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46
1
作者 漆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6,共23页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不容忽视,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本质的联系,而范仲淹则起着组织和带头作用。嘉、治平年间,宋学步入发展阶段,形成著名的四大学派,其中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而以二程、张载为首的洛、关理学派终北宋一代则处于形成时期。四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思想和学术上的重大分歧。南宋一朝,宋学发展到演变阶段,作为它的分支的理学兴盛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同时与之对立的则有浙东事功派。由于理学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同现实生活脱节,日益走上空疏道路,因此隐伏了必然衰落的因素。宋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向理学的演变,无不与两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浙东事功派 胡安国 范仲淹 宋高宗 欧阳修 《春秋传》 内圣外王之道 庆历新政 章句之学
下载PDF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海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第1期157-173,共16页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刘海峰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从政的精英人才。经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而金榜题名的科举人才,构成了中国1300年历史上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干和主体。由于科举制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刘海峰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从政的精英人才。经过激烈竞争、层层筛选而金榜题名的科举人才,构成了中国1300年历史上官员队伍中平均文化素养最高的基干和主体。由于科举制是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各个地区的应试者必须接受同样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北方士人 司马光 东南地区 欧阳修 科举考试 朱元璋 进士科 国子监 南北榜
原文传递
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水照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4-83,共10页
北宋洛阳文人集团,指以钱惟演、谢绛为首的西京留守府僚佐群体,它以尹洙、梅尧臣、欧阳修为主要成员,包括张汝士、尹洙、张先、杨愈、张太素、富弼、次公、张谷、张至、张亢、孙德祖、王顾等人。还有王复、王尚恭等河南府学的生徒。
关键词 文人集团 地域环境 洛阳 北宋 钱惟演 梅尧臣 欧阳修 张先
原文传递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复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105,共15页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刘复生自战国以降,“五德转移”政治学说流行于中原政权。历朝统治者莫不对本朝之“德运”萦萦于心,苦心求索本朝承天应命的合法性,以与“五德转移”的天意相契合。北宋中期以后...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刘复生自战国以降,“五德转移”政治学说流行于中原政权。历朝统治者莫不对本朝之“德运”萦萦于心,苦心求索本朝承天应命的合法性,以与“五德转移”的天意相契合。北宋中期以后,“五德转移”说开始发生了根本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转移 政治学说 火德 欧阳修 阏伯 炎帝神农氏 北宋中期 昊天上帝 正统论 王天下
原文传递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景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陈景良以创造“理解的社会学”(VerstehendSoziologie)闻名于世的马克斯·韦伯①(MaxWe-ber,1864—1920),在研究近代法制合理化的过程中,曾提出过一个著名...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陈景良以创造“理解的社会学”(VerstehendSoziologie)闻名于世的马克斯·韦伯①(MaxWe-ber,1864—1920),在研究近代法制合理化的过程中,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法律的发展不仅受经济条件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法律观念 法律文化 合法权益 王安石 欧阳修 私有财产权 《名公书判清明集》 社会生活 司法实践
原文传递
忠节的历史考察:秦汉至五代时期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良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忠臣”一词,最初出现于《墨子》,法家对之做了规定性解释,秦朝付之实践,结果失败。汉水秦制,继续实践法家“君臣之术”,造成西汉君臣关系高度紧张。两汉统治者和儒家今文学派试图把法家的“忠节”概念纳入儒家的“气节”范畴,... “忠臣”一词,最初出现于《墨子》,法家对之做了规定性解释,秦朝付之实践,结果失败。汉水秦制,继续实践法家“君臣之术”,造成西汉君臣关系高度紧张。两汉统治者和儒家今文学派试图把法家的“忠节”概念纳入儒家的“气节”范畴,但在理论上并未解决,这一问题直至宋儒才予解决。它在政治实践上的反映就是,从西汉至五代,中央政权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权臣纂立;而宋以后,这种现象再不出现。“忠节”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从秦汉至五代,士大夫对君臣关系和忠节的认识基本上仍持原始儒家的观点──“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而不是宋儒的忠节观──“死事一主”。因此,对忠节进行历史的考察必须走出宋儒对“忠节”认知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察 君臣关系 原始儒家 士大夫 《白虎通义》 《通鉴》 董仲舒 “气节” 司马迁 欧阳修
原文传递
唐宋牧马业地理分布论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茂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7年第2期55-75,共21页
马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装备和交通工具,欧阳修论马政对国家武备的影响时说道:“马者,国之武备,天去其备,国将危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马政。就其本质而论,马政是在人为管理之下马的繁育过程。
关键词 马政 北宋 《宋史》 养马 唐后期 欧阳修 战马 沙苑 唐宋 屯田
原文传递
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令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9,共7页
