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的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俊辉 陈玉川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时间心肌和膈肌β肌动蛋白mRNA(β-actin mRNA)的降解变化。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1℃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12d的变化,并对电泳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死后即刻,以及保存2,4,6,8,10,12d的大鼠心肌组织样本中均可检测到β-actin mRNA,而膈肌组织仅在死后即刻和保存2,4,6d的样本中检测到-βactin mRNA;-βactin mRNA的扩增产物在死后12d内呈下降趋势。结论RT-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和膈肌组织中的β-actin mRNA,其在死后12d内的降解呈现一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时间 13肌动蛋白mRNA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不同死后时间骨骼肌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AChE)降解变化的研究——酶组织化学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慧君 刘冰 +3 位作者 张艳 熊希凯 黄光照 武忠弼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4-478,W002,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骨骼肌的死后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与死后时间 (PMI)的关系 ,本文选用成年实验大鼠 ,系列观察了死后 0 - 96小时 (0 - 96 hpm)骨骼肌运动终板和肌纤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ACh E(乙酰胆碱酯酶 ) ,SDH(琥珀酸脱氢酶 ) ,L DH(乳酸... 为进一步了解骨骼肌的死后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与死后时间 (PMI)的关系 ,本文选用成年实验大鼠 ,系列观察了死后 0 - 96小时 (0 - 96 hpm)骨骼肌运动终板和肌纤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ACh E(乙酰胆碱酯酶 ) ,SDH(琥珀酸脱氢酶 ) ,L DH(乳酸脱氢酶 ) ,Ca2 + - ATPase(钙激活三磷腺苷酶 )的酶组织化学变化 ,并使用图象处理系统对上述酶反应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 ,上述改变与 PMI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中运动终板 Ach E因位于突触间隙的特殊位置以及自身的耐活性质 ,故反应明确 ,稳定性高 ,降解缓慢显示更清晰和持久的降解曲线 ,可作为藉肌肉组织降解变化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标志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骨骼肌 运动终板 乙酰胆碱酯酶 降解 酶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ACHE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肌肉酶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大宏 廖志钢 李琼英 《法律与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改变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 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死后大鼠尸僵形成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 ~4h 横纹模糊,6h 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 目的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改变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 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死后大鼠尸僵形成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 ~4h 横纹模糊,6h 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辅酶Ⅰ黄递酶(NADHD) 变化较小,至死后24h,两种肌纤维的酶活性均较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 活性下降较明显,至死后24h ,Ⅱ型纤维的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组织化学 肌纤维 时间
原文传递
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降解规律的初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蒯锦霞 刘杨 +1 位作者 张彦伟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tubulin)的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大鼠经切断股动脉致失血性休克处死后,置于RXZ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内,实验条件设定为:20℃恒温,湿度50%。分别于大鼠死后0、1、2、3、5和7d时剖取心肌...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微管蛋白(tubulin)的降解规律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大鼠经切断股动脉致失血性休克处死后,置于RXZ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内,实验条件设定为:20℃恒温,湿度50%。分别于大鼠死后0、1、2、3、5和7d时剖取心肌和肺脏组织,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ubulin在正常大鼠心肌和肺内高表达,死后1d时其含量已开始下降,至死后7d时仍可检测到微管蛋白的存在,但tubulin在肺脏内的降解速度快于心肌。两种组织内tubulin含量随PMI变化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心肌y=-1726.1x+14083,r=0.9684;肺脏y=-1439.89x+12041,r=0.9808。结论大鼠死后心肌和肺脏tubulin的含量逐渐减少,与PMI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时间 微管蛋白 免疫印记
