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正反杂交后代耐盐性能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的相关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思发 颜标 +3 位作者 蔡完其 李腾云 荚金华 张艳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 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F2)、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F2)、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4个遗传型群体的耐盐性实验表明:(1)4个遗传型群体的平均成活时间(MST)、50%成活时间(ST50)以及96h半数致死浓度(MLS-96)由高到低依次为:萨罗、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2)、尼罗,死亡率与盐度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两个杂交种超越尼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N)表现为正值,超越萨罗的超亲杂种优势值(HS)表现为负值,说明它们的耐盐力都超过了尼罗,但都未超过萨罗;(3)尼罗×萨罗(F2)的平均杂种优势值(HM)表现为负值,萨罗×尼罗(F2)的HM除其MLS-96表现为负值,其MST和ST50均为正值,说明萨罗×尼罗(F2)的耐盐性能略优于尼罗×萨罗(F2)。对尼罗×萨罗(F2)、萨罗×尼罗(F2)、尼罗×萨罗(F1)、萨罗×尼罗(F1)、尼罗、萨罗6个遗传型群体的SSR分析发现:(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遗传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3项指标一致,表明F1遗传多样性比亲本增强2/3左右,这与杂交种的基因重组有关;F2又比F1增强1/10左右,初步认为这与F2的遗传分化有关;(2)引物Os-64和Os-75仅在尼罗、尼罗×萨罗(F1)及尼罗×萨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尼罗母系遗传;引物Os-25和IGF仅在萨罗、萨罗×尼罗(F1)及萨罗×尼罗(F2)中扩增出条带,表现出强烈的萨罗母系遗传,这4条引物可作为判别杂交鱼母本来源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正反交杂种 耐盐 杂种优势 SSR
下载PDF
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_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郝峰 于卓 +2 位作者 马艳红 李小雷 刘翠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和EST同工酶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航道冰草 正反交杂种 染色体加倍植株 同工酶酶谱表征
下载PDF
甜瓜属正反交杂种叶绿素生物合成与代谢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友根 崔利 陈劲枫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2-456,共5页
对甜瓜属野生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简称HH)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 cv.Beijingjietou,2n=14,简称CC)的正反交杂种(正交:野生黄瓜×栽培黄瓜‘北京截头’,HC;反交:栽培黄瓜‘北京截头’×野生黄瓜... 对甜瓜属野生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简称HH)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 cv.Beijingjietou,2n=14,简称CC)的正反交杂种(正交:野生黄瓜×栽培黄瓜‘北京截头’,HC;反交:栽培黄瓜‘北京截头’×野生黄瓜,CH)及亲本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判断甜瓜属正反交杂种发生黄叶新表型变异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正反交杂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正反交杂种叶绿素酶活性虽有升高,但与双亲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分析结果显示,正交杂种(HC)从δ-氨基乙酰丙酸(ALA)到Mg-原卟啉IX(Mg-ProtoIX)过程的物质含量与双亲差异不显著,但原脱植基叶绿素酸酯(Pchlide)含量明显增加,Chla含量降低,可知其叶绿素合成受阻于Pchlide转化为Chla过程;反交杂种(CH)中ALA和胆色素原(PBG)含量显著增加,但尿卟啉原(Urogen Ⅲ)含量显著降低,随后的物质含量均有所减少,可知其叶绿素合成受阻于PBG转化为Urogen Ⅲ过程。本研究揭示了甜瓜属正反交杂种黄叶新表型产生机制不同,进一步说明了甜瓜属种间正反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正反交杂种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酶活性 叶绿素合成前体
原文传递
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杂交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峰 刘翠玲 郝水源 《河套学院论坛》 2010年第4期13-18,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代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2个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航道冰草×...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F1代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POD同工酶酶谱表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抽穗期2个不同发育阶段,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植株与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正交杂种F1代植株、航道冰草×蒙古冰草反交杂种F1代植株、蒙古冰草亲本、航道冰草亲本的POD同工酶酶带在数目、位点及强弱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正、反交杂种F1代与其染色体加倍植株在蛋白质水平相互识别的重要依据;在对不同植物材料鉴定时从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要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各材料间酶谱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其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航道冰草 正反交杂种 染色体加倍植株 同工酶酶谱表征
原文传递
八倍体小黑麦与硬粒小麦正反交杂种的杂交能力和胚乳发育
5
作者 向平 Kapila,RK 《国外作物育种》 2001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八倍体小黑麦 硬粒小麦 正反交杂种 杂交能力 胚乳发育
下载PDF
不同浸酸和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孵化的影响
6
作者 林健荣 钟生泉 《广东蚕丝通讯》 1989年第3期41-44,共4页
