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 被引量:171
1
作者 陈兴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54,共15页
世纪之交,面临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犯罪压力,如何调整刑罚结构,以实现刑法的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的双重机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刑事政策的基本理念出发,就刑罚结构调整问题略抒己见,求正于学界... 世纪之交,面临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犯罪压力,如何调整刑罚结构,以实现刑法的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的双重机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刑事政策的基本理念出发,就刑罚结构调整问题略抒己见,求正于学界同仁。一刑事政策意味着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刑罚结构调整 轻刑化 犯罪现象 经济犯罪 刑罚体系 重刑化 死刑 刑法修订 预防犯罪
原文传递
死刑的废止不需要终身刑替代 被引量:134
2
作者 张明楷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94,共16页
终身刑与无期徒刑并非等同概念;终身刑是侵害人格尊严、比死刑更为残酷的惩罚方法,不应成为死刑的替代刑;死刑的削减与废止不依赖于终身刑的设置;终身刑未具备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无助于刑罚体系的完善,没能顺应刑罚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行... 终身刑与无期徒刑并非等同概念;终身刑是侵害人格尊严、比死刑更为残酷的惩罚方法,不应成为死刑的替代刑;死刑的削减与废止不依赖于终身刑的设置;终身刑未具备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无助于刑罚体系的完善,没能顺应刑罚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行刑的合理目标,因而不应成为一种刑罚措施;当前,我国应当在削减与废止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合理运用现行刑法规定的死缓与无期徒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替代刑 终身刑 无期徒刑
原文传递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 被引量:103
3
作者 冯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73,共12页
长期以来,中国刑法学界都忽视对实在法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对刑法机能存在片面的理解。刑法的机能主要不是预防或消灭犯罪,而是证明和保障实在法规范整体的有效性。实在法规范是刑法的基础。刑法学必须从实在法规范出发,研究实在法规范的... 长期以来,中国刑法学界都忽视对实在法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对刑法机能存在片面的理解。刑法的机能主要不是预防或消灭犯罪,而是证明和保障实在法规范整体的有效性。实在法规范是刑法的基础。刑法学必须从实在法规范出发,研究实在法规范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如何保障实在法规范的有效性,对犯罪与刑罚进行理性的评价,以实现刑法规范系统内在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机能 实在法规范 犯罪故意 死刑 故意杀人罪 诈骗罪 规范化 诠释 法规范 规范系统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终身监禁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黄永维 袁登明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1,共7页
终身监禁制度展现了《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承担着继续完善刑罚结构的改革重任、兼顾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双重功能、彰显了报应与预防的刑罚功能,并具有控制死刑适用的试验田价值。对其定位也应是双重的,从死刑立即... 终身监禁制度展现了《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承担着继续完善刑罚结构的改革重任、兼顾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的双重功能、彰显了报应与预防的刑罚功能,并具有控制死刑适用的试验田价值。对其定位也应是双重的,从死刑立即执行的角度看,其属于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性措施;从其与死刑缓期执行的角度看,其属于死刑与普通死缓之间的中间刑罚。对于终身监禁的司法适用,应同时把握其对象条件、时间效力和裁判思维等方面,提炼出死刑、终身监禁与死缓之间的递进式适用规则。对于重大立功表现能否改变终身监禁走向,本文认为因死缓执行期间还是无期徒刑期间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 终身监禁 重大立功
原文传递
论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 被引量:74
5
作者 赵秉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9,共8页
以长远的眼光观之 ,死刑的命运必然是走向终结。就中国现阶段的综合情况而言 ,可以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逐步废止死刑 :一是先行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二是进一步在条件成熟时废止非致命犯罪 (非侵犯生命的犯罪 )的死刑 ;三是在社会文... 以长远的眼光观之 ,死刑的命运必然是走向终结。就中国现阶段的综合情况而言 ,可以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逐步废止死刑 :一是先行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二是进一步在条件成熟时废止非致命犯罪 (非侵犯生命的犯罪 )的死刑 ;三是在社会文明和法治发展到相当发达程度时 ,全面废止死刑。目前 ,应及时将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问题提上日程。中国废止死刑之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废止 犯罪 非暴力 法治发展 侵犯 社会文明 必然 眼光 终结
原文传递
死刑存废之应然与实然 被引量:69
6
作者 陈兴良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死刑废止 ,从其应然性来看 ,是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其实然性来看 ,它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对我国现行死刑制度之存废 。
关键词 死刑 刑罚人道主义 存废问题 中国 刑法
原文传递
论死刑缓期执行 被引量:63
7
作者 马克昌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们党和国家“少杀慎杀”政策的法律体现。据此,作者论述了执行死刑的条件和适用这一刑罚应当遵循的5个原则,并着重就《刑法》第50条关于判处死缓后的三种不同的法律后果。
