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终结与世界帝国——如何理解中国崛起面对的全球秩序 被引量:3
1
作者 强世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49,M0003,M0004,共26页
本文试图从帝国与文明的理论视角来理解中美竞争及全球化的未来。作者提出“世界历史的双向运动”来检讨后冷战以来两种相互矛盾的主流理论——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何以共同构成了美国所建构的世界帝国的意识形态基础。以“欲望... 本文试图从帝国与文明的理论视角来理解中美竞争及全球化的未来。作者提出“世界历史的双向运动”来检讨后冷战以来两种相互矛盾的主流理论——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何以共同构成了美国所建构的世界帝国的意识形态基础。以“欲望社会”为代表的现代普世文明的崛起推动了古典文明的终结与世界帝国的形成,而世界帝国的形成始终伴随着文明冲突,即每一种文明试图争夺世界帝国主导权所引发的冲突。然而,文明冲突不仅是政治的,更是哲学的,即现代普世文明摧毁了古典文明的道德秩序,导致人类历史从区域性文明帝国的古典王道政治迈向世界帝国时代的霸道政治。这就意味着中国崛起必须要推动文明复兴,激活中国文明对全球秩序和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终结 世界帝国 世界历史的双向运动 欲望社会
原文传递
从“尼特族”到“躺平”:全球溯源、成因及应对经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戴西伦 《青年探索》 CSSCI 2022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躺平”作为当前青年文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描述青年人因各种社会压力而产生逃避、放弃、自我封闭等情绪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词语,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于英国出现的“尼特族”。此后,“尼特族”在欧洲、南非... “躺平”作为当前青年文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描述青年人因各种社会压力而产生逃避、放弃、自我封闭等情绪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词语,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于英国出现的“尼特族”。此后,“尼特族”在欧洲、南非等被普遍用于形容低学历、低年龄、低社交性、低收入、无业的青年群体。“尼特族”进入东亚文化圈后,经过与本土文化社会的交融,形成了基数更庞大,对我国青年文化影响更大的日本“低欲望社会”与韩国“独居社会”现象。我国“躺平”一词包含了行为惰性和情绪惰性、积极躺平和消极躺平等更为多元的含义,文化意蕴也更为丰富。从全球语境来看,从“尼特族”“低欲望”“独居”到国内热词“躺平”,尽管因时空差别和文化差异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也有文化内涵上的区别,但细究起来,它们共享了“躺平”的文化表征及产生根源,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不乐观、教育不平等是各国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主因。尽管各国政府与社会机构试图通过政策性措施改善青年“躺平”现象,但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有效进行帮扶仍然是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躺平 尼特族 欲望社会 独居社会
下载PDF
日本“无欲世代”的群体画像和成因探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裘晓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1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陷入了消费行为极度萎缩的"低欲望"旋涡,年轻群体表现出物质寡欲、消费需求低落的同时,"低欲望"趋势也蔓延到对"性"的态度和行为上。"无欲世代&q...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陷入了消费行为极度萎缩的"低欲望"旋涡,年轻群体表现出物质寡欲、消费需求低落的同时,"低欲望"趋势也蔓延到对"性"的态度和行为上。"无欲世代"被认为是日本少子化深刻发展的主要推手,也是日本克服改善少子化问题的最大障碍。基于日本全国青少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对性的"低欲望"趋势特征在性心理方面表现为对"性"的兴趣逐渐降低,同时对"性"的负面认识有所上升,在性体验方面表现为"性"行为体验比例逐渐回落。对青年群体日益增多的"无欲"趋势特征,有"平等说""风险说""负担说"等多元解读,其背后是经济压力的增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复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无欲世代 少子化 欲望社会 日本
下载PDF
青年“低欲望躺平”:全球图景、影响因素与引导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瑛 孙蔚航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25,共17页
在全球图景下,以“躺平”为代表的青年低欲望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文章聚焦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的青年低欲望现象,展现了世界各国的差异化表现,并剖析其产生原因。研究指出,全球青年低欲望现象... 在全球图景下,以“躺平”为代表的青年低欲望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文章聚焦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的青年低欲望现象,展现了世界各国的差异化表现,并剖析其产生原因。研究指出,全球青年低欲望现象的形成受到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的影响。其中,外源性因素包括经济下行时期青年就业困难,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中的男权色彩,以及社会舆论对“躺平”的负面评价;内源性因素包括与青年关系紧密的初级群体的基础素养,以及青年对教育体系和社会现状的不满,而且部分青年的低欲望表现已成为他们抵御社会异化的另类方式。研究提出,面对这一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既要承认青年低欲望现象的合理性,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也要通过政府、媒体、家庭和个人的多方联动,加强青年社交情感发展和能力培养,帮助青年从“躺平”中站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欲望社会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佛系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心理结构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令小雄 李春丽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佛系青年的亚文化现象表征其文化谱系的语言哲学转向。