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84
篇文章
<
1
2
…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
38
1
作者
罗小平
《音乐研究》
1986年第2期40-50,共11页
一在记谱法产生前的漫长岁月,音乐的历史由一代代表演者继承、发展。
关键词
作品内容
美学原则
表现形式
艺术家
欣赏者
作品内涵
审美意识
形式美
个性特征
审美再创造
原文传递
创作空白论
被引量:
17
2
作者
王宝增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9,共11页
“空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就在为着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在实践活动中,凡人类创造智慧所到之处,都有空白:日有升沉,月有圆缺,蓝天白云,阴晴互易;逻辑思维从观察到结论之间有逻辑缺环...
“空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就在为着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在实践活动中,凡人类创造智慧所到之处,都有空白:日有升沉,月有圆缺,蓝天白云,阴晴互易;逻辑思维从观察到结论之间有逻辑缺环——逻辑空白,语言表述中的不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论
逻辑思维
语言表述
实践活动
普遍性
类创造
互易
再创造
欣赏者
星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18
3
作者
钱茸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7-100,共4页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相对西方音乐,散节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唐大曲的结构就是“散——慢——中——快——散”,散节拍在其间不仅占据着其它任何一种节奏的两倍分量,还担负着开头与...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相对西方音乐,散节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唐大曲的结构就是“散——慢——中——快——散”,散节拍在其间不仅占据着其它任何一种节奏的两倍分量,还担负着开头与结尾的重要使命;中国民歌中最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空白”
中国音乐文化
节拍
模糊思维
时空结构
欣赏者
中国传统音乐
节奏
重商主义
原文传递
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被引量:
18
4
作者
张拜侬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声乐表演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演唱者在技巧运用、感情抒发以及现场发挥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而其中情感的表达最能渲染气氛,它是联系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纽带,是表演行为中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
声乐表演
演唱
者
技巧运用
欣赏者
艺术
表演
者
创造
情感因素
过程
纽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曼·茵格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述评
被引量:
18
5
作者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3-14,共12页
在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流派中,现象学美学是其中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这种情况也同样表现在音乐美学领域中。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正是这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运用现象学哲学的原...
在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流派中,现象学美学是其中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这种情况也同样表现在音乐美学领域中。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正是这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运用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考察美学问题包括音乐美学问题的学者,他的论著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茵格尔顿于50年代在《美学研究》第二卷中发表的《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是他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音乐哲学
音乐美学思想
艺术作品
乐谱
欣赏者
胡塞尔现象学
意向性对象
50年代
问题
原文传递
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陆小玲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一部鸣响着的音乐作品 ,就像飞舞着的生命 ,传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作曲家由倾听自我进而用音乐倾诉 ;欣赏者由倾听音乐开始转而发现自我。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外化 ,也是导致聆听者同源内省的诱因。因此 ,音乐表达和理解是人类情感交流...
一部鸣响着的音乐作品 ,就像飞舞着的生命 ,传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作曲家由倾听自我进而用音乐倾诉 ;欣赏者由倾听音乐开始转而发现自我。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外化 ,也是导致聆听者同源内省的诱因。因此 ,音乐表达和理解是人类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它能激起人内心世界千变万化的心理交流 ,表现人的生命中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达
音乐作品
作曲家
欣赏者
人类情感
情感表达
传达
自我
创作
者
内省
原文传递
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
被引量:
17
7
作者
王彬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8,共8页
赵树理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能用很省俭的语言把很复杂的事情说清楚。在对现代汉语之可能性的探索上,赵树理自有一份贡献。但是,老妪能解的追求,也使赵树理的语言蕴藉不足。同...
