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抓住机遇 走向成功 |
缪文
|
《成才与就业》
|
2007 |
0 |
|
2
|
上海欧华学院部分专业和毕业生推荐 |
|
《成才与就业》
|
2004 |
0 |
|
3
|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 |
朱慧玲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
1999 |
4
|
|
4
|
披荆斩棘,从无到有——析谈半世纪来欧洲华文文学的发展 |
赵淑侠
|
《华文文学》
|
2011 |
2
|
|
5
|
跨文化对话的交织:论程玮“聊天”系列的文化叙事 |
谈凤霞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6 |
2
|
|
6
|
方丽娜小说的审美特征 |
颜向红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19 |
2
|
|
7
|
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
黄万华
|
《华文文学》
|
2009 |
2
|
|
8
|
世界主义的双重姿态 |
唐蔚明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5 |
2
|
|
9
|
欧华作家作品与主流社会--德语地区重要作家作品初探 |
车慧文
|
《华文文学》
|
2011 |
2
|
|
10
|
《非常欧洲》序 |
赵淑侠
|
《华文文学》
|
2007 |
1
|
|
11
|
归一:五四新文化的海外开启--盛成的旅欧创作 |
黄万华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欧华文学在地化的经典之作——关于小说《双桅船》的对话 |
安静
谢凌洁
|
《华文文学》
|
2021 |
1
|
|
13
|
诗情哲理的熔铸——评老木(李永华)的创作 |
陆士清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8 |
1
|
|
14
|
欧洲华文文学的困境与发展 |
施文英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5
|
离散经验、中国叙事与世界想象——欧华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
魏欣怡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6
|
高科技时代的“文学之思” |
林湄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法国及欧华社会中文教兴旺发展的原因 |
|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
2002 |
0 |
|
18
|
坚而力透 涩而情深——评介老木《端砚》 |
郑明娳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7 |
0 |
|
19
|
《天外》:一种实现灵魂超越的尝试 |
杨恒达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8 |
0 |
|
20
|
新世纪欧华文学中的“二战”记忆书写 |
樊洛平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