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的武举制度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明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武状元 武举制 武科 榜眼 乡试 河北省 考试办法 《明史》 科举制度 进土
下载PDF
明代武举制度述略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建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武举 《明会典》 考试科目 《明史》 “策略” 《明太祖实录》 巡按御史 宪宗 文献通考 武科
下载PDF
八旗蒙古与清代的武科及翻译科考试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永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4-78,共5页
八旗蒙古应武试晚于文试,因为清政府认为骑射为八旗所长,无须应试。故迟至雍正元年(1723),始允旗人考试武科,也设有童生试、乡试、会试三级。 1、武童试 八旗是以骑射著称的,但经过康熙盛世,承平日久的八旗军的索质已大大下降。在这种... 八旗蒙古应武试晚于文试,因为清政府认为骑射为八旗所长,无须应试。故迟至雍正元年(1723),始允旗人考试武科,也设有童生试、乡试、会试三级。 1、武童试 八旗是以骑射著称的,但经过康熙盛世,承平日久的八旗军的索质已大大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雍正元年京师开设了满蒙武科,不与汉人同试。凡蒙古步甲、炮甲、马甲、九品笔帖式、库使、养育兵及闲散人员均准报名应试。定例三年一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科 武科 八旗蒙古 满蒙 蒙文 蒙古旗人 乡试 道光 考试 乾隆
下载PDF
唐代科举科目考述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友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5-21,共7页
唐代科举科目数量多 ,对后世的影响大。研究唐代科举科目的设置与变化情况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 科举科目 唐代 进士科 秀才科 武科 明经科 科举制度 科举科目
下载PDF
宋代“武科”中的体育文化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英 杨爱华 +2 位作者 陈恳 杨树 程远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1,107,共4页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武科”的确立与制度化、应试人资格与应试内容、武学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是以“武艺弓射”等体育项目取士的科目,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正式设立,天圣八年确立三岁一贡举的制度;...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武科”的确立与制度化、应试人资格与应试内容、武学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是以“武艺弓射”等体育项目取士的科目,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正式设立,天圣八年确立三岁一贡举的制度;“三班使臣”、“虽未食禄实有行止”及“文武官子弟别无负犯者,如实有军谋武艺”之人可应试“武科”;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武学教职由武学博士和学谕“一文一武”充当。宋代“武科”有助于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武科 体育文化 军事体育 武学
下载PDF
清代武科乡试中额及武举人群体结构试探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林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0,共13页
清代武科沿袭前明旧制,顺治二年恢复武乡试,亦依照明末中额取录,至康熙二十六年始正式定额。其后经康、雍、乾三朝调整,除临时广额、恩科广额等一次加广外,武乡试取录常额渐趋稳定。咸同军兴,各省捐输广额,武乡试中额总体呈"南激... 清代武科沿袭前明旧制,顺治二年恢复武乡试,亦依照明末中额取录,至康熙二十六年始正式定额。其后经康、雍、乾三朝调整,除临时广额、恩科广额等一次加广外,武乡试取录常额渐趋稳定。咸同军兴,各省捐输广额,武乡试中额总体呈"南激增、北缓增"之势,武举分省比例则相应"南升北降"。清代应武乡试者主要为各省民籍武生及兵丁,其中式者平均年龄较文科为幼;各省武乡试单科应试人数差别甚大,然各省录取率与竞争度大致有其内在一贯性。清代八旗武乡试另列中额,取录较民籍为优,然八旗武科兴废无常,并非八旗子弟之晋身要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武科 乡试中额 武举人 群体结构
原文传递
晚清新军的军官制度及其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亚平 《天津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63-67,共5页
新军是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以后仿照西方军制编练的近代化陆军。新军军制是与清代传统的八旗、绿营、勇营军制截然不同的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军制,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革中变化较大,影响较深的一个方面,而军官制度又是新军军制中的主要内容... 新军是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以后仿照西方军制编练的近代化陆军。新军军制是与清代传统的八旗、绿营、勇营军制截然不同的具有资本主义特点的军制,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革中变化较大,影响较深的一个方面,而军官制度又是新军军制中的主要内容。新军官制的建立,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从1894年冬到1904年底是新军官制的酝酿阶段:从1904年底到辛亥革命止,是新军官制的确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新军 军官 官制 学堂 督抚 军职 新建陆军 自强军 武科 北洋
原文传递
宋代“武科”考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英 杨爱华 刘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2,74,共4页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历史沿革、考选内容、体育文化价值和弊端等进行系统研究。“武科”又称“武举”,宋承唐制,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正式设立。考试内容以骑射弓马为主,内场有策论(诸家兵法)。“武科”有助于宋...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历史沿革、考选内容、体育文化价值和弊端等进行系统研究。“武科”又称“武举”,宋承唐制,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正式设立。考试内容以骑射弓马为主,内场有策论(诸家兵法)。“武科”有助于宋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为国家遴选优秀的军事体育人才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宋朝300年间,“武科”虽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和支持,历经77榜却未选拔出一位名将,存在“武科”标准以文为主和拘于制度化运作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武科 资格 科目 宋代