“佛系”的亚文化心理结构呈现出以话语塑造、意义争夺为核心的温和式反抗。话语媒介在“看与被看”的舆论场中催发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燃点,也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认同。佛... 佛系青年的亚文化现象表征其文化谱系的语言哲学转向。“佛系”的亚文化心理结构呈现出以话语塑造、意义争夺为核心的温和式反抗。话语媒介在“看与被看”的舆论场中催发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燃点,也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认同。佛系青年以“才华有限青年”为标签,自贴“心灵钢化膜”,自建文化围城解构了其生活的严肃感和距离感。佛系青年自我表达的“话语革命”承传了“屌丝文化”的精神基因,同时在话语盛宴中解构了“丧文化”的衰态氛围。佛系青年被认为是一种青年亚文化表述,佛系文化也被标注为一种放弃生活抵抗史、与世无争的“低欲望活法”的精神符号。同时也透射出在社会心理结构变迁中青年亚文化的长焦镜像,及其承传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镜像中五四青年的新文化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亚文化现象 心理结构 佛系文化 丧文化谱系 欲望社会
下载PDF
“996”与低欲望社会:加班对结婚和生育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婷皮美 石智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10,共12页
随着市场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工作压力增加是否会导致人们结婚和生育欲望的降低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分别利用2016年CLDS数据和2015年CGS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 随着市场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工作压力增加是否会导致人们结婚和生育欲望的降低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分别利用2016年CLDS数据和2015年CGSS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探讨了在业劳动力的加班与结婚、二孩生育意愿的因果关系。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的结果表明,加班不会使初婚年龄推迟,亦不会降低劳动者生育二孩的概率。当前自愿加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计、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对社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班 生育意愿 倾向值匹配 欲望社会
下载PDF
高欲望社会: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后果——以当代中国青年群体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友华 曹云鹤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当前,成长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年轻一代正呈现出“高欲望”的群体特点,他们表现出对消费物欲的狂热和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又不得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生活中负重前行。“高欲望社会”的形成,不仅受经济发展和个人主义兴盛的影... 当前,成长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年轻一代正呈现出“高欲望”的群体特点,他们表现出对消费物欲的狂热和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又不得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生活中负重前行。“高欲望社会”的形成,不仅受经济发展和个人主义兴盛的影响,也与福利制度完善和婚姻家庭观念变迁有关,还与社会包容度上升、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欲望被唤醒,既有可能刺激人们迸发蓬勃向上的前进动力,也有可能因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颓废悲观情绪,并最终掉入“高欲望陷阱”。因此,面对年轻一代日益膨胀的过高欲望应保持警醒,并从加强教育引导、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关注利益诉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欲望社会 欲望陷阱
下载PDF
“佛系青年”背后的社会心态剖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芳英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风向标。"佛系青年"文化体现出的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是否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背后的社会心态是焦虑、迷茫和无助,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成因和个人成因。青年群...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风向标。"佛系青年"文化体现出的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生活态度,是否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背后的社会心态是焦虑、迷茫和无助,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成因和个人成因。青年群体中呈现的低欲望是一种暂时的被动的表面现象,从青年的主流来看,我国尚未真正进入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文化反映出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社会心态 欲望社会
下载PDF
住房产权与美好未来——基于地位期望与流动预期的前瞻性分析
9
作者 魏万青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6,共16页
