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栀子UPLC定量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徐鑫 戚华文 +6 位作者 高德嵩 蔡新娜 金磊 金红利 王超然 刘艳芳 梁鑫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416-4422,共7页
建立不同产地的26批栀子药材定量指纹图谱,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栀子药材中主要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进而通过化学计量学对栀子药材进行产地区分,并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PLC切换波长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ASS ... 建立不同产地的26批栀子药材定量指纹图谱,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栀子药材中主要成分进行快速鉴定,进而通过化学计量学对栀子药材进行产地区分,并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PLC切换波长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ASS C18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用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6批栀子药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9,标定了1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文献比对以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鉴定出单萜类、环烯醚萜类、二萜类等共16个化合物。运用PCA和OPLS-DA,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栀子药材,并确定西红花苷Ⅰ和栀子苷为差异性质量标志物。不同产地栀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栀子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栀子的药效物质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定量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质谱 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洪家丽 李秋艺 +9 位作者 潘雨阳 郭伟灵 黄梓芮 赵立娜 钱敏 白卫东 倪莉 饶平凡 刘斌 吕旭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144,共8页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传统酿造过程不同时期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变化显著,优势菌群-挥发性风味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大多与传统酿造中、末期中的优势菌群呈正相关。研究结果阐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香气组分形成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确定与关键香气组分形成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类型,为红曲黄酒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发酵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挥发性风味组分 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天亮 杨林林 +4 位作者 董诚明 高启国 齐大明 徐晓丽 李江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833-4843,共11页
目的建立道地产区及不同主产区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为金银花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河南、山东、河北产区的金银花样品,优化提取与检测方法,建立最佳HPLC指纹图谱条件... 目的建立道地产区及不同主产区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为金银花质评质控体系的构建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探索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河南、山东、河北产区的金银花样品,优化提取与检测方法,建立最佳HPLC指纹图谱条件。色谱柱: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条件,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45 nm;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38℃。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对HPLC图谱数据进行共有峰确定、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结果3个产地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45个共有峰成分,标示出16个色谱峰。HCA与PCA结果可将河南产区与山东、河北产区金银花样品完全区分。OPLS-DA分析结果表明异绿原酸B、香豆酸、莫诺苷、芦丁、新绿原酸、断氧化马钱苷等物质含量在河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山东、河北产金银花;绿原酸、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在山东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河北产金银花;忍冬苷在河北产金银花样品中普遍高于河南、山东产金银花。结论所建立的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可应用于金银花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及其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道地因子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异绿原酸B 香豆酸 莫诺苷 芦丁 新绿原酸 忍冬苷 断氧化马钱苷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菲菲 钱大玮 +5 位作者 郭盛 严辉 欧阳臻 卞晓坤 赵秋龙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9-617,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法进行质谱扫描。结果:18个待测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0.992 3<r^2<0.999 9)。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绘制OPLS-DA得分图及VIP图,发现了芍药苷亚硫酸酯、槲皮素、儿茶素、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为硫熏与未硫熏样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结论:建立一种全面、准确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同时为鉴别牡丹皮药材是否经硫熏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硫熏 差异性成分 芍药苷亚硫酸酯 槲皮素 儿茶素 氧化芍药苷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甲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技术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路 郭伟灵 +7 位作者 周文斌 林怡辰 洪家丽 刘绘鹏 刘斌 倪莉 饶平凡 吕旭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 目的:探究红曲和药白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不同酿造用曲酿造的酒样中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A酒(红曲+药白曲)与B酒(红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有10种,而A酒(红曲+药白曲)与C酒(药白曲)以及B酒(红曲)与C酒(药白曲)的显著性差异挥发性物质相同,各有8种。