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恒家庭:他们是爱音乐的一家人
1
作者 解琳 《Women of China》 2024年第8期41-43,共3页
施恒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妻子吴越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年幼的女儿施静雯也表现出良好的音乐能力。他们是爱音乐的一家人,充满温暖、朝气和艺术气息。夫妻俩力求传播歌剧文化,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钢琴艺术指导 歌剧文化 艺术气息 声乐歌剧 音乐
原文传递
戏曲声腔在当代民族歌剧创作中的运用与艺术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颜聪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81,共2页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民族歌剧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实践成果。民族歌剧最为本质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的表现上,至于如何确定歌剧民族性的问题,我国歌剧文化学者在对民族...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民族歌剧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实践成果。民族歌剧最为本质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的表现上,至于如何确定歌剧民族性的问题,我国歌剧文化学者在对民族歌剧的定义上,就深刻地指出了戏曲声腔在确定歌剧民族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名评论家、音乐学家居其宏认为,民族歌剧在创作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用戏曲板腔体的形式去构筑核心人物角色的咏叹调唱段。这就说明了戏曲声腔的运用在厘清民族歌剧概念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戏曲声腔 音乐学家 西方歌剧 板腔体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歌剧文化 咏叹调
原文传递
呐喊与控诉 遏抑与缄默--女性主义视阈下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角色塑造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敬言 《剧影月报》 2022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西方歌剧作品中,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作曲家威尔第所创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角色正是对当时所处时代女性形象的最好诠释。笔者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展开对女性角色与歌剧文化关系的初步思考,旨在联系女性主义文艺理论,从女性视... 在西方歌剧作品中,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作曲家威尔第所创歌剧《茶花女》中薇奥莱塔角色正是对当时所处时代女性形象的最好诠释。笔者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展开对女性角色与歌剧文化关系的初步思考,旨在联系女性主义文艺理论,从女性视角出发展开对《茶花女》歌剧中薇奥莱塔人物角色的形象分析,并结合此歌剧的创作背景、音乐烘托及剧幕创作来探讨女性主义在歌剧《茶花女》中的映射,更好地使抽象的女性主义在音乐歌剧作品中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塑造 薇奥莱塔 歌剧《茶花女》 西方歌剧 歌剧文化 女性主义视角 人物角色 女性视角
下载PDF
壮丽的苏联歌剧事业
4
作者 盧肅 《人民音乐》 1957年第11期4-6,共3页
国庆八周年纪念才过去,又临到一个更大的节日,街口树起了更多更高大的彩牌楼,牌楼上面的金字写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动人的招贴画,在红红的纸彩上,在伟大的工人形象背后,透过五角星的光呈现出两个大字"40"... 国庆八周年纪念才过去,又临到一个更大的节日,街口树起了更多更高大的彩牌楼,牌楼上面的金字写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动人的招贴画,在红红的纸彩上,在伟大的工人形象背后,透过五角星的光呈现出两个大字"40"!是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了;苏联建国四十周年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象巨雷巨闪辟开了旧世界,人类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苏联"这个象征着一切正义、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艺术家 莫斯科 民族 剧种 俄罗斯 权利主体 歌剧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歌剧文化 歌剧艺术 戏剧艺术 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原文传递
歌剧《运河谣》同名主题唱段的演唱分析与教学研究
5
作者 徐潜 苏冰洛 《音乐生活》 2022年第11期48-53,共6页
民族歌剧是立足于我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歌剧文化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符合国人审美主流的艺术形式[1]。百年来,我国的歌剧发展跟随着创新改革的时代脚步,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尤其在延安文艺座谈... 民族歌剧是立足于我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歌剧文化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符合国人审美主流的艺术形式[1]。百年来,我国的歌剧发展跟随着创新改革的时代脚步,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尤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我国歌剧发展的历史进入了新征程,《白毛女》《刘胡兰》等优秀歌剧的成功创作,为进一步探索中国民族新歌剧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增添了成功的创作经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民族歌剧 《运河谣》 歌剧 歌剧发展 延安文艺座谈会 歌剧文化 创作经验
原文传递
从《白毛女》到《苍原》看歌剧文化的变迁
6
作者 徐娟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3期76-77,共2页
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中西分岐”、“土洋之争”等问题困扰。本文跳出单纯思考歌剧技法的窠臼,将创作、表演风格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结合起来。并通过两部不同时代的巅峰剧作--《白毛女》、《苍原》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价值观... 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一直被“中西分岐”、“土洋之争”等问题困扰。本文跳出单纯思考歌剧技法的窠臼,将创作、表演风格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结合起来。并通过两部不同时代的巅峰剧作--《白毛女》、《苍原》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对比,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优秀歌剧创作的关键要素,为歌剧创作者把握中国歌剧发展的脉络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创作 《白毛女》 《苍原》 歌剧文化 社会文化变迁
