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及构造应力场恢复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珂
曹婷
+2 位作者
魏红兴
肖安成
周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6-1726,共11页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及库车河西6条剖面的共轭节理分析表明,库车坳陷东部新生代构造挤压应力为NNW-SSE向,而中生代的构造挤压应力为NE-SW向。原型盆地恢复显示,库车坳陷白垩纪的沉积中心大致位于大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一线,且发育秋里塔格―新和―牙哈―提尔根古隆起带,白垩系原始沉积厚度总体上北厚南薄。在晚白垩世区域抬升剥蚀的构造背景下,坳陷东部受压隆升遭受剥蚀,白垩系残余厚度减薄,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位于坳陷东部的吐格尔明背斜在石炭纪―三叠纪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继承性沉积古隆起,晚白垩世进一步隆升形成构造古隆起,背斜周缘的白垩系残余厚度进一步减薄。吐格尔明背斜和背斜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以及库北1井和库车河剖面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均为NW-SE向,进一步证实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的构造应力为NE-SW向。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与构造应力场属性主要与特提斯造山带中地体增生和拼贴作用导致的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中发生的区域性抬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晚白垩世
古隆起
构造应力场
共轭节理
残余
地层
厚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戴宗
衡立群
+5 位作者
孙润平
王亚会
罗东红
刘太勋
刘可禹
张青青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相分布。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残余
地层
厚度
去压实校正
沉积体系
珠江组
番禺地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北凹陷梧桐沟组沉积期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旋
武超
+3 位作者
王波
杨少春
王亚
王永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2-650,共9页
长期以来,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体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古地貌未能准确确定是关键问题所在。基于印模法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确定了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界面,利用残余地层厚度和古水深校正恢复了台北凹陷二叠纪梧桐沟组...
长期以来,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体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古地貌未能准确确定是关键问题所在。基于印模法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确定了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界面,利用残余地层厚度和古水深校正恢复了台北凹陷二叠纪梧桐沟组沉积期古地貌。研究表明,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期顶部发育的深灰色泥岩可以作为标志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古地貌恢复的上标志层;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低凸—沟槽相间的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两大凹槽和多个次级沟槽发育区,梧桐沟组二段和梧桐沟组三段沉积充填后,古地貌变得较缓;继承性的古凸起和同沉积断层共同控制扇体的发育,隆中沟控制古水流方向及砂体展布,台北凹陷南部的同沉积断层七深断层和火深断层加剧了隆起与洼陷的坡折程度,构造脊限制了扇体向前推进的距离;低凸—沟槽相间控制扇体的展布;砂体主要沿着古沟槽向前推进,并充填沟槽。梧桐沟组沉积期,研究区总体上呈由早期坡陡水深断陷转向晚期坡缓水浅拗陷的古地貌和沉积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梧桐沟组
古地貌
沉积
残余
地层
厚度
转换界面
古水深校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及构造应力场恢复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珂
曹婷
魏红兴
肖安成
周露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盆地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6-1726,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3-001,2016ZX05001-002,2017ZX05001-002)资助的成果。
文摘
库车坳陷东部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构造变形机制与南天山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采用露头共轭节理及白垩系残余厚度分布,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属性。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沟、库车河、卡普沙良河、吉迪克以及库车河西6条剖面的共轭节理分析表明,库车坳陷东部新生代构造挤压应力为NNW-SSE向,而中生代的构造挤压应力为NE-SW向。原型盆地恢复显示,库车坳陷白垩纪的沉积中心大致位于大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一线,且发育秋里塔格―新和―牙哈―提尔根古隆起带,白垩系原始沉积厚度总体上北厚南薄。在晚白垩世区域抬升剥蚀的构造背景下,坳陷东部受压隆升遭受剥蚀,白垩系残余厚度减薄,呈西厚东薄的趋势。位于坳陷东部的吐格尔明背斜在石炭纪―三叠纪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继承性沉积古隆起,晚白垩世进一步隆升形成构造古隆起,背斜周缘的白垩系残余厚度进一步减薄。吐格尔明背斜和背斜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以及库北1井和库车河剖面周缘白垩系残余厚度等值线的长轴方向均为NW-SE向,进一步证实了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的构造应力为NE-SW向。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与构造应力场属性主要与特提斯造山带中地体增生和拼贴作用导致的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中发生的区域性抬升有关。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晚白垩世
古隆起
构造应力场
共轭节理
残余
地层
厚度
Keywords
Kuqa depression
late Cretaceous
palaeo uplift
tectonic stress field
conjugate joints
residual formation thicknes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戴宗
衡立群
孙润平
王亚会
罗东红
刘太勋
刘可禹
张青青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基金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双特高海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定量预测技术"(编号:CNOOC-KJ135ZDXM22LTD02SZ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重建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剩余油分布模拟实验研究”(编号:41772138)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相分布。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关键词
古地貌
残余
地层
厚度
去压实校正
沉积体系
珠江组
番禺地区
珠江口盆地
Keywords
palaeogeomorphology
residual stratum thickness
decompaction correction
sedimentary system
Zhujiang Formation
Panyu area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北凹陷梧桐沟组沉积期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旋
武超
王波
杨少春
王亚
王永超
机构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公司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2-650,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2017E-04-04)。
文摘
长期以来,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体系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古地貌未能准确确定是关键问题所在。基于印模法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确定了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界面,利用残余地层厚度和古水深校正恢复了台北凹陷二叠纪梧桐沟组沉积期古地貌。研究表明,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期顶部发育的深灰色泥岩可以作为标志性的最大湖泛面和古地貌恢复的上标志层;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低凸—沟槽相间的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两大凹槽和多个次级沟槽发育区,梧桐沟组二段和梧桐沟组三段沉积充填后,古地貌变得较缓;继承性的古凸起和同沉积断层共同控制扇体的发育,隆中沟控制古水流方向及砂体展布,台北凹陷南部的同沉积断层七深断层和火深断层加剧了隆起与洼陷的坡折程度,构造脊限制了扇体向前推进的距离;低凸—沟槽相间控制扇体的展布;砂体主要沿着古沟槽向前推进,并充填沟槽。梧桐沟组沉积期,研究区总体上呈由早期坡陡水深断陷转向晚期坡缓水浅拗陷的古地貌和沉积演化特征。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梧桐沟组
古地貌
沉积
残余
地层
厚度
转换界面
古水深校正
Keywords
Taibei sag
Wutonggou formation
paleo⁃geomorphology
sedimentation
residual stratum thickness
conversion interface
paleo⁃bathymetric correction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库车坳陷东部晚白垩世古隆起及构造应力场恢复
王珂
曹婷
魏红兴
肖安成
周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戴宗
衡立群
孙润平
王亚会
罗东红
刘太勋
刘可禹
张青青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台北凹陷梧桐沟组沉积期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作用的控制
陈旋
武超
王波
杨少春
王亚
王永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