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il截骨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黄轶刚 张世民 俞光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5-679,共5页
Weil截骨术通过对跖骨头、颈部位进行斜行截骨,以实现跖骨短缩。该术式由美国的Weil LS医师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将其应用于中央跖痛症(第2~4跖骨)患者,随后由Barouk医师在欧洲推广。与传统的截骨术相比,Weil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 Weil截骨术通过对跖骨头、颈部位进行斜行截骨,以实现跖骨短缩。该术式由美国的Weil LS医师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将其应用于中央跖痛症(第2~4跖骨)患者,随后由Barouk医师在欧洲推广。与传统的截骨术相比,Weil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截骨部位接触面积大、断端固定可靠等优点,因此在前足疾患的矫形手术中应用日趋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l截骨术 跖痛症 外翻
原文传递
Chevron截骨术对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冬 王镱凝 +6 位作者 徐楚江 肖进 冯正宽 许广威 于宛琪 钱蕾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外翻足及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 目的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外翻足及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前足、中足和后足各关节接触力、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足相比,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t=-3.33,P=0.02)、跟骰关节(t=-2.74,P=0.03)和距下关节(后关节面)(t=-2.89,P=0.03)的接触力显著增高;外翻足距舟关节(t=-2.73,P=0.03)与跟骰关节(t=-2.74,P=0.03)的峰值压强显著增高;行Chevron截骨术后,随着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距离的增加,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和跟骰关节的接触力逐渐减小;外翻足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逐渐减小。结论中度外翻足行Chevron截骨术后,当第1跖骨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6 mm时能有效恢复部分关节间力的分布,且能缓解部分关节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Chevron截骨术 接触力 峰值压强 接触面积
下载PDF
第1跖楔关节失稳与(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相关性-前足跖骨头下压力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金立夫 胡海威 +5 位作者 温建民 荀淑英 梁朝 程桯 蒋科卫 孙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8-913,共6页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 [目的]建立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对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转移性跖骨痛 有限元 第1跖楔关节 应力
原文传递
Lapidus手术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母外翻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贾璞 刘凤岐 鲁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探讨Lapidus手术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母外翻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畸形患者39例50足,平均年龄(59.0±8.36)岁,其中A组Lapidus手术患者16例23足,B组Lapidus+A... [目的]探讨Lapidus手术联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母外翻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采用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畸形患者39例50足,平均年龄(59.0±8.36)岁,其中A组Lapidus手术患者16例23足,B组Lapidus+Akin手术患者23例27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母趾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所有患足第1跖楔关节都获得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HVA、IM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HVA角度A组(19.84±6.27)°大于B组(15.18±6.96)°,P<0.05;HVA平均矫正角度A组(18.87±7.70)°小于B组(25.36±9.28)°,P<0.05;B组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ASA)由术前平均(6.13±2.52)°纠正为(-5.80±3.16)°,平均纠正(-11.94±3.51)°,P<0.01。[结论]Lapidus联合Akin手术治疗中重度母外翻,与单纯应用Lapidus手术比较,可以更好地纠正前足畸形,更好的改善HVA角和母趾外观,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1跖楔关节融合 Akin截骨
原文传递
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燕冰 袁伟 樊洁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0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母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 目的观察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用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55例(99足)。截骨用微创高速磨钻,根据术前母外翻角(HVA)、第1跖第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面固有角(PASA)、胫侧籽骨位置(TSP)设计手术方案,确定截骨的方向、角度及截骨外移量,然后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矫形、Herbert钉内固定。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截骨处切口在12周内愈合,截骨骨远端未见骨坏死。跖骨远端内侧疼痛消失,第二跖骨头跖侧疼痛1例缓解不明显,余均消失或缓解。未出现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无医源性母内翻发生。术后HVA为4°~20°,平均13.1°;IMA为5°~10°,平均7.1°;PASA为0°~10°,平均4.2°;MPD为-2~3 mm,平均0.2 mm;TSP分级6级72足,5级22足,4级5足,平均5.68级。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99足中疗效为优89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98%。结论跖骨远端截骨联合Herbert钉内固定术治疗母外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跖骨 截骨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母外翻足底动、静态压应力图像分析
6