赵树理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能用很省俭的语言把很复杂的事情说清楚。在对现代汉语之可能性的探索上,赵树理自有一份贡献。但是,老妪能解的追求,也使赵树理的语言蕴藉不足。同时,在赵树理用语言构建的乡土世界里,缺少一些本不应缺少的东西。赵树理作品的真正欣赏者,其实始终是文化程度较高、审美经验较丰富的人。赵树理的拟想读者与真实读者,始终是并不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语言
得失
现代汉语
文化程度
审美经验
可能性
欣赏者
原文传递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
被引量:
15
8
作者
王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3,共3页
关于文学批评,关于自己的文学观念,此前已不只一次写过文章。现在再写,也写不出新意,只得把过去的冷饮再炒一次。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欣赏小说,可以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
关于文学批评,关于自己的文学观念,此前已不只一次写过文章。现在再写,也写不出新意,只得把过去的冷饮再炒一次。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欣赏小说,可以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赏思想的层次、欣赏语言的层次。欣赏故事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故事情节对欣赏者的要求很低。故事情节的欣赏者,甚至完全不必受过学校式的教育,他可以是一个目不识丁者,只要有正常的情智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欣赏
文学批评
语言
故事情节
小说批评
文学观念
欣赏者
情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与超越
被引量:
12
9
作者
刘晓波
《文学评论》
1988年第6期62-76,共15页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摆脱的悲剧性宿命。不要以为我是故作惊人之语,任何一个肯于由外向内地认真反省自身的命运的人,都会觉得这句名言仅仅道出了一个极为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摆脱的悲剧性宿命。不要以为我是故作惊人之语,任何一个肯于由外向内地认真反省自身的命运的人,都会觉得这句名言仅仅道出了一个极为简单而又确定的事实,只不过人类的本能恐惧使之蒙上了层层的淤积物。然而,不论人类以何等的聪明才智来掩盖这一简单的事实,它总会在某种契机的引导下将人的聪明击得粉碎,并使之变成白面书生的叹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趣
审美活动
人类
超越
感性与理性
创造物
个体生命
潜意识
再创造
欣赏者
原文传递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兼谈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
12
10
作者
金学智
《学术月刊》
1985年第7期65-71,29,共8页
诗歌和音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被称为姐妹艺术。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不但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而且喜欢以音乐为题材,或者在诗词歌赋(赋是一种散文诗)中,间以音乐美的描写。翻开我国古代诗史,多少描写器乐演奏的名篇佳...
诗歌和音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被称为姐妹艺术。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不但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而且喜欢以音乐为题材,或者在诗词歌赋(赋是一种散文诗)中,间以音乐美的描写。翻开我国古代诗史,多少描写器乐演奏的名篇佳句,粲然入目,泠然盈耳:马融《长笛赋》中“状似流水,又象飞鸿”般的悠扬的笛声;韩愈《听师颖弹琴》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战”般的雄健的琴声;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优美的琵琶声;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箜篌声;苏轼《赤壁赋》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幽怨的洞箫声……丝竹管弦之盛,真是“洋洋乎盈耳”,使人有“不知肉味”之感。在表现音乐美的作品之林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说是出类拔萃的。这一名篇,千百年来,有口皆碑,令人百读不厌。今天,我们不妨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结合自居易关于音乐的理论和实践,来进一步认识和评价这一名篇所反映的音乐美及其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创作
琵琶演奏
音乐
欣赏
我国古代
欣赏者
感性形式
器乐演奏
原文传递
试论古筝演奏的创新
被引量:
7
11
作者
徐玉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期77-78,共2页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也是古筝表演艺术的生命。古筝演奏的创新应该在音响效果和体态表演两方面做文章。
关键词
古筝演奏
音响效果
欣赏者
作曲家
舞台效果
音乐家
古筝音乐
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杜莹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艺术世界
期待视野
陌生化
欣赏者
艺术魅力
填补空白
审美期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
7
13
作者
张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波兰音乐学家茵格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书中,提出了音乐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从我本人来说。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音乐表演
作曲
者
音乐接受
音乐
欣赏
欣赏者
创造性
音乐存在方式
乐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声乐形象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
6
14
作者
刘元珠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8年第2期10-11,共2页
声乐形象就是指声乐作品(歌曲)的音乐形象。过去一提到音乐形象总容易想起器乐的音乐主题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其实从古代音乐历史看,声乐作品大大早于器乐作品。如果能掌握对声乐形象的理解,就能增进对整个音乐形象的理解。声乐形象是由...
声乐形象就是指声乐作品(歌曲)的音乐形象。过去一提到音乐形象总容易想起器乐的音乐主题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其实从古代音乐历史看,声乐作品大大早于器乐作品。如果能掌握对声乐形象的理解,就能增进对整个音乐形象的理解。声乐形象是由曲作者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又是欣赏者理解作品内容和感受其思想感情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
美学特征
音乐形象
思想感情
欣赏者
声乐作品
再创造
艺术形象
演绎性
二度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乐欣赏心理简析
被引量:
7
15
作者
张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49-55,39,共8页
一、音乐欣赏心理概述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它与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后者的心理活动必须凝结为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
关键词
音乐
欣赏
欣赏
心理
理解音乐
欣赏者
心理要素
音响感知
感情体验
音乐作品
表演活动
感性体验
原文传递
《喧哗与骚动》中变异时空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
6
16
作者
刘晨锋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53,共7页
几乎没有人不承认:《喧哗与骚动》从与读者的审美目光相触的刹那间开始,便以困惑纠缠着人们的理智。正如萨特所说:“《喧哗与骚动》的读者一开始就会对它的写作方法的奇特感到突兀,为什么福克纳要把它故事的时间打乱,把一个个片断安排...
