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打洞沉香中1个新的倍半萜 被引量:10
1
作者 邝彤东 陈惠琴 +6 位作者 李薇 杨锦玲 周丽曼 蔡彩虹 董文化 梅文莉 戴好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618-4623,共6页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elina-3,11-dien-9,15-diol(1)、aquilarone D(2)、5α,6β,7α,8β-tetrahydroxy-2-[2-(2-hydr...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selina-3,11-dien-9,15-diol(1)、aquilarone D(2)、5α,6β,7α,8β-tetrahydroxy-2-[2-(2-hydroxyphenyl)ethyl]-5,6,7,8-tetrahydrochromone(3)、6,7-dimeth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4)、syringin(5)、顺式对羟基肉桂酸甲酯(6)和4'-甲氧基肉桂酸(7),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7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化合物4,6,7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正丁醇 倍半萜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茶槲寄生“螃蟹脚”正丁醇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娟 薛桥丽 +3 位作者 肖蓉 林奇 徐志强 胡永金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36,共9页
本文研究了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的抑菌作用及正丁醇萃取相(NVB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DIZ)的大小,对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价"螃蟹... 本文研究了茶槲寄生"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的抑菌作用及正丁醇萃取相(NVB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DIZ)的大小,对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来评价"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4种食源性腐败菌的抑制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胞膜通透性、胞壁完整性和酶活性等实验,研究了NVBEs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螃蟹脚"醇提各萃取相对S.aureus、E.coli、S.typhimurium和L.monocytogenes均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NVBEs抑菌活性较好,对S.aureus抑制效果最好,DIZ为9.84±0.57 mm,MIC为3.52 mg/m L,MBC为7.04 mg/m L。抑菌机理结果表明:NVBEs可增加S.aureu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体细胞结构,引起细胞内含物如核酸和蛋白质等外泄;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使菌体细胞形态结构出现异常;影响菌体酶的代谢活动,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槲寄生 螃蟹脚 正丁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原文传递
核桃壳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3
作者 王晓 赵谋明 +2 位作者 林恋竹 蔡孟森 苏国万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40,共5页
对核桃壳粗提物及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进行了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Fe3+还原能力、1,1-二联苯基-2-苦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壳粗提物及其乙酸乙酯相具有较高的多酚含量,... 对核桃壳粗提物及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进行了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Fe3+还原能力、1,1-二联苯基-2-苦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壳粗提物及其乙酸乙酯相具有较高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2.88±1.18 g/100 g和27.68±0.48 g/100 g。乙酸乙酯相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优,达到4 382.82±244.72μmol Trolox/g。但是所有样品的还原力均较低。乙醇粗提物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与VC相当。通过UPLC-MS联用技术,综合文献报道,从核桃壳乙酸乙酯相中鉴定出九种多酚组成成分。此结果表明核桃壳粗提物和乙酸乙酯相具有发展为抗氧化剂的潜力,同时也是丰富的多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石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 多酚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中药组方热水提取正丁醇相的HPLC-MS分析
4
作者 杨海 耿传信 +2 位作者 周学锋 赵峡 邹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组方水煎液正丁醇相的化学组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ESI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分子量扫描范围为50~1 000 m/z。将检测分子量数据与数据库对比,对相似度得分在8... 目的分析中药组方水煎液正丁醇相的化学组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ESI正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分子量扫描范围为50~1 000 m/z。将检测分子量数据与数据库对比,对相似度得分在80以上的化合物进行文献及来源药材成分检索,鉴定化合物。结果共鉴定巫山淫羊藿黄酮甙、淫羊藿属甙C、脱水淫羊藿素-3-鼠李糖甙、2-甲基-5-丙酮基-7-羟基色酮等16个化合物,并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结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中药组方的成分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为中药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水提取 正丁醇 质谱分析
下载PDF
合欢皮中抑制脂肪酸合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方根 史学林 +2 位作者 侯豹 蔡维维 邱丽颖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6-850,共5页
目的提取并分析合欢皮中抑制脂肪酸合酶(FAS)的活性成分。方法以抑制FAS活性为导向,对合欢皮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AJ-B)进行大孔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主要成分较为集中的组分Fr4,并且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Fr4中... 目的提取并分析合欢皮中抑制脂肪酸合酶(FAS)的活性成分。方法以抑制FAS活性为导向,对合欢皮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相(AJ-B)进行大孔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主要成分较为集中的组分Fr4,并且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Fr4中的活性成分。结果分离到有活性成分的化合物H2,并鉴定出该化合物为无梗五加苷B,油红O染色实验证实其对肿瘤细胞(HepG2)脂滴生成有影响。结论合欢皮中无梗五加苷B对FA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在HepG2细胞中初步证实其有抑制脂滴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皮正丁醇 脂肪酸合酶 无梗五加苷B 提取分离
原文传递
内生菌SYt1发酵液正丁醇萃取相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于洋 王建刚 +4 位作者 刘霞 曹让 田均勉 徐虹 秦宝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 研究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文中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由结果可知: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SYt1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相中共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环(脯-甘)二肽(2)和环(甘-丙)二肽(3)。化合物1、2和3均首次从盾叶薯蓣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菌 正丁醇萃取 对羟基苯甲酸 环二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