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股利决策研究 被引量:118
1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9-147,共9页
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即经理层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和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我们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的研究发现,我国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并不是为了解决经理滥用自由现金流的风险,而是和控制性... 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两类代理问题,即经理层与股东的代理问题和控制性家族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我们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的研究发现,我国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并不是为了解决经理滥用自由现金流的风险,而是和控制性家族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关。当其拥有现金流量权越高时,公司越倾向于分发较高比例的股利,非理性分红的欲望也越强;同时,其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程度越高时,公司越倾向于不分配或分配较低比例的股利,非理性分红的欲望越弱。实证研究还发现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决策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调控以达到监管层关于再融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控制 上市公司 决策研究 代理问题 股利决策 净资产收益率 现金流量 自由现金流 利益最大化 实证研究 控制性 非理性 小股东 经理层 控制权 再融资 发现 比例 欲望 分红 分配 监管
原文传递
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晓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2-79,共8页
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一部分年轻作家热衷于书写苦难主题。这些作品或冷峻犀利 ,或生动尖锐 ,显示当代小说少有的力度。但这些作品在叙事上却隐含着内在矛盾。在对苦难主题进行描写时 ,大量的欲望... 正当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全球化与城市化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一部分年轻作家热衷于书写苦难主题。这些作品或冷峻犀利 ,或生动尖锐 ,显示当代小说少有的力度。但这些作品在叙事上却隐含着内在矛盾。在对苦难主题进行描写时 ,大量的欲望化场景浮现于小说叙事的各个环节。在小说叙事的展开过程中 ,苦难主题逐渐迷失 ,苦难的本质难以被确认。那些由情爱变形而呈现的欲望化场景 ,更多的体现为当今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在某种意义上 ,它也表明当代小说在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结构中建立新的美学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 当代小说 小说叙事 欲望 主题 情爱 迷失 内在矛盾 美学 超越
原文传递
新“十批判书”之三——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 被引量:46
3
作者 陶东风 《文艺争鸣》 CSSCI 1993年第6期10-21,共12页
一、概念的厘定:什么是“大众文化”? 大凡用滥了的概念常常也就是用乱了的概念,“大众文化”也是如此。人们通常都是从效果或风格的角度界定大众文化,似乎不同于高稚、精致文化的文本均可归入大众文化。但实际情形并不如此,至少不完全... 一、概念的厘定:什么是“大众文化”? 大凡用滥了的概念常常也就是用乱了的概念,“大众文化”也是如此。人们通常都是从效果或风格的角度界定大众文化,似乎不同于高稚、精致文化的文本均可归入大众文化。但实际情形并不如此,至少不完全如此。严格地说,“大众文化”并不是一个风格概念,因为“大众”(不同于“老百姓”或“平民”)首先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相应地,“大众文化”特指现代化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文化类型,是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因此,大众消费社会是大众文化的社会土壤,而现代大众传媒则是它的承传工具,这两项硬指标厘定了大众文化的特定时空维度,使之有别于普通所说的通俗文化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通俗文化”是一个风格概念,因为通俗与否要视文本的构成方式、语言的操作方式以及对接受者的影响方式而定,与之相对的是“精致文化”,后者同样是风格概念。凡是文本的构成和语言的操作上简易、为社会的大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产品,均可归入通俗文化,没有严格的时代、民族、社会形态等方面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化工业 通俗文化 大众消费社会 欲望 文化产品 文化快餐 明星制 艺术生产 作品
原文传递
嘉莉妹妹的欲望和驱动力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钢华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9-93,共5页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本文主要借用了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理论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 ,从她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忧虑 ,到她对理想自我的塑造 ,最后到她无穷无尽的欲望进行解析。在分析过程... 《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位农村女孩到城市谋生最后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本文主要借用了拉康的新精神分析学理论对女主人公进行心理分析 ,从她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而忧虑 ,到她对理想自我的塑造 ,最后到她无穷无尽的欲望进行解析。在分析过程中 ,本文也涉及了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旨在说明嘉莉摈弃贤妻良母型而“堕落”成情人型的女性后 ,她如何培养自我独立意识 ,由被动变主动 ,最后成为一位独立的事业型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莉妹妹》 女权主义批评 欲望 故事 堕落 女主人公 精神分析学 拉康 理想自我 本生
下载PDF
“两栖”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6,141,共7页
文章首先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节俭与奢侈并存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描述,并将其概括为“两栖”消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两栖”消费行为的社会实质和社会原因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关键词 “两栖”消费 消费预算 欲望 社会阶层 自我认同机制
下载PDF
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40