下载PDF
唐朝“武科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英 杨爱华 陈恳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唐朝“武科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武科制”是武则天革新朝政,选拔将帅建立新的军事体育制度的需要,是武...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唐朝“武科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武科制”是武则天革新朝政,选拔将帅建立新的军事体育制度的需要,是武则天政权“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务取实才真贤”培植扩大其亲信势力的必然结果。“武科制”创立:为“习武”之人敞开了入仕之门,有助于唐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为国家遴选优秀的武术军事体育人才提供方便,提高了将帅军事体育素质;冲破了“贱武右文”的陈腐观念,对唐朝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武科 武举 创立 军事体育 社会学 体育史
下载PDF
“武科应试器械”考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爱华 陈恳 +2 位作者 李英 杨树 程远义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古代“武科”考试内容、应试器械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废于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历经一千二百年。考试分外场(以长垛、马射、步射、刀术、枪术...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古代“武科”考试内容、应试器械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废于清末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9日),历经一千二百年。考试分外场(以长垛、马射、步射、刀术、枪术、翘关等体育项目为主)和内场(策论)。唐“武科”主要外场器械为弓箭,辅从刀、枪等。宋以弓箭刀枪为主同时将弩踏等作为考试项目。明代“武科”项目沿袭唐宋,外场器械未有变化。清代开始增加了“技勇”项目,分别为开硬弓、舞大刀、掇石。课题研究旨在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长足发展提供实质性的理论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科 外场 内场 应试器械 考论
下载PDF
乾隆朝武科史料选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澈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31,共13页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在开设文科的同时设立武科。后者亦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这里选发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部分有关乾隆朝武科考试的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关键词 乾隆朝 武生 外场 朱批 巡抚 武科 金朝 考试 史料 监生
下载PDF
清末废武科原因再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友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9-72,共4页
清末废武科的自身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武学、武进士不足以抵御外侮,国家设立武科,已失去了选才的意义;二是武科人才雍滞,成为社会上的流闲阶层,其中一些人恃顶戴为护符,武断乡曲,为害百姓,“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 清末废武科的自身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武学、武进士不足以抵御外侮,国家设立武科,已失去了选才的意义;二是武科人才雍滞,成为社会上的流闲阶层,其中一些人恃顶戴为护符,武断乡曲,为害百姓,“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二是改革武科的尝试失败。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王朝在内外压迫之下,终于下决心停罢武科。武科的废除,对文科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文科举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科举 武科
下载PDF
宋代的武学与除官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英 杨爱华 陈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武学与除官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武学教职由武学博士和学谕“一文一武”充当。宋代武学为统治者培养了大批武艺人才。宋...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武学与除官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武学教职由武学博士和学谕“一文一武”充当。宋代武学为统治者培养了大批武艺人才。宋代“武科”中第者初授官职很低,有的所授之官为无品官,进士状元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时就被授予从八品的将作监臣,而武状元长期只授九品官。文官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升迁年限不同也反映出重文轻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武科 武学 除官 体育文化
下载PDF
清代武生学额、人数及其地域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5,共8页
