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63
1
作者 赵秉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0,171,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和走私核材料罪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由"故意犯罪"提高至"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这将是中国死刑立法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中国当前的死刑立法改革应以非暴力犯罪为重点,成批量废止死刑罪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废止非致命性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严格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的立法;进一步提高死缓犯执行死刑的门槛,明确死缓的地位和适用条件;将联合国公约要求的"最严重的罪行"标准和中国死刑政策立法化,完善死刑适用标准;改进老年人免死制度,创建哺育期母亲、精神障碍人、聋哑人等其他特殊主体免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死刑罪名 死缓 死刑适用标准 特殊主体
原文传递
论中国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量:53
2
作者 赵秉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共11页
死刑改革是当下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而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改革问题则是死刑改革中最受关注和争议最大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最新刑法立法《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明确了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促进了死刑适用规范化;将司法实践中... 死刑改革是当下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而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改革问题则是死刑改革中最受关注和争议最大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最新刑法立法《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明确了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促进了死刑适用规范化;将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以积极限制死刑适用;并且确立了严重贪污受贿犯罪死缓犯的终身监禁制度,以达到严惩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和着力减少死刑立即执行之适用的双重功效。在未来中国对严重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立法控制中,应当考虑将死缓制度作为适用死刑的优先考虑方式;在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分立时,应择机先行废止受贿罪的死刑;待时机成熟时,应在立法上及时全面废止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罪 受贿罪 死刑 死缓 量刑情节 立法控制
下载PDF
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 被引量:49
3
作者 劳东燕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90,共21页
当前我国死刑适用的主导思路存在严重缺陷。对刑法第48条第1款应采取以适用死缓为通例、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为例外的解读方式;该款前句是划定"死刑圈"的标准,后句是进一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对"罪行极其严重"... 当前我国死刑适用的主导思路存在严重缺陷。对刑法第48条第1款应采取以适用死缓为通例、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为例外的解读方式;该款前句是划定"死刑圈"的标准,后句是进一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对"罪行极其严重"应从行为刑法入手来界定,"罪行"的内容包括行为的主客观侧面,但不应包含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理解则采取行为人刑法的视角,着眼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必要转换思路从正面界定"必须立即执行"。刑法第50条第2款的规范目的是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对该款规定的适用条件,应从人身危险性的角度来解读。适用死刑时有必要采取"普通死缓→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的思考顺序。在满足"死刑圈"标准的前提下,应以普通死缓为量刑基准,优先考虑其适用;是否适用死缓限制减刑或死刑立即执行,则进一步取决于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 死缓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立即执行 指导案例
原文传递
死刑司法控制:完整解读刑法第四十八条 被引量:45
4
作者 储槐植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通过司法控制死刑适用是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有效可行途径。在死罪个案中罪行达到何等严重程度方可判处死刑,完整理解刑法第四十八条至关重要。"罪行极其严重"量定客观危害,是死刑适用的一般化标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因人而... 通过司法控制死刑适用是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有效可行途径。在死罪个案中罪行达到何等严重程度方可判处死刑,完整理解刑法第四十八条至关重要。"罪行极其严重"量定客观危害,是死刑适用的一般化标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因人而异;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测查主观恶性,是判定死刑立即执行或者缓期执行的个别化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需因人而异。立足国情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精神,对"罪行极其严重"标准应予"严加"把控,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尺度适当"放宽"掌握,通过公正司法达致"罪行极其严重"可判死刑的"犯罪分子"被限制到极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缓 主观恶性 司法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死缓制度的三维考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高铭暄 徐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0,共9页
死缓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刑法制度的创造性贡献。死缓制度,就其历史演绎而言,经历了从政治策略形态到法律制度形态的嬗变进程;就其价值蕴含而言,体现实践理性而非逻辑理性;就其技术操作而言,存在刚柔失调的问题。
关键词 死缓 历史 价值 技术
下载PDF
通过死缓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路径探究——基于刑法解释论的考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志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2,共4页
通过立法修改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当然是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最好举措,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刑法的合理解释,放宽死缓"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进而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也是完全可能的。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应当被判处... 通过立法修改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当然是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最好举措,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刑法的合理解释,放宽死缓"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进而扩大死缓的适用范围,也是完全可能的。在司法实践中判断应当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时,须同时考虑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具有从宽处罚情节。对不属于"行为的客观危害很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很大"的情况,尤其是非暴力犯罪,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且即使属于"行为的客观危害很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很大"的情况,如果具有从宽处罚情节,原则上也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缓 死刑立即拙行 罪行极其严重