结论:红曲对红曲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而药白曲对其挥发性物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红曲 药白曲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陈酿条件对浙江玫瑰醋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穆晓静 方冠宇 蒋予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62-270,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35~40℃)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中醇类、酸类、酯类等均显著低于低温(0~5℃)、常温(20~25℃)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但酮类、醛类总含量普遍偏高,其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明显增多;PCA、OPLS-DA均可对不同条件下陈酿的浙江玫瑰醋进行有效区分,其中高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和常温陈酿2.5 a的玫瑰醋可归为一类,低温陈酿5个月和常温陈酿5个月的玫瑰醋归为一类,说明高温陈酿可缩短陈酿周期;通过OPLS-DA S-plot图和OPLS-DA荷载图得出了可区分不同陈酿条件下的玫瑰醋中的重要香气成分和每种陈酿条件下的浙江玫瑰醋中特征性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玫瑰醋 陈酿条件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籽粒和面条品质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豪 黄园园 +9 位作者 汪辉 周玉 沈家成 张璨 丁锦锋 邹娟 马尚宇 郭文善 郑文寅 姚大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93-2207,共15页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麦区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差异,选出重要品质性状指标,以及对面条等加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区划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各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种植于3个省份6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25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和评价该地区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区分省份间品质性状的差异;对影响面条品质的因素作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所有品质性状在地点、品种、品种×地点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将所有品质性状分为淀粉糊化指数、面粉吸水指数、粉质仪指数、蛋白质指数、面粉色泽指数、麦谷蛋白指数、淀粉崩解值指数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值达81.250%,涵盖绝大多数的品质性状;对总体的品质评价起第一主导作用的是淀粉糊化指数,其次是面粉吸水指数和粉质仪指数;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麦区3个省份间品质性状差异表现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上;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对面条感官评价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而淀粉糊化的崩解值和面筋表现指数对面条感官评价的负向作用较大。【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种植区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淀粉糊化特性指数等品质性状表现易受环境的影响,且是影响该区总体品质评价的第一主导因子;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等3个省份间小麦品种在反弹值、最终黏度、低谷黏度和峰值黏度等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最大,在选育该区中弱筋小麦品种和评价其品质时,应加强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敉 许春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评价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代谢通路机制。方法SD大鼠(8周龄,雄性) 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和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评价血府逐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代谢通路机制。方法SD大鼠(8周龄,雄性) 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和中药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中药治疗组于造模前后给予血府逐瘀汤液[含生药10 g/(kg·d)]连续灌胃2周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灌药2周后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MS)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代谢谱的变化情况,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检测结果作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作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对比,筛选出1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12个,下调的4个;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出1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显著上调的有4个代谢物,显著下调的有10个代谢物。在模型组上调的12个代谢物中,其中有7个代谢物在中药治疗组下调;在模型组下调的4个代谢物中,其中有3个在中药治疗组中下调。血府逐瘀汤对CIS保护作用的代谢途径主要有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色氨酸代谢)、鞘磷脂代谢和丁酸代谢等。结论血府逐瘀汤液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府逐瘀汤 代谢组学 通路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茜 尚丽丽 +3 位作者 晏婷婷 陈媛 付跃进 李改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针对不同地区所产沉香品质差别较大以及传统沉香产地鉴别主要依赖经验判断等问题,研究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特征,探讨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对沉香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为沉香资源品质评价和原产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针对不同地区所产沉香品质差别较大以及传统沉香产地鉴别主要依赖经验判断等问题,研究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特征,探讨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对沉香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为沉香资源品质评价和原产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6批次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沉香为研究对象,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基于“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获得色谱峰保留时间、峰面积信息,筛选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指纹特征峰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立沉香产地判别方法。