下载PDF
钾离子与死后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禄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6-67,79,共3页
钾离子与死后时间的研究进展陈禄仕(贵州省公安干部学院;贵阳550012)死后时间(简称PMI)的推断,在刑事命案侦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确定被害人的PMI之后,才能确定侦察范围.PMI的推断过去采用的方法繁多... 钾离子与死后时间的研究进展陈禄仕(贵州省公安干部学院;贵阳550012)死后时间(简称PMI)的推断,在刑事命案侦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确定被害人的PMI之后,才能确定侦察范围.PMI的推断过去采用的方法繁多,通常用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钾离子 生物物理学 PMI 应用化学 生物化学 推断 被害人 尸体 工作者 形态学 生物学 发现 侦察
下载PDF
尸温与死后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禄仕 《刑事技术》 1996年第2期35-37,共3页
利用尸温推测死亡时间,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尸温的下降受到尸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推测出来的死亡时间误差过大,影响其单独应用。但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它仍有很大的优越性,如仅靠温度数据就能作出死亡时间的推测。为了使其优... 利用尸温推测死亡时间,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尸温的下降受到尸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推测出来的死亡时间误差过大,影响其单独应用。但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它仍有很大的优越性,如仅靠温度数据就能作出死亡时间的推测。为了使其优越性充分发挥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尸温的下降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将误差缩短到2小时以内,有的甚至缩短到1小时之内。为此,本文就尸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扼要综述如下: 1 尸温下降的原理 生活状态的人体,由于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温度相对恒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如腋窝温度在36.0~37.4℃;口腔温度在36.7~37.7℃;直肠温度在36.9~3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断时间 直肠温度 时间 尸温 数学模型 亡经过时间 环境温度 三元回归方程式 下降规律 尸体
下载PDF
犬角膜死后变化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姜树山 王英元 +3 位作者 焦炎 孙斌 路健 王亚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8-20,27,F003,共5页
尸体角膜的死后变化是法医实践中用以判断死后时间的最重要的早期指征之一,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迄今报告不多。为了深入探讨,我们利用心脏电生理实验后的犬,经过心脏放血处死后,对其角膜死后变化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变化 初步观察 角膜 心脏电生理实验 时间 电镜观察
下载PDF
死婴皮的氧电极测定与临床应用
8
作者 刘崇发 张琳英 +5 位作者 许武芹 杨嘉林 莫九虹 解彦梅 杨玉娟 王晶 《黑龙江医学》 1995年第6期2-3,共2页
关键词 氧耗量 氧电极 植皮成活率 临床应用 异体皮 时间 三度烧伤 黑龙江省 0.1%新洁尔灭液
下载PDF
兔死后尸血pH值和气体成份的变化
9
作者 王尔文 吴惠瑛 +1 位作者 何根兰 周淑英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54-158,共5页
本文报道30只家兔死后尸血 pH 值和气体成份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死后0~2小时,尸血 pH 值下降很快,pCO_2迅速上升,pO_2变化很明显,O_2SAT 降低也很显著。死后2小时以后,上列各项变化逐渐变小。死后0~3小时,由于尸血 pH 值迅速降... 本文报道30只家兔死后尸血 pH 值和气体成份的变化与死后时间的关系。死后0~2小时,尸血 pH 值下降很快,pCO_2迅速上升,pO_2变化很明显,O_2SAT 降低也很显著。死后2小时以后,上列各项变化逐渐变小。死后0~3小时,由于尸血 pH 值迅速降低引起尸血 HCO^-_3浓度的降低,BE 浓度变化也很大,死后3小时后,尸血 HCO_3浓度、BE 浓度变化逐渐变小。人死后,尸血 pH 值和气体成份很可能也有上述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pH值 气体成份 HCO3 浓度变化 时间 PCO2 时间 PO2 步研究 渐变 尸血 BE
下载PDF
家兔血浆中中分子物质含量与死后时间的关系
10
作者 王英 陈世民 +2 位作者 潘海玲 王铁丹 肖应庆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血浆 时间 中分子物质 含量
下载PDF
测定死后时间的TXK仪表与尸体直肠温度法之比较
11
作者 朱善山 王建国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93年第3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尸体 时间 测定 TXK仪法
下载PDF
关于TXK仪在判定人体死后时间中的作用的报告
12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93年第3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TXK仪 尸体 时间 判定
下载PDF
家兔死后时间与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含量