下载PDF
爱的抗争与呐喊——谈歌曲《风萧瑟》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明霞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8-60,63,共4页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 《风萧瑟》是歌剧《伤逝》"秋"场中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描述女主人公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出现裂痕时的故事情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咏叹调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优势。对《风萧瑟》这首咏叹调进行研究,探索其创作背景、编曲方式、演唱方式等,分析咏叹调这种技法在歌曲中的特色及运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及艺术特征,为音乐爱好者提高歌剧欣赏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文化 咏叹调 歌曲分析 曲式结构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贝里尼歌剧《梦游女》电影版和舞台版的区别——以终场咏叹调:“啊!我怎么能相信你竟如此快地凋谢了,花啊”为例
8
作者 颜含彦 《艺海》 2015年第6期99-101,共3页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美声黄金时代"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在其短短的33年生命中,一共创作了10部歌剧。《梦游女》是其中一部最重要的歌剧,他用他特有的创作技法创作出具有田园风格的、充满着温柔甜蜜之美的&qu...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美声黄金时代"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在其短短的33年生命中,一共创作了10部歌剧。《梦游女》是其中一部最重要的歌剧,他用他特有的创作技法创作出具有田园风格的、充满着温柔甜蜜之美的"梦游女"。本篇文章是以歌剧《梦游女》终场咏叹调:"啊!我怎么能相信你竟如此快地凋谢了,花啊"(在下文中都简称为"啊!我怎么能相信")的电影版本和舞台版本为基础,分别从演唱角度、音乐形式以及歌剧文化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里尼梦游女 音乐形式 歌剧文化 意大利歌剧
下载PDF
中国歌剧文化发展路向的学术思考
9
作者 盛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8-173,共6页
中国歌剧作为艺术舶来品,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充分利用本民族的音乐资源和文化基础,探索并创造出适合本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审美风范。随着各地歌剧院建设热的兴起,中国歌剧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歌剧作为艺术舶来品,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充分利用本民族的音乐资源和文化基础,探索并创造出适合本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审美风范。随着各地歌剧院建设热的兴起,中国歌剧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软件建设严重滞后,体现在歌剧文学原创力的不足,以及在探索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方面的艺术追求力的衰退,这成为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一种瓶颈。必须确立以艺术文学自创为本位,以本民族的歌剧艺术为本位的原则,将西方歌剧的文学艺术都定位在为我所用的意义上进行开发和借鉴,这才是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正确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文化 文学艺术 软件硬件 体用关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歌剧文化的学术辨析
10
作者 盛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4,共8页
鲁迅在欣赏习惯上不适应话剧,也不亲近传统戏曲,但对歌剧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鲁迅认为歌剧具有"撄人心"的艺术效果,因而十分重视歌剧艺术,并鼓励歌剧创作,关注歌剧文化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就会真正投入歌剧剧本... 鲁迅在欣赏习惯上不适应话剧,也不亲近传统戏曲,但对歌剧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鲁迅认为歌剧具有"撄人心"的艺术效果,因而十分重视歌剧艺术,并鼓励歌剧创作,关注歌剧文化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鲁迅就会真正投入歌剧剧本的创作。学界传言鲁迅应允为歌剧家撰写《红楼梦》歌剧剧本的事情尚无确切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歌剧文化 学术 辨析
原文传递
民族歌剧建设与中国现代歌剧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盛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157,共7页
从音乐文学以及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百年来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民族歌剧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可以推导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路向与前景。中国民族歌剧虽然接受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中国民歌... 从音乐文学以及音乐与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百年来中国歌剧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民族歌剧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可以推导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路向与前景。中国民族歌剧虽然接受了西方歌剧的影响,但毕竟是在中国民歌、中国民间音乐和中国民间戏曲基础上培植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因而是典型的中国音乐的戏剧。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型应该是1940年代的《白毛女》,它的繁荣则是1950-1960年代革命题材歌剧创作热的兴起。繁荣时期的民族歌剧对于宣传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民族歌剧的历史成就应从学术价值、文化意义和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审视,由此确立中国民族歌剧文化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歌剧文化 民族歌剧 音乐与文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歌剧艺术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启梦 《艺术教育》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歌剧正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中国歌剧艺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担当,应以文化自信为根本依据,汲取中华传统舞台艺术和经典歌剧艺术营养,构...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歌剧正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中国歌剧艺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担当,应以文化自信为根本依据,汲取中华传统舞台艺术和经典歌剧艺术营养,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歌剧艺术新生态。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域,探讨歌剧艺术理论创新及中国化过程,提出中国歌剧艺术创新发展的路径,希望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导艺术创新实践,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歌剧文化 创新路径