【结果】不同产地沉香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85个特征峰变量分析发现,莞香系沉香的色酮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星洲系沉香的沉香四醇色谱峰极高,其余色酮相对含量较低;惠安系沉香的色酮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莞香系稍低,较星洲系稍高,依其产地地理位置分布,在3个产地中体现出一定过渡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样品基本上可依据产地不同聚合成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训练集和检验集样品产地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结论】不同产地沉香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一定地域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判别沉香产地,为濒危珍贵沉香的产地溯源提供一种新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特征 产地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地瓜藤的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锋 杨澜 +4 位作者 成婷婷 黄旭龙 范东生 吴红梅 王祥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388-3392,共5页
目的:建立地瓜藤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F C18,流动相为0.2%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1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μL。以14号峰为参照,绘制1... 目的:建立地瓜藤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F C18,流动相为0.2%乙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1 mL/mi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μL。以14号峰为参照,绘制10批地瓜藤药材样品及2批混淆品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IMCA 13.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0批地瓜藤药材样品共有2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39~0.935之间,2批混淆品的相似度分别为0.503、0.173,表明本方法可区别地瓜藤与混淆品。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10批地瓜藤药材样品可聚为2类,S3~S5、S9、S10聚为一类,其余聚为一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变量投影值>1的7个成分,这7个成分可能是引起10批地瓜藤药材样品质量差异的主要成分。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用于地瓜藤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藤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的人参皂苷Rb1对SH-SY5Y细胞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银平 律广富 +5 位作者 张乔 姚梦杰 梁新合 李茎 张辉 孙佳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8,共10页
采用基于1H NMR的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人参皂苷Rb1对谷氨酸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应用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SH-SY5Y细胞在造模和给药前后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利用1H NMR技术平台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细胞代谢的动... 采用基于1H NMR的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人参皂苷Rb1对谷氨酸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应用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SH-SY5Y细胞在造模和给药前后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利用1H NMR技术平台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细胞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揭示SH-SY5Y细胞在造模和给药前后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能通过减少谷氨酸诱导SH-SY5Y细胞凋亡而产生保护作用,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鉴定出谷氨酸、牛磺酸、乙酸、精氨酸、肌酸、丙氨酸和脯氨酸共7个差异代谢物。经Metaboanalyst分析,主要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共5条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主要通过影响多种能量及氨基酸代谢对氧化损伤的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细胞代谢组学 1H核磁共振 凋亡保护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道地产区蒙古黄芪的质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晨光 李存玉 +5 位作者 杨珊 许启龙 郑云枫 王玉富 李红阳 彭国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183-3190,共8页
采用HPLC-ELSD建立黄芪指纹图谱,分析内蒙古、宁夏、甘肃道地产区黄芪仿野生程度。以野生黄芪为对照,通过色谱峰指认,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探讨道地产区黄芪的质量差异。建立了不同道地产... 采用HPLC-ELSD建立黄芪指纹图谱,分析内蒙古、宁夏、甘肃道地产区黄芪仿野生程度。以野生黄芪为对照,通过色谱峰指认,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探讨道地产区黄芪的质量差异。建立了不同道地产区黄芪药材HPLC指纹图谱;质谱定性分析指认出18个成分;相似度评价显示32批黄芪样品相似度为0.688~0.993,其中,山西产区样品相似度在0.688~0.993,内蒙古产区样品相似度在0.835~0.989,宁夏产区样品相似度在0.934~0.988,甘肃产区除25号样品外,其余样品相似度在0.729~0.876;聚类分析显示除样品11和25外,黄芪样品可按产区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2批黄芪样品可按品质和产地聚类且内蒙古产区黄芪的仿野生程度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野生、家种黄芪差异性的6个成分为丙二酰基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Ⅰ、丙二酰基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苷、丙二酰基芒柄花苷、丙二酰基黄芪紫檀烷苷。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分析黄芪的产地和种植环境差异,可为野生黄芪资源的替代和保护及黄芪的种植、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不同炮制品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跃前 程学仁 +5 位作者 吴文平 朱德全 黄敏烨 杨晓东 罗宇琴 何广铭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目的建立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方法应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目的建立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方法应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0~6 min为238 nm,6~11 min为440 nm,11~18 min为238 nm。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的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2.0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对不同炮制品分组贡献最大的共有组分。结果3种炮制品共有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Ⅱ4个化合物,各炮制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OPLS-DA结果发现栀子与焦栀子、栀子与炒栀子、焦栀子与炒栀子均存在差异,对差异贡献最大的组分分别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与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能有效区分栀子的不同炮制品,为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UPLC指纹图谱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五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黄水变化规律探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治国 江科 +4 位作者 乔宗伟 安明哲 任志强 卫春会 邓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16,共7页