13
作者 王英 陈世民 +2 位作者 潘海玲 王铁丹 肖应庆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4期49-51,共3页
中分子物质在血浆中的含量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有关。动物死亡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故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呈进行性增高。本文报告通过观察家兔死后的不同时间与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的含量变化,发现二者呈正相关,... 中分子物质在血浆中的含量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有关。动物死亡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快,故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呈进行性增高。本文报告通过观察家兔死后的不同时间与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的含量变化,发现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0.9904。因此,只要测出血浆中的中分子物质的含量,再代入公式X=1.2353y-355即可计算出动物死后的时间(分钟),这对法医确定死后时间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时间 中分子物质 血浆
下载PDF
324例毒检阴性的原因分析
14
作者 梁碧农 任桂芳 王国建 《刑事技术》 1996年第3期42-43,共2页
在刑事毒物检验工作中,既有检出毒物的阳性结果,也有未检出毒物的阴性结果。正确的阴性结果对于判明案件性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阴性结果的价值。作为毒物分析工作者,既要防止和避免由于检验范围确定得不准或方法不当... 在刑事毒物检验工作中,既有检出毒物的阳性结果,也有未检出毒物的阴性结果。正确的阴性结果对于判明案件性质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阴性结果的价值。作为毒物分析工作者,既要防止和避免由于检验范围确定得不准或方法不当,操作失误造成的漏检性阴性结果;也要注意分析得出阴性结果的原因,做到结论准确无误。本文统计了813起毒物检验的案例,其中阴性结果324例,毒检阴性率为40%。分析阴性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分析 阴性结果 毒物检验 毒物分析 检验范围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物中毒 案例 时间
下载PDF
TXK人体死后时间测定仪性能及应用
15
作者 朱善山 王建国 《公安应用技术通讯》 1993年第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尸体 时间 测定 性能 TXK仪
下载PDF
大鼠死后脑组织RNA降解与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季 宋贞柱 +2 位作者 谢润红 任广睦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26-228,232,共4页
目的探讨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mRNA、18s rRNA含量的比值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SD大鼠处死后分别置于15℃、20℃环境中,采用TRIzol试剂提取SD大鼠在死后即刻、1、2、3、5、7d时脑组织中的总RNA,采用RT-PC... 目的探讨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mRNA、18s rRNA含量的比值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SD大鼠处死后分别置于15℃、20℃环境中,采用TRIzol试剂提取SD大鼠在死后即刻、1、2、3、5、7d时脑组织中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与凝胶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8s rRNA和GAPDH mRNA的含量,并将二者的比值(GAPDHmRNA/18s rRNA)与PMI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结果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GAPDH mRNA在2d时降解不明显,但到3、5、7d时降解程度显著增加,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速度增加;而18S rRNA降解缓慢,直到7d仍无显著性降解变化,且降解速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对GAPDHmRNA/18s rRNA值(Y)与PMI(X)进行回归相关分析:20℃时,Y=0.62-0.004X(R=-0.981,P<0.001);15℃时,Y=0.965-0.001X(R=-0.709,P<0.001)。结论SD大鼠死后脑组织中GAPDHmRNA和18s rRNA基因的相对稳定性即GAPDHmRNA/18s rRNA值与PMI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间隔时间 18s RRNA GAPDH mRNA RT-PCR
下载PDF
家兔玻璃体液2种酶活性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伟平 龙仁 +1 位作者 刘承泉 熊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液胆碱脂酶(CHE)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光度法检测在25~30℃和10~15℃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玻璃体液CHE和GOT活性.结果死后即刻至54h之间,ChE、GOT活性分别由约850U/L、220... 目的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液胆碱脂酶(CHE)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光度法检测在25~30℃和10~15℃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玻璃体液CHE和GOT活性.结果死后即刻至54h之间,ChE、GOT活性分别由约850U/L、220U/L逐步降解趋于零.死后6h内,两种酶活性降解存在平台期.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单元和多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均在0.896以上,P<0.01.结论两种酶活性的降解规律可作为较为客观的推断PMI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经过时间 玻璃体液 胆碱脂酶 谷草转氨酶
