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04
1
作者 马勇 董观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圈 空间结构 发展模式 武汉市 旅游业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07
2
作者 吴必虎 贾佳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该文指出城市滨水区开发是滨水城市规划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 ,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以武汉市为例 ,在重点论述汉口外滩、汉阳南岸嘴和武昌东湖三个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滨水区 旅游 游憩功能开发 旅游 武汉市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武汉东湖底泥释磷特点 被引量:119
3
作者 隋少峰 罗启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为了探讨东湖底泥的释磷状况 ,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的形态分布与底泥释磷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升高水温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释放 .上覆水中性时(pH =7 4 ) ,底泥释磷量最低 ;... 为了探讨东湖底泥的释磷状况 ,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的形态分布与底泥释磷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升高水温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释放 .上覆水中性时(pH =7 4 ) ,底泥释磷量最低 ;在较高或较低 pH值时 ,底泥释磷量倍增 .厌氧条件下底泥释磷量是好氧条件下的30倍 .研究还显示 ,底泥中不同形态的磷与底泥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其中可溶性磷和铁磷与底泥磷释放量高度相关 (r >0 90 ,P <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释磷 环境因子 磷形态 武汉市 东湖 湖泊
下载PDF
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 被引量:126
4
作者 徐增阳 黄辉祥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关键词 武汉市 农民工 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研究 村委会 选举 政治特征 政治信任 政治义务感 政治交通感
下载PDF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86
5
作者 王磊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5-58,共4页
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进而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 ,从区域发展、城镇体系以及城市用地结构的角度研究其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机制 。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用地结构 城镇体系 WTO 空间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23
6
作者 李江 郭庆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3-397,共5页
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 ,在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及优势度对我国一些市镇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武汉市近 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 ,总结出①武汉... 城市用地结构的演变实质上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 ,在利用多样性指数、均衡度及优势度对我国一些市镇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武汉市近 10年的城市用地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 ,总结出①武汉市的城市用地信息熵相对较高 ,且呈下降趋势 ,信息熵的动态演变反映了武汉市用地结构的变化情况 ,并进一步分析了用地结构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②在用地结构的演变中 ,武汉市的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所占比例居高不变、居住用地逐年增加是造成优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③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结构熵值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优化将使用地结构的熵值趋于升高、收敛以至稳定。④良好的城市用地结构 ,其土地的分异应处于有序和混沌之间 ,既有功能分区 ,又不绝对分异 ,每一分区用地结构虽趋于混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用地结构 土地动态演变 武汉市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41
7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3 位作者 冯银 陈丹 倪琳 孙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7-556,共10页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特大型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以服务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对特大型城市发展状态和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有生态环境健康度、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4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各个指标对应的国家标准、政策和规划要求,以及相关研究确立的指标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武汉市2006—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武汉市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控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降低大气中硫化物含量,控制污水排放规模和噪音污染,循环利用废水资源;二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显著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排放量;三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力,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城市生活"矿产";四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建城区绿化率,降低人口密度,解决城市住房和交通拥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特大型城 指标体系 评价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12
8
作者 张杨 刘艳芳 +1 位作者 顾渐萍 丁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的态势。②1996年~2006年武汉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51上升至0.468。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平衡,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城市化引起的空间扩张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武汉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6
9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1 位作者 宁龙梅 芦云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幅最大,达8.51%,水源涵养、土壤形成和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食物生产在减少,食物生产减幅最大,达7.42%;④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alue Coefficient,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系数 敏感性指数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大气PM_(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 被引量:99
10
作者 成海容 王祖武 +3 位作者 冯家良 陈宏玲 张帆 刘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4-1579,共6页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利用大流量PM2.5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并对其碳组分进行测定。武汉市城区大气中PM2.5、OC和EC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7±48.7)、(19.4±10.5)和(2.9±1.48)μg·m-3。其PM2.5的浓度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等偏高水平,而OC、EC的浓度则属中等偏下水平,但均高于国外城市。武汉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秋季>冬季>夏季的趋势,是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综合影响的结果。OC浓度和EC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69),表明二者存在来源联系。OC/EC的比值为6.7,指示武汉市大气中OC和EC的来源受汽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共同影响。SOA的平均质量浓度值为12.5μg·m-3约占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9.8%,表明SOA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具有重要贡献。结合PM2.5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分别为机动车源(27.1%)、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26.8%)、工厂排放(26.4%)和生物质燃烧(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PM2 5 OC EC 源解析
