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牙锁13例临床矫治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丽丹 李青奕 +1 位作者 王震东 邵胜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观察后牙锁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3例后牙锁患者的矫治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例解除锁治疗时间平均为4.2个月,治疗后均可建立广泛的咬合接触关系。结论所采用的4种矫治后牙锁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后牙的... 目的观察后牙锁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13例后牙锁患者的矫治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病例解除锁治疗时间平均为4.2个月,治疗后均可建立广泛的咬合接触关系。结论所采用的4种矫治后牙锁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后牙的垂直向高度,有效解除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 [牙合] 交互牵引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压低伸长磨牙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洪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大连博大口腔诊所就诊的13例需正畸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其中9例因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未进行修复,致上颌第一磨牙过度伸长,造成垂直向修复空间不足,不能... 目的探讨以微种植体为支抗压低伸长磨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大连博大口腔诊所就诊的13例需正畸压低伸长磨牙患者。其中9例因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未进行修复,致上颌第一磨牙过度伸长,造成垂直向修复空间不足,不能直接进行义齿修复,需要压低上颌第一磨牙;另外4例因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致上颌第二磨牙伸长、颊倾,对应的下颌第二磨牙舌倾。所有患者均利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使用弹力链施力于伸长的磨牙,产生根向压入力,同时对于正锁牙合磨牙调整其不良颊舌向倾斜。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曲面断层片。结果 9例因修复需要压低伸长磨牙的患者,伸长的磨牙均成功压低,获得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并进行了种植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4例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患者,上颌伸长的第二磨牙得到压低,且颊向倾斜得到改正。13例患者伸长的磨牙平均压入(3.00±0.65)mm,治疗时间平均为(6.50±0.59)个月。结论采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可有效压低伸长的上颌磨牙,且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支抗 磨牙伸长 磨牙压低 牙合
原文传递
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第二磨牙正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杜伟 温黎明 +1 位作者 张欣 黄晓峰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正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的错畸形患者10例,制作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上颌每28~30天更换新的橡皮链持续加力,下颌患者每24h自行更换橡皮圈加力,当... 目的探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正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的错畸形患者10例,制作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上颌每28~30天更换新的橡皮链持续加力,下颌患者每24h自行更换橡皮圈加力,当上下颌第二磨牙均回到正常牙列内并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后固定矫治器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的连线与腭中缝、下颌中线之间角度的变化,对比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MP-FH、MP-SN角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使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后,第二磨牙正锁的矫治均在3.5~4.5个月内完成,后牙达到正常覆覆盖关系。模型测量分析发现,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上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的连线与腭中缝、下颌中线之间角度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MP-FH、MP-SN角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是一种简便有效矫治上颌第二磨牙严重正锁的口内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 下颌活动矫治器 第二磨牙
下载PDF
正锁[牙合]患者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特点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沈琳慧 许天民 +1 位作者 马慧雨 周彦秋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对正锁[牙合]患者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进行三维数字化测量,比较正锁[牙合]后牙与对照组后牙在牙齿水平上的差异,探索正锁[牙合]后牙在牙槽骨中的空间位置和牙周硬组织特点。方法选取后牙正锁[牙合]的恒牙列... 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对正锁[牙合]患者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周硬组织进行三维数字化测量,比较正锁[牙合]后牙与对照组后牙在牙齿水平上的差异,探索正锁[牙合]后牙在牙槽骨中的空间位置和牙周硬组织特点。方法选取后牙正锁[牙合]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6名,女性24名,平均年龄为(25.0±7.6)岁。对照组为双侧后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的恒牙列患者30名,男性4名,女性26名,平均年龄为(24.0±6.4)岁。正锁[牙合]组最终纳入测量的为12对颌前磨牙(共24颗)、12对颌第一磨牙(共24颗)以及39对颌第二磨牙(共78颗)。对照组共有120对颌前磨牙(共240颗)、60对颌第一磨牙(共120颗)以及60对颌第二磨牙(共120颗)。拍摄CBCT,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牙槽骨中牙根位置、后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牙槽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样本,保证锁[牙合]组和对照组样本数量匹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正锁[牙合]组和对照组后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无统计学差异。正锁[牙合]组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转矩交角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牙合]组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长轴交角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锁[牙合]组上前磨牙颊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而下前磨牙大于对照组。正锁[牙合]组第一磨牙,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釉牙骨质界(ECJ)根向6 mm和8 mm水平,均与对照组测量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锁[牙合]组第二磨牙,上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4 mm水平及下颌颊侧牙槽骨厚度在距ECJ根向6 mm水平,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上颌前磨牙外,下颌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第二磨牙均显示出正锁[牙合]组及对照组之间,根尖部位牙槽骨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锁[牙合]后牙颊舌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三维数字化测量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的单侧后牙正锁的髁突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鑫 沈焕 +1 位作者 杨永进 李志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8,共7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位置的差异,以及正锁(牙合)解除后,患者髁突形态及位置的代偿性改建情况,以期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早期依据。