作者 王军 张伟 黄耀添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0 引言 母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女性多见,发生原因多认为系着高跟鞋造成母趾被迫受力所致,但同时又与足的解剖结构上存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由于母外翻受力比较复杂,生物力学研究开展较少,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图像测试系... 0 引言 母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女性多见,发生原因多认为系着高跟鞋造成母趾被迫受力所致,但同时又与足的解剖结构上存在的某些缺陷密切相关,由于母外翻受力比较复杂,生物力学研究开展较少,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图像测试系统,对母外翻患者和正常人足前足底跖骨区压力进行动态和静态足底压力测定,以期对母外翻足底动、静态压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总结,从生物力学角度指导和设计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足底压力 图像分析
下载PDF
Ludloff+Akin截骨矫形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盛杰 张云峰 +1 位作者 段洪 邵标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Ludloff+Akin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10—2012年采用Ludloff+Akin截骨手术方法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患者26例。按常规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清除足母囊炎内赘生物,切除骨赘,行第1跖骨基底部Ludloff截... 目的探讨Ludloff+Akin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10—2012年采用Ludloff+Akin截骨手术方法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患者26例。按常规治疗足母外翻的手术方法,清除足母囊炎内赘生物,切除骨赘,行第1跖骨基底部Ludloff截骨,跖骨远端外移,双头螺钉固定,行近节趾骨Akin截骨,螺钉固定。结果随访时间0.5-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24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6.1%。术后无1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发糖尿病患者,术后术口感染,经换药1个月后术口痊愈。结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极重度足母外翻的首选术式,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Ludloff+Akin 截骨术
下载PDF
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圣兵 张洪涛 +3 位作者 钮俊杰 李俊坤 王根林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8期693-696,共4页
目的分析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患者30例33足,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5~73... 目的分析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患者30例33足,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平均(52.6±5.1)岁。术前均拍摄足负重正位X线片并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的角度,术前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后再次测量HVA、IMA及评价AOFAS前足功能变化。所有相关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3.9个月。除1例因出现转移性足底痛二期行第二跖骨远端截骨成形术(Weil截骨术)外,其余患者均对治疗满意。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足背麻木、足母内翻或足母外翻复发、转移性跖骨痛、截骨处不愈合等后遗症。HVA由术前(33.5±6.4)°纠正为(11.0±4.5)°,P〈0.05;跖间角由术前(13.6±2.5)°纠正为(7.4±2.3)°,P〈0.05;AOFAS前足评分由术前(39±8.5)分纠正为(87±9.3)分,P〈0.05。结论经内侧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联合Austin、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足母外翻临床效果良好,且具有避免足背侧瘢痕、防止损伤局部皮神经和深部血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切口 软组织松解 截骨术 外翻
下载PDF
母外翻微创治疗两种固定方法的病例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牒军 王坤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针内固定和绷带胶布外固定微创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5月用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120例母外翻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病例经16~36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按放射学评价及美国足... [目的]比较经皮穿针内固定和绷带胶布外固定微创治疗母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5月用两种固定方法治疗的120例母外翻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病例经16~36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按放射学评价及美国足踝外科制定的评分标准(AOFA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病例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度数术后比术前明显减小(P〈0.01),但经皮穿针内固定组临床评分(AOFAS)明显高于绷带胶布外固定组(P〈0.01)。[结论]采用微创治疗母外翻疗效优于绷带胶布外固定,作为母外翻微创治疗的固定方法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微创 内固定 外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外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玉旭 翁德雨 +3 位作者 陈福扬 徐国浩 接健 王桂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 [目的]回顾分析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中重度老年性母外翻患者采用改良Keller手术以"V"型截骨方法切除第一跖骨远端、趾骨近段多余骨赘,同时术中紧缩内侧关节囊,切断内收肌,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第一跖趾关节,术后辅以短腿石膏固定4周。[结果]23例(33足),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足伤口除2例出现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换药/理疗等处理痊愈,余31足皆一期愈合,1例(1足)诉偶有疼痛外,其他均无不适感,母外翻角(HVA)平均改善(15.89±4.52)°;第1、2跖骨间角(IMA)平均改善(7.90±1.25)°,与术前HVA和IMA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母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9.28±6.71)分提高到术后的(93.05±6.72)分(P≤0.05)。[结论]改良Keller手术联合可吸收棒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的疗效可靠,尤其对老年性患者适用,可避免金属物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Keller手术 可吸收棒 老年性
原文传递