下载PDF
基于G2SFCA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86
11
作者 许基伟 方世明 刘春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探讨居住区尺度下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距离因素会改变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并且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变化存在差异;(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并不理想,"严重不公平"级别所占面积比重始终比较大;(3)区域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要优于全市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4)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较大。街道人口数量、公园绿地数量、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是造成其空间公平性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结合人口需求科学地规划公园绿地的数量和等级,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SFCA 公园绿地 可达性 公平性 供给 需求 武汉市
原文传递
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5
12
作者 闵捷 高魏 +1 位作者 李晓云 张安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和总ESV变化的热点地区都主要集中在城郊区。②1988-2004年,武汉市总ESV增加了,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提供某些单项服务的功能相对减弱。③1988-2004年,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与提供其它单项服务的功能相比,主城区生态系统提供气体调节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在减弱,城郊区生态系统提供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的功能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市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李玉云 张春枝 曾省稚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5-87,共3页
对武汉市 9座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了调研 ,给出建筑能耗和空调能耗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指出武汉市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处于抑制需求和能源利用不合理的状态 ,提出提高节能意识 ,选择高性能设备 。
关键词 武汉市 公共建筑 集中空调系统 建筑能耗 调查
下载PDF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被引量:61
14
作者 李百浩 徐宇甦 吴凌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该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 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该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构、装饰与细部、居住形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特征对于近代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江地方性的现代住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住宅 武汉市 里分住宅 平面布局 结构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被引量:69
15
作者 袁满 刘耀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然而现有模型在解决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问题时存在一定缺陷。该文将多智能体系统的建模框架与遗传算法的计算框架有机结合,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多智能体决策框架,将多智能体在空间决...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然而现有模型在解决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问题时存在一定缺陷。该文将多智能体系统的建模框架与遗传算法的计算框架有机结合,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多智能体决策框架,将多智能体在空间决策行为与遗传进化算子相结合,构建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促进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该文选取武汉市蔡甸区开展了实例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合理地对区域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进行配置,协调不同土地利用决策主体的需求,明显提高了区域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 遗传算法 可持续利用 配置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 被引量:70
16
作者 张琪 谢双玉 +3 位作者 王晓芳 姜莉莉 古恒宇 刘大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0-208,共9页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旅游景点 可达性评价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风笑天 赵延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98,共8页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1〕风笑天赵延东一、导言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闲暇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于生产活动和家务劳动的...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1〕风笑天赵延东一、导言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闲暇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于生产活动和家务劳动的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得以拥有更为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时间 闲暇生活质量 武汉市 调查分析 居民 闲暇活动 相关系数 家务劳动 居民家庭 生活感受
下载PDF
武汉旅游景点国内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万先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7-640,共4页
本项研究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 ,阐述了城市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 (如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等 )对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影响 ,同时 ,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 。
关键词 武汉市 旅游景点 游客行为 风景区 旅游目的地 旅游资源开发 行为属性特征
下载PDF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成绩接近目标与三种学习策略都在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只与浅表策略显著相关;(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与初一年级相比,高二年级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目标显著下降,采取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的水平也下降;初一和高二年级中,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掌握目标和元认知策略;(4)多元目标比单一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但多元目标者并不必然比单一目标者成绩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目标定向 学习策略 学业成绩 中学生 关系研究 元认知策略 掌握目标 高二年级 多元目标 显著性水平 深加工 加工策略 初一年级 单一目标 相关 问卷法 武汉市 接近 回避 下降 必然
下载PDF
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5
20
作者 肖泽磊 韩顺法 易志高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6-11,共6页
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是科技金融建设的"骨架",能够有效统筹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其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四大类。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成长阶段的科... 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是科技金融建设的"骨架",能够有效统筹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其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四大类。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风险的承受程度,同时,需要构建相应的配套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支持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有效运作。最后,以武汉科技金融建设为例,提出了完善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创新体系 武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