下载PDF
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第12号指导案例评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叶良芳 应玉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5,159,共10页
死缓限制减刑是为了弥补现行死缓制度的缺陷,充分发挥其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功能而设立的一项刑罚制度。从性质上看,死缓限制减刑仍属于死缓制度的内容,因而其适用应当满足死缓适用的基本条件。刑法与司法解释规定了限制减刑的适用依... 死缓限制减刑是为了弥补现行死缓制度的缺陷,充分发挥其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功能而设立的一项刑罚制度。从性质上看,死缓限制减刑仍属于死缓制度的内容,因而其适用应当满足死缓适用的基本条件。刑法与司法解释规定了限制减刑的适用依据,但过于原则,尚需结合立法目的、量刑原则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指导案例是明确死缓限制减刑适用依据的有益尝试,但所选取的情节在决定死缓限制减刑的功用上需要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限制减刑 适用依据 犯罪情节 指导案例
下载PDF
政治话语与法理逻辑——对我国死缓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9
8
作者 倪泽仁 周林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04-110,共7页
死缓制度作为一项独创的法律制度,源自并沿袭了历史政策。其产生由于政治情势而省却了严谨的理论论证与探讨。1979年刑法对于死缓制度的规定在法理与逻辑上均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造成立法文意、刑事政策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与断裂。新刑法虽... 死缓制度作为一项独创的法律制度,源自并沿袭了历史政策。其产生由于政治情势而省却了严谨的理论论证与探讨。1979年刑法对于死缓制度的规定在法理与逻辑上均存在严重问题,从而造成立法文意、刑事政策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与断裂。新刑法虽对此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但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此问题变成了彼问题而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死缓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性所致。所以可以考虑舍弃死缓制度。这种建议并不违反我国少杀、慎杀政策,事实上死缓制度的背后反而隐隐有重刑主义思想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缓制度 合理性
原文传递
死缓适用之实质标准新探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良芳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102,共9页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二者适用的界线不在罪责层面,而在伦理层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适用原则,是刑事政策导入刑法的结果。由于在强调生命至上、保障人权的背景下,"...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二者适用的界线不在罪责层面,而在伦理层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适用原则,是刑事政策导入刑法的结果。由于在强调生命至上、保障人权的背景下,"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原则应当被解读为"被害人宽恕加害人的罪行",因此,被害人宽恕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适用的实质标准。在加害人应当被判处死刑的前提下,如果存在被害人宽恕的因素,那么可以对加害人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是,如果加害人犯下了震撼人类良知的罪行,那么即使其得到被害人的宽恕,法官仍得基于普遍正义的考量依法决定对其不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缓 被害人宽恕 民事赔偿 适用标准
原文传递
罪刑法定主义视角下“赛家鑫”案再审问题之剖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详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52,共8页
"赛家鑫"案二审改判死缓,并不是法官个人废除死刑的理念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结果,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刑事政策依据。拿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比较以支持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实质主义思维,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法治精神。"赛家鑫... "赛家鑫"案二审改判死缓,并不是法官个人废除死刑的理念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结果,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刑事政策依据。拿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比较以支持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实质主义思维,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法治精神。"赛家鑫"案再审违反了罪刑法定主义:该案再审程序的启动缺乏法律依据;企图加重再审中被告人刑罚的做法不仅仅在理念上违反了罪刑法定主义,在法律上也违反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宪法中的"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之规定;死刑案再审程序,明显带有重刑主义的色彩,实际上异化为单向追求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赛家鑫"案启动再审程序具有极坏的破坏法治的"示范"效应:过去的或者未来的死缓终审判决将不断地被推上前台,要求启动再审,改判为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家鑫”案 罪刑法定主义 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 再审
原文传递
论死缓制度的缺憾及其弥补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霜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死缓制度是我国刑法独创的死刑缓期执行的制度,既可以通过保留死刑实际执行的可能性而维护死刑特有的威慑力,又由于被判处死缓的人事实上基本都没有被执行死刑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刑罚的教育功能和改造功能。死缓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 死缓制度是我国刑法独创的死刑缓期执行的制度,既可以通过保留死刑实际执行的可能性而维护死刑特有的威慑力,又由于被判处死缓的人事实上基本都没有被执行死刑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刑罚的教育功能和改造功能。死缓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但该制度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存在着缺憾,从而限制了死缓制度效用的发挥,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明晰,并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其本身的特点,而且将成为目前我国限制死刑的合理且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刑 暴力犯罪 非暴力犯罪
下载PDF
从李昌奎案检讨数罪并罚时死缓的适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涛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62,共10页
实践总能给反思立法提供新鲜血液,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在一审、二审中出现的由死刑改判为死缓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局面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在引爆民意与司法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之余,亦提供了检讨数罪并罚案件之死缓适用标准... 实践总能给反思立法提供新鲜血液,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在一审、二审中出现的由死刑改判为死缓这种"生死两重天"的局面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在引爆民意与司法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之余,亦提供了检讨数罪并罚案件之死缓适用标准的契机。数罪并罚从反向上意味着行为人的违法性大小与有责性大小胜过同种单独犯罪,如果数罪中有一罪达至死缓的标准,则其他犯罪之责任不应因吸收原则的贯彻而被抵销,相反却可以成为死缓适用的阻却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数罪并罚 吸收原则 责任主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原文传递
论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程序问题——从对《刑法》第50条第2款的法理分析引入 被引量:10
13