下载PDF
利用尸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判定死后经过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国林 史吉海 +1 位作者 乔洪涛 孙卫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研究对已知死亡时间的500只非正常死亡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染色观察,以单位面积内的活性内皮细胞与细胞总数之比作为活性率,发现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Endothelialcelllivinsrate,ECLR)随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 本研究对已知死亡时间的500只非正常死亡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染色观察,以单位面积内的活性内皮细胞与细胞总数之比作为活性率,发现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Endothelialcelllivinsrate,ECLR)随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数理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因此,认为检测尸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方法可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一新的组织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活性率 经过时间 法医学
全文增补中
氯胺酮对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吕宙 翟仙敦 +4 位作者 周海梅 李朴 马锦琦 官玲 莫耀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探究氯胺酮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对照组)、25[1/2半数致死剂量(LD50)组]、50(LD50组)和100 mg/kg(2LD50组)氯胺酮的培养基在光照周期12 h∶12 h,相对湿度75%,温度分别为32℃、28℃和24... 目的探究氯胺酮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对照组)、25[1/2半数致死剂量(LD50)组]、50(LD50组)和100 mg/kg(2LD50组)氯胺酮的培养基在光照周期12 h∶12 h,相对湿度75%,温度分别为32℃、28℃和24℃的恒温室中孵化大头金蝇幼虫,每组约400枚卵。幼虫孵出后16 h开始取样,每隔12 h取样一次,每组每次10只幼虫,直至半数以上幼虫化蛹。测量幼虫体长和体重,记录每组幼虫最大体长和体重,计算平均体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观察虫体发育状态,记录各阶段发育历期。结果不同温度下,对照组体长和体重在达到最大值前均显著大于3个氯胺酮处理组(P<0.05),3个处理组间无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温度下,各组最大体长和体重均在28℃时达到最大,24℃时最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剂量、温度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幼虫平均体长和体重增长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1)。氯胺酮剂量对大头金蝇幼虫体长增长速度的影响占总效应的20.9%,温度占60.2%,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占18.9%;氯胺酮剂量对体重增长速度的影响占总效应的8.3%,温度占85.6%,交互作用占6.1%。各处理组大头金蝇幼虫期于各个温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预蛹期于28℃和24℃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蛹期于24℃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大头金蝇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并相应延长发育历期,且与环境温度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法医昆虫毒理学 大头金蝇 氯胺酮 生长发育 经历时间
下载PDF
不同温度条件下棕尾别麻蝇的生长发育及其在法医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海洋 时燕薇 +1 位作者 刘小山 张润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分布很广,也是我国南方地区尸体上较为常见的麻蝇类昆虫。本文探讨温度对重要的尸食性昆虫棕尾别麻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20℃、25℃、30℃、35℃五个恒温条件下,实验测得棕尾别麻蝇的发育历期分... 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分布很广,也是我国南方地区尸体上较为常见的麻蝇类昆虫。本文探讨温度对重要的尸食性昆虫棕尾别麻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5℃、20℃、25℃、30℃、35℃五个恒温条件下,实验测得棕尾别麻蝇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3.2±0.3、21.6±0.3、15.9±0.7、13.8±0.5、11.8±0.2d;实验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5~30℃;35℃时幼虫能够生长,但是不能正常化蛹,化蛹的个体也不能正常羽化;在15~35℃条件下,分别就幼虫的体长、体宽、体重和蛹重与时间的回归分析表明这些指标与时间呈三次曲线关系,回归方程统计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对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尾别麻蝇 尸食性蝇类 法医昆虫学 发育历期 间隔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