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 被引量:65
1
作者 陈卫东 刘计划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8,共5页
死刑复核程序有一定价值,但存在诸多弊端。即便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但死刑复核程序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应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死刑案件二审强制上诉制度,增加三审并原则上设定为法律审。实行合议庭法官一致(或绝对多数)同意时才... 死刑复核程序有一定价值,但存在诸多弊端。即便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但死刑复核程序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应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死刑案件二审强制上诉制度,增加三审并原则上设定为法律审。实行合议庭法官一致(或绝对多数)同意时才能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的原则,并应对死刑案件合议庭的组成方式进行改革。死刑案件还应充分发挥辩护律师的作用,实现被告人辩护权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三审终审制 复核程序 死刑核准权 辩护律师 职权监督
下载PDF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评两个证据规定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卫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9,共15页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因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也因频频出现的冤假错案,而受到了司法实务部门、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201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等两院三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因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也因频频出现的冤假错案,而受到了司法实务部门、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201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等两院三部出台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吹响了新一轮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号角。尽管这两个规定还称不上尽善尽美,却使得我国的刑事证据法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契机。本文就两规定出台的背景、意义、亮点及其不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提出了自己五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法 死刑案件 非法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死刑案件可以并需要和解吗? 被引量:39
3
作者 孙万怀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死刑案件的和解已经演变为一类现象,且判案思路也有迹可寻。但重罪和解不符合和解的实质。对和解来说,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和谐化是本质,而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和谐化是一种延伸。公权力的边界需要维护,不能将重罪归纳为私人之间的关... 死刑案件的和解已经演变为一类现象,且判案思路也有迹可寻。但重罪和解不符合和解的实质。对和解来说,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和谐化是本质,而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和谐化是一种延伸。公权力的边界需要维护,不能将重罪归纳为私人之间的关系。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更不存在和解的可能。死刑适用控制是合理的,但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追求和谐,无须也不应当用和解制度来做注脚。死刑案件和解,形为和解,实为国家救助制度没有建立之前一种迫不得已的措施,是国家没有承担责任的时候,将救助的责任转嫁到了刑事被告人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刑事和解 国家责任
原文传递
分而治之:一种完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路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卫东 李训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4X期52-55,共4页
一、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发布的研究报告声称美国的死刑误判率达到了令人震惊的68%,并提出将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由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提高到排除一切怀疑的证明标准。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死刑案件 排除合理怀疑 哥伦比亚大学 误判率 美国
原文传递
立法、司法与学术——中国刑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明楷 陈兴良 +1 位作者 车浩 张晋藩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5期1-35,共35页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颁定新《刑法》,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今年正逢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二十周年。这二十年间,先后通过了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改变动的条文多达160多处。刑事立法与时俱进,进入...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颁定新《刑法》,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今年正逢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二十周年。这二十年间,先后通过了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改变动的条文多达160多处。刑事立法与时俱进,进入"立法活性化"时代。刑事司法改革引人注目,各种大案、要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日益挑战法官传统的自由裁量权。刑法理论出现重大知识转型,德日刑法知识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中断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地进入国内,各种学术批判和学术争鸣激烈。值此现行刑法颁行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邀请我国两位著名刑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明楷教授与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展开深度对话,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车浩副教授设问主持。三位做客"中法评·会客厅",对话中国刑法,就中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法理论的发展与变迁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这是中国刑法学界一次难得的思想盛会,对话时长近六个小时。三位刑法学者学术经历有别,各自学有专长,观点既有共识,也有交锋,这将是载入史册的一次学术对话!本期"对话"特别整理对谈完整版,内容精彩,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陈兴良教授 刑事司法改革 张明楷教授 死刑案件 终身监禁 诈骗罪 自由裁量权 新《刑法》 罪名
原文传递