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张令吾1.1徐积(1028-1103),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著有《节孝集》30卷,《宋史》卷459有传。他的作品很有特色,苏轼称“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全... 北宋诗人徐积用韵研究张令吾1.1徐积(1028-1103),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著有《节孝集》30卷,《宋史》卷459有传。他的作品很有特色,苏轼称“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全)”。徐积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度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徐积 欧阳修 《古汉语研究》 借韵 用韵研究 宋代福建 王安石 《全宋诗》 实际语音
下载PDF
“太学体”及其周边诸问题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5,共12页
北宋的太学生和"太学体",既是庆历士风合乎逻辑的发展,更是北宋思想文化向"性命之理"深处挺进时必然经历的阶段。"太学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古文创作上的一股歪风,而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主要不是石介... 北宋的太学生和"太学体",既是庆历士风合乎逻辑的发展,更是北宋思想文化向"性命之理"深处挺进时必然经历的阶段。"太学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古文创作上的一股歪风,而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主要不是石介的影响在历史上的残留,而是欧阳修后辈企图超越前人的尝试。从文学史的领域来说,因为苏轼的出现,使欧阳修排抑"太学体"之举有了积极的意义;但从思想史的领域而言,因为程颐的存在,也使那个时候的太学拥有足以骄人的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刘辉 太学体
原文传递
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程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179,共19页
本文认为,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存在着一个“乐”主题从初起到变化终致高潮的完整发展过程。“乐”主题的产生,与宋代士大夫优越的历史际遇密切相关,具有“文藻相乐于升平”的时代特色;在诗文革新先驱的倡导下,它被赋予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 本文认为,在北宋诗文革新中,存在着一个“乐”主题从初起到变化终致高潮的完整发展过程。“乐”主题的产生,与宋代士大夫优越的历史际遇密切相关,具有“文藻相乐于升平”的时代特色;在诗文革新先驱的倡导下,它被赋予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仁人志士的乐观情怀,实现了其人格本体的深化,并且在创作风格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它的表现形态。作者指出,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文学以“悲哀为主”的格局,使其获得了与“悲”主题平分秋色的地位,从而带来了文学史上“和平之音”与“穷愁之言”的异调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 “乐” 王安石 范仲淹 苏轼 传统文士 梅尧臣 社会责任 “半山体”
原文传递
《尔雅》的年代和性质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何九盈 《语文研究》 1984年第2期15-23,共9页
本文从先秦训诂学发展的历史、《尔雅》名义、《尔雅》内容、《尔雅》的结构和体例等四个方面论证《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为齐鲁儒生所编撰,不赞成《尔雅》成书于西汉的观点。关于《尔雅》的性质,作者一反旧说,认为它是为两个目的服务... 本文从先秦训诂学发展的历史、《尔雅》名义、《尔雅》内容、《尔雅》的结构和体例等四个方面论证《尔雅》成书于战国末年,为齐鲁儒生所编撰,不赞成《尔雅》成书于西汉的观点。关于《尔雅》的性质,作者一反旧说,认为它是为两个目的服务的教科书。第一个目的是“正名命物”;第二个才是“解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成书年代 战国 性质 二十八宿 教科书 梁启超 欧阳修 增益 先秦时代
原文传递
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 被引量:20
12
作者 漆侠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6-140,共15页
一、范仲淹等是以政治集团的面貌出现的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四月,欧阳修以其著名的《朋党论》上奏给宋仁宗,使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戏剧性的急遽转折。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朋党"是自古即已有之的:"臣闻... 一、范仲淹等是以政治集团的面貌出现的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四月,欧阳修以其著名的《朋党论》上奏给宋仁宗,使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戏剧性的急遽转折。文章开门见山地指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朋党"是自古即已有之的:"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接着文章又阐述了"以同利为朋"的"小人之朋"是不能持久的,因而是"伪朋";而只有"以同道为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欧阳修 庆历新政 封建士大夫 朋党 宋仁宗 政治集团 地主阶级 改革派 吕夷简
原文传递
论苏轼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叶嘉莹 《中国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175-192,共18页
本文认为苏轼在他的一生中,把儒家用世之志意和道家超旷的精神作了极圆满的融汇结合,形成了他性格中两个主要特质。在苏轼的词作中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他这两种特质相结合而成的特有的品质和风貌,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广阔而高远的新天地。... 本文认为苏轼在他的一生中,把儒家用世之志意和道家超旷的精神作了极圆满的融汇结合,形成了他性格中两个主要特质。在苏轼的词作中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他这两种特质相结合而成的特有的品质和风貌,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广阔而高远的新天地。本文作者以苏轼禀赋中的这两种特质为线索,对苏词风格特征的形成,苏词与欧阳修词、柳永词的异同关系,坡公对词的继承和发展开拓,苏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和功过等,都作了细致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苏词 欧阳修 用世 相结合 风格 柳永词 写作 特质 词作
原文传递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9
14