方法选择单侧后牙正锁(牙合)18-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分析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位置的差异,以及正锁(牙合)解除后,患者髁突形态及位置的代偿性改建情况,以期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早期依据。方法选择单侧后牙正锁(牙合)18-28岁患者2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安氏Ⅰ类轻度拥挤错颌18-30岁患者25例为对照组,进行面部锥形束CT拍摄,利用3D Examvision成像系统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描记测量髁突形态及位置的点和线,对7个不同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对照组左右两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正锁(牙合)侧关节窝深度及髁突高度高于非锁(牙合)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71,t=15.278,P〈0.01)。正畸治疗正锁(牙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实验组正锁(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4,t=-5.119,P〈0.01),关节前间隙治疗前大于治疗后;关节后间隙治疗前小于治疗后。实验组非锁(牙合)侧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及其位置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及其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存在差异,矫治正锁(牙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锁(牙合)侧关节有向前下移动的趋势,而髁突形态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髁突 锥形束CT(CBCT)
下载PDF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反[牙合]对下颌升支及髁突对称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叶莉娜 何家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正锁[牙合]、反[牙合]患者与磨牙中性关系者进行比较,探究其是否对下颌骨对称性发育有影响。方法:选取87例正畸患者的全景X线片资料,进行下颌不对称性测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反[牙合]组(23例)及正锁[牙合]组(36例),... 目的:通过对正锁[牙合]、反[牙合]患者与磨牙中性关系者进行比较,探究其是否对下颌骨对称性发育有影响。方法:选取87例正畸患者的全景X线片资料,进行下颌不对称性测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反[牙合]组(23例)及正锁[牙合]组(36例),对各组男性与女性下颌升支、髁突及下颌高度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与下颌骨对称性无关;正锁[牙合]组男性与女性髁突对称性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下颌升支、下颌高度不对称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正锁[牙合]组髁突不对称指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正锁[牙合]可引起患者髁突的不对称,临床上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髁突 对称性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矫治磨牙锁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琳 焦艳军 +2 位作者 杨彤彤 孟兵 任俊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期26-27,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在矫治磨牙锁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在50例应用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合畸形患者中,选择6例后牙正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A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MI... 目的评价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在矫治磨牙锁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在50例应用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合畸形患者中,选择6例后牙正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A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MIA植入部位为下颌后牙颊侧近远中的根尖牙槽间隔;下颌舌侧倾斜磨牙的颊向牵引力约150g。植入术后和种植体取出前拍摄全景曲面断层X线片;术前术后留取研究模型。测量舌倾磨牙的扶正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舌倾磨牙均牵引到位,矫治前后下颌锁磨牙平均直立了3.33mm(P<0.05),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而且6例患者共植入的12枚MIA在矫治过程中均保持了稳定性。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骨性绝对支抗能有效扶正舌倾下颌后牙,矫正后牙正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支抗 [牙合] 绝对支抗
下载PDF
单侧后牙正锁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形态CBCT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舒寒 马若晗 +1 位作者 衷尔静 周彦秋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05-211,共7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CBCT对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变化,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 目的本研究采用CBCT对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变化,为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0.18±4.40岁;改良舌腭弓矫治器矫治锁;拍摄矫治前矫治后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髁突位置、形态等相关项目进行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前锁侧较非锁[牙合]侧髁突中心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小,治疗后锁侧较非锁[牙合]侧髁突矢状面与标准水平面角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锁[牙合]侧髁突顶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增大,治疗后较治疗前锁[牙合]侧髁突高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影响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矫治后髁突位置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锥体束CT 髁突 位置
原文传递
单、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与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爽 张洪宇 +1 位作者 易周 王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究单、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与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30例(双侧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30例(单侧组)作为实验组,选择骨性Ⅰ类、后牙咬合正常的成人患者60... 目的:探究单、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与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关节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30例(双侧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30例(单侧组)作为实验组,选择骨性Ⅰ类、后牙咬合正常的成人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拍摄锥形束CT(CBCT),观察3组患者颞下颌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并分析退变类型。通过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双侧组(OR双侧vs对照=6.91,95%置信区间为2.61-18.33,P=0)发生退行性关节病的风险是对照组的6.91倍,单侧组(OR单侧vs对照=3.5,95%置信区间为1.35-9.11,P=0.009)发生退行性关节病的风险是对照组的3.5倍。关节退变类型中以髁突短小、形态改变和骨质破坏最常见,其次是骨质增生、骨质硬化和间隙变窄。结论: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是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且双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危险程度高于单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颞下颌关节 退行性关节病 骨关节病