清代顺治朝武生学额,京卫武学有明确定数,各省取进多寡尚无定额。康熙十年始定全国武生学额,比照文生取进。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新设学校、升格既有学校、政区等级升降及政区归并,武生定额多有调整,每届岁试共取进武生约22000名,分... 清代顺治朝武生学额,京卫武学有明确定数,各省取进多寡尚无定额。康熙十年始定全国武生学额,比照文生取进。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新设学校、升格既有学校、政区等级升降及政区归并,武生定额多有调整,每届岁试共取进武生约22000名,分属全国1800余所学校,此后该进额大致稳定。直至咸、同军兴,大规模捐输广额,武生定额增至约27000人。咸、同广额前后,武生群体总数呈"南激增、北缓增"之势;武生分省比例,则"南升北降"。通览清代武生学额、群体人数及其地域分布变动,既可揭示其政情变化之大势,又能反映其武科人才培育与选拔之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武科 武生 学额 地域分布
下载PDF
甲午至戊戌前议改武科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0,共9页
清廷为改变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局面,屡次尝试军事制度方面的革新,与之关联的武科举制度亦备受关注,然因相关因素掣肘,改制进程相对滞缓。在甲午战败刺激下,时人再议变通武科以寻自强良策。至戊戌前,武科议改多围绕考试内容与武科进身... 清廷为改变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局面,屡次尝试军事制度方面的革新,与之关联的武科举制度亦备受关注,然因相关因素掣肘,改制进程相对滞缓。在甲午战败刺激下,时人再议变通武科以寻自强良策。至戊戌前,武科议改多围绕考试内容与武科进身展开:先有武科纳入兵制论,却阻于旧制盘根错节,军制积重难返;后有西艺引入考试说,又碍于武器管理旧例未果;其后计划藉设置武备学堂打开僵局,终因文科举改革已将武学堂纳入范畴而被釜底抽薪。尽管此期武科举改制议论一波三折,障碍重重,却成为晚清武科改制承上启下之节点。厘清相关史实,可深入探究清廷最终废除武科举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至戊戌前 自强 武科 改制
下载PDF
张之洞军事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洪九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 张之洞(1837—1909年)作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不仅大力倡导发展洋务企业,而且对筹建近代化军队,发展近代军事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他在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督任内(尤其在湖广总督任内),积极编练新式军队,并先后创办了多所军事学校,成为晚清军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以至外人将他与李鸿章并称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驱。”其军事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水师学堂 军事教育思想 湖北新军 军事学校 自强军 军校 武科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 军队
下载PDF
罗应旒《敬呈管见折》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勇勤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敬呈管见折》是贵州候补道罗应旒在1879年7月23日所上的一件有影响的奏折.当时清廷不仅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对于罗折“妥筹具奏”,而且时隔不久,8月5日便有谕旨“罗应旒发往直隶交李鸿章... 《敬呈管见折》是贵州候补道罗应旒在1879年7月23日所上的一件有影响的奏折.当时清廷不仅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对于罗折“妥筹具奏”,而且时隔不久,8月5日便有谕旨“罗应旒发往直隶交李鸿章差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价值 李鸿章 洋务运动 “西学中源”说 南洋通商大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洋务活动 武科 办洋务 改革科举
下载PDF
晚清武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背景、演变历程及根本原因
18
作者 孙贵龙 桂裕龙 +1 位作者 郝家春 哈正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和分析了晚清特定历史背景下武举制度废止的历程与原因。研究认为,继鸦片战争以来,随着热兵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冷兵器为主的武举制度愈显落伍,加之新式学堂教育的兴起,对武举制度所依赖的根基产生...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和分析了晚清特定历史背景下武举制度废止的历程与原因。研究认为,继鸦片战争以来,随着热兵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冷兵器为主的武举制度愈显落伍,加之新式学堂教育的兴起,对武举制度所依赖的根基产生巨大冲击,各界要求武举制度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由魏源、冯桂芬等人率先提出废止武举制度,虽经改良派和革命派多年存废之争,但最终因武举制度的异化、功能的丧失、变革的失败等原因难逃被废止的厄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武科 武举制度 废止
下载PDF
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光临 《学习月刊》 2004年第4期52-53,共2页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有冶金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钢铁工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武汉科技大学针对湖北区域经济的特点,及时调整战略,下移重心,服务企业,形成了“发挥特色,依托武钢,聚集实力,幅射全省”的战略思想。在这...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有冶金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钢铁工业是湖北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武汉科技大学针对湖北区域经济的特点,及时调整战略,下移重心,服务企业,形成了“发挥特色,依托武钢,聚集实力,幅射全省”的战略思想。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为湖北经济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及质量效益都有较大提高,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科技大学 武科 经济 武钢 武汉钢铁公司 学校 学堂 湖北省 企业 企业管理 钢铁工业 冶金工业
下载PDF
清末废武科探因(上)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友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武科 李鸿章 火药 学堂 郑观应 探因 军事人才 《光绪朝东华录》 张佩纶 武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