几乎没有人不承认:《喧哗与骚动》从与读者的审美目光相触的刹那间开始,便以困惑纠缠着人们的理智。正如萨特所说:“《喧哗与骚动》的读者一开始就会对它的写作方法的奇特感到突兀,为什么福克纳要把它故事的时间打乱,把一个个片断安排得七颠八倒?”在这个问题中,萨特提及了两个事实:时间的无序和空间(片断)的紊乱。正是这种时空的变异,导致了欣赏者开卷伊始的理智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美学价值
福克纳
写作方法
变异
欣赏者
审美情感
片断
小说
自然时空
原文传递
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
被引量:
7
17
作者
肖四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9-84,共6页
《麦克白》历来被归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列,其理由是它具有悲剧能引起欣赏者同情与恐惧感的特质。在这部戏剧里,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极恶的人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的规定,将一个弑君暴虐的独夫民贼作为主人公,...
《麦克白》历来被归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列,其理由是它具有悲剧能引起欣赏者同情与恐惧感的特质。在这部戏剧里,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极恶的人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的规定,将一个弑君暴虐的独夫民贼作为主人公,其结局是“暴君被诛”,按理应“大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莎士比亚
麦克白夫人
悲剧内核
基督教文化背景
人文主义
者
欣赏者
自我毁灭
自由意志
加德纳
原文传递
谈大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7
18
作者
陈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5-88,共4页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修养和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教师正确的引导、加强自身学习和艺术实践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要善于...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修养和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教师正确的引导、加强自身学习和艺术实践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要尽量找出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 ;有意识地多学习多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美术鉴赏
培养
当代大学生
教师
循序渐进
自身学习
美术作品
艺术实践
欣赏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敦煌壁画的美学性格
被引量:
6
19
作者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83年第1期52-65,145-148,共18页
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 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
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 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有偏爱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美学性格
壁画艺术
故事画
装饰性
欣赏者
宗教情感
空间幻觉
二次元
崇高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景的用处:如画美学与国家公园体系
被引量:
7
20
作者
艾丽森·比耶雷
韦清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新批评
文学批评家
文学理论家
欣赏者
追问
文本
荒野
经学
内在价值
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
被引量:
38
1
作者
罗小平
出处
《音乐研究》
1986年第2期40-50,共11页
文摘
一在记谱法产生前的漫长岁月,音乐的历史由一代代表演者继承、发展。
关键词
作品内容
美学原则
表现形式
艺术家
欣赏者
作品内涵
审美意识
形式美
个性特征
审美再创造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创作空白论
被引量:
17
2
作者
王宝增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9,共11页
文摘
“空白”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自从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就在为着自己的生存而斗争;在实践活动中,凡人类创造智慧所到之处,都有空白:日有升沉,月有圆缺,蓝天白云,阴晴互易;逻辑思维从观察到结论之间有逻辑缺环——逻辑空白,语言表述中的不衔接——
关键词
空白论
逻辑思维
语言表述
实践活动
普遍性
类创造
互易
再创造
欣赏者
星球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
18
3
作者
钱茸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文摘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相对西方音乐,散节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唐大曲的结构就是“散——慢——中——快——散”,散节拍在其间不仅占据着其它任何一种节奏的两倍分量,还担负着开头与结尾的重要使命;中国民歌中最有魅力...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空白”
中国音乐文化
节拍
模糊思维
时空结构
欣赏者
中国传统音乐
节奏
重商主义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被引量:
18
4
作者
张拜侬
机构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乔羽音乐学院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0-72,共3页
文摘
声乐表演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演唱者在技巧运用、感情抒发以及现场发挥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而其中情感的表达最能渲染气氛,它是联系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纽带,是表演行为中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
声乐表演
演唱
者
技巧运用
欣赏者
艺术
表演
者
创造
情感因素
过程
纽带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J604.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曼·茵格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述评
被引量:
18
5
作者
于润洋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3-14,共12页
文摘
在二十世纪西方美学流派中,现象学美学是其中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这种情况也同样表现在音乐美学领域中。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正是这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第一个运用现象学哲学的原理考察美学问题包括音乐美学问题的学者,他的论著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茵格尔顿于50年代在《美学研究》第二卷中发表的《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是他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代表作。