下载PDF
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兴志 王楠 侯爱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值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出现曲折、台阶以及摆动幅度较大;实验组下颌前伸边缘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下颌向锁牙合侧边缘运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髁突运动最大差数(MRC)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在开口边缘运动(前后向)和前伸边缘运动(前后向及垂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切点边缘运动的轨迹特征、边缘运动的范围以及双侧髁突运动的对称性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轨迹 [牙合] 切点 髁突
下载PDF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的髁突轨迹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军 邓锋 +1 位作者 李建霞 范小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在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的运动轨迹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26例为实验组,个别正常(牙合)26例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在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的运动轨迹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26例为实验组,个别正常(牙合)26例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选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轨迹不流畅变异大,两侧运动轨迹不对称。非锁(牙合)侧髁突的矢状位移、垂直位移以及空间最大位移大于锁(牙合)侧和对照组,水平位移小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锁(牙合)侧髁突的矢状倾斜度大于锁(牙合)侧和对照组,水平倾斜度小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运动轨迹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运动轨迹 常[牙合] [牙合] 描记仪
下载PDF
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2
作者 尹力维 武杰 赵艳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 分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与头影测量指标的关系,评估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寻不同人群中的敏感指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106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无锁[牙合]且双侧磨牙及尖... 目的 分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与头影测量指标的关系,评估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寻不同人群中的敏感指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106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无锁[牙合]且双侧磨牙及尖牙为中性关系的患者102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性和牙性测量指标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B角(∠ANB)、Wits值、覆(OB)、覆盖(OJ)、SNB角(∠SNB)是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敏感指标。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对于整个研究人群,低角(OR=2.907,95%CI:1.157~7.307)、∠ANB(OR=1.643,95%CI:1.203~2.245)和OB(OR=1.442,95%CI:1.116~1.862)增大是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危险因素。男性中,∠ANB增大是主要危险因素;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角、较大∠ANB和OB值。青少年中较大的∠ANB和OB值,以及成年人中较大的∠ANB和低角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性Ⅱ类是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此外,女性高角和深覆[牙合],青少年深覆[牙合]以及成年人低角是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牙合] 覆咬合 错[牙合] 安氏Ⅱ类 危险因素 [牙合] ANB OB 高角 低角
下载PDF
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金林 刘正彤 +2 位作者 许海军 王思 胡小坤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后牙[牙合]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24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男9例,女15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并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后牙[牙合]结构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24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男9例,女15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并进行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经过3~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解除,下颌前移,尖牙及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更趋协调,下颌磨牙牙冠高度明显增加,上颌磨牙萌长不明显。结论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合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快速有效,不引起上颌磨牙的伸长,获得满意的软硬组织变化,尤其适用于低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斜面导板 第二磨牙 [牙合]
下载PDF
改良Nance弓矫治后牙锁伴前牙深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金林 张利平 +1 位作者 徐家骏 朱斌 《广东牙病防治》 200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40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患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进行测量分析和测量临床牙冠高度,并设空白对照组24... 目的 探讨改良Nance弓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Nance弓矫治40例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伴前牙深覆[牙合]患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进行测量分析和测量临床牙冠高度,并设空白对照组24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经过3—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解除,前面高平均增加(2.63±0.57)mm,后面高平均增加(1.66±0.26)mm,覆[牙合]平均减少(2.59±1.28)mm,上下前磨牙临床牙冠高度均有显著增加,下颌多于上颌。下磨牙临床牙冠高度亦明显增加,上磨牙不明显。结论 改良Nance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口内装置,并能快速打开咬合,尤其适用于深覆[牙合]低角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Nacne弓 [牙合] 深覆[牙合]
下载PDF