作者 巩本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7,共9页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其说虽渊源有自,然明确提出此说的,则是北宋的欧阳修,而这又与北宋党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北宋党争背景下的产物。在欧阳修之后,此说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看法,遂又有其逆命题&qu... "诗穷而后工"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其说虽渊源有自,然明确提出此说的,则是北宋的欧阳修,而这又与北宋党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北宋党争背景下的产物。在欧阳修之后,此说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看法,遂又有其逆命题"诗能穷人"以及后者的反命题"诗能达人"等观点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穷而后工” 北宋 党争 欧阳修 梅尧臣
下载PDF
欧阳修著述考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尚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57-172,共16页
本文拟对欧阳修撰著、编述、提举、预修的所有著作,作以下几方面的考察:一、记录存佚;二、辨别真伪;三、考定写作年代;四、考查结集过程及卷次分合、同书异名情况。对各书内容,不作具体介绍。各书版本源流及明清二代著录情况,亦从略。... 本文拟对欧阳修撰著、编述、提举、预修的所有著作,作以下几方面的考察:一、记录存佚;二、辨别真伪;三、考定写作年代;四、考查结集过程及卷次分合、同书异名情况。对各书内容,不作具体介绍。各书版本源流及明清二代著录情况,亦从略。明清二代抽出单行之著作及选节本,概不阑入。各书先后次第,谨依《四库全书》之序例。为节省篇幅,凡前人已有结论者从简,征引较多的典籍用简称,在第一次征引时出注。《欧阳文忠公文集》(简称《欧集》)所收各书,仅称各书名,不另注全集之卷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周必大 五代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墓志铭 宋本 遂初堂书目 神道碑 至和元年 文字
下载PDF
宋代的节日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瑞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74-80,共7页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结构的重新组成,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最能反映当时民情风俗的各种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革。本文介绍宋代帝、后的“圣节”,官定的...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结构的重新组成,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最能反映当时民情风俗的各种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革。本文介绍宋代帝、后的“圣节”,官定的重要节日,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带有宗教迷信性质的节日等。一、帝、后的“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宋徽宗 北宋 十七年 东京 宋仁宗 欧阳修 统治者 资治通鉴 宋哲宗
下载PDF
“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程千帆 张宏生 《中国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211-223,共13页
本文探讨宋代诗学中的"白战体"(即禁体物诗)的起源和发展,认为它是由唐代杜甫、韩愈为先导、而由宋代欧阳修创体、继由苏轼光大之的一种诗体。文章分析了此种诗体的特征及其理论依据,并探讨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及它传之不久的原... 本文探讨宋代诗学中的"白战体"(即禁体物诗)的起源和发展,认为它是由唐代杜甫、韩愈为先导、而由宋代欧阳修创体、继由苏轼光大之的一种诗体。文章分析了此种诗体的特征及其理论依据,并探讨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及它传之不久的原因,从中以小见大,思考在文学方法的创新中后代作家怎样突破传统从而显现出新的特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物 表现方法 欧阳修 咏物诗 杜甫 苏轼 韩愈 客观事物 外部特征 突破传统
原文传递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6
18
作者 夏承焘 《文学评论》 1961年第4期1-7,共7页
李清照抒情词的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这些东西在千多年来的词坛上已经有数不清的篇目;在这数不清的篇目里只有少数传诵人口;而李清照的作品就占了它的一部分。李清照词给人第一个印象是好懂——明白如话。李煜词最能抓住读者的... 李清照抒情词的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这些东西在千多年来的词坛上已经有数不清的篇目;在这数不清的篇目里只有少数传诵人口;而李清照的作品就占了它的一部分。李清照词给人第一个印象是好懂——明白如话。李煜词最能抓住读者的是这点,李清照词也复如此。明白如话决不等于内容肤浅,只有用极寻常的语言写出深刻的感情,才能使人一读即懂而百读不厌。当你读到“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会不惊异地感到这些只是寻常语言而何以会成为这样不寻常的艺术吗?我们该怎样分析她这种艺术的成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艺术特色 作品 女作家 生活情趣 寻常 女性 欧阳修 成因 北宋
原文传递
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齐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 现代小说观念以故事性和虚构性为小说的基本特性。然而,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虽未排斥小说作品的故事性,但都不承认小说作品的虚构性。欧阳修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不仅第一次将《搜神记》之类的志怪作品由史部杂传类移录入子部小说家类,而且第一次将大批唐传奇作品著录于正史艺文志小说家类,并将虚构与否作为区分史传与小说的基本标准,从而开启了具有近代意识的小说观念的先河,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小说观念 《隋志》 旧唐志 子部小说 小说创作 《搜神记》 小说家 《汉志》 虚构性
下载PDF
北宋古文运动的曲折过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曾枣庄 《文学评论》 1982年第5期83-90,共8页
北宋的古文运动都以反对时文,提倡韩、柳古文相号召。但是,在不同时期,古文家们所反对的时文,其对象是不同的。从宋王朝建立到十世纪末,以柳开(947—1000)、王禹偁(654—1001)为代表的古文家,主要是反对“五代文弊”;十一世纪初的三四十... 北宋的古文运动都以反对时文,提倡韩、柳古文相号召。但是,在不同时期,古文家们所反对的时文,其对象是不同的。从宋王朝建立到十世纪末,以柳开(947—1000)、王禹偁(654—1001)为代表的古文家,主要是反对“五代文弊”;十一世纪初的三四十年,穆修(979—1032)、石介(1005—1045)、尹洙(1001—1047)、苏舜钦(1009—1048)等人,则主要反对以杨亿(974—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运动 欧阳修 西昆体 王安石 苏轼 古文家 曲折过程 北宋 中国文学史 苏舜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