广蚕三号×7532品种自通过省级鉴定之后,在生产上正逐步扩大饲养。随着养蚕数量的增加,为能更好地把握蚕种在冷藏、浸酸、催青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提高蚕种的孵化质量,解决在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不同浸酸时间、... 广蚕三号×7532品种自通过省级鉴定之后,在生产上正逐步扩大饲养。随着养蚕数量的增加,为能更好地把握蚕种在冷藏、浸酸、催青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措施,提高蚕种的孵化质量,解决在生产上所遇到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不同浸酸时间、温度以及不同温湿度的催青条件对广蚕三号×7532蚕种的孵化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生产参考。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杂种。二、处理方法 1.浸酸处理用产后在75~78°F的常温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酸 正反交杂种 技术处理措施 试验调查 温湿度条件 蚕种催青 温度处理 试验结果 电热恒温培养箱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关于中国野蚕和家蚕杂交幼虫的体重和绢丝腺的成长
7
作者 戴平 岩下嘉光 +1 位作者 朱勇 徐水 《蚕学通讯》 1994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中国野蚕和家蚕杂种后代幼虫成长期的体重和丝腺重的增加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蚁蚕的最大幼虫体重增加率,野蚕比家蚕显著低.杂种表现两亲的中间的成长率.并且在正反杂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野蚕同日1号的杂种丝腺的成长显著,茧丝量的生产... 对中国野蚕和家蚕杂种后代幼虫成长期的体重和丝腺重的增加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蚁蚕的最大幼虫体重增加率,野蚕比家蚕显著低.杂种表现两亲的中间的成长率.并且在正反杂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野蚕同日1号的杂种丝腺的成长显著,茧丝量的生产也显著.对野蚕、家蚕及其杂种的五龄期体重(X)的丝腺重(Y)的回归符合allometry式.回归系数a在5%的水平上,几乎与品种,杂交组合以及雌雄无关,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国野蚕 绢丝腺 回归系数 正反交杂种 体重增加 干物重 幼虫生长 杂交组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体外培养和遗传育种
8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12期93-102,共10页
903453 两豇豆品种之间的种间杂交[英]/Chem.H.K.…∥Theor.Appl.Genet.-1989,78(5).-641~647[译自DBA,1990,9(8),90-04509]利用胚胎培养产生了豇豆 Vignaradiata(2n=22)和豇豆 V.glabrescens(2n=44)的种间杂种.经过未成熟胚胎萌发恢复... 903453 两豇豆品种之间的种间杂交[英]/Chem.H.K.…∥Theor.Appl.Genet.-1989,78(5).-641~647[译自DBA,1990,9(8),90-04509]利用胚胎培养产生了豇豆 Vignaradiata(2n=22)和豇豆 V.glabrescens(2n=44)的种间杂种.经过未成熟胚胎萌发恢复V.glabresens x V.radiata杂种.通过胚胎培养的芽形成获得正反交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交杂种 愈伤组织 细胞悬浮培养 胚胎发生 胚胎培养 人工种子 豌豆球蛋白 六倍体 体细胞胚 卡那霉素抗性
下载PDF
家蚕品种苏_5、苏_6正反交茧丝性状的测试分析
9
作者 郑小坚 虞晓华 +4 位作者 管竞芳 刘明珠 陶鸣 冯曙伦 谢世怀 《江苏蚕业》 1999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江苏省现行多丝量蚕品种苏_5、苏_6正反交杂种春茧(本省镇江等4个蚕品种试验场提供)为材料,进行茧丝性状测试试验,结果发现9年来该品种的茧丝长等7项茧丝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测定均值下降量:茧丝长174m、解舒率13.96%、解舒丝长... 以江苏省现行多丝量蚕品种苏_5、苏_6正反交杂种春茧(本省镇江等4个蚕品种试验场提供)为材料,进行茧丝性状测试试验,结果发现9年来该品种的茧丝长等7项茧丝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测定均值下降量:茧丝长174m、解舒率13.96%、解舒丝长320m、茧丝纤度0.33D、粒茧丝量0.102G、洁净6.44分、清洁1分;出丝率变化不明显。其中以解舒丝长、洁净两项性状的下降对茧丝质影响最大。试验分析认为苏_5、苏_6正反交杂种存在着茧丝性状退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苏5 苏6 正反交杂种 茧丝性状 测试 退化
下载PDF
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_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AFLP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卓 马艳红 +2 位作者 李小雷 郝峰 包美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9,共6页
利用AFLP分子际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对适宜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4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6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 利用AFLP分子际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对适宜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4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6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1%;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6594~0.8182,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0.72为基准可划分为3类,即亲本蒙古冰草与正反交杂种F1为一类、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加倍植株为一类、亲本航道冰草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航道冰草 正反交杂种F1 染色体加倍植株 AFLP
下载PDF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
11
作者 时增凯 张爱民 刘广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64-64,共1页
小麦籽粒的蛋白质是胚乳性状。长期以来,人们用2N 模型研究其遗传,且有不少研究把植株与其所结种子当作同一世代进行分析。莫惠栋(1987)从理论上提出了胚乳性状的3N遗传模型,后又提出一系列用3N 模型研究胚乳性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遗传研究 遗传模型 莫惠栋 遗传效应 单粒 剂量效应 正反交杂种 杂交组合 电泳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