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位留日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的主体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共21页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于...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于自我分裂之中的现代主体,辨识中国现代作家在建构主体性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而曲折的文学历程,进而揭示历史所内化在文学文本中的无意识,最后尝试触及鲁迅与创造社同源论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作家 《不周山》 《沉沦》 残春 主体 文学与历史
原文传递
弗洛伊德主义与“五四”新文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成孝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z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弗洛伊德学说 现代小说 现代文学 张资平 作家 郁达夫 压抑 性苦闷 残春
下载PDF
郭沫若《残春》的精神分析学细读——兼谈对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的理解 被引量:1
3
作者 管冠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56,共6页
郭沫若对《残春》的解释并不全面。《残春》弥漫着性欲与暴力的氛围。白羊既是爱牟对妻子与家庭的忠贞的体现,更是古希腊的神话中潘神的象征,代表不可遏制、带来毁灭命运的原始欲望。白羊把贺君之趣事告诉爱牟,意在鼓动爱牟无顾忌地疏... 郭沫若对《残春》的解释并不全面。《残春》弥漫着性欲与暴力的氛围。白羊既是爱牟对妻子与家庭的忠贞的体现,更是古希腊的神话中潘神的象征,代表不可遏制、带来毁灭命运的原始欲望。白羊把贺君之趣事告诉爱牟,意在鼓动爱牟无顾忌地疏泄内心欲望,坚定其出轨之决心。梦中杀子真正的凶手是爱牟,他欲用一石二鸟的方式清除自己与S姑娘结合的障碍——自己的妻儿,同时又不付出任何代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利科的解释学或者巴特的含蓄意指一样,都是挖掘文本深层意义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残春 精神分析 白羊 爱牟
下载PDF
郭沫若《残春》与萩原朔太郎《冰岛》——近代日本都市轨道空间与空间中的身体
4
作者 胡杨媛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3期63-70,共8页
1869年,日本政府决定修建铁路,自此铁路设施被引入日本,轨道无疑是日本都市近代化后才出现的新事物。在近代文学作品中有极多与日本铁路相关的内容,可以说轨道空间的相关表象是近代日本都市表象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选取郭... 1869年,日本政府决定修建铁路,自此铁路设施被引入日本,轨道无疑是日本都市近代化后才出现的新事物。在近代文学作品中有极多与日本铁路相关的内容,可以说轨道空间的相关表象是近代日本都市表象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选取郭沫若的《残春》和萩原朔太郎的《冰岛》进行比较考察,在明确作品中主人公分别所属社会群体的基础上,聚焦作品中的轨道空间,解读作品中人物在轨道空间中的身体感知与身体状态,明晰两部作品中相关表象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并结合其他相近年代的类似文本,管窥在人物各自代表的社会群体的此类表象的深层所隐藏的空间体验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春 《冰岛》 近代日本都市 轨道空间 故乡幻视
下载PDF
残春梦与肥皂泡——《残春》《肥皂》殊途同归论
5
作者 马文美 《郭沫若学刊》 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
郭沫若和鲁迅的婚恋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残春》和《肥皂》分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细读作品可以发现,尽管小说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所展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在思想却惊人的一致,... 郭沫若和鲁迅的婚恋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残春》和《肥皂》分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细读作品可以发现,尽管小说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所展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在思想却惊人的一致,这种殊途同归的处理方式所隐含的深层的文化意义值得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鲁迅 残春 《肥皂》
下载PDF
思与诗的对话(之一)——以杨新民管弦乐作品《残春》为例
6
作者 马毅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3期56-58,共3页
一切真正的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的诗意贯穿在其创作与保存之中。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共属一体,它们作为源初的"知"先行灌入艺术作品所敞开的存在领域。思与诗对话的发生,基于创作者与保存者对作品的时间性存在的切身领会... 一切真正的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的诗意贯穿在其创作与保存之中。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共属一体,它们作为源初的"知"先行灌入艺术作品所敞开的存在领域。思与诗对话的发生,基于创作者与保存者对作品的时间性存在的切身领会。音乐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此在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幽暗而又涌动不息的存在,在川流不息的声音中以千姿百态的方式到达,在到达中,创作者与保存者才能在音乐的时间性中一次次绽放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保存 残春 思与诗
下载PDF
《一·二八战后作》作于何时
7
作者 张自强 《上海鲁迅研究》 1986年第1期49-54,共6页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为日本友人山本初枝作的赠行诗。根据《鲁迅日记》所记,这首诗书于七月十一日。而同年六月下旬山本初枝又在上海,《日记》:'六月二十九... 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首诗是鲁迅先生一九三二年为日本友人山本初枝作的赠行诗。根据《鲁迅日记》所记,这首诗书于七月十一日。而同年六月下旬山本初枝又在上海,《日记》:'六月二十九日。……内山夫人及山本夫人来,并赠海婴玩具两事,饴一瓶。''七月三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人 山本 上海 日记 残春 战云 所记
原文传递
陆游诗“残春杜陵雨”句异文考述
8
作者 刘壮志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陆游诗歌众多,《剑南诗稿校注》中记载其诗歌《夜梦从数客雨中……作诗得游字》(以下简称《夜梦从数客》)存在“残春杜陵雨”与“残年杜陵客”两种写法。文章从版本考证、古人射雉活动、作者籍贯三方面入手,认为陆游原文当为“残春杜陵... 陆游诗歌众多,《剑南诗稿校注》中记载其诗歌《夜梦从数客雨中……作诗得游字》(以下简称《夜梦从数客》)存在“残春杜陵雨”与“残年杜陵客”两种写法。文章从版本考证、古人射雉活动、作者籍贯三方面入手,认为陆游原文当为“残春杜陵雨”,且异文的产生可能与刘辰翁等后世文人对杜牧《睦州四韵》的接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残春杜陵雨” “残年杜陵客” 异文考述
下载PDF
何处望春归 空林莺暮啼——陈子龙词忧患意识透视
9
作者 姜吉林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陈子龙是明末词坛之首,他的词的内蕴超越了个体的悲欢,其词作中日暮途远的意象群与大量的落红如梦的残春意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有志之士的哀叹与追求,贯注着他对生命的痛苦深沉的思考和深广的忧患意识。
关键词 陈子龙词 忧惠意识 日暮途远 残春意象
下载PDF
作家张荣超:简单是一种美
10
《短小说》 2007年第2期81-81,共1页
张荣超,男,1963年6月生于泗阳县高渡乡,曾出版散文集《新阿Q荣升》、《留下青春的脚印》,长篇小说《残春》、《春去春又回》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残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