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钵庙—南屯组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高孔隙带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尤丽
李春柏
+2 位作者
刘立
李才
王海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88,共8页
海拉尔盆地鸟尔逊凹陷南部铜钵庙一南屯组砂岩类型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有少量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500m左右、1850~2050m...
海拉尔盆地鸟尔逊凹陷南部铜钵庙一南屯组砂岩类型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有少量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500m左右、1850~2050m、2300m左右和2600~2800m出现4个相对高孔隙带。造成相对高孔隙带出现的原因是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较弱和自生粘土矿物包壳、自生石英微晶存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次生孔隙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砂岩
相对高
孔隙
带
原生
孔隙
保存
次生
孔隙
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仲东
张哨楠
+5 位作者
周文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范世龙
袁京素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80,共8页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层位性强,具可对比性,与相应层段泥岩"欠压实"密切相关;②该区压力封存箱开始发育于砂岩正常压实之前,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极大限制了层内的流体流动,阻碍了砂岩的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从而对下石盒子组砂岩原生孔隙的保护有积极作用;③箱内山西-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烃的有机酸性水溶蚀对形成次生孔隙最为有利;④晚成岩作用期砂岩内部异常高孔隙压力抑制了成岩作用的发生,使孔隙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⑤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高压,引起砂岩破裂形成裂缝,不但增加了储层渗透性,也成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成藏动力;⑥由于压力封存箱的封闭,溶蚀的物质不能有效带出系统,溶蚀与充填的消长影响,在盒3、盒2段成藏过程中,气水重力分异,对上部盒3、盒2段成藏有利,但对下部盒1、山1、山2段次生孔隙保存不利,同时对其成藏也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上古压力封存箱
原生
孔隙
保存
次生
孔隙
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英国中央地堑Fulmar组深埋阶段次生孔隙形成与超压释放的关系
3
作者
Wilki.,M
梁音
《四川石油普查》
1998年第1期71-79,共9页
关键词
油气藏
形成
次生
孔隙
形成
超压解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两点新认识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晓文
施尚明
+3 位作者
李月超
房海欧
张青锋
魏华彬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1775-1776,1779,共3页
通过深入分析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取得以下认识: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内,在储层流体入口处附近,溶蚀作用最强烈,孔渗性最高,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甜点"区。受溶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次生孔隙发育带内的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原生...
通过深入分析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取得以下认识: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内,在储层流体入口处附近,溶蚀作用最强烈,孔渗性最高,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甜点"区。受溶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次生孔隙发育带内的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原生孔隙带的优势方向有所不同,溶蚀程度较高时,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流体宏观流动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
孔隙
发育带
次生
孔隙
形成
机制
储层预测
渗透率各向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钵庙—南屯组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高孔隙带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为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尤丽
李春柏
刘立
李才
王海燕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南海西部研究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060)
中石油勘探项目(5100378)
文摘
海拉尔盆地鸟尔逊凹陷南部铜钵庙一南屯组砂岩类型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有少量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等。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500m左右、1850~2050m、2300m左右和2600~2800m出现4个相对高孔隙带。造成相对高孔隙带出现的原因是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较弱和自生粘土矿物包壳、自生石英微晶存在,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次生孔隙形成。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砂岩
相对高
孔隙
带
原生
孔隙
保存
次生
孔隙
形成
Keywords
Hailaer basin
sandstone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reas
preservation of primary porosity
secondary porosity forming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仲东
张哨楠
周文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范世龙
袁京素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出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80,共8页
基金
国家973煤层气项目(2002CB211705)
文摘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层位性强,具可对比性,与相应层段泥岩"欠压实"密切相关;②该区压力封存箱开始发育于砂岩正常压实之前,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极大限制了层内的流体流动,阻碍了砂岩的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从而对下石盒子组砂岩原生孔隙的保护有积极作用;③箱内山西-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烃的有机酸性水溶蚀对形成次生孔隙最为有利;④晚成岩作用期砂岩内部异常高孔隙压力抑制了成岩作用的发生,使孔隙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⑤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高压,引起砂岩破裂形成裂缝,不但增加了储层渗透性,也成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成藏动力;⑥由于压力封存箱的封闭,溶蚀的物质不能有效带出系统,溶蚀与充填的消长影响,在盒3、盒2段成藏过程中,气水重力分异,对上部盒3、盒2段成藏有利,但对下部盒1、山1、山2段次生孔隙保存不利,同时对其成藏也有消极影响。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上古压力封存箱
原生
孔隙
保存
次生
孔隙
形成
Keywords
Daniudi Gas Field
pressure compartment of the Upper Paleozoic
preservation of reservoir primary porosity
formation of reservoir secondary porosity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英国中央地堑Fulmar组深埋阶段次生孔隙形成与超压释放的关系
3
作者
Wilki.,M
梁音
出处
《四川石油普查》
1998年第1期71-79,共9页
关键词
油气藏
形成
次生
孔隙
形成
超压解释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两点新认识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晓文
施尚明
李月超
房海欧
张青锋
魏华彬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辽河油田分公司浅海石油开发公司
中油长城钻探录井公司
中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
出处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1775-1776,1779,共3页
基金
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项目号:2013NQ136
文摘
通过深入分析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取得以下认识:在封闭-半封闭的系统内,在储层流体入口处附近,溶蚀作用最强烈,孔渗性最高,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的"甜点"区。受溶蚀性流体流动方向的影响,次生孔隙发育带内的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原生孔隙带的优势方向有所不同,溶蚀程度较高时,渗透率优势方向将与流体宏观流动方向一致。
关键词
次生
孔隙
发育带
次生
孔隙
形成
机制
储层预测
渗透率各向异性
Keywords
Secondary pore development zones
Secondary porosity formation mechanism
Reservoir prediction
Theanisotropy of permeability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钵庙—南屯组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高孔隙带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为例
尤丽
李春柏
刘立
李才
王海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
李仲东
张哨楠
周文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范世龙
袁京素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英国中央地堑Fulmar组深埋阶段次生孔隙形成与超压释放的关系
Wilki.,M
梁音
《四川石油普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两点新认识
刘晓文
施尚明
李月超
房海欧
张青锋
魏华彬
《当代化工》
CAS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