为探究五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黄水的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通过对五粮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的黄水进行连续采样,检测黄水理化指标,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为探究五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黄水的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通过对五粮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的黄水进行连续采样,检测黄水理化指标,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黄水中的风味物质,比较不同天数的黄水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差异。结果表明,黄水pH值在整个发酵周期稳定在3.35~3.50;酸度在35 d达到最大值57.77 mmol/100 mL;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酒精度在28 d达到最大值3.41%vol;固形物含量波动较大,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存在一定关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期的黄水风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变异权重参数值大于1的风味物质有11个,主要为酯类和酸类,其中乳酸乙酯及己酸乙酯大量产生于7~35 d,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在42~70 d大量积累。该研究获得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黄水物质变化规律,为后期选择黄水作为介质监控发酵过程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黄水 风味物质 色谱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大鲵肝茶叶水提液脱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俊霞 赵萍 +2 位作者 万小辉 别玲玲 金文刚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7,共10页
目的:探讨茶叶水提液对大鲵肝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感官腥味值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经茶叶水提液处理不同时间(0,5,10,15,20 min)大鲵肝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与未脱腥组相比,经茶叶水提液脱腥处理5 min后大鲵肝脏... 目的:探讨茶叶水提液对大鲵肝的脱腥效果。方法:采用感官腥味值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分析经茶叶水提液处理不同时间(0,5,10,15,20 min)大鲵肝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与未脱腥组相比,经茶叶水提液脱腥处理5 min后大鲵肝脏腥味值显著下降(P<0.05),处理10 min后腥味值基本稳定。不同脱腥时间下大鲵肝样品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10种醇类、8种醛类、5种酯类、5种酮类、3种烯烃类和1种醚类。经脱腥处理后,大鲵肝中醇、烯烃、醚、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出10种潜在特征标志物(VIP>1),包括4种酮类、2种醇类、2种醛类、1种烯类和1种醚类。随着脱腥时间的延长,蘑菇醇、2-丁酮二聚体、异戊醇单体、2-丁酮单体相对含量呈降低趋势,而正己醛单体、异戊醛单体、丙酮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茶叶水提液处理5~10 min能够明显降低大鲵肝腥味,通过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脱腥过程中大鲵肝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肝脏 脱腥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有机物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女性关键生育力评价指标雌二醇、抗苗勒管激素及窦卵泡数目的拉曼光谱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如男 郭兴道 +3 位作者 陈文杨 沈丽霞 高超 张癸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3-1230,共8页
目的选取评价女性生育力的关键指标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及窦卵泡数目(AFC),探究其在健康女性和不孕女性血清样本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差异性及其应用于临床女性生育力评价初筛的可能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选取评价女性生育力的关键指标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及窦卵泡数目(AFC),探究其在健康女性和不孕女性血清样本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差异性及其应用于临床女性生育力评价初筛的可能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育龄期的健康女性和不孕女性血清标本共236份,所有受试者年龄均处于育龄阶段(22~49岁),平均年龄为(30.8±5.1)岁。依据临床检测结果,将血清标本分为E2高值组(>5 000 pmol/L,78例)与E2低值组(<500 pmol/L,86例)、AMH高值组(≥1.1 ng/mL,33例)与AMH低值组(<1.1 ng/mL,30例)、AFC高值组(>14个,68例)与AFC低值组(<7个,34例)。建立血清SERS分析法并检测各组样本的拉曼光谱,对信号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置换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标本的平均拉曼光谱形态和谱峰E2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AMH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AFC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基本相似,但谱峰强弱在3个指标的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存在差异。在OPLS-DA模型中,E2、AMH和AFC 3个指标的高值组与低值组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组间分离趋势,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与0.996、0.995与0.995、1与1。结论 SERS技术具备应用于临床女性生育力初筛的潜力,血清SERS图谱作为不孕不育早期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不育 抗苗勒管激素 窦卵泡数目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小血藤质量 被引量:8
17