重塑第一跖趾关节骨形态治疗外翻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勇 陈勤 +1 位作者 周政 关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评价Keller手术治疗外翻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的生理活动解剖结构变化。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Keller手术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面骨形态方法治疗外翻11例22足。男3例,女8例;年龄51~73岁。跖趾关节面分型采用Piggo... 目的评价Keller手术治疗外翻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的生理活动解剖结构变化。方法2004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Keller手术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面骨形态方法治疗外翻11例22足。男3例,女8例;年龄51~73岁。跖趾关节面分型采用Piggot法:型偏斜型17足,型半脱位型5足。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4~49°,平均37°;第1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角9.0~13.5°,平均11.5°。结果术后11例22足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参照朱丽华等评定标准:优18足,良3足,差1足。X线片示,14足形成第1跖趾杵臼样假关节,8足假关节面部分咬合。术后HVA7~16°,平均11°;IMA9.0~13.5°,平均11.5°。术后跖趾关节面Piggot法分型:型适合型12足,型偏斜型10足。结论Keller手术中重塑第1跖趾关节骨形态对外翻术后HAV的纠正及症状改善,及关节稳定性有良好改善,减少了术后肌力不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重塑 关节结构 [足]外翻 Keller手术
下载PDF
青少年足母外翻截骨矫形术中两种固定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利 高建国 +1 位作者 夏志勇 张奉琪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足母外翻应用第1跖骨截骨矫形治疗术后分别应用克氏针与接骨板两种方法固定截骨端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足母外翻患者23例(40足),根据内固定...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足母外翻应用第1跖骨截骨矫形治疗术后分别应用克氏针与接骨板两种方法固定截骨端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足母外翻患者23例(40足),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获得随访的患者分为克氏针固定组(A组)和接骨板固定组(B组)。每足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1~2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根据AOFAS足母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HVA和1~2 IMA及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评估患者功能预后,选择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克氏针组与接骨板组术前HVA、IMA、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二者HVA、I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克氏针组与接骨板组HVA、IMA、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克氏针内固定和应用接骨板内固定的两组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跖骨截骨端应用接骨板内固定效果要优于应用克氏针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外翻 截骨 固定
下载PDF
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足母收肌松解手术治疗。测量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35例(56足),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感染发生。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23.6°改善至术后的1 1.4°。AOFAS术前评分47.6分,术后评分84.0分。结论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骨 截骨 接骨板 内固定 外翻
下载PDF
距足母囊近端截骨并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14
作者 孙青刚 康庆林 +3 位作者 徐佳 李立强 陆锋伟 史继祥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9期795-796,864,共3页
目的探讨距足母囊近端2.0 cm处Z型截骨并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81足)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Z型截骨后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足... 目的探讨距足母囊近端2.0 cm处Z型截骨并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81足)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Z型截骨后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足母外翻角(halluxv algus angle,HVA)减少了11°~23°,平均13.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减少了5°~10°,平均6.6°。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90~100分,79足,80~89分2足,优良率100%,未见感染,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畸形无复发。结论距足母囊近端截骨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囊近端截骨 微型钛板 内固定
下载PDF
第1跖骨远端楔形截骨治疗严重足母外翻25例分析
15
作者 贺卫东 孙喜山 李建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足母外翻的治疗方法,评价第1跖骨远端截骨旋转复位配合软组织松解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31足)中、老年重度足母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远端截骨结合足母趾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加足母内收肌松解术,截骨... 目的探讨严重足母外翻的治疗方法,评价第1跖骨远端截骨旋转复位配合软组织松解治疗严重足母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31足)中、老年重度足母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远端截骨结合足母趾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加足母内收肌松解术,截骨端旋转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本组25例(31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2.3年。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足母外翻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优28足,良2足,差1足,优良率96.77%。均无感染及骨不连发生。结论第1跖骨远端楔形截骨旋转复位配合软组织松解,是治疗中、老年重度足母外翻安全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并发症及复发,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楔形截骨 矫形 治疗 外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张耀天 崔军 +2 位作者 居嘉忆 梁峻箫 孙微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根据治疗的25例(31足...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母]外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根据治疗的25例(31足)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治疗的25例(29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母]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VA、IM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VA、IMA角均得到明显改善(角度减小),并且观察组患者的HVA、IMA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AOFA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第3代微创Chevron截骨术手术时间短、矫形效果好、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3D打印 微创Chevron截骨术