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建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死刑误判多出现在故意杀人案中,且以事实误认为共同特点。上级法院在纠正死刑案件的初审误判时既缺乏坚决的态度,也缺乏有效的机制。造成死刑误判的主要原因是:惩罚至上的司法意识和对程序违法的容忍态度;死刑案件的院外压力导致的审判... 死刑误判多出现在故意杀人案中,且以事实误认为共同特点。上级法院在纠正死刑案件的初审误判时既缺乏坚决的态度,也缺乏有效的机制。造成死刑误判的主要原因是:惩罚至上的司法意识和对程序违法的容忍态度;死刑案件的院外压力导致的审判不独立;程序制约机制的严重弱化。纠正死刑案件错误裁判的特殊对策应当包括:确立特殊的死刑案件证据采信规则;死刑案件由五人合议庭独立审判而不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实行死刑案件有限的三审终审和二审公开审判;改革刑事司法机关的奖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错误裁判 杀人案件 独立审判 刑事司法 合议庭 二审 实行 制约机制 初审
原文传递
关于加强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8
7
作者 顾永忠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93,共9页
为使死刑的判处及执行做到万无一失,加强死刑案件的辩护是诸多保障、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首先,在一般诉讼程序中,应当保障死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从立案侦查起有权获得律师辩护;建立讯问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或录音录像制... 为使死刑的判处及执行做到万无一失,加强死刑案件的辩护是诸多保障、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首先,在一般诉讼程序中,应当保障死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从立案侦查起有权获得律师辩护;建立讯问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或录音录像制度;赋予死刑案件的辩护人介入有关侦查活动的权利;其次,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应当确立并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享有与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审理方式相适应的辩护权;最后要加强对死刑案件辩护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辩护人的执业素质和辩护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 死刑案件 辩护
原文传递
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虎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关键词 证明标准 死刑案件 似是而非 命题 事实清楚 刑事案件 司法实践 杜培武案
原文传递
“两个证据规定”理解与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
9
作者 樊崇义 《证据科学》 2010年第5期520-525,共6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刑事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对于两个证据规定如何理解?如何把握?两个证据规定自身有无缺憾?两个证据规定未来的实施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障碍?专家学者仁智互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在两个证据规定发布之初曾组织座谈会予以研讨。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就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进一步探讨!并且,本刊将对两个证据规定予以持续关注,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界人士惠赐大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证据规则 死刑案件 2010年 非法证据 刑事案件
原文传递
美国无效辩护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10
作者 申飞飞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150,共9页
无效辩护制度是有效辩护制度良好运行的必要保障。通过对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考察,可以看到,无效辩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刑事辩护的质量。我国辩护制度运行状况堪忧,委托辩护质量不高,指定辩护在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就目前情况看,... 无效辩护制度是有效辩护制度良好运行的必要保障。通过对美国无效辩护制度的考察,可以看到,无效辩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刑事辩护的质量。我国辩护制度运行状况堪忧,委托辩护质量不高,指定辩护在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就目前情况看,在所有案件中借鉴无效辩护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而率先在死刑案件的审判过程中,将无效辩护制度应用于委托辩护与指定辩护,不仅可行,而且紧急。但是,因为司法传统以及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对于无效辩护的判断标准、证明责任、救济程序、律师责任的承担等,我国应采取不同于美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辩护 死刑案件 委托辩护 指定辩护
原文传递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与死刑案件事实的细节认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牛克乾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7,共4页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是为刑事证据理论所广泛接受,而且被司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项证据规则。它要求刑事法官切记"孤证不能定案",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采信相互印证的证据。死刑案件的事实认定,不仅应在关键事实方面,而且也应在...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是为刑事证据理论所广泛接受,而且被司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项证据规则。它要求刑事法官切记"孤证不能定案",认定案件事实必须采信相互印证的证据。死刑案件的事实认定,不仅应在关键事实方面,而且也应在事实细节方面,贯彻证据相互印证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死刑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证据确实、充分的"铁案"和"精品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死刑案件 案件事实 证据规则 司法实践 事实认定 刑事 裁判
原文传递
论我国赦免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仁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62,共11页
我国关于赦免制度只是在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中有零星规定,这种立法现状在法治日益健全的今天几乎注定了其被悬置的命运。完善我国的赦免制度,首先要从实体上丰富赦免的种类,包括大赦、特赦、赦免性减刑和复权四部分。其... 我国关于赦免制度只是在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中有零星规定,这种立法现状在法治日益健全的今天几乎注定了其被悬置的命运。完善我国的赦免制度,首先要从实体上丰富赦免的种类,包括大赦、特赦、赦免性减刑和复权四部分。其次要从程序上予以完备,以保证赦免制度的规范运行。在特别赦免中,死刑案件特别赦免程序值得专门研究。关于赦免的立法模式,就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制定一部专门的《赦免法》,明确赦免实施的各项实体和程序条件,比较科学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赦免 实体 程序 死刑案件 立法模式
原文传递
