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下台湾电影的成长故事、“同志”文化与殖民记忆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林侠 宁成凤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数量增长,而且因"全球化"打上了流行文化的烙印,透露出中立而无关痛痒的消费逻辑。台湾电影对日本存在或愤怒或亲近态度,恰恰证明了难以磨灭的殖民记忆。这种矛盾的表述具有自我挣扎的文化意味,在当下语境中向过去殖民者争取平等身份,正是由于过去存在显见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成长故事 “同志现象” 殖民记忆
下载PDF
日本近代教科书的“台湾故事”:殖民论述与殖民记忆 被引量:5
2
作者 谭建川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1-7,111,共8页
在日本近代小学教科书中,有不少与台湾有关的内容。既有歌颂日本亲王在台湾为国献身的故事,也有贬低台湾原住民、将其定位为野蛮族群的内容,还有临死前吟唱日本国歌的台湾少年的故事。日本人对于这些台湾故事的书写方式,包含着日本人对&... 在日本近代小学教科书中,有不少与台湾有关的内容。既有歌颂日本亲王在台湾为国献身的故事,也有贬低台湾原住民、将其定位为野蛮族群的内容,还有临死前吟唱日本国歌的台湾少年的故事。日本人对于这些台湾故事的书写方式,包含着日本人对"台湾"这个他者的理解,同时更包含着他们对于文化的差异对立、优劣等级的自我阐释,反映出国家权力通过教育在确立民族认同过程中的作用与方式。这些"台湾故事"又以各种形式回溯到台湾社会,导致帝国时代的殖民话语渗入台湾人的集体历史记忆之中,迫使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和历史认知发生深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教科书 台湾故事 殖民记忆
下载PDF
文本内部的日本——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殖民记忆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4-177,共14页
日据时期的殖民地记忆构成战后台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陈映真在书写相关记忆时更多从象征层面发掘其意义。在他早期的"密教"式书写中,较少触及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普遍的殖民臣服意识,而是尽力发掘其间的抵抗记忆,并通过象征方... 日据时期的殖民地记忆构成战后台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陈映真在书写相关记忆时更多从象征层面发掘其意义。在他早期的"密教"式书写中,较少触及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普遍的殖民臣服意识,而是尽力发掘其间的抵抗记忆,并通过象征方式将其隐秘地纳入台湾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谱系;1980年代以降,台湾左翼思想来源中的大陆因素在其创作中得到正面表现,殖民地抵抗记忆开始与革命想象明确关联起来,但清理历史负担和资本批判的同时,也试图于正反两方面从日据记忆中询唤出新型跨国经济和文化殖民的叛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小说 殖民记忆 日据时期 台湾左翼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当代英国诗歌的多元化与族裔化倾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34-45,共12页
随着英国政治上"放权分治"、经济上"解除集约经营",当代英国诗歌也走上了更加深度的多元化和族裔化的道路。90年代以来,英国诗歌逐渐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统一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基础,英语的概念和英国的概念都发生了... 随着英国政治上"放权分治"、经济上"解除集约经营",当代英国诗歌也走上了更加深度的多元化和族裔化的道路。90年代以来,英国诗歌逐渐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统一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基础,英语的概念和英国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通过对英国几位典型的加勒比裔诗人的分析,说明当代英国诗歌的美学共识和意识形态共识已经被打破,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去权威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共识 去中心化 族裔化 殖民记忆 身份杂糅
下载PDF
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从《海角七号》到《艋舺》
5
作者 崔鲁彬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3期35-37,共3页
2008年的《海角七号》带动了处于低迷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借助这股强劲之风,2010年的《艋舺》不负众望。从乡村电影到青春黑帮电影,两部作品反映了台湾的历史,《海角七号》和《艋舺》还反映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实以及殖民记忆消... 2008年的《海角七号》带动了处于低迷期台湾电影的发展,借助这股强劲之风,2010年的《艋舺》不负众望。从乡村电影到青春黑帮电影,两部作品反映了台湾的历史,《海角七号》和《艋舺》还反映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实以及殖民记忆消弱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海角七号》 《艋舺》 历史 本土文化 殖民记忆