原文传递
民族歌剧文化辉映高校育人——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13
作者 孙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8期46-48,共3页
本文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探讨了民族歌剧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该学院开展的民族歌剧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这一文化形式如何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发现,民族歌剧文化既有助... 本文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探讨了民族歌剧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该学院开展的民族歌剧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这一文化形式如何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发现,民族歌剧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又能够通过音乐、舞蹈等多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实地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文还分析了学生对于民族歌剧文化教育的态度和感受,为高校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实际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文化 高校教育 艺术体验 文化交流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民族歌剧建设与中国现代歌剧文化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国东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3期6-8,共3页
本文立足于音乐文学的角度对中国近百年的歌剧文化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民族歌剧文化特征以及艺术特征,由此提出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歌剧文化研究不仅包括从理论... 本文立足于音乐文学的角度对中国近百年的歌剧文化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详细分析了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论述了民族歌剧文化特征以及艺术特征,由此提出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歌剧文化研究不仅包括从理论角度研究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与发展,而且包括翻译、改编歌剧作品等实践活动,从而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中国现代歌剧文化 发展
下载PDF
美声艺术与舞台艺术之关系
15
作者 樊萍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46-246,共1页
美声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其体现方式是歌剧艺术。本文首先从歌剧剧场的变迁与歌剧文化的历史发展这条线索开始,得出美声技术的声音音域和美声的剧场空间的发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与其相适应的歌剧文化。其次,论证美声艺术对于舞台空间... 美声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其体现方式是歌剧艺术。本文首先从歌剧剧场的变迁与歌剧文化的历史发展这条线索开始,得出美声技术的声音音域和美声的剧场空间的发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与其相适应的歌剧文化。其次,论证美声艺术对于舞台空间的选择和适应体现了美声艺术自身的发展;再次,美声艺术的研究角度,是美声艺术的发展和表演空间内在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艺术 舞台艺术 歌剧剧场 歌剧文化 舞台空间 关系
原文传递
作为文化的“中国歌剧”概念辨证--“中国歌剧学派”学理建构刍议
16
作者 张灿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是一对关联度极高又各具价值与意义的关键词,两者的文化属性构成、意涵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对“中国歌剧学派”的学理思考、建构,首先应考虑的是“中国歌剧”作为独立文化的合法性问题,这是建构“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是一对关联度极高又各具价值与意义的关键词,两者的文化属性构成、意涵仍有可探讨的空间。对“中国歌剧学派”的学理思考、建构,首先应考虑的是“中国歌剧”作为独立文化的合法性问题,这是建构“中国歌剧学派”作为主客统一体的重要依据。然而既有歌剧历史及其现实影响在学者思想中形成了一个极其牢固的禁锢链条,不利于论证“中国歌剧”是独立文化、为何是独立文化。在此引入新的思考范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论述,意在对“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学派”的认知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中国歌剧学派 歌剧在中国文化 “中国歌剧”作为文化
下载PDF
歌剧实践课在综合类院校开设的积极意义——以陕西师范大学排演歌剧《江姐》为例
17
作者 王晨 《黄河之声》 2020年第4期81-81,共1页
随着歌剧艺术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都对歌剧艺术的学习有所加强。中西歌剧唱段在全国各个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始受到重视,同时各个综合类院校也开始大范围的开设歌剧实践课,都主张在实践中更深层次的了解歌剧文化。越来越多的综合类... 随着歌剧艺术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都对歌剧艺术的学习有所加强。中西歌剧唱段在全国各个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始受到重视,同时各个综合类院校也开始大范围的开设歌剧实践课,都主张在实践中更深层次的了解歌剧文化。越来越多的综合类高校都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歌剧实践当中,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能到很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文化影响力 歌剧实践课 积极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