关键词 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
原文传递
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58
8
作者 高铭暄 《法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从我国刑事立法状况看,现行刑法挂有死刑的范围比较宽泛,而从国际社会发展和有关国际公约规定要求来看,我国刑法有必要削减乃至废除立法上对经济犯罪所设的死刑。
关键词 死刑 立法 发展趋势 刑罚 中国 刑法 存废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死刑的当代命运 被引量:58
9
作者 陈兴良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33,共21页
关于死刑存废,按照日本学者西原春夫的说法,迄今已经成了一个枯竭的问题,所剩的只是关于存续或者废除的法律信念而已。的确,死刑存置论与死刑废止论在刑法学界的争论自1764年贝卡里亚首次挑起以来已经长达240年,各自所能想到的理... 关于死刑存废,按照日本学者西原春夫的说法,迄今已经成了一个枯竭的问题,所剩的只是关于存续或者废除的法律信念而已。的确,死刑存置论与死刑废止论在刑法学界的争论自1764年贝卡里亚首次挑起以来已经长达240年,各自所能想到的理由几乎已经穷尽。对于死刑,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个具体的国家,比如中国,如何废止?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中国已经走上死刑废止之路了吗?中国如何走完死刑废止之路?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分析。本文拟在对中国死刑废止问题进行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阐述之基础上,对中国死刑的当代命运进行一个学理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死刑 刑法 法律文化 法制史
原文传递
推动废除死刑:刑法学者的责任 被引量:58
10
作者 曲新久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刑法学者在推动废除死刑运动中 ,主要承担三项责任 :一是引导民意 ,让废除死刑的社会意识成为主流社会意识 ;二是启蒙政治 ,通过学者的工作给政治家以启迪 ;三是改造文化 。
关键词 死刑 废除 刑法 刑法学者 社会意识 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 存废问题
原文传递
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 被引量:51
11
作者 储槐植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储槐植我国刑法正在组织修改,无论是大改、中改或小改,都应当确定一个价值目标。价值目标的恰当与否,关系到修改质量以及修改后的刑法的稳定性。修刑价值目标的选择须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趋势... 刑罚现代化:刑法修改的价值定向储槐植我国刑法正在组织修改,无论是大改、中改或小改,都应当确定一个价值目标。价值目标的恰当与否,关系到修改质量以及修改后的刑法的稳定性。修刑价值目标的选择须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发展趋势。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刑罚结构 保安处分 刑法修改 法定刑 死刑 现代化 犯罪人 监禁刑 受刑人
原文传递
刑法学者如何为削减死刑作贡献 被引量:63
12
作者 张明楷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共11页
刑法学者就削减死刑达成共识后 ,应当以削减死刑的理念指导刑法解释 ,抓住所有机会与空间 ,尽一切可能得出削减死刑的解释结论 ;应当向老百姓宣传死刑的弊害 ,使老百姓不继续处于死刑的迷信与狂热之中 ;应当向决策者证实死刑的弊害 ,并... 刑法学者就削减死刑达成共识后 ,应当以削减死刑的理念指导刑法解释 ,抓住所有机会与空间 ,尽一切可能得出削减死刑的解释结论 ;应当向老百姓宣传死刑的弊害 ,使老百姓不继续处于死刑的迷信与狂热之中 ;应当向决策者证实死刑的弊害 ,并提出相应替代措施 ,使决策者不继续相信死刑是维护治安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刑法学 刑法解释 应当 治安 住所 老百姓 削减 决策者 机会
原文传递
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 被引量:57
13
作者 贾宇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3,共9页
通过对我国死刑存置思想根基的批判 ,阐析了我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的理由 ,即废止死刑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是世界刑法发展的潮流 。
关键词 中国 死刑 废止 刑法 刑罚 历史发展规律
原文传递
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仁文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9,共13页
死刑的存废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法律界 ,有关的探讨亦每每可见。然死刑在世界上存废状况如何 ?究竟何以存于我国 ?未来死刑政策的把握当采何种取向 ?刘仁文所述事实与分析 ,引出其鲜明之立场观点 ,有大视野但又立足于具体现实 ,不论能否... 死刑的存废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法律界 ,有关的探讨亦每每可见。然死刑在世界上存废状况如何 ?究竟何以存于我国 ?未来死刑政策的把握当采何种取向 ?刘仁文所述事实与分析 ,引出其鲜明之立场观点 ,有大视野但又立足于具体现实 ,不论能否如其所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中国 死刑政策 刑罚 外国 人权事业
原文传递
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 被引量:60
15
作者 梁根林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1,共19页
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有蔓延的趋势,在理论界也有一定的响应。但从法治层面分析,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在当下主流刑事司法模式下缺乏运作的法理逻辑根据,其庸俗化地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教条主义地理解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有蔓延的趋势,在理论界也有一定的响应。但从法治层面分析,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在当下主流刑事司法模式下缺乏运作的法理逻辑根据,其庸俗化地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教条主义地理解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超越了能动司法允许的合理限度,转移了国家对犯罪的发生本应承担的社会集体罪责。此外,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巨大危险。所以,控制死刑是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通过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不是适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刑事和解 刑事政策 证伪