作者 肖会敏 杨旭 +5 位作者 黄新文 罗欢欢 刘洋 李捷 党学德 王四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hotodiode array,PLC-PDA)建立小血藤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小血藤中3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评价24批不同产地小血藤的质量。方法用Shim-pack Scepter C_(18)...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hotodiode array,PLC-PDA)建立小血藤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小血藤中3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评价24批不同产地小血藤的质量。方法用Shim-pack Scepter C_(18)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1 mL·L^(-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00 nm。指纹图谱数据导入SPSS 26.0与SIMCA 14.1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小血藤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其中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24批小血藤指纹图谱发现共有峰22个,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3个峰;陕南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2,其余样品的相似度均低于0.92;24批小血藤可聚为2类,S1~S16、S21、S22聚为Ⅰ类,S17~S19、S23、S24聚为Ⅱ类;前5种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16%、19.03%、17.47%、10.93%、8.3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89%;芦丁、紫云英苷、17号峰、6号峰、13号峰5种成分为影响小血藤质量的差异标志物;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0.2728~0.4764、0.0583~0.1558、0.0421~0.0574 mg·g^(-1)。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小血藤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藤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芦荟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严雅慧 李淑萍 +1 位作者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53-361,共9页
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芦荟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芦荟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批芦荟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 采用Phenomenex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芦荟的指纹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芦荟药材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批芦荟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3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6个成分;除了广西的3批药材之外,其他药材相似度都在0.93以上;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2批芦荟分为3类;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筛选出芦荟药材差异的5个色谱峰,并以相同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本文将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简便准确,为芦荟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与矿物元素指纹特征的金银花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静娜 李安 +5 位作者 张强 赵云平 赵琳琳 苏蘩 孙萌 刘征辉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华北地区小尺度空间下的金银花产地溯源模型,为金银花产地溯源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采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河南5个产区共159份金银花样本,利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金银花样本的碳、氮、... 本研究旨在建立华北地区小尺度空间下的金银花产地溯源模型,为金银花产地溯源检测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采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河南5个产区共159份金银花样本,利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金银花样本的碳、氮、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22种矿物元素含量,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by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DA)及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建立了金银花的产地溯源模型。单因素ANOVA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碳、氮、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及22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值,在5个产区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采用PCA、PLS-DA、OPLS-DA分析了不同产区金银花样本中碳、氮、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及矿物元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OPLS-DA分析中,5个产区的金银花样本可以分别较好地聚在一起,模型稳定性好,预测能力强,且未过度拟合;LDA分析中基于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及22种矿物元素含量,建立了不同产区金银花的产地判别函数模型,此判别模型对不同产地金银花样本初始判别和交叉验证的整体正确率分别达98.7%和95.0%。由此可知,基于稳定同位素结合矿物元素,可以实现小尺度空间下金银花样本的产地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产地溯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鉴别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涛 司梦鑫 李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90-229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进行有效分类与鉴别的方法。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7个不同产地40批次的大花红景天~1H-NMR指纹图谱,将~1H-NMR指纹图谱处理转化为数据矩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进行有效分类与鉴别的方法。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采集7个不同产地40批次的大花红景天~1H-NMR指纹图谱,将~1H-NMR指纹图谱处理转化为数据矩阵,结合相似度评价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层序聚类分析(HCA)、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对7个不同产地的大花红景天进行准确分类、鉴别,其中有监督的PLS-DA和OPLS-DA的分析结果优于无监督的PCA分析,OPLS-DA的分类与鉴别效果最优,并且OPLS-DA在对两组数据的分类、鉴别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结论:~1H-NMR指纹图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分类、鉴别不同产地大花红景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核磁共振氢谱 多元统计分析 层序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正交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