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40
1
作者 黎翠梅 陈巧玲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8,共5页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非劳动力人数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对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生产性支出、生活性...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华容县和安乡县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非劳动力人数占家庭人口数的比例、对借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生产性支出、生活性支出、户主的政治面貌情况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正规借款 正规借款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温岭市的调查 被引量:34
2
作者 潘海英 翟方正 刘丹丹 《财贸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48-56,共9页
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借贷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户均借款数额较大,且增长迅速;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合作银行,但民间借贷也是一个补充途径;约75%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产业;以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为主;农户之间的民间借贷以低息、... 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借贷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户均借款数额较大,且增长迅速;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合作银行,但民间借贷也是一个补充途径;约75%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产业;以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为主;农户之间的民间借贷以低息、借条形式为主,规范性较好。进一步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总收入、非农收入、借贷倾向、借贷次数、储蓄存款、从事行业和地理区域是对借贷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地区 农户借贷需求 正规借款 正规借款
下载PDF
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阚先学 《经济师》 2010年第7期20-21,共2页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农户生活性支出、户主年龄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有正的影响,而农户的经营规模对农户的借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正规借款 正规借款
下载PDF
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需求 被引量:9
4
作者 樊颖 杨赞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32,共18页
本文针对以"社会网络"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和以"金融素养"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与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需求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3)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的规模和强度会通过... 本文针对以"社会网络"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和以"金融素养"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与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需求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3)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的规模和强度会通过社会资本累积抑制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概率和规模;(2)金融素养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概率和规模;(3)在联合影响路径方面,社会网络和金融素养对居民在非正规借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决策的影响具有对冲性;与此同时,非正规借款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挤出作用对于所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家庭、收入不确定性高的家庭更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中国特色背景下居民家庭的信贷决策行为,对于促进宏观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金融素养 住房抵押贷款需求 正规借款
原文传递
资产结构与农户借款行为--基于CHIPS8000农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谭燕芝 罗午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48,共5页
利用CHIPS2008数据库的8000农户数据,在控制了农户家庭特征和村庄变量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分析,并通过IV-Probit模型和LPM进行稳健性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农户金融资产余额越高、负债余额越高、自有住房价值越低,农户进行借款... 利用CHIPS2008数据库的8000农户数据,在控制了农户家庭特征和村庄变量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进行分析,并通过IV-Probit模型和LPM进行稳健性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农户金融资产余额越高、负债余额越高、自有住房价值越低,农户进行借款的概率越大;社会资本越多,农户非正规借款的概率越高。此外,研究还发现,家庭总收入越低、人均耕地面积越高、户主年龄和家庭平均年龄相对越低、家庭总人数越多、户主接受过农业生产培训、有在校学生农户的借款需求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结构 农户借贷行为 正规借款需求 正规借款需求
原文传递
社会网络与城镇居民的正规和非正规借贷: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样本的证据
6
作者 黄露露 章元 姚麦蒂 《上海经济》 2021年第1期88-104,共17页
基于来自国家统计局的16个省市2006-2014年的城镇住户面板数据,本文研究社会网络对城镇家庭的正规借款和非正规借款是否都具有因果效应。在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对家庭借款之和、正规... 基于来自国家统计局的16个省市2006-2014年的城镇住户面板数据,本文研究社会网络对城镇家庭的正规借款和非正规借款是否都具有因果效应。在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对家庭借款之和、正规借款和非正规借款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与正规借款相比,社会网络对非正规借款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能够发挥社会担保作用并增加家庭的借款金额,这一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信贷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意味着中国城镇金融市场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城镇居民 正规借款 正规借款
下载PDF
非正规高息借款: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选择?——基于江苏1202户农村家庭的调查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宁 张兵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6,共12页
本文基于农村调研数据,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家庭在生产投资方面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选择行为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对农村家庭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决策影响并不显著,而受到自我信贷配给对家... 本文基于农村调研数据,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家庭在生产投资方面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选择行为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对农村家庭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决策影响并不显著,而受到自我信贷配给对家庭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概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即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是农村家庭的主动选择行为,而非由于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缘故;选择自我信贷配给的家庭是基于对银行贷款交易成本、时滞、期限等因素的考虑,而受到银行信贷配给却未借入非正规高息借款的家庭主要是基于对利率的考虑。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以需求为导向,强调贷款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高息借款银行信贷配给 自我信贷配给 带删失的Probit模型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04,共9页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女性创业 社会资本 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下载PDF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收入效应——基于CHFS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金雅 周佳利 刘际陆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8-83,共6页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发布的数据,对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家庭的借贷行为对农业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借贷行为具有收入效应,且相比于非正规金融借款,正规金融贷款的收入效应更强烈,而农户受教育的程度会影...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发布的数据,对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家庭的借贷行为对农业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借贷行为具有收入效应,且相比于非正规金融借款,正规金融贷款的收入效应更强烈,而农户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借贷行为的收入效应。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借贷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户借贷的收入效应强于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借贷 正规金融贷款 正规金融借款 农户收入 收入效应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