原文传递
死刑、犯罪人与敌人 被引量:56
16
作者 冯军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8-615,共8页
在中国,死刑产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在古埃及、古罗马,都有过死刑。虽然死刑具有悠久的世界历史,但是,死刑本身仍然包含着很多未解之谜。当我们讨论死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不少方面都缺乏有说明力的证明材料,我们... 在中国,死刑产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在古埃及、古罗马,都有过死刑。虽然死刑具有悠久的世界历史,但是,死刑本身仍然包含着很多未解之谜。当我们讨论死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不少方面都缺乏有说明力的证明材料,我们似乎是在一个晃荡不已的吊桥上爬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犯罪人 敌人 中国 法律文化 法制史
原文传递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被引量:56
17
作者 王启梁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75,共17页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不信任,虽非中国特有的问题,但暴露出部分中国司法人员和学者对司法公信力、合法性、稳定性的理解是单维、偏颇的,缺乏健全的司法理念。经由对该案的讨论,本文强调,司法应该弥合而不是加大法律与社会的差距,如果司法要参与社会变革,它必须满足民众对公正的基本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得以在事件流中辨识法律的社会意义,多元的法律世界观有可能获得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世界观 融贯 难办案件 民意 死刑
原文传递
从药家鑫案看刑罚的殃及效果和罪责自负——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一) 被引量:56
18
作者 朱苏力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4,共12页
刑罚总是会以某种方式波及或连累罪案的另一类受害人——罪犯的家人。为适度限制严重的殃及效果,中国社会长期实践并获得广泛接受的一个惩罚原则是,即使死刑罪有应得,但当罪犯是独生子女时,在某些案件中,可略微减轻罪犯的惩罚。当代中... 刑罚总是会以某种方式波及或连累罪案的另一类受害人——罪犯的家人。为适度限制严重的殃及效果,中国社会长期实践并获得广泛接受的一个惩罚原则是,即使死刑罪有应得,但当罪犯是独生子女时,在某些案件中,可略微减轻罪犯的惩罚。当代中国可以借此进一步丰富罪责自负原则,从理念层面更多转向经验层面,这也是针对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政策实践和刑事和解实践的必要刑事政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家鑫案 死刑 罪责自负 殃及效果
原文传递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基于受虐女性杀人命案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49
19
作者 屈学武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70,共13页
本文从多起受虐妇女杀人命案量刑畸重的基本立场出发,首先研讨了引发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命案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及其相关近因,〔1〕指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并不一般性地等同于死罪,更不当判处其死刑。在此基础上,作... 本文从多起受虐妇女杀人命案量刑畸重的基本立场出发,首先研讨了引发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命案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及其相关近因,〔1〕指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并不一般性地等同于死罪,更不当判处其死刑。在此基础上,作者比较分析了多种有关受虐妇女犯罪的法律出路构想,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立法上可以考虑在刑法总则中增设特定的、因其行为欠缺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较小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据此,尔后人民法院就可以根据有关主客观情况,在证据确凿而充分的情况下,确认某些因“走投无路、确因自救或拯救家人而被迫杀人”的行为乃属欠缺“遵从法律的期待可能性”或“期待可能性较小”的行为,从而,依法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此类受虐妇女杀人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案 期待可能性 死罪 死刑 人命 法理分析 根据 确认 减轻 等同
原文传递
论中国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量:53
20
作者 赵秉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共11页
死刑改革是当下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而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改革问题则是死刑改革中最受关注和争议最大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最新刑法立法《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明确了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促进了死刑适用规范化;将司法实践中... 死刑改革是当下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而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改革问题则是死刑改革中最受关注和争议最大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最新刑法立法《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明确了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促进了死刑适用规范化;将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以积极限制死刑适用;并且确立了严重贪污受贿犯罪死缓犯的终身监禁制度,以达到严惩严重贪污受贿犯罪和着力减少死刑立即执行之适用的双重功效。在未来中国对严重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立法控制中,应当考虑将死缓制度作为适用死刑的优先考虑方式;在贪污受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分立时,应择机先行废止受贿罪的死刑;待时机成熟时,应在立法上及时全面废止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罪 受贿罪 死刑 死缓 量刑情节 立法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