关键词
音乐作品
音乐哲学
音乐美学思想
艺术作品
乐谱
欣赏者
胡塞尔现象学
意向性对象
50年代
问题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
被引量:
15
6
作者
陆小玲
机构
广东汕头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文摘
一部鸣响着的音乐作品 ,就像飞舞着的生命 ,传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作曲家由倾听自我进而用音乐倾诉 ;欣赏者由倾听音乐开始转而发现自我。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外化 ,也是导致聆听者同源内省的诱因。因此 ,音乐表达和理解是人类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它能激起人内心世界千变万化的心理交流 ,表现人的生命中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关键词
音乐表达
音乐作品
作曲家
欣赏者
人类情感
情感表达
传达
自我
创作
者
内省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
被引量:
17
7
作者
王彬彬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8,共8页
文摘
赵树理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能用很省俭的语言把很复杂的事情说清楚。在对现代汉语之可能性的探索上,赵树理自有一份贡献。但是,老妪能解的追求,也使赵树理的语言蕴藉不足。同时,在赵树理用语言构建的乡土世界里,缺少一些本不应缺少的东西。赵树理作品的真正欣赏者,其实始终是文化程度较高、审美经验较丰富的人。赵树理的拟想读者与真实读者,始终是并不一致的。
关键词
赵树理
语言
得失
现代汉语
文化程度
审美经验
可能性
欣赏者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
被引量:
15
8
作者
王彬彬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摘
关于文学批评,关于自己的文学观念,此前已不只一次写过文章。现在再写,也写不出新意,只得把过去的冷饮再炒一次。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欣赏小说,可以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赏思想的层次、欣赏语言的层次。欣赏故事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故事情节对欣赏者的要求很低。故事情节的欣赏者,甚至完全不必受过学校式的教育,他可以是一个目不识丁者,只要有正常的情智即可。
关键词
小说
欣赏
文学批评
语言
故事情节
小说批评
文学观念
欣赏者
情智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与超越
被引量:
12
9
作者
刘晓波
出处
《文学评论》
1988年第6期62-76,共15页
文摘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作为有限的存在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摆脱的悲剧性宿命。不要以为我是故作惊人之语,任何一个肯于由外向内地认真反省自身的命运的人,都会觉得这句名言仅仅道出了一个极为简单而又确定的事实,只不过人类的本能恐惧使之蒙上了层层的淤积物。然而,不论人类以何等的聪明才智来掩盖这一简单的事实,它总会在某种契机的引导下将人的聪明击得粉碎,并使之变成白面书生的叹息。
关键词
审美情趣
审美活动
人类
超越
感性与理性
创造物
个体生命
潜意识
再创造
欣赏者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兼谈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
12
10
作者
金学智
出处
《学术月刊》
1985年第7期65-71,29,共8页
文摘
诗歌和音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被称为姐妹艺术。正因为如此,古代诗人不但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而且喜欢以音乐为题材,或者在诗词歌赋(赋是一种散文诗)中,间以音乐美的描写。翻开我国古代诗史,多少描写器乐演奏的名篇佳句,粲然入目,泠然盈耳:马融《长笛赋》中“状似流水,又象飞鸿”般的悠扬的笛声;韩愈《听师颖弹琴》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战”般的雄健的琴声;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优美的琵琶声;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箜篌声;苏轼《赤壁赋》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幽怨的洞箫声……丝竹管弦之盛,真是“洋洋乎盈耳”,使人有“不知肉味”之感。在表现音乐美的作品之林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说是出类拔萃的。这一名篇,千百年来,有口皆碑,令人百读不厌。今天,我们不妨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结合自居易关于音乐的理论和实践,来进一步认识和评价这一名篇所反映的音乐美及其有关问题。
关键词
白居易
琵琶行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创作
琵琶演奏
音乐
欣赏
我国古代
欣赏者
感性形式
器乐演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古筝演奏的创新
被引量:
7
11
作者
徐玉莲
机构
黄冈师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1期77-78,共2页
文摘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也是古筝表演艺术的生命。古筝演奏的创新应该在音响效果和体态表演两方面做文章。
关键词
古筝演奏
音响效果
欣赏者
作曲家
舞台效果
音乐家
古筝音乐
创新
分类号
J632.3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
被引量:
7
12
作者
杜莹杰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研究所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艺术世界
期待视野
陌生化
欣赏者
艺术魅力
填补空白
审美期待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
7
13
作者
张前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文摘
波兰音乐学家茵格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书中,提出了音乐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从我本人来说。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音乐表演
作曲
者
音乐接受
音乐
欣赏
欣赏者
创造性
音乐存在方式
乐谱
分类号
J604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声乐形象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
6
14
作者
刘元珠
出处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8年第2期10-11,共2页
文摘
声乐形象就是指声乐作品(歌曲)的音乐形象。过去一提到音乐形象总容易想起器乐的音乐主题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其实从古代音乐历史看,声乐作品大大早于器乐作品。如果能掌握对声乐形象的理解,就能增进对整个音乐形象的理解。声乐形象是由曲作者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又是欣赏者理解作品内容和感受其思想感情的媒介,
关键词
声乐
美学特征
音乐形象
思想感情
欣赏者
声乐作品
再创造
艺术形象
演绎性
二度创作