作者 时延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138,共7页
《刑法》第50条第2款有关对死缓犯限制减刑的规定应理解为,人民法院在对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时,根据其犯罪情节中的主观部分以及其在死缓考验期内的表现作出是否限制减刑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将限... 《刑法》第50条第2款有关对死缓犯限制减刑的规定应理解为,人民法院在对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时,根据其犯罪情节中的主观部分以及其在死缓考验期内的表现作出是否限制减刑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将限制减刑的适用置于定罪量刑阶段所依据理由缺少说服力。对死缓犯限制减刑的程序设计,应置于死缓变更程序中予以一并解决;通过完善死缓变更程序,在充分保障被执行人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如何适用限制减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限制 减刑 程序
原文传递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0
14
作者 时延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终身监禁型死缓。这为目前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资源。不过,限制减刑型死缓和终身监禁型死缓的适用,会导致罪犯实际服刑时间过长,进而会造成一定的人权保障方面的争议和刑罚执行上的难题。有鉴于此,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应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使相关规范适用形成合比例性的"阶梯",在积极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负效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 死缓 限制减刑 终身监禁
原文传递
中国死刑之现状与走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钊作俊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5-48,58,共5页
死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业已废止死刑 ,但中国大陆尚且存置死刑 ,并且刑事立法中死刑罪名较多 ,重刑化倾向太浓 ,进而导致刑事司法中死刑适用的泛化。现阶段中国死刑之关键不是废... 死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虽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业已废止死刑 ,但中国大陆尚且存置死刑 ,并且刑事立法中死刑罪名较多 ,重刑化倾向太浓 ,进而导致刑事司法中死刑适用的泛化。现阶段中国死刑之关键不是废止死刑 ,而是扩大死缓适用 ,以死缓替代死刑立即执行 ,以减少死刑的实际执行 ,并借助于这一契机对死刑适用进行全面革新。中国之死刑 ,在立法上大有压缩之空间 ,在司法中尚需理性与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死刑 死缓
下载PDF
严重暴力犯罪死刑适用的酌定标准 被引量:7
16
作者 项谷 高帆 张菁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160,共11页
在审理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酌定量刑情节则是判断是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重要措施。有必要针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从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等方面制定规范性标准,对其是否适用... 在审理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酌定量刑情节则是判断是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重要措施。有必要针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从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等方面制定规范性标准,对其是否适用死刑以及如何适用死刑作出确定性评价,并以此统一、协调暴力犯罪死刑的具体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死刑 死缓 酌定情节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死刑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莫洪宪 吴占英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3,共9页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符合我国时代要求的死刑文化应当是一种"崇尚人权、慎用死刑"的符合法治社会理念的先进文化。修正后的我国刑法关于死刑适用对象限制条件的规定仍存在不足,有待完善。中国目前的死缓制度仍然存在一些致...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符合我国时代要求的死刑文化应当是一种"崇尚人权、慎用死刑"的符合法治社会理念的先进文化。修正后的我国刑法关于死刑适用对象限制条件的规定仍存在不足,有待完善。中国目前的死缓制度仍然存在一些致命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死缓制度的效用很难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文化 死刑改革 死缓 刑事政策
原文传递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条件新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叶良芳 安鹏鸣 《时代法学》 2015年第5期25-34,共10页
《刑法修正案(九)》对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的改造,并未改变原立法用语过于抽象的问题。该修改仍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适用标准,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可能再次发生。为保护死缓犯的权益,应当贯彻不变更死刑立即执行为原... 《刑法修正案(九)》对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的改造,并未改变原立法用语过于抽象的问题。该修改仍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适用标准,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可能再次发生。为保护死缓犯的权益,应当贯彻不变更死刑立即执行为原则、变更为例外的精神。从被害人宽恕这一死缓适用之实质标准出发,限制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有径可循,即只有所犯新罪"罪行极其严重"时,才可以对死缓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 故意犯罪 被害人宽恕
下载PDF
死刑立即执行与缓期执行的界限如何把握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建升 梁根林 +4 位作者 王军 周峰 林建江 倪爱静 程丁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6,共8页
刑法总则关于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适用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规定比较概括,导致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的界限模糊。司法实践中,对酌定量刑情节的运用,已成为严格控制死刑的重要措... 刑法总则关于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适用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规定比较概括,导致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的界限模糊。司法实践中,对酌定量刑情节的运用,已成为严格控制死刑的重要措施,但如何认定和把握酌定量刑情节,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可循,使得相当部分死刑案件在把握是否"必须立即执行"时产生很大的分歧。日前,本刊组织专家学者,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把握死刑立即执行与缓期执行的政策、法律界限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量刑情节 犯罪分子 刑法总则 司法实践 可操作性 罪行 死缓
原文传递
如何守好法律这道最后防线?
20
作者 许然 《廉政瞭望》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近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最高检也发布了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办案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会上指出,“陈仓抢劫再审抗诉案”的被告人陈仓从判决无罪到判决死缓,“四川乐山流浪女子被强奸杀害... 近日,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映,最高检也发布了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办案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会上指出,“陈仓抢劫再审抗诉案”的被告人陈仓从判决无罪到判决死缓,“四川乐山流浪女子被强奸杀害案”原犯罪嫌疑人从涉嫌杀人到无罪释放,背后体现的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无罪释放 副检察长 社会公平正义 犯罪嫌疑人 死缓 四川乐山 陈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