6
作者 姜智芹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0,共6页
“套话”是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一个术语 ,是形象的一种特殊而又大量的存在形象 ,因而也是形象研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部分。“哲人王”、“中国佬约翰”、“异教徒中国佬”、“付满楚”、“查理·陈”、“功夫”等... “套话”是比较文学形象学中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一个术语 ,是形象的一种特殊而又大量的存在形象 ,因而也是形象研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部分。“哲人王”、“中国佬约翰”、“异教徒中国佬”、“付满楚”、“查理·陈”、“功夫”等都是西方文学用于描述中国形象的套话。这些套话并不是中国形象的真实情形 ,而是西方人出于自身需要 ,将中国欲望化的虚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 中国形象 异族 欲望 比较文学 虚幻 形象学 功夫 教徒 存在
原文传递
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思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71,共10页
恶魔性是指人性中有一种阴暗的因素 ,以创造性与毁灭性同时俱在的狂暴形态出现 ,常常被正常道德观念理解为“邪恶” ,但在社会发展中又是不能忽视的人性因素。本文主要以张炜的三部小说《蘑菇七种》、《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为例 ,... 恶魔性是指人性中有一种阴暗的因素 ,以创造性与毁灭性同时俱在的狂暴形态出现 ,常常被正常道德观念理解为“邪恶” ,但在社会发展中又是不能忽视的人性因素。本文主要以张炜的三部小说《蘑菇七种》、《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为例 ,讨论中国当代社会的三个历史阶段中人的普遍欲望与人物性格中的恶魔性之间的关系 ,并对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创造中的艺术探索作了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小说 恶魔性 欲望 《蘑菇七种》 《外省书》 《能不忆蜀葵》 权欲 生存欲望 物欲
原文传递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9
8
作者 李静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3-1080,共8页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收入与幸福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低收入水平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幸福水平的显著提升,当收入一旦达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之后,它对幸福的积极效应就会被...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收入与幸福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低收入水平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幸福水平的显著提升,当收入一旦达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之后,它对幸福的积极效应就会被社会比较、适应和欲望等心理因素削弱。基于这种关系,要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一方面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与公平调整,特别是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心理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幸福 社会比较 适应 欲望
下载PDF
论“七十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 被引量:26
9
作者 倪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61,共10页
“七十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并非是叙写“纯个人”的个人体验。该文以文化批评的方法介入文本 ,通过分析作为景观的“身体”、性、欲望与色情、城市与酒吧、亚文化等 ,证实个人体验是现实环境的产物 ,“身体”植根于文化和历史中 ... “七十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并非是叙写“纯个人”的个人体验。该文以文化批评的方法介入文本 ,通过分析作为景观的“身体”、性、欲望与色情、城市与酒吧、亚文化等 ,证实个人体验是现实环境的产物 ,“身体”植根于文化和历史中 ,“性”是社会关系的场域 ,进而说明这些作品是社会变化的副产品 ,是浮华幻景中花哨的点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代后” 作家 身体 魏微 卫慧 棉棉 创作 欲望 色情 城市 亚文化 叛逆精神
原文传递
拉康的主体理论与欲望学说 被引量:37
10
作者 黄汉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199,共6页
雅克·拉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致力于探讨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完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两大工程——主体理论和欲望学说。他的关于"想象·象征·实在"的主体理论,以及"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和"人的欲望... 雅克·拉康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致力于探讨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完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两大工程——主体理论和欲望学说。他的关于"想象·象征·实在"的主体理论,以及"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和"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等论说,不仅大大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也为人们理解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西方主体哲学传统提供了一个新的批判性视角,进而对后现代文化思潮发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理论 欲望 学说 拉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后现代文化思潮 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
原文传递
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解读拉康关于个人主体发生的“三维世界”学说 被引量:33
11
作者 汪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从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这三方面,阐述了关于个人主体发生和发展的三维世界,说明了自我是一个虚无、是错误地知觉身体与自我的关系所造成的幻象。
关键词 拉康 需要 要求 欲望 实在界 想象界 象征界
下载PDF
宿命的体恤——鬼子小说论 被引量:26
12
作者 洪治纲 《南方文坛》 1999年第4期16-20,共5页