下载PDF
利用负重CT评估第一跖骨旋前对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超 王智 张明珠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 目的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母]外翻畸形分为[母]外翻组32例(39足)和对照组14例(24足)。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DMAA)以及第1跖骨旋转角(the first 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α角)。利用负重CT的CubeVue软件自带的旋转功能对所有患者的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进行纠正,纠正后再次测量关节匹配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效能并计算界值。结果共收集第一跖趾关节匹配的[母]外翻组32例患者(39足),其中女30例,男2例,平均年龄(47.8±2.3)岁;对照组14例患者(24足),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8±3.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α角、IMA、HVA及DM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负重CT纠正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后,[母]外翻组有21足仍表现为匹配关节,18足表现为不匹配关节,与纠正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3足仍表现为匹配关节,有1足表现为不匹配关节,与纠正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截断值为21.5°(灵敏度77.2%,特异度85.4%),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结论第一跖骨旋前会影响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判断。当X线片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但α角大于21.5°时,有可能是假性匹配。因此在恢复关节匹配度时,应注意第一跖骨旋前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 负重CT 第一跖骨旋前
下载PDF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及在足踝中的运用研讨会通知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57,共1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拟定于2012年4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及在足踝中的运用"研讨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科研究所骨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外翻畸形技术创始人、博士生导师温建民教授主讲,...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拟定于2012年4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微创技术治疗母外翻及在足踝中的运用"研讨会,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科研究所骨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外翻畸形技术创始人、博士生导师温建民教授主讲,并现场观摩温建民教授的手术操作演示,同时,安排各学员进行研讨和经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微创技术 外翻 足踝 十二 中国中医科学院 博士生导师 外翻畸形
原文传递
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孙卫东 温建民 +8 位作者 胡海威 孙永生 桑志成 蒋科卫 梁朝 程程 林新晓 吴夏勃 戴鹤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 评价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行微创截骨治疗的[足母]外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9例(150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男6例(10足),女73例(140足);年龄13~75岁,平均47岁.术后随访5.3~1... 目的 评价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行微创截骨治疗的[足母]外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9例(150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男6例(10足),女73例(140足);年龄13~75岁,平均47岁.术后随访5.3~13.2年,平均7.5年.观察手术前、后(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s,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s,IMA),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bone position,TSP),[足母]趾-跖趾-趾间关节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和第二、三跖骨头下胼胝体(肼胝痛)等指标.根据温建民等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001年)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优56足,占37.3%;良88足,占58.7%;差6足,占4.0%;优良率为96.0%(144/150).术后AOFAS评分为60~100分,平均(84.20±4.32)分.HVA较术前矫正20.97°;IMA较术前矫正4.95°;TSP较术前矫正1.22;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减少0.67°.术前合并有跖骨头下疼痛97足,占64.7%.术后疼痛消失35足(23.3%),疼痛改善54足(36.0%),疼痛无改善(或加重)8足(5.3%).结论 微创截骨治疗[足母]外翻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肯定,是治疗[足母]外翻的一种较好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趾外翻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正常足与[母]外翻足的足横弓三维形态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马昕 顾湘杰 +2 位作者 陈劲松 桂鉴超 夏新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4-277,共4页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 运用X线片、CT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了解正常足横弓的三维形态,探讨外翻三维畸形的检测方法。对325例正常人和57例外翻足的足正位X线片进行测量,检测五个跖骨和籽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两组的异同;对24例正常足和16例外翻足进行CT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观测正常足横弓的冠状面形态和外翻足的足横弓的畸形表现。结果发现:74.86%的正常实验对象第一跖骨短于第二跖骨;外翻足的籽骨不随内翻的第一跖骨内移,相对处于稳定的位置;正常人组足横弓指数H=0.209±0.051,第一跖骨旋前角度P=8.75°±14.6°;第一跖骨籽骨滑车系统功能丧失是外翻足足横弓塌陷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横弓 []外翻 CT X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