旦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藏族母语电影导演,本文以其电影新作《塔洛》为例,讨论当下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中所折射出的民族地区社会生态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现代... 藏族母语电影是中国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万玛才旦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藏族母语电影导演,本文以其电影新作《塔洛》为例,讨论当下少数民族母语电影中所折射出的民族地区社会生态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遭遇冲击后的反应。万玛才旦从基于文化互动的影像实践入手,运用符号与象征,在文本及影视层面上均完成了藏地叙事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母语电影 万玛才旦 塔洛
下载PDF
新时代与新面貌:21世纪第二个十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概况
7
作者 崔颖 杨田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9-23,共5页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下,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电影数量和质量均迈上了新的台阶。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主体涵盖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母语电影”的创作渐入佳境,电影的市场化探索也取得一定成...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下,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电影数量和质量均迈上了新的台阶。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主体涵盖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母语电影”的创作渐入佳境,电影的市场化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效。《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阿拉姜色》《气球》等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也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母语电影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阿拉姜色》 《气球》
下载PDF
从“藏语电影”管窥“母语电影”发展趋势
8
作者 杨佳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7期111-112,共2页
中国少数民族"母语电影"是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是中国多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母语电影"是电影发展的必然产物,自2005年"母语电影"诞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及电影,建设了多个少数民族电... 中国少数民族"母语电影"是我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是中国多元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母语电影"是电影发展的必然产物,自2005年"母语电影"诞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导演及电影,建设了多个少数民族电影人团队。"母语电影"的发展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藏语电影是"母语电影"具有代表力的一支,本文结合藏语电影发展浅析"母语电影"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电影 文化多元 少数民族电影 藏语电影
下载PDF
主体自述与悲悯叙事:藏语电影祛魅范式探赜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爽 袁铭泽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共6页
藏语电影创作群体自觉形成作者风格,在坚守少数民族文化本色的基础上,突破政治宣教与奇观拼凑的两种旧式表达,将影像重点复归到人民生活与文化本体,逐渐形成“去历史化”“去奇观化”的祛魅范式形态:在语言表达上,紧握母语配音这个发声... 藏语电影创作群体自觉形成作者风格,在坚守少数民族文化本色的基础上,突破政治宣教与奇观拼凑的两种旧式表达,将影像重点复归到人民生活与文化本体,逐渐形成“去历史化”“去奇观化”的祛魅范式形态:在语言表达上,紧握母语配音这个发声形式,建构属于人民、内视视角的文化主体;在影像呈现上,结合现实主义美学与民族纪实风格,追索现代社会中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各类关系,这是对中国电影艺术形态多元面相的丰富,更是对国家形象与文化品质的锻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电影 藏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母语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