鬼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这种忧患不是来自那些公众社会喧嚣已久的现实矛盾,也不是来自所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角色分配上的心理失衡,而是纯粹地来自民间,来自作家与生俱有的平民化生存记忆。它与最底层的普通生命保持着密切... 鬼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这种忧患不是来自那些公众社会喧嚣已久的现实矛盾,也不是来自所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角色分配上的心理失衡,而是纯粹地来自民间,来自作家与生俱有的平民化生存记忆。它与最底层的普通生命保持着密切而鲜活的联系,是鬼子将创作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彻底消解后的一种自觉行为。它显示出鬼子的这样一种艺术立场;远离一切社会聚焦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小说 偶然性 叙事节奏 作家 知识分子 欲望 王安忆 人物命运 生存境域 诗性品质
原文传递
母亲行为、女权主义和再现——情节剧和妇女影片(1910—1940)中的母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E.安.卡普兰 姚晓濛 《当代电影》 1988年第6期9-27,共19页
这篇文章作为研究项目,它的目的是探索关于母亲的确定的、历史性的话语与影片形式中主要被称为母亲的那种变化着的再现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对于妇女来说,这并不是全部。我将要论证,在影片中形成再现母亲的传统来源于十九世纪的舞台情... 这篇文章作为研究项目,它的目的是探索关于母亲的确定的、历史性的话语与影片形式中主要被称为母亲的那种变化着的再现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对于妇女来说,这并不是全部。我将要论证,在影片中形成再现母亲的传统来源于十九世纪的舞台情节剧、伤感小说和家庭女权主义文学。我首先简要地综述一下从法国到美国(尤其通过卢梭)对母亲的表达,然后,我要展示主流文学的话语(mainstream literary discourse)是如何将母亲置入进与卢梭观念一致的方式中。接下来我要考虑二十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母亲的话语——被包含在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是要使十九世纪的状况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行为 情节剧 影片 三十年代 二十世纪 母亲形象 欲望 二十年代 女权主义 十九世纪
下载PDF
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肖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4-51,共8页
关键词 审美精神 泛审美 文化悖论 游戏 当代文化 欲望 当代人 审美文化 审美形式化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几个价值难题之我见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海明 孙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7-41,65,共6页
关于价值定义,现已大体得到公认:价值是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具有效用的属性,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不过,当人们如是正确界定价值概念的时候,又根据“商品... 关于价值定义,现已大体得到公认:价值是客体中所存在的对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具有效用的属性,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不过,当人们如是正确界定价值概念的时候,又根据“商品价值不是物品对人的效用,物品对人的效用是商品使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用性 主体需要 欲望 道德目的 客体属性 价值科学 商务印书馆 伦理学 真理 固有属性
原文传递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被引量:19
16
作者 南帆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75-80,共6页
关键词 广告 受众 欲望 修辞学
原文传递
拉康的无意识与语言理论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岳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语言学 象征界 想象界 镜像阶段 欲望 结构主义 “他者” 俄狄浦斯情结
下载PDF
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转型的哲学脉络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光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2,共8页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文化/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文化/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性的反拨,再度推向了从解放到神话的自我异化之途,演绎出一种可称为“欲望辩证法”的文化/审美逻辑。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既反映了90年代以来文学转型与文化动力的复杂性与逻辑必然性,也体现出这一时期文化精神式微的内在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辩证法 欲望 文学转型 神话 中国文学 文学思潮 审美逻辑 启蒙理性 哲学 反映
下载PDF
消费伦理与欲望叙事:德莱塞《美国悲剧》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22
19
作者 毛凌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3,共8页
本文立足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消费、欲望、伦理三个关键词的提炼,对德莱塞的《美国悲剧》进行了重新解读,阐明德莱塞的创作不仅通过欲望叙事实现了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小说叙事伦理的转移,并且早在消费主义肇始的美... 本文立足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消费、欲望、伦理三个关键词的提炼,对德莱塞的《美国悲剧》进行了重新解读,阐明德莱塞的创作不仅通过欲望叙事实现了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小说叙事伦理的转移,并且早在消费主义肇始的美国,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普适性和重要性的现代命题,那就是欲望的膨胀和消费的异化必然导致伦理的失衡。在当今消费主义超越地区而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文化症候之时,消费、欲望、伦理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挖掘《美国悲剧》的当代意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悲剧》 消费 伦理 欲望 叙事
下载PDF
幸福是什么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英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3期83-87,共5页
幸福概念深刻而复杂,我们可以在三个层次上把握幸福概念。首先,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进一步说,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最终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
关键词 需要 欲望 快乐 痛苦 心理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