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增强的完美悖论及其伦理旨趣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海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共11页
以“NBIC”会聚(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为代表的当代科技革命,在人类增强技术的技术功能展现上,揭开了人类改造或人体增强的“无限光明”的道德前景,从而使得人类以技术方式追求完美、制造完美成为可能。然而... 以“NBIC”会聚(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为代表的当代科技革命,在人类增强技术的技术功能展现上,揭开了人类改造或人体增强的“无限光明”的道德前景,从而使得人类以技术方式追求完美、制造完美成为可能。然而,人类增强技术所揭示的道德前景,能否获得伦理的支持?这仍然是一个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人类增强技术在人类改造和增强自身的“功能完美性”方面表现得越是卓越或者越是不容置疑,它所遭遇到的伦理合法性质疑就会越大。基于技术功能展现的“追求完美”“制造完美”与基于人性道德根据的“反对完美”总是如影随形,二者构成了人类增强的完美悖论。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的论断是将之上升到“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之高度。毫无疑问,走出完美悖论,赢得“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话语的价值方向或伦理旨趣之所在。这要求我们必须审慎看待技术发展导致的无法预测的社会与道德后果。跨越生物保守主义与超人类主义之间相互对峙的鸿沟,寻找两者相通的中道,是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思考不可回避的言说进路。伦理的高阶思考及其旨趣在于:寻求共识框架下人类增强的伦理安全—即不是片面地将科技置于人性的对立面,(不是“科技对人性”而是“科技与人性”)而是在完美悖论中借助伦理的“莫比乌斯带”(Mobius Band of Ethics),探讨“科技-人性”之相互生成、开放融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增强技术 完美悖论 正义 伦理的“莫比乌斯带”
原文传递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2
作者 张凯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72-293,共22页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修其德以强国,惧于夷狄之吴的强大军事实力,献百牢、乱周礼,屈辱至极。又适逢三桓擅权,对外惧强而凌弱,获罪于吴、齐两国。两国遂相继来伐,鲁在地缘政治中,左右腾挪,与吴立约;又以两邑之地贿赂齐,归邾娄子益以平齐之怒。转而又与吴兴兵伐齐,致齐悼公被弑,几乎引发了夷夏大乱。《春秋》追古贵信,鲁却毁信而伐近邻,又随意结盟、立小信以止干戈,致天下没有可信之制、可循之理,而渐失其正。孔子所见之鲁,已不复周礼之邦,王者之气象,岂可再遮其罪,遂以抑鲁扬齐而欲拨乱反正。尽管战争是残酷的,儒家对不正义的战争也是一以贯之地反对,但“齐国书帅师伐我”,定是孔子以笔执刀、反复思索、掩面而记之文,侧重对鲁德性缺失的审判和夷狄犯诸夏的斥责。以此可观《春秋》记录不义之战所用褒贬之辞,蕴含着儒家对正义战争的界定,为如何借暴力手段而起仁义之师提供了形而上的伦理基石,强调在慎战的同时,不能忽视战争对捍卫道义、国家权力,甚至辨乱复礼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夷夏 正义 《春秋》笔法
原文传递
“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的六大关键标识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瑛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8期76-83,共8页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从时间、理论、数量、质量、队伍、动力六个方面,厘清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主要标识,即时间标识——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理...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可从时间、理论、数量、质量、队伍、动力六个方面,厘清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主要标识,即时间标识——到2020年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理论标识——形成中国特色的反腐败理论、学科和话语体系;数量标识——在"减存量、遏增量"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质量标识——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科学权力结构;队伍标识——形成反腐败领导力和职业能力建设标准;动力标识——形成民众有序参与和积极支持反腐败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更多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 “压倒性胜利” 正义 主要标识
下载PDF
流变: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战争”与“和平”
4
作者 张建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4-68,共5页
和平为战争而生还是战争为和平而生?这是莎士比亚一直思考的问题。早期他颂扬战争,但《理查三世》等作品则以隐喻的方式让和平服务于战争,莎士比亚晚期作品中,和平则凌驾于战争之上,最终战争成为实现和平的工具,这历经了漫长的流变过程... 和平为战争而生还是战争为和平而生?这是莎士比亚一直思考的问题。早期他颂扬战争,但《理查三世》等作品则以隐喻的方式让和平服务于战争,莎士比亚晚期作品中,和平则凌驾于战争之上,最终战争成为实现和平的工具,这历经了漫长的流变过程。王权更迭后的政策调整为其提供了社会历史背景,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时期短暂的和平,到稳定繁荣的伊丽莎白时代,再到詹姆斯一世的和平梦想,和平贯穿当时历史。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的主要社会思潮,基督教人文主义以服务和平为目的的“正义之战”观念与这段历史相互影响,为其提供了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 和平 王权政策 正义
下载PDF
抗美援朝:正义之战·扬威之战·固基之战
5
作者 曹普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与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全方位较量。对新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兼具道义与正义、救邻与自救的双重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和平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与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全方位较量。对新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兼具道义与正义、救邻与自救的双重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和平的正义之战,是打出新中国国威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威的扬威之战,也是中共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加速巩固的固基之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正义 扬威 固基
下载PDF
打赢反腐败正义之战新的动员令——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6
作者 韩伯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3期3-3,共1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重大的战略思路,为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进行了再动员。
关键词 反对腐败 正义 指明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