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礁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涛 闫相宾 +1 位作者 王恕一 余茂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66,471,共6页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广泛发育的生物礁滩相具有台地内部的点礁、点滩性质,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微裂缝一次生溶蚀孔隙。储层纵向上分布层位不稳定;平面上总体显示出西强东弱的特点;储层段内储渗空间的发育也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广泛发育的生物礁滩相具有台地内部的点礁、点滩性质,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微裂缝一次生溶蚀孔隙。储层纵向上分布层位不稳定;平面上总体显示出西强东弱的特点;储层段内储渗空间的发育也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受控于加里东期或海西早期大气水岩溶作用、后期构造破裂作用和深埋溶蚀作用的叠加改造,以晚期深埋溶蚀作用为主。烃源岩的热降解和储层中的烃类热催化裂解,生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引起深层碳酸盐岩发生溶解作用。温度差所产生的热对流循环系统是驱动流体流动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间房组 生物礁滩相 深埋溶蚀 次生溶蚀孔隙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顶面附近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形成机理 被引量:26
2
作者 何生 杨智 +3 位作者 何治亮 武恒志 王芙蓉 孟闲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8,798,共11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温度105~145℃)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温度105~145℃)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盐沉淀和易溶矿物溶解过程交替出现.根据腹部地区超压顶面附近深埋砂岩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储集物性、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烃源岩热演化模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是主要的胶结成分,长石类成分的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纵向上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出现15%~30%含量的地层厚度范围约在邻近超压顶面之下100m至之上大于450m,碳酸盐胶结物出现大于25%含量高值带分布在靠近超压顶面向上的250~300m的地层厚度范围,超压顶面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值的深度范围也是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10%~20%)发育带的范围;因晚白垩世以来深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导致在超压顶面附近砂岩晚成岩作用阶段深部富含碳酸盐的超压流体频繁活动,所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受到了明显的与深部生烃增压有关的超压热流体和有机脱羧作用的影响;超压流体多次通过超压顶面排放,使得超压顶面附近砂岩遭受了多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过程,形成了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作用 次生溶蚀孔隙 超压顶面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准噶尔盆地腹部.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新认识 被引量:22
3
作者 邓小江 梁波 +4 位作者 莫耀汉 李国蓉 王鑫 于海波 乔占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9,共7页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发育的礁滩相主要位于台地内部坡折带以北,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铸模孔。储层具有独特的测井特征,纵向上发育于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且多套储层的发育受高水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控制;横向上,储层分布... 塔河油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发育的礁滩相主要位于台地内部坡折带以北,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铸模孔。储层具有独特的测井特征,纵向上发育于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且多套储层的发育受高水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控制;横向上,储层分布于台地内部坡折带以北的4个滩体区域,且滩体中心控制着储层的优势发育。一间房组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其储渗空间具有非均质性。岩芯、薄片、荧光薄片、电子探针及阴极发光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形成受多种地质作用叠加的控制:同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岩溶作用对储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构造作用是形成有效储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间房组 礁滩相 同生期大气水溶蚀 次生溶蚀孔隙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储集层特征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18
4
作者 苏成鹏 李蓉 +2 位作者 石国山 贾霍甫 宋晓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0-1161,共12页
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钻井剖面系统取心资料,结合微观观察、物性分析、矿物学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四川盆地及周缘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储集层特征。结果表明:①茅口组一段灰岩-泥灰岩韵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泥灰岩层中,储集空间类型多... 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实测和钻井剖面系统取心资料,结合微观观察、物性分析、矿物学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四川盆地及周缘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储集层特征。结果表明:①茅口组一段灰岩-泥灰岩韵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泥灰岩层中,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次生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孔缝为主,为一套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②黏土矿物主要为成岩黏土矿物海泡石、滑石以及二者的中间产物阿里石,几乎不含陆源黏土矿物,且不同区域所含黏土种类差异显著;③优质灰岩-泥灰岩韵律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研究认为,川西南内缓坡更容易形成甜点高产区,川东外缓坡更容易形成体量较大连片分布的低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茅口组 灰岩-泥灰岩韵律 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 次生溶蚀孔隙 自生黏土矿物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渤中坳陷油气包裹体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荣西 金奎励 +1 位作者 周雯雯 杨建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5-610,共6页
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示踪作用。应用油气包裹体统计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层位为浅部第三系。其中下第三系砂岩中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 ,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 ,它们分别记录了... 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示踪作用。应用油气包裹体统计分析表明渤中坳陷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层位为浅部第三系。其中下第三系砂岩中普遍含有两类油气包裹体 ,即原生油气包裹体和次生油气包裹体 ,它们分别记录了研究区两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次生油气包裹体个体大、分布广、含量明显高于原生油气包裹体 ,其主要充填分布在次生溶蚀孔隙和裂隙中。均一温度测量、包裹体成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综合表明 ,次生油气包裹体记录的第二次油气运移是本区最主要的一次油气聚集成藏过程 ,其油气来源于下第三系湖相泥质烃源岩。结合地质演化特征分析认为 ,渤中坳陷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应是浅部下第三系地层 ,而不是深部其它地层。早第三纪晚期构造运动、沉积间断和次生溶蚀孔隙特征研究 ,以及与之相关储层预测是本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渤中坳陷 油气藏 次生溶蚀孔隙 裂隙
下载PDF
断裂-层序双控机制下的热液活动及成储效应——以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福宁 胡文瑄 +3 位作者 胡忠亚 刘永立 康逊 朱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8-575,共18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C、O、Sr同位素以及REE元素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探讨了断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热液...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为例,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C、O、Sr同位素以及REE元素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探讨了断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热液活动及成储效应。研究认为:中-细晶白云岩遭受富硅质热液流体改造强烈,表现为热褪色现象、鞍状白云石充填和充填白云石、方解石、玉髓、黄铁矿等多种矿物组合沉淀,以及较高的SiO2、FeO、MnO、BaO含量、较低的SrO含量和87Sr/86Sr值、偏负的δ18O值、较低的∑REE含量、明显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热液流体对白云岩储层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充填作用三个方面,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溶蚀孔隙成为最重要的储集空间。不同尺度断裂和三级层序甚至更短周期层序界面共同构成深部热液流体运移的输导体系,对热液活动及储层发育起到强烈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塔河、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断裂-层序双控机制下的热液活动及成储效应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硅质热液 次生溶蚀孔隙 白云岩储层 断裂 层序 下奥陶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岩石微相特征及储层成因——以华蓥山二崖剖面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庄 宋晓波 +3 位作者 苏成鹏 李蓉 王东 石国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相 沉积环境 储层 次生溶蚀孔隙 岩溶作用 茅一段
下载PDF
高邮凹陷阜一段含油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陆梅娟 于雯泉 +2 位作者 王路 张哲 李翔 《复杂油气藏》 2013年第4期11-15,共5页
通过实验室微观分析,直观展示了高邮凹陷阜一段含油砂岩的成岩特征及孔隙特征。阜一段含油砂岩成岩早期在微晶、粉晶状碳酸盐胶结、压实作用下,使原生孔隙遭受大部分损失;成岩后期显著的成岩作用特点是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了溶解作用,... 通过实验室微观分析,直观展示了高邮凹陷阜一段含油砂岩的成岩特征及孔隙特征。阜一段含油砂岩成岩早期在微晶、粉晶状碳酸盐胶结、压实作用下,使原生孔隙遭受大部分损失;成岩后期显著的成岩作用特点是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了溶解作用,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具有较高的孔隙度。研究认为含油砂岩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与油气运移聚集之间有必然的相关性,它是烃类活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砂岩 次生溶蚀孔隙 阜一段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