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 <0.01),丙咪嗪90 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 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6.4±2.6 vs 18.3±3.2;第4天:7.0±3.1 vs 20.1±3.1,P <0.05),巴戟天寡糖50 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1±2.8 vs 20.1±3.1, P <0.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 <0.01),丙咪嗪90 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 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6.4±2.6 vs 18.3±3.2;第4天:7.0±3.1 vs 20.1±3.1,P <0.05),巴戟天寡糖50 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1±2.8 vs 20.1±3.1, P <0.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