体面居住与期望一直是社会政策干预的焦点,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住房产权对未来期望的形成至关重要。然而,既有研究对期望的形成机制关注相对较少,关于住房产权与未来期望之间关系的讨论比较不充分。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GSS2... 体面居住与期望一直是社会政策干预的焦点,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住房产权对未来期望的形成至关重要。然而,既有研究对期望的形成机制关注相对较少,关于住房产权与未来期望之间关系的讨论比较不充分。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GSS2010—2018微观数据分析住房获得对期望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住房数量不仅影响个体的地位认同、流动感知,同时也影响其对未来的憧憬,即个体地位期望和流动预期。基于住房产权在家庭内部的归属分析发现,即便家庭财富没有发生变化,单是房产署名的变化,也会影响其对未来的态度,自有型住房产权显著增强了个体对维持中产地位的乐观态度,降低了对地位下降的焦虑。研究为完善住房政策,防止“低欲望社会陷阱”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产权 期望 欲望社会 社会活力
下载PDF
日本平成时代的历史样态与基因演绎——一种政治社会学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兰 赵丽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5,共9页
自近代以来,日本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年代,即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令和时代。在平成时代,日本形成特有的高欲望政治、低欲望社会的"不均衡"结构。一方面,少子高龄化问题严重,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另一方面,进... 自近代以来,日本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年代,即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令和时代。在平成时代,日本形成特有的高欲望政治、低欲望社会的"不均衡"结构。一方面,少子高龄化问题严重,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另一方面,进入高欲望政治的轨道,出现自民党"一强多弱"的政治格局,并呈现出以安倍首相等为代表的强势领导人"一极政治"的样态。造成政治社会不均衡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成日本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发展。日本平成时代的政治社会样态至少表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征:后现代性、不均衡性、后溢性。平成时代之后的令和时代具有更多的不确切性因素,预计将因循低欲望社会与中等欲望政治的"不均衡"结构继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平成时代 欲望政治 欲望社会 令和历史基因
原文传递
“后人类”与文学伦理的转向——基于当代文学现状的思考
11
作者 管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54-66,共13页
在“后人类”即将到来的时代,人文和哲学观念势必会发生变革,人类的自我主体意识会随着虚拟空间与具身性的矛盾而产生歧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溃败,新的阶级也在不断分化。在这种新的人文环境中,身体的改造、痛感的消... 在“后人类”即将到来的时代,人文和哲学观念势必会发生变革,人类的自我主体意识会随着虚拟空间与具身性的矛盾而产生歧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溃败,新的阶级也在不断分化。在这种新的人文环境中,身体的改造、痛感的消失和被技术控制的身体,也带来了伦理的失衡。这种失衡已经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尤以科幻小说为代表,青年作家不仅描述了技术对于生活伦理的影响,包括被颠覆的婚姻、生殖及低欲望社会的出现等,还描述了人类新的异化过程。后人类时代出现的新写作伦理将人放置在广阔的无限性当中,去思考人类的具身性和当下的生存状态,对于自己之所以成为人的缘由、主体的本质,以及自身的情感、人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度思考,以重新确立人的根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文学伦理 欲望社会 科幻小说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日本低欲望社会现象探究
12
作者 张荷 《海外文摘》 2019年第15期24-25,共2页
近来,“低欲望”一词已不再新鲜,而是越来越宽泛的被熟知,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对中国年轻人“佛系”心态的研究分析之中。本文对“低欲望社会”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得出日本低欲望社会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产生“低欲望”... 近来,“低欲望”一词已不再新鲜,而是越来越宽泛的被熟知,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对中国年轻人“佛系”心态的研究分析之中。本文对“低欲望社会”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得出日本低欲望社会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并对产生“低欲望”状态的因素做了详细考察分析,提出笔者的见解和相应对策,希望能引导读者理解所谓“低欲望”的真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佛系生活不等于颓废或者放弃。虽然会遇到困难,也会有内心压抑沮丧的时候,但还是能够调整心态继续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挥洒汗水,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社会 泡沫世代 教育制度 丧文化和穷充文化 价值观
下载PDF
“可见的女性”如何可能:以《青春之歌》为中心 被引量:40
13
作者 贺桂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以《青春之歌》及其主要解读形态作为分析个案,力图展开关于50—70年代女性文化研究基本思路的理论探讨。小说(也包括电影)《青春之歌》的主要文本特征,在于以女性故事来表征知识分子革命道路这一政治主题。50—60年代的主流阐释仅... 本文以《青春之歌》及其主要解读形态作为分析个案,力图展开关于50—70年代女性文化研究基本思路的理论探讨。小说(也包括电影)《青春之歌》的主要文本特征,在于以女性故事来表征知识分子革命道路这一政治主题。50—60年代的主流阐释仅仅关注文本中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层面,主人公的女性身份是"不可见"的;90年代以来的"再解读"思路,突出了人物性别身份,但认为其仅仅作为"空洞的能指"而为政治叙事提供欲望动力。文本分析的视野往往受限于特定的理论预设。第一种阐释"看不见"女性,是因其用阶级叙事替代性别叙事而导致的"性别盲",第二种阐释忽视的是女性与革命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女性做了本质化的理解。本文尝试在反省两种解读模式及其理论前提的基础上,探寻一种在具体的历史关系体制中阐释女性主体形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女性 知识分子 “再解读” 能指/所指 个体/主体 欲望性/社会性别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