下载PDF
聆听“他者”愤怒的呐喊——评里拉·甘地的《后殖民理论批判导论》
6
作者 陈义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文章主要关照新生代后殖民理论家里拉.甘地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学术界后殖民批评评述的学术新动向。文章分析了里拉.甘地的理论与经典后殖民理论代表理论家的联系,也评述了里拉.甘地的理论在历史记忆、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及民族与民族文学方... 文章主要关照新生代后殖民理论家里拉.甘地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学术界后殖民批评评述的学术新动向。文章分析了里拉.甘地的理论与经典后殖民理论代表理论家的联系,也评述了里拉.甘地的理论在历史记忆、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及民族与民族文学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记忆 个人主义 后民族主义 创造性模仿
下载PDF
殖民记忆、眷村时光、青春往事:台湾电影中流动的怀旧潮
7
作者 赵春 《特立学刊》 2013年第5期55-59,共5页
台湾电影自1980年代新电影运动开始,一直流动着对殖民记忆、眷村时光和青春往事的三股怀旧潮。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台湾电影的殖民记忆从一开始的宏大历史叙事和对殖民者的控诉逐渐转变为后殖民想象;关于眷村时光的追忆从满含热... 台湾电影自1980年代新电影运动开始,一直流动着对殖民记忆、眷村时光和青春往事的三股怀旧潮。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台湾电影的殖民记忆从一开始的宏大历史叙事和对殖民者的控诉逐渐转变为后殖民想象;关于眷村时光的追忆从满含热情的家国认同与身份探寻转变为后现代社会中对历史的怀旧消费;对青春往事的怀念也从普世的人生困境讲述转换为个体化的私密情感宣泄。台湾电影中的三股怀旧潮在叙事格局上呈现出日渐狭小的趋势,显示出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台湾电影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怀旧 殖民记忆 眷村时光 青春往事
下载PDF
对日本殖民的不同记忆——以《多桑》和《鬼子来了》为例
8
作者 赵茜 《焦作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30-31,共2页
《鬼子来了》可以说是对大陆以往此类影片中抗战大叙事的一次反叛,但却另辟蹊径,表现出了当时的另一种现实与人生,即在沦陷区的所谓“顺民”的情感与记忆。这一点恰与台湾电影《多桑》有异曲同工之趣,《多桑》亦是表达了台湾当地的“顺... 《鬼子来了》可以说是对大陆以往此类影片中抗战大叙事的一次反叛,但却另辟蹊径,表现出了当时的另一种现实与人生,即在沦陷区的所谓“顺民”的情感与记忆。这一点恰与台湾电影《多桑》有异曲同工之趣,《多桑》亦是表达了台湾当地的“顺民”对于日本殖民的情感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叙事 殖民记忆 英雄形象
下载PDF
“大视觉”中的影像世界——陈逸飞电影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曾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陈逸飞的电影创作是在其“大视觉”艺术理念的统领之下进行的。对视觉画面的偏执使陈氏电影产生了“诗化电影”的倾向;具有东方主义风格的影像符号为陈氏电影营造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后殖民记忆误区;力求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使陈氏... 陈逸飞的电影创作是在其“大视觉”艺术理念的统领之下进行的。对视觉画面的偏执使陈氏电影产生了“诗化电影”的倾向;具有东方主义风格的影像符号为陈氏电影营造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后殖民记忆误区;力求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使陈氏电影体现出后现代消费主义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逸飞电影 大视觉 诗化电影 殖民记忆 消费主义
下载PDF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的后殖民记忆解读
10
作者 杨巧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年第6期152-153,共2页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出生于印度支那(今越南),并在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印度支那情结贯穿杜拉斯一生的创作。本文从后殖民记忆的视角,通过童年记忆、母亲记忆、情人记忆三方面分析杜拉斯编...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出生于印度支那(今越南),并在那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印度支那情结贯穿杜拉斯一生的创作。本文从后殖民记忆的视角,通过童年记忆、母亲记忆、情人记忆三方面分析杜拉斯编织的后殖民记忆之网,让人们重拾印度支那的殖民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杜拉斯 殖民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