分类号
J6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欣赏心理简析
被引量:
7
15
作者
张前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49-55,39,共8页
文摘
一、音乐欣赏心理概述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与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它与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后者的心理活动必须凝结为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
关键词
音乐
欣赏
欣赏
心理
理解音乐
欣赏者
心理要素
音响感知
感情体验
音乐作品
表演活动
感性体验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喧哗与骚动》中变异时空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
6
16
作者
刘晨锋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53,共7页
文摘
几乎没有人不承认:《喧哗与骚动》从与读者的审美目光相触的刹那间开始,便以困惑纠缠着人们的理智。正如萨特所说:“《喧哗与骚动》的读者一开始就会对它的写作方法的奇特感到突兀,为什么福克纳要把它故事的时间打乱,把一个个片断安排得七颠八倒?”在这个问题中,萨特提及了两个事实:时间的无序和空间(片断)的紊乱。正是这种时空的变异,导致了欣赏者开卷伊始的理智困惑。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美学价值
福克纳
写作方法
变异
欣赏者
审美情感
片断
小说
自然时空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
被引量:
7
17
作者
肖四新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9-84,共6页
文摘
《麦克白》历来被归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列,其理由是它具有悲剧能引起欣赏者同情与恐惧感的特质。在这部戏剧里,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理论中“极恶的人不能作悲剧的主人公”的规定,将一个弑君暴虐的独夫民贼作为主人公,其结局是“暴君被诛”,按理应“大快...
关键词
《麦克白》
莎士比亚
麦克白夫人
悲剧内核
基督教文化背景
人文主义
者
欣赏者
自我毁灭
自由意志
加德纳
分类号
I1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谈大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7
18
作者
陈渐
机构
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
出处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5-88,共4页
文摘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修养和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教师正确的引导、加强自身学习和艺术实践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要尽量找出美术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 ;有意识地多学习多实践 。
关键词
能力
美术鉴赏
培养
当代大学生
教师
循序渐进
自身学习
美术作品
艺术实践
欣赏者
Keywords
undergraduate
Fine art appreciation
associate
specific character of fine art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敦煌壁画的美学性格
被引量:
6
19
作者
郎绍君
出处
《文艺研究》
1983年第1期52-65,145-148,共18页
文摘
敦煌壁画,以唐代最成熟和完美,但最能激起一种莫名的心灵颤动的,却似乎还是幼稚的早期作品。该怎样理解这一审美现象?它是作品本身的特殊魅力所致,还是欣赏者的心理倾向呢? 应当说,两方面的原因都有,但以前者为基因。欣赏者的审美倾向,有偏爱的成分。
关键词
敦煌壁画
美学性格
壁画艺术
故事画
装饰性
欣赏者
宗教情感
空间幻觉
二次元
崇高感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景的用处:如画美学与国家公园体系
被引量:
7
20
作者
艾丽森·比耶雷
韦清琦
机构
不详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新批评
文学批评家
文学理论家
欣赏者
追问
文本
荒野
经学
内在价值
美学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I06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音乐表演再创造的美学原则
罗小平
《音乐研究》
1986
38
原文传递
2
创作空白论
王宝增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
钱茸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8
原文传递
4
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因素
张拜侬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罗曼·茵格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述评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8
18
原文传递
6
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
陆小玲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5
原文传递
7
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
王彬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7
原文传递
8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
王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审美与超越
刘晓波
《文学评论》
1988
12
原文传递
10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美——兼谈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金学智
《学术月刊》
1985
12
原文传递
11
试论古筝演奏的创新
徐玉莲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
杜莹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几点认识
张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浅谈声乐形象的美学特征
刘元珠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音乐欣赏心理简析
张前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3
7
原文传递
16
《喧哗与骚动》中变异时空的美学价值
刘晨锋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6
原文传递
17
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
肖四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7
原文传递
18
谈大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陈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早期敦煌壁画的美学性格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8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风景的用处:如画美学与国家公园体系
艾丽森·比耶雷
韦清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