理性的诘问: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玉忠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3-67,共5页
作为程序性解决机制,刑事和解反映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它的运作契合了司法改革的目标,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由于我国缺乏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重罪乃至死刑案件均可以和解,这必然对刑罚公正性产生巨大冲击,也容易滋生... 作为程序性解决机制,刑事和解反映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它的运作契合了司法改革的目标,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由于我国缺乏刑事和解制度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重罪乃至死刑案件均可以和解,这必然对刑罚公正性产生巨大冲击,也容易滋生新的司法腐败。因此,在刑事和解推行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死刑案件 刑罚公正性
下载PDF
悖论状态中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训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5,共12页
实践中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形成了现行法律、改革文本、裁判文书以及内部文件之间既和谐又冲突的悖论状态。改革者实用主义的改革策略导致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陷入困境,这一状况并没有因《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的出台而化解。以死刑... 实践中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形成了现行法律、改革文本、裁判文书以及内部文件之间既和谐又冲突的悖论状态。改革者实用主义的改革策略导致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陷入困境,这一状况并没有因《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的出台而化解。以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改革为代表的诸多司法改革体现了古代礼法传统、现代政法传统以及西方移植法律三种传统的博弈。未来的改革不应仅仅着眼于化解悖论,更应当反思实用主义改革的弊端,实现三大法律传统的融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悖论 死刑案件 证明标准 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晚清“就地正法”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贵连 《法商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81-87,共7页
晚清“就地正法”考李贵连"就地正法",本指将罪犯抓获审清,在当地立即斩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严酷镇压劳动人民和政敌的斗争中,不乏就地正法之例。但是,把就地正法上升为一种制度①在全国推行,则是清朝末... 晚清“就地正法”考李贵连"就地正法",本指将罪犯抓获审清,在当地立即斩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严酷镇压劳动人民和政敌的斗争中,不乏就地正法之例。但是,把就地正法上升为一种制度①在全国推行,则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爆发以后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太平天国 地方官 督抚 清王朝 左宗棠 刑部 杨昌浚 沈葆桢 岑春煊
原文传递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困局与破解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宗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1,共7页
在死刑案件中确立独立的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不具有合理性,也是不可行的。在证明标准相关领域内,当前可主要采取以下替代措施实现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欲达到的目的:提高并确立独立的量刑情节证明标准;增加合议庭人数,定罪时仍... 在死刑案件中确立独立的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不具有合理性,也是不可行的。在证明标准相关领域内,当前可主要采取以下替代措施实现提高死刑案件证明标准欲达到的目的:提高并确立独立的量刑情节证明标准;增加合议庭人数,定罪时仍适用简单多数原则,适用死刑时适用全体一致原则;建立消极的法定证据制度;改变法官对死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案件 证明标准
原文传递
死刑缓期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的量刑依据——以故意杀人罪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欧阳玉静 《刑事法评论》 2007年第2期159-191,共33页
死缓制度的适用已经历了五十余年,迄今为止,我们对死缓适用状况的认识却停留在表面化、主观化的层面上.很少有人对死缓适用状况做实证调查研究。本文搜集了某一地区的一段时期的故意杀人案件材料。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死刑缓期 死刑立即执行 死缓制度 执行死刑 死刑案件 从轻情节 量刑情节 法定从轻处罚
原文传递
终身刑:死刑废止语境下一种话语的厘定与建构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立丰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435-449,共15页
一、死刑与替代刑死刑不存在替代刑。事实上,任何刑罚方式,在被设计出来并且加以实施的过程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生命,就像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自由、替代肢体、替代尊严一样。进一步而言,生命与生命,自由与自由之间难道... 一、死刑与替代刑死刑不存在替代刑。事实上,任何刑罚方式,在被设计出来并且加以实施的过程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生命,就像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自由、替代肢体、替代尊严一样。进一步而言,生命与生命,自由与自由之间难道亦可以等同对待么?但是,从刑罚的制定以及适用者,亦即国家的角度衡量,作为刑罚这种服务的提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终身监禁 执行死刑 时效制度 死刑执行 学界观点 死刑判决 法定刑 监狱规定 特定犯罪
原文传递
探索审查模式改革 确保死刑案件质量——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审查模式探索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改革课题组 陈云龙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0,共4页
2011年8月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积极探索实践死刑案件审查模式改革,从以被告人供述为中心的言词引导审查模式转变到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审查模式②(以下简称“审查模式改革”)上来,旨在通过审查方法的改进,进一... 2011年8月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积极探索实践死刑案件审查模式改革,从以被告人供述为中心的言词引导审查模式转变到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审查模式②(以下简称“审查模式改革”)上来,旨在通过审查方法的改进,进一步强化案件审查和指控效果,确保死刑案件质量,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模式 死刑案件 案件审查 案件质量 客观性 改革 模式探索 证据
原文传递
死刑案件的程序控制若干问题——刑事司法国际准则角度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宇冠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7,共10页
关键词 死刑案件 程序控制 国际准则 刑事司法 废除死刑 刑事诉讼程序 世界范围 人类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