微种植钉矫治下颌舌倾错位磨牙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冠花 刘红 李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45-646,共2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舌倾错位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颊向牵引并压低舌向倾斜的下颌磨牙,矫正磨牙正锁牙合,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种植钉支抗在扶正舌倾磨牙过程中,对该牙有一定的压...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舌倾错位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种植钉作为支抗颊向牵引并压低舌向倾斜的下颌磨牙,矫正磨牙正锁牙合,并对矫正前后X线投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种植钉支抗在扶正舌倾磨牙过程中,对该牙有一定的压低作用,L7-MP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支抗有效控制了下颌平面角MP-FH的增大,矫治前后MP-FH无明显改变(P>0.05);SNA、SNB及AN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矫正舌倾磨牙效率较高,并可有效压低患牙,控制患者面部的垂直高度,方法简单、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支抗 舌倾错位 [牙合]
下载PDF
严重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隐形矫治1例
16
作者 李俊雄 李思玉 +2 位作者 陈虹君 冯敬哲 李丽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8-561,共4页
成人正锁[牙合]的矫治难度较大。本病例采用隐形矫治器结合种植支抗技术对严重的单侧后牙正锁[牙合]进行了矫治。
关键词 [牙合] 隐形矫治
下载PDF
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17
作者 李爽 马啸宙 +3 位作者 谢冰鑫 毛露珈 王瀚平 王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位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30例(双侧组)、单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30例(单侧组)作为实验组,选择后牙咬合基本正常的成人60例作... 目的探究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位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双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30例(双侧组)、单侧磨牙正锁[牙合]患者30例(单侧组)作为实验组,选择后牙咬合基本正常的成人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拍摄锥形束CT,导入医学三维影像软件测量并比较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结果比较单侧组的非锁[牙合]侧颞下颌关节、双侧组和对照组的左侧颞下颌关节,结果显示关节前间隙双侧组[中位数(四分位距)为2.36(1.39) mm]大于对照组[1.84(0.69) mm](P=0.011),髁突水平角双侧组(28.28°±10.01°)大于对照组(21.62°±8.39°)(P=0.006),髁突长轴双侧组[中位数(四分位距)为(17.39±2.17) mm]短于对照组[(18.67±3.97) mm](P=0.035);比较单侧组的锁[牙合]侧、双侧组和对照组的右侧颞下颌关节,关节前间隙双侧组[中位数(四分位距)为2.10(1.13) mm]和单侧组[2.22(1.09) mm]大于对照组[1.68(0.69) mm](P=0.006),髁突水平角双侧组(25.23°±11.02°)和单侧组(25.34°±9.88°)大于对照组(20.84°±8.72°)(P=0.044)。单、双侧组髁突不对称程度大于对照组,双侧组髁突长度、髁突高度和冠状面面积不对称指数均大于6%。单、双侧组髁突后移位比例(36.7%,41.7%)显著大于对照组(21.7%)(P=0.021)。结论单、双侧磨牙正锁[牙合]可引起髁突形态的不对称,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后移且髁突形态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颞下颌关节 形态 位置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牙体及牙周组织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健 黄福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6-9,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测量了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相关数据,对比对照组与单侧正锁[牙合]组及双侧正锁[牙合]组的差异。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50例,设为正锁... 目的:本研究利用CBCT测量了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相关数据,对比对照组与单侧正锁[牙合]组及双侧正锁[牙合]组的差异。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50例,设为正锁[牙合]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口腔检查的双侧后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的志愿者50名,设为对照组。最终纳入测量的为单侧组只计算患侧为38例,双侧组两侧均计算为24例,对照组两侧均计算为100例。拍摄CBCT,测量第二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牙冠转矩和牙长轴倾斜度)、牙槽骨厚度、牙槽骨倾斜度、阻抗中心间宽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侧组、双侧组与对照组的第二磨牙转矩交角和牙长轴倾斜度交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槽骨厚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锁[牙合]组牙槽骨倾斜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的阻抗中心间宽度显著大于单侧组及双侧组,对照组下颌第二磨牙的阻抗中心间宽度显著小于单侧组及双侧组(P<0.05)。结论: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会导致咀嚼运动方式及咬合肌力改变;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牙槽骨厚度显著缩小,牙周风险会升高;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牙体的倾斜会导致牙槽骨的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第二磨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应用固定螺旋缩弓器矫治严重多个后牙正锁 被引量:1
19
作者 商燕丽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447-448,共2页
目的研究利用固定螺旋缩弓器缩小上颌牙弓,矫治上牙弓较宽为主的严重多个后牙正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例恒牙颌患者,因为上颌牙弓过宽,有2~3个后牙正锁,均使用固定的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固定螺旋缩弓器治疗,通过测量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利用固定螺旋缩弓器缩小上颌牙弓,矫治上牙弓较宽为主的严重多个后牙正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例恒牙颌患者,因为上颌牙弓过宽,有2~3个后牙正锁,均使用固定的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固定螺旋缩弓器治疗,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的模型上的牙弓宽度,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结果平均疗程2~3个月,后牙正锁解除。牙弓宽度平均缩小4.5 mm。结论固定螺旋缩弓器矫治正锁高效,避免了一些常规方法引起的不良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螺旋缩弓器 [牙合]
下载PDF
成人重度正锁矫治1例
20
作者 彭劲英 余兵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B期271-272,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要求矫牙.查:凸面型,牙式8765431/7654321 1234567/234567 2/1缺失,63/63 36/36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区覆盖10mm,覆[牙合] Ⅲ°(7mm),上中线右偏3mm,上下spee曲线陡斜,上下牙弓均为尖圆形,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0岁,要求矫牙.查:凸面型,牙式8765431/7654321 1234567/234567 2/1缺失,63/63 36/36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区覆盖10mm,覆[牙合] Ⅲ°(7mm),上中线右偏3mm,上下spee曲线陡斜,上下牙弓均为尖圆形,87/178唇(颊)倾,87/